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一定不知道,代表軍人本色的迷彩裝還有這麼一段誘人的歷史

你一定不知道,代表軍人本色的迷彩裝還有這麼一段誘人的歷史

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並非由若干種花紋組成的圖案才能稱之為迷彩,即便是單一的偽裝色也應屬於迷彩。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所有具有偽裝保護作用的顏色都可以稱作迷彩。常見的迷彩可以分為三類:保護迷彩、變形迷彩和仿造迷彩。保護迷彩是一種單一色調的迷彩,如綠色、土黃色等偽裝色。變形迷彩是由多種不規則斑點組成的多色迷彩,主要應用於活動目標。仿造迷彩是指仿製周圍背景斑點圖案的多色迷彩,只適用於固定目標。我們通常所說的迷彩服實際上屬於變形迷彩。

不論那一類迷彩,都是為了擾亂視線並與周圍環境融洽,以減少被發現或擊中的概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偵察技術的增強刺激了偽裝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迷彩偽裝發展都經歷了不同演化階段。

早期的迷彩

迷彩偽裝很早以前就在人類戰爭中被應用,據史料記載,古羅馬時期的輕騎兵們就配發了由動物毛皮製成的軍服,以便迷惑敵人。最早使用低能見度軍服的是英國,1864年,英軍大尉哈里·巴納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組織了英國陸軍偵察隊,在製做軍服時,拉姆斯汀為了在偵察時便於偽裝,針對當地黃土地裸露多風沙大的特點,選定了土黃色軍服。在後來的作戰行動中,這種軍服起到了較好的偽裝效果。

1886年,時任防禦工事總監的安德魯·克拉克中將的迷彩方案被英軍用於隱藏岸炮掩體,堡壘被漆成紅色、綠色和黃色,火炮排列紊亂,炮兵陣地很難被辨認出來,在距離較遠時偽裝非常有效。

1899年,英軍入侵南非,與當地的荷蘭人後裔「布爾人」進行持續3年的「英布戰爭」。布爾人與英軍兵力對比約為1 :5。但布爾人發現,英軍的紅色軍服在南非的熱帶草原綠色中格外醒目、極易暴露。布爾人從中受到啟發,立即將自己的服裝和槍炮改為草綠色,便於在密草叢林中隱藏。布爾人常常神不知鬼不靠近英軍,突然發動襲擊,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而英軍卻難以發現目標。這場戰爭雖然最終是英軍取得了勝利,但英軍傷亡達遠遠超過了布爾人軍隊的傷亡人數。

第一次世界大戰

岸防炮迷彩偽裝

現代軍用迷彩首次出現在一戰當中,導致這項技術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飛機的出現。一戰時,飛機用於空中偵察、確定敵方火炮、軍隊和車輛等的位置和情況,根據這些情報,己方炮火可對那些目標進行直接打擊。這一過程導致雙方玩起了捉迷藏遊戲,每一方都盡量偽裝自己的大炮和軍隊。這就大大刺激了迷彩的誕生,其深遠影響直至現代戰爭。

英國最初的迷彩是在大型火炮上描繪圖案,或用已經著色的防水油布或網遮蓋。為了讓武器和背景盡量融合,最初選擇的是綠色或者棕色,但是很快發現,如果把黑色或其他深色塗在淺色的旁邊,那麼從高空俯視時,武器的形狀就會變得模糊——這就是迷彩圖案的由來。當空中偵察由人眼目視轉變為黑白照片拍攝時,反差和形狀就比顏色更重要了。迷彩製作可以運用各種亮色進行創作,只要用各種隨意形狀的深色和淺色塗在大炮上,就可模糊大炮原有的形狀。從1916年開始,連坦克也塗上了色彩明亮的偽裝圖案。

1914年進入炮兵服役的巴黎肖像畫家謝沃拉被認定是對大炮進行迷彩偽裝試驗的第一人。隨即,一些法國畫家開始步其後塵,把他們的聰明才智運用在偽裝大型火炮方面。謝沃拉很快就從士兵被提拔為上尉。戰爭後期,他在眾多的西線工廠,負責監督指導那裡僱用的1200名男性和8000名女性工人繪製迷彩。

迷彩偽裝專家並不總能享受如此悠然的工作,一些畫家因此而喪生,更多的人為此受傷。一次,法國製圖師法爾克試圖從距離敵人50米的戰壕跳出去,給尚未完成的迷彩畫描上最後一筆,結果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右手被子彈洞穿。

最初,英國人對他們的土黃色偽裝非常有信心,但當他們看到法國人在迷彩偽裝方面的進展後,便於1916年發展了自己的偽裝部門,它由陸軍中校弗郎西斯·懷亞特負責指揮,包括很多著名藝術家,一名重要顧問就是曾經深受歡迎的插圖畫家、後來成為迷彩專家的所羅門。所羅門認為:「當敵方觀察他所設計或製成的作品時,是發現不了任何線索的。

一些士兵認為利用迷彩偽裝不那麼光明正大,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規則。所羅門認為這種人的思維已經遠遠落後於現代戰爭的實際。忽略偽裝的一方必將受制於善於隱藏的一方,或者位置不易被察覺的一方。在所羅門看來,迷彩決不僅僅是戰場的即興表演,更能對贏得現代戰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羅門的偽裝部隊被冠以迷惑性很強的名字「特別主題公園」,經營著幾家工廠製造偽裝材料。到戰爭末期,所羅門的偽裝部隊已經製造了84萬平方米的迷彩帆布,超過366萬米的迷彩平紋棉麻織物、549萬米的鐵絲網和585萬平方米的漁網,所有這些都用於偽裝工作。

英國人認為:偽裝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那些照片分析專家,與飛行員相比,他們觀察時間更長且不受干擾,並能夠分析出照片所記錄的信息。相機是最準確的證人,照片總是能夠記錄某些事情。偽裝的藝術在於:要將希望傳達出去的錯誤信息,像事物原本的意思那樣傳達給對手。

土壤和植被的擾動、車輛留下的痕迹、軍事目標的投影以及爆炸氣浪是最明顯的痕迹。迷彩偽裝本身也要藉助高空攝影,所有挖掘工作造成的破壞都要加以掩蓋。軍車在障礙物或樹旁一線排開,軍事設備亦隱藏在其他障礙物附近,在草地上製造偽爆炸痕迹可用以誆騙對方,對炮兵最有效的偽裝手段就是將整片區域偽造成普通農田,在偽裝網下隱藏火炮。

除了有關火炮和其他武器的隱藏手段,也有用來保護士兵的對策,比如木製的假人。在發動進攻之前幾分鐘,這些木人在進攻方向一側或兩側的壕溝上被暴露出來,在煙霧的掩護下吸引敵人火力,同時隱藏了真正進攻的方向。

德軍也在使用畫家繪製迷彩偽裝武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表現主義畫家弗蘭茨·馬克。他曾是一名騎兵,1916年2月,他在將現代畫風格彩繪運用於迷彩,採取自然色彩偽裝方式用描繪著粗獷的點的彩畫圖案來隱藏炮位,以避免被空中觀察員和航拍照片發現。當時空中偵察的距離平均高度為2000米,看起來是一個異常遙遠的視覺距離,但是敵人的飛機從未飛得比這更低。

迷彩圖案非常適於移動物體的偽裝,使其自然地融入背景當中,這點對飛機來說效果尤其明顯。而德國人把它發揮到更高水平,他們用亮色圖案來覆蓋機身,最著名的就是菱形圖案,所有的飛機的整個或者部分機身都被塗上了稀奇古怪的菱形圖案,這些圖案可在飛機製造過程中直接印製在機身上,亦可在戰時手工塗繪,一些菱形圖案甚至被塗以6-7種顏色,這些設計很快因效果突出而聲名鵲起,並由此自成一種新的空中迷彩形式。

所羅門認為,早在戰爭初期,德國在大型陣地的迷彩偽裝技術方面,就已遙遙領先於協約國。他後來公開了相關照片,證實早在1914年夏天,德國就已採用複雜的土層掩蓋防空掩體,他將其稱為「戰略偽裝」,早在1918年3月他就將有關德國這一舉動的證據提交給當局,但直到戰爭結束,這些證據卻備受官方批駁。到1918年,沒有一位英國或法國的專業人士去懷疑德國擁有和英法完全不同的、甚至更廣泛的迷彩偽裝方法。

由於德國深知空中偵察的重要性,因此能夠比英法更為迅速地消除痕迹。戰爭初期,德國空軍的一項任務就是利用相機拍照,標示有利於己方火炮進行迷彩偽裝的位置。協約國直到俘獲了一架德軍偵察機,才知道相機在這方面也能發揮作用。德國人一直在通過研究空中拍攝的照片來開展迷彩偽裝。比如認識到普通建築會產生影子後,德國人就用塗有迷彩的木板,搭建帶有緩慢斜坡的飛機棚以掩蓋投影;當英軍只會用網子掩蓋士兵帳篷時,德軍已經懂得把10個帳篷集中在一起,並根據不同的斜度用迷彩偽裝網把它們全部蓋住,以偽裝成一片衣田。這些巨大而精湛的偽裝技術給後來的研究者留下深刻印象,有理由相信,德軍高超的迷彩偽裝曾嚴重干擾了協約國的高層指揮。

公平地說,1918年英軍也曾提倡對整片地區進行大面積偽裝來隱藏所有的軍備,但相對於德軍從1914年就開始運用這種方法來偽裝其所有部隊的集結和行動,這種規劃在戰爭中來得太遲了。

一戰英國軍艦迷彩

「眩目」的船隻

一戰中最著名的迷彩偽裝就是被稱為「眩目」的用以船舶偽裝的設計。這種奇怪而醒目的迷彩圖案設計是戰前藝術家諾曼·威爾金森少校的創作,他後來在1919年的一篇演說中解釋了這種設計背後的理念, 這種設計的初衷是對最初看到船隻的敵人起到迷惑作用,讓其以為自己所處的位置無法擊中目標,從而重新尋找合適的射擊位置。「眩目」採用反差強烈的混亂色彩組合,打破了人們對於船隻外形的習慣認知,從而給敵方潛艇的進攻過程製造了很大麻煩。 它的主要目的是擾亂德國潛艇的進攻;而且有證據顯示,這種方式確實奏效了。

一名見過這種迷彩的德軍潛艇指揮官說:「當時天空明朗,能見度很高。直到那艘船已經到達離我不到1.5公里的距離,我才辨認出那是一艘在我右方進行作業的船隻。它後部的深色條紋使船艉看上去像船頭,而船體中部的呈大切口狀的綠色塗漆看上去就像是水的斑點,這是我見過的最棒的偽裝。」

截至1917年10月,這種迷彩的初步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英國海軍決定將其所有商船都繪上耀眼的圖案。在一個可用潛望鏡進行觀察的工作室里,所有圖案都事先在小型木製模型上進行試驗,很多圖案都是由英國皇家美術院的藝術家專門繪製的,他們的設計隨即交給一名領班,由其負責將這些圖案按比例放大,供真實物體使用,這種迷彩使用的大部分顏料就是黑、白、藍、綠,有些是原色,有些是混合在一起的;在確定了一艘艦船的設計後,垂直線是需要盡量避免的,斜線、曲線和條紋是至今為止最好的選擇,並能產生最大的扭曲效果。

威爾金森奔赴美國,想把使用「眩目」迷彩偽裝的建議傳達給美國海軍,但美國人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方案。到戰爭結束時,1256艘美國商船也使用了迷彩偽裝技術,而且聲稱只有不到1%的船隻遭到德國魚雷的攻擊。英國海軍部建立了委員會以鑒定「眩目」的實際價值。儘管1918年9月報告稱,沒有證據可以顯示敵人會一直被這種迷彩所迷惑,但使用迷彩的商船上的軍官和士兵信心和士氣大增,這點毋庸置疑。因此該報告建議應該繼續大規模使用這種迷彩。 可見,和實用性相比,迷彩偽裝策略還有心理方面的作用。

一戰中的狙擊手用漁網偽裝自己

士兵的偽裝

儘管偽裝術被應用於大炮、坦克、飛機和輪船等方面,但在每個士兵身上使用迷彩偽裝圖案在一戰中並未被廣泛應用;整個戰爭期間,大部分軍隊穿著單一顏色的戰鬥制服,英國士兵穿黃褐色軍裝,德軍士兵穿土灰色軍裝,當然也有幾個引人注目的個別現象;法國士兵開始由於穿著深藍色外衣和紅褲子,很容易被發現,這一點迫使法軍在戰爭開始後不久便把服裝更換為和地平線天空類似的藍色。

這一時期的偽裝發展吸收了各種思想,美國藝術家和動物學家阿博特·塞耶1 9 0 9年出版的《動物王國的偽裝色》受到廣泛的閱讀,設計師們試圖通過了解動物如何偽裝以改變軍服和裝備的顏色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立體主義 、漩渦和印象派的破壞輪廓、抽象和色彩理處理也影響了偽裝的發展。

1915年法國在尤金爾賓為首的一群畫家、雕塑家和戲劇藝術家成立了迷彩部,用天然材料(網線、粗麻布和織物)生產偽裝網;法國士兵(同時也是畫家)路易製造了第一個迷彩服,是只有5 個模式的「南希制服」。1916年在一家百貨公司工作的厄讓·科爾班製作了一套藍綠點圖案的迷彩服,包括一件迷彩背心,它並不是像大炮迷彩那樣的圖案,生產量也很小。

在英軍裡面,狙擊手都配有寬鬆的到膝蓋以下的長袍式狙擊專用制服,這些狙擊手長袍每件都是單獨手工繪製的,這些服裝基本上由土褐色的帆布製成,然後在上面還混雜著深土色和深綠色,從而形成迷彩圖案;另一種狙擊手服裝是1916年出現的一種被稱為「塗鴉式制服」的褲子。

1916年,德國小批量生產了一種雙面印有綠色、棕色或褐色圖案的鋼盔罩,以防止鋼盔在陽光下發光。

美國從1917年才介入戰爭,但迅速吸取了協約國在偽裝戰術方面的教訓。美國第40工程師下屬的A公司就是幾名藝術家自願建立的一個美國偽裝部門,並在法國城市第戎旁建立了一個迷彩偽裝工廠。1918年1月成立了婦女儲備迷彩軍團,他們為戰場上的女護士配發了一種帶有帽兜的罩衫,上面印有石塊和樹榦等圖案。這種試驗性質的罩衫可以說是最早採用變形迷彩的偽裝服了。

19世紀末,蘇格蘭各狩獵場流行一種「GHILLIESUIT」偽裝服,那是看守們用來伏擊抓捕盜獵者使用的偽裝。

1917年"偽裝」這一詞進入英語,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英等國的常用軍語中,並沒有「迷彩」的概念,而是用「camouflage」(偽裝)一詞表示,這個詞源自法文「camoufleur」,為欺騙之意。

(一戰德軍鋼盔)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一戰後,各種光學偵察器材的出現,使穿著單一顏色軍服的士兵很難適應多種顏色的背景環境。1929年,義大利推出了最早的迷彩服,它由棕、黃、綠和黃褐4種顏色,它最初用於帳篷,從1937年在這種模式用於產生傘兵罩衫。

現代意義上的迷彩偽裝服是德國人在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1931年,德國人參考義大利迷彩服,推出了不同的迷彩模式。1935年,德國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真正的迷彩服——「帳篷」式迷彩服。這種迷彩服實際上是一種雨披,可讓士兵隨植被情況對自己和裝備進行偽裝。「帳篷」迷彩服由防水斜紋棉布製成,採用了1931年研製的碎裂塊迷彩。這種迷彩的底色為棕褐色或淡棕色,上面印有大塊的棕色和綠色幾何圖案,並點綴了一些碎石片花紋。1937年,德軍首先在黨衛隊對這種迷彩服進行了測試,證實使用碎石迷彩圖案可減少15%的傷亡率。在1938年又推出了獲得專利的頭盔套,套頭毛衣工作服和口罩。大多數黨衛隊都穿著這種由希克教授設計的「陽光透過樹葉的影子」 迷彩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3年,德國為部分士兵裝備了3色迷彩軍服。這種迷彩服遍布形狀不規則的3色斑塊,一方面這些斑塊可歪曲人體的線條輪廓,另一方面其中部分斑塊顏色與背景色近似一體,部分斑塊又與背景色差別明顯,從視覺效果上分割了人體外形,從而達到偽裝變形的效果。

二戰中,德軍配發的迷彩服種類相當繁雜,如懸鈴木迷彩、橡葉迷彩、棕櫚迷彩等。除痴迷於迷彩偽裝的第三帝國外,其盟友也研製出各自的迷彩服:義大利和奧地利軍隊配發的迷彩服以淺綠和淺棕為底色,上面印有黑色及紅棕色斑塊;日軍在戰爭即將結束時研製的迷彩服最為簡陋,迷彩圖案就是一些深綠及深棕色的小點,幾乎沒有什麼偽裝作用。

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期間,芬蘭士兵(大多為職業獵人)在冬季穿著白色偽裝服,憑藉著對當地環境的熟悉、良好的偽裝以及準確的槍法狙擊蘇軍士兵,造成蘇軍士兵的嚴重恐慌,蘇軍稱他們為「白色死神」。 蘇聯紅軍大多數部隊穿卡其色的制服,在冬季則配發雪地偽裝衣,只有偵察兵、狙擊手等特別戰鬥員穿變形蟲模式的連體迷彩服。1943年後,蘇軍配發了一種新型林地迷彩服,在深綠底色上點綴有棕色的樹葉及枝條圖案。

匈牙利在1938年推出其第一款正式偽裝,這一款是在義大利1929年式迷彩模式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英國在1940年由藝術家羅蘭彭羅斯和馮戈爾 、舞台魔術師馬斯基林等人組成了工業偽裝研究組研究偽裝,直至1942年,他們推出手繪的傘兵丹尼森罩衫(後來用絲網印刷)。

1940年美國陸軍工程兵部隊開始廣泛的實驗,但一直沒有成績,直到1942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命令製作出150,000叢林迷彩服配發給美軍。 他們設計出與青蛙的保護色相近的「 青蛙皮 」「 豹點 」及「 鴨獵人 」 海灘/叢林雙面迷彩服,這是第一次配發給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島嶼作戰的士兵普遍反映磨損嚴重,不適合部隊,在1944年中止生產。 1944年,參加諾曼底戰役的美軍第2裝甲師士兵配發了「青蛙皮/「豹點」 迷彩服。由於這種迷彩服的圖案與德國黨衛軍的迷彩過於相似,容易導致友軍誤傷,於是撤回了這種迷彩服。

二戰之後

戰後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軍隊都根據不同需要裝備了迷彩偽裝服。儘管這些迷彩服的偽裝圖案千奇百怪,但其設計思想基本源自二戰期間的德式迷彩和蘇式迷彩。一些東歐國家引進了德國的「滴雨」模式,如捷克斯洛伐克就曾廣泛使用「滴雨」模式迷彩。

法國從50年代開始到80年代末一直使用的「橫紋蜥蜴迷彩」和葡萄牙的「縱紋蜥蜴迷彩」,都是從丹尼森罩衫和相關類似的迷彩模式為基礎而發展而來的;但也有其它國家的迷彩服是從蜥蜴迷彩演化出來的,如古巴的蜥蜴圖案、越戰時期美軍的虎紋斑等。

英國的丹尼森罩衫一直持續到50年代末,直到1970年推出M68式DPM(破碎圖案)迷彩服;1984年後,英國重新設計了DPM的圖案格局和顏色基調,但仍是容易辨認的,很多國家都模仿或直接使用這種迷彩偽裝模式。

70年代中期,德國推出「Flecktarn」(斑點迷彩),隨後這種模式被一些國家採用:如比利時空軍突擊隊、丹麥、德國和日本。法國及荷蘭軍隊曾俠範圍測試使用過這種迷彩偽裝模式,後來又推翻重新自行研製。

越戰初期,美國海軍陸戰隊配發的是暗綠色叢林套裝,頭盔覆蓋著二戰時期的雙面迷彩布,一面是棕褐色雲團,另一面是帶鋸齒的綠葉。而「綠色貝雷帽」穿的是有獨特的黑色、綠色和棕褐色橫線的虎紋斑迷彩服;雖然這種風格成為深受部隊喜愛,但這並不是官方認可的制式軍服,只是士兵自己向民間裁縫定製的。

數碼迷彩

1978年到1980年,美陸軍與納蒂克研究中心共同研製數碼迷彩,駐紮在歐洲的美國第二裝甲騎兵團首先測試使用數碼迷彩服,2002年正式列裝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現已在美軍諸多兵種廣泛使用。1979年-1980年,澳大利亞陸軍與ROTHTECH公司做數碼迷彩試驗,在設計這種迷彩服時參考了大量視覺生理學方面的資料,充分考慮到環境變化的因素。

最近,數碼迷彩圖案戰鬥服裝已被很多國家軍隊正式列裝,包括: 加拿大軍隊(CADPAT),美國海軍陸戰隊(MARPAT)、美國航空部隊( 飛行員作戰制服 ),約旦(KA2系列),菲律賓國家警察特別行動部隊 、菲律賓海軍陸戰隊、菲律賓陸軍,哥倫比亞國民軍 (里奧塔),厄瓜多軍隊 ,秘魯陸軍 (PACIPAT),瓜地馬拉陸軍特種作戰旅,義大利陸軍 (Vegetato),愛沙尼亞國防軍 (ESTDCU),伊拉克國家警察 ,克羅埃西亞軍隊(NBS2006) 拉脫維亞 ,芬蘭國防軍 (M05),中國武警部隊(05型)和解放軍 (07型 ),塞爾維亞(DMDU-03),科威特陸軍(KAPAT),俄羅斯聯邦軍隊,泰國皇家武裝部隊,印尼軍隊 Batalyon ,墨西哥武裝部隊SEDENA - 08型,土耳其武裝部隊,黎巴嫩空降團、黎巴嫩海軍海豹團 ,新加坡武裝部隊(林地和乾旱),葉門國內治安部隊。

韓國2006年8月通過了一項數碼偽裝模式有點類似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ARPAT,目前正在供應特種戰單位。同時,他們還準備引進另一種正規部隊數碼迷彩。在德國 、丹麥和日本,列裝的是斑點迷彩(flecktarn)而不是像素模式。目前,一些國家現正積極評價數碼迷彩服,如奧地利、波蘭和西班牙 。

今天

今天,多數迷彩服都採用變形迷彩以迷惑敵人的肉眼。變形迷彩通常由三色或四色形狀不規則的色斑構成,一部分色斑和背景色幾乎融為一體,另一些色斑則與背景色差別明顯。這樣,就從視覺效果上分割了人體外形,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

而在設計迷彩服時,還要求迷彩色斑在服裝上不能有任何重複,各種斑點的組合必須能起到破壞服裝外形的作用。設計迷彩圖案時,設計師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迷彩色斑最大程度地適應作戰地區的自然環境。比如,俄羅斯和歐洲一些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多採用帶有鋸齒和樹葉形色斑的迷彩服,沙特等中東國則使用美國研製的三色或六色沙漠迷彩服。自然環境越複雜的國家,需要裝備的迷彩服種類就越多。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都認為夜幕降臨時最好的偽裝就是一身黑色的夜行服」。但事實上黑色不但起不到偽裝的作用,反而會暴露目標。海灣戰爭期間,美軍裝備了由黑方格組成的夜間迷彩,使用效果還不錯。

影響迷彩圖案設計的因素不僅僅是環境,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甚至政治因素都決定了一種迷彩圖案的誕生。德軍二戰中使用的各種迷彩服堪稱經典,但多數人可能都不清楚,為什麼德軍的迷彩圖案總是離不開各種樹木呢?原因很簡單,德國人在心靈深處對森林有一種莫名的原始崇拜,因此產生靈感設計出了一系列以樹榦和樹葉為色斑的迷彩服。有意思的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伊拉克、利比亞和埃及等國的軍服依然使用了德國人設計的迷彩圖案。這倒不是因為德軍的迷彩在這些地區偽裝效果好,而是出於政治因素。眾所周知,自1948年以來阿拉伯國家就一直與以色列「叫板」。為了表示對以色列的憤慨,這幾個國家竟然原封不動地照搬了德軍的迷彩設計!

由於戰爭的需要和科技的進步,各國對迷彩服的紡織材料和印染技術上不斷加以改進。一些國家的設計人員在印製迷彩色斑的染料中加入了特殊的化學物質,使迷彩服反射紅外光波的能力與周圍自然景物相似,從而達到迷惑近紅外夜視儀的目的。一套正規的軍用迷彩服不但要起到在白天迷惑敵人的肉眼的功能,還要有防儀器偵察的能力。目前,各國裝備的迷彩服基本具備了防近紅外及微光夜視器材偵察的能力。

近紅外光是一種人眼輕易看不到的紅外光,可以被物體反射。用近紅外夜視儀觀察時會發現,在紅外的世界中,綠色植物因葉綠素的細胞壁反射了90%以上的近紅外線而變成了白色或淺灰色,其他物體也因對紅外線的反射能力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灰度。此時,普通的軍服就因反射近紅外線的能力弱而呈深灰色或黑色。因此,設計人員在印製迷彩色斑的染料中加入了特殊的化學物質,使迷彩服反射紅外光波的能力與周圍自然景物相似,從而達到迷惑近紅外夜視儀的目的。目前,有關人員正在研製可防遠紅外(即熱紅外)及雷達偵察的迷彩服,以便讓士兵在戰場上完全「隱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追風 的精彩文章:

伊拉克戰爭起 美國女兵為什麼總做那些令人窒息的動作?
為什麼越南女兵扭臀對付中國士兵的招數在美國大兵那不好使?

TAG:追風 |

您可能感興趣

軍人的迷彩服不僅可以偽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
軍人也是普通人,但他們的這些「多一點」讓人感動
古代軍人在沒有妻子的情況下是這樣解決的,他們用的辦法竟這麼羞恥
軍人頭盔上的那一層網有什麼作用?原來這才是真實功能
這就是經受過戰爭洗禮的軍人,跟現代軍人的氣質這點不一樣
當代軍人的「5大狠人」,你一定想不到是這些人
這一年,這些軍人的照片感動無數人
軍人的迷彩服除了可以穿,還可以偽裝,還有一個功能大家不知道,你知道是什麼嗎
軍人的這些色彩,哪一種讓你熱淚盈眶
軍隊裡面對軍人的要求有很多,但唯獨這一點軍隊是沒有要求的,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
軍人在臉上塗迷彩,不僅僅是為了偽裝,還有這些作用!
中國軍人清一色的寸頭,真正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美國傳奇的歷史第一的軍人,也就只有這個人了
各國的軍人都穿迷彩裝 但迷彩服的這個作用你是絕對想不到的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軍人們吃飯唱歌根本就沒有設呢么特別的意思,只是一個傳統而已!
軍人這雙有點兒糙的手,就是不一樣
男主是軍人的寵文,愛上你的那一刻,你成了我的崇奉
邊防軍人身體照片被曝光,皮膚多處皸裂,網友:心疼!這一刻才知道你們有多苦
中國這麼多人,為何航天員都要從軍人中挑選?真相不說你一定不知道!
軍人外出時,為何一定要穿軍裝呢?這一意義只有老兵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