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章語言結構的東西方差異

文章語言結構的東西方差異

現代教育體系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主體,科學的思維主導著一切。

科學的方法重理解,傾向於解析、解剖;而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要運用整體的思維模式;這兩種理解力完全不一樣,運用科學的考試模式無法測准學生的語文實際水平。

中國的文字,尤其是詩文,讀一個句子時,要靠閱讀者反覆回逆,通過整體來解讀句子的意思。基於這一點,中國古代甚至沒有產生標點符號,書寫時也不去間隔開。

西方人認為中國沒有語法,他們是從邏輯的角度來看待語法的。我認為「之乎者也」就是中國古代的語法,這些字的連接性極強,在一個句子中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它像用一條線來穿珠子,將單個的漢字連接了起來,順過來倒過去都在那一條線上。用整體的思維方法來領悟這些並不太難。那些會寫古詩詞的人一般不太懂得區分所謂的文言文語法句式,而懂的人一般不會寫古文詩詞,不信,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去觀察發現。

現代漢語雖然從表面上剔除了「之乎者也」,但依然有很多連接的字詞繼續在使用,而且每個漢字都有較強的粘著力。會寫文章的人,他們往往擅長這種「語言加法」,優美的文辭製造出來的橫向美體現了東方智慧。這種思維也影響到文章的結構。如寫《春》時,只需將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東西全部寫出來就形成了一篇美文,文章的內在結構是橫向與偏平的,內容之間相互的聯繫性並不強。

人們稱之的 「大作文」,是用議論文的結構和與散文的筆調來寫文章。它在結構上是採用證明的寫作模式,一篇文章就像一個公式,這是屬於邏輯的模式方法。現在學生們的作文正在這兩種思維的混合交互中。

科學的寫作方法,離不開「望遠鏡」和「顯微鏡」,它為現代文章學展現了全新的氣象。中國大陸在建國後發展起來一套以科學觀察為主的教學法,現在早已深入人心,這種方法明顯區別於中國古代的作文方法。

像台灣學生的詩文較能體現文字組合的橫向美,卻在觀察方法上落後於中國大陸。不過,近年來,使用蘇教版的學生作文與台灣學生的作文越來越相似。真不知道這是進步還是落後。

我不同意一味模仿,融合滲透也要有招數。

語文並不存在什麼學科交叉,是我們大家都發現了現代教育的缺陷,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才搞出個「大語文」來而已。如果只是增加知識,不去訓練橫向聯想,還是不起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七寶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創新作文」的概念?
學寫作文要先學「婆婆」說話

TAG:南七寶 |

您可能感興趣

語言的魔方:語言塑造文化
語言密碼:解密中西方語言
漫談歐洲的語言與漢語的方言
語言的重構——詩的方法談
當代西方話語霸權下中國語言戰略規劃面臨的若干問題
自然語言處理:語言模型與評價方法
語言|呂叔湘:四方談異
C 語言方法
關於巴黎語言及跨文化聯盟
從語言看中西方的範疇觀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官方中文正式更新 八國語言有中文
諸玄識再爆猛料:漢語是伊甸園神性語言,歐洲語言是被上帝變亂的語言
文學語言與生活語言
營造和諧文明的語言環境
文本分析:語言和文體
網路語言VS傳統文化 材料作文
探索與感悟-語言、文字與文化
有關寶寶語言天賦的差異性
蒼白的語言 文/何軍雄
地圖看世界;世界語言分布圖、漢語是最複雜的語言、英語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