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碩M80主機深度體驗,小巧輕薄性能超強悍

華碩M80主機深度體驗,小巧輕薄性能超強悍

台式電腦依舊是遊戲玩家的首選,市面上有不少遊戲台式主機的出現,性能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它們多數都是設計水平不高且體積碩大,真不能夠讓所有人都認可接受,小酥是對小機箱情有獨鍾,體積超過 ITX肯定是不用考慮,小尺寸電腦主機因易於擺放體積優勢明顯,直接放在桌面上會比大機箱美觀,當下玩家對選擇電腦主機的主流方向。現在華碩推出一款比ITX還小的台式遊戲電腦主機,而且還是七代I5搭配GTX1060的配置,如此小巧的台式機性能上真的強悍?遊戲主機需要很強的性能這點大家都已經十分清楚了,高功耗所帶來飆升的溫度散熱真能壓得住?也許你此時撓著頭,真實的數據是檢驗性能唯一標準,那麼小酥本著就事論事的態度,客觀地來詳細表現分析這款華碩M80的性能。

標配一個230W的電源適配器,造型極為方正配以沉穩的黑色,正面除了電源指示燈外並無多餘的修飾,接通電源後適配器正面的指示燈會亮起黃光,做工和用料都比較紮實,不論再總體積還是重量方面,都與傳統的筆記本電源適配器大和重。電源輸出的穩定性對整機中的重要性其實很高,可以說是穩定高效運行的基礎,特別是高性能主機,瞬間供電不穩很容易會造成數據丟失或者硬體損壞。

首先是外觀部分,華碩M80的外觀屬於低調中不失奢華,造型看起來跟普通的台式主機並無大區別,對比小酥那23寸的顯示器,如此的極致簡約和小巧的身軀,這樣釋放在桌面絲毫不會顯得臃腫。

華碩M80搭載Intel最新七代i5處理器,整個機箱外殼採用塑料製作,黑色內斂的設計風格賦予低調神秘的氣息,外觀方面並沒有太多浮誇的造型,甚至沒有任何前置介面,只有紅色粗線條作為裝飾點綴,正面下方印有品牌的LOGO以及Intel處理器的標籤。通電開機後之後電源鍵就這燈光效果,整台華碩M80就兩處有燈光,一處在網路介面旁另一處就在這裡,當時小酥有點擔心會不會有各種炫目的燈效,因為不少遊戲台式主機很喜歡這樣玩,沒有光污染的設計反而是小酥最為喜歡的設計,畢竟每個人的需求與愛好不盡相同。

左側面板四角共配有四個腳墊,貼有硬體配置標籤,從中可以對硬體配置進行初步的了解,這款華碩M80的採用了I5 7300HQ標壓處理器,在性能方面要比其它低壓強上不少,配置了8GB DDR4內存512GB固態硬碟與1TB機械硬碟,,亮點是那GeForce GTX1060 3GB獨立顯卡,詳細的測試內容在下文中。

華碩M80機箱側面採用弧面設計,營造出前窄中寬後窄的臉型比例,這樣的設計看起來更具視覺衝擊感,讓整體的輪廓更具立體感,為外形增添了不少動感的氣息,立著放置在桌面上的觀感顏值妥妥的。主機除了立著放也可以平著放,但小酥非常不建議這种放置方式,因為底部熱風會吹向鍵盤的位置,正常使用情況下沒什麼問題,一旦滿載那個出風口的熱量還是感覺明顯,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裡,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的放置方式。

全部介面都位於主機的背面,布局常規台式機產品並無太大不同,由於機箱尺寸的限制,介面布局方面相對比較緊湊,散熱窗的窗體佔據了一半的面積,這樣有利於促進內部熱量快速排出。

華碩M80背部I/O介面配備方面十分充足,USB2*2適用於鍵鼠接入,還有一個千兆網卡介面四個USB3.0介面,提供了HDMI*2+DP*1共三個數字視頻介面,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對於家用外接設備來說綽綽有餘。

主散熱出風口位於主機背面的上方,也就是在USB3.0介面旁邊,通過鏤空柵格可以看到內部散熱鰭片,小酥關心M80的散熱表現,直接會影響到機器的機能與體驗,畢竟強大的性能也需要強力的散熱作為保障,接下來還會進行高負荷拷機測試。

華碩M80在機箱右側板表面布滿細緻的斜紋,中間還有特意加深條紋,視覺效果上分割開兩個通風柵格,寥寥一筆給予的裝飾性以及邊界感,使整個主機在外觀設計上面更添不少美感,只不過較為容易沾染灰塵且不易擦拭,可謂是有利有弊吧。

在光線的映襯下,從另一個角度可見那不規則的柵格,細節處理出色深淺不一紋刻,層次感方面更為凸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擺脫柵格傳統單一造型所帶來的呆板感,幾乎三分一面積都是進風口,如果不去加以修飾,所營造的視覺上就會相對平庸。

主機頂部同樣預留一個通風口,無疑提升了散熱器的吸風效率,溫度問題跟進風量有很大關係,散熱對遊戲主機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柵格旁邊還有華碩M80系列LOGO,細心一點就發現側面板上的線一直延伸到柵格的一個角,另一面的那線條同樣是這走向和變化,整體造型更顯利落有層次,讓人感覺到是經過精準設計出來的,在造型細節方面下足了功夫。

華碩M80除了造型薄之外,身軀還非常輕巧的,小酥分別為主機和帶適配器稱總重量,主機凈重為1.96KG,加上電源總重量就有2.89KG,這個適配器重量就接近一公斤,光機身厚度和重量這兩項上已經遠超絕大部分的遊戲台式電腦。

無論機身重量是機身尺寸都控制的相當出色,擁有優雅的外觀與足夠小巧的身材,即便外形上品質有多優異,我們還是不能忽略硬體性能,這個因素日常使用尤顯重要,接下來開始探索華碩M80的內部性能究竟是否足夠強大。

華碩M80預裝正版Windows 10家庭中文版,這系統相信各位是再熟悉不過了吧,使用電腦的人應該經常接觸,第一次啟動時會自動部署環境,而且版本直接是1607,直接省去了從原版升級系統的時間,新版本的改進和優化真的讓人慾罷不能,這些改變並不會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

Windows10裡面已經內置了Windows Defender,只有實時保護和殺毒功能相當有限,同時預裝了Mcafee殺毒試用版,可以免費試用30天的,說實話這殺毒軟體在實際的體驗確實是有點鬧心,舉個例子吧,小酥由於要運行跑分軟體,設置了關閉實時掃描直至重啟,結果重啟後卻彈窗提示我已關閉實時掃描,我該繼續關閉呢還是再重啟一次呢?總而言之不喜歡折騰的我Windows Defender完全足夠。

預裝了Office365辦公套件,需要自行購買激活,如果有訂閱的微軟賬號,只需要重新登陸激活即可繼續使用,同步協作功能確實很方便,這是小酥來說這是使用率非常功能之一,Office作為一個已經極其成熟的辦公套件,其它軟體在穩定性兼容度完全不和它在一個級別上。

硬體配置方面,本次體驗的華碩M80是高配版,i5 7300HQ搭配8G DDR4 2400MHz內存、基於移動平台晶元,相對於傳統ITX桌面平台,受制於尺寸空間關係,光主板就17*17cm了還有獨顯硬碟等硬體,基本不可能做到這麼小的,使用移動平台也許是目前最合適解決方案,在尺寸和性能之間取得了平衡,而且華碩在移動平台擁有多年的積累,看過配置後就會發現好像少了什麼似的。

顯卡方面採用了GTX 1060 3GB顯卡,在性能方面應該是十分強大,實際遊戲性能如何也將會是小酥重點關注的焦點,華碩M80令人遺憾的地方並沒有藍牙模塊與無線網卡,對在日常的應用及操作會造成不便,面對這種情況需自己購買模塊。

既然定位是遊戲電腦主機,這就需要強大的運算性能,同時不需考慮省電續航這些問題,使用HQ結尾的移動處理器才能徹底發揮最大性能,五代以前的移動版i5全雙核,最近兩代的i5和桌面版的i5一樣都是四核四線程,這個i5 7300HQ是款第七代移動處理器,基準頻率2.5GHz最高睿頻到3.5GHz,詳細的性能對比測試後文再談。

標配單通道8GB DDR4內存,軟體初步識別為海力士晶元,工作電壓僅1.2V,在2400MHz下內存讀取17879 MB/s、寫入17474 MB/s、複製16577MB/s,筆記本跟台式機的DDR4內存性能上會存在著差異,對於日常應用或者玩遊戲可謂是綽綽有餘,至於8G內存夠不夠用,完全看運行什麼程序或者是同時運行多少程序了。

華碩M80高配版512G固態硬碟以及1TB機械硬碟,在固態容量方面非常進取,桌面系統需要大量的數據存儲工作,M80系列還有個標配版,在配置上只是少了512G固態硬碟,其它部分都是維持一致,固態硬碟為M.2介面走的SATA 3通道,實際讀寫速度為500MB/s,與 SATA3介面固態的性能並沒有差異,優勢真正體現在更薄與更小巧。

搭載了NVIDIA最新的GTX 1060 3GB顯卡,核顯頻率最大能到2002MHz,相信各位發現了配置中少了集成顯卡,也就是i5 7300HQ中的那個HD 620物理核顯,估計被BIOS默認屏蔽了,其實不少的包含華碩的高端遊戲本就已經可以屏蔽核顯,通過屏蔽集顯來實現獨立顯卡視頻輸出,畢竟CPU集成的顯卡性能有限,根本上無法媲美髮燒級顯卡。

進入BIOS設置界面發現並沒有屏蔽選項,華碩將這選項同時給隱藏了,根本不給小酥開啟的機會,用戶真的沒必要再去折騰避免誤操作,屏蔽核顯後有個好處,就是解決各種令人鬱悶的切換顯卡問題,直接發揮整機最大性能。

說回這GTX 1060顯卡,在九代之前的移動顯卡都帶M,而且會刪減部分處理單元數量,導致性能會有所降低,新的移動版顯卡並沒有帶有任何後綴,在規格方面與桌面版的華碩 GTX1060 3GB顯卡保持一致,令人驚喜的是移動版流處理器數量沒有被閹割,參數中只有核顯頻率的差異,這說明架構與16nm工藝的成熟對規格的提升關係緊密,理論跑分及實際遊戲性能測試接下來會有詳細測試。

到了各位喜聞樂見的跑分環節,第一個出場是跨平台跑分軟體Geekbench 4,i5 7300HQ單核得分3932多核得分11587,這軟體僅測理論性能而已,其結果僅僅只有參考價值,並不能代表實際性能表現。

所謂是不對比不知道差距,選擇時下比較熱門的幾款移動與桌面平台的CPU進行對比,i5 7300HQ跟桌面版的i5 6500分值相近,直接拋離低壓版的i7 7500U不少距離,低壓版偏重移動重續航討論性能無意義。

Cinebench r15倒是能夠客觀反映了性能差距,對於圖形建模工作還是具有參考意義,這次僅測試CPU的性能,多線程得分506cb單線程得分144cb,不論是單線程或是多線程的測試成績都很理想。

選取了多線程成績繼續進行對比,7300HQ的整體表現較上一代6300HQ有了小幅度提升,新處理器的性能提升是很正常的,對比桌面版的i5 7400雖然遜色了一點,但i5 7300HQ的整體性能值得肯定。

日常使用當中我們都不能脫離開解壓縮文件,處理速度直接影響到實際的效率,WinRAR自帶基準測試功能,i5 7300HQ實測處理速度值為4273KB/S,這裡對比一下小酥手上的桌面版i5 4460,速度為4831 KB/S, 值得注意一點是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小酥發現,RAR測試是睿頻失效,四核儘可能滿載的狀態下,頻率一直保持基準頻率2.5GHz,即使是運行Cinebench r15,最高睿頻只能到3.1GHz,如果全速睿頻後應該會增強性能表現,實際中卻會受限於功耗和發熱,要保持滿頻卻是很困難。

通過3DMark測試華碩M80在DX11與DX12下整機遊戲性能,這是最有代表性的整機性能跑分軟體,可謂是測試性能的標杆,小酥使用FireStrike、FireStrike Extreme、FireStrike Ultra、Time Spy四個模式進行測試,成績分別是8527、4718、2537、3433,接下來單獨對比3Dmark的CPU與GPU分數。

小酥選擇了Time Spy模式下CPU單項得分作為比較,低壓與標壓的性能差距有點懸殊,i5 7300HQ在移動平台上面擁有不容置疑的優勢,整體上已經是非常出色,能勝任更加複雜的處理工作,畢竟四核四線程的性能就擺在那裡,性能上勝出是很正常的。

選取3DMark四種模式下對比一下移動版GTX 1060 3GB、GTX 980M,桌面版的GTX 1060 3GB、GTX1050Ti,整體性能得分雖然比不上桌面版GTX1060 3GB,但明顯高於上一代GTX 960M與桌面版的GTX1050Ti,與桌面版15%左右的性能差距其實並不算大,畢竟受到核心頻率等因素影響,而且與TDP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

跑分就到此為止了,相信你已經知道GTX1060 3GB大體上的性能表現,接下來是跑遊戲來反映真實使用體驗,證明這款華碩M80的全部遊戲性能,小酥通過遊戲體驗期間的實時幀數統計。第一個體驗遊戲是英雄聯盟,相信各位再熟悉不過了,一款非常熱門的競技類網遊,小酥經常被朋友拉去雙排或者開黑,然後被各種越塔強殺瘋狂壓制,讓我多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這次僅通過觀看模式進行測試,畫面設置為非常高。

對戰過程進行五分鐘時長幀數取樣,說說這個觀看模式導播鏡頭,每個時刻整個畫面雙方在對抗,這不同與站在草叢中的幀數表現,玩家對抗時整體幀數非常穩定在70幀,在即使在關鍵的大規模團戰中也保持在60幀。

這次DOTA2同樣選擇觀戰模式,免得坑了隊友,全部畫面選項設為最高,小酥第一次和玩家匹配之前,練習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去看攻略打人機熟悉機制,漸漸有了自己的打法和風格。

這移動版GTX1060 3GB面對最高特效完全沒有壓力,遊戲的平均幀數均超過了90幀,即使激烈的遊戲對抗能保持 60 幀以上,這是多麼完美流暢的遊戲體驗啊。

騰訊的怪物獵人OL還是做得十分用心,新版本加入了雷狼龍恐爆龍與老山龍,都能看出在很努力地改善和提升遊戲,採用CE3引擎製作的遊戲,不得不說華麗的視覺效果確實非常震撼,小酥玩過這系列的作品包括2G、P3,4,4G 算得上是老司機,很喜歡在OL里釋放情懷重溫當年的樂趣,注重與其它玩家組隊狩獵。

野外狩獵場景能淋漓盡致的彰顯出來,然而對配置要求確實是高,最高特效下GTX1060 3GB還是有點壓力,主城幀數不穩定主要原因是玩家數量多,多材質和貼圖場景導致幀率下降,實際野外狩獵中基本上能穩定50~60幀,流暢度能夠充分滿足玩家。

守望先鋒這遊戲已經火爆全球,全新的遊戲模式,是個非常注重配合的團隊遊戲,戰鬥中途可隨時換英雄,整個遊戲的戰局發生的不斷變化,沒了那種僵化的套路,這是另一種遊戲體驗,小酥非常喜歡使用小美,當成一個輔助任何隊員陣容掏出來都能打,既能遊走抓單同時也可以小浪,真歡樂啊。

畫面效果精美細節十分豐富,對顯卡性能要求極高,畫面設置里有預設高畫質、極高畫質、超高畫質,測試解析度為1080P、關閉垂直同步、解除幀數限制、渲染倍數為100%。

小酥在測試三個預設模式下守望先鋒幀數表現,搭載i5 7300hq+GTX 1060的華碩M80遊戲性能表現顯然是綽綽有餘的,非常流暢沒有任何卡頓感,渲染倍數還可以適當調至150%,平均幀數可維持在60幀左右,確保流暢度也能滿足對畫面的需求。

網路遊戲就測試完了,接下來是大型單機遊戲,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基本可以說是FPS遊戲的頂峰系列作品,單人劇情方面素質非常好,整體的精緻程度業界一流,這一代的便當確實領得很突然,為了避免劇透小酥就不說太多,只能說劇情更加成熟也更為豐滿,而且將戰爭的殘酷展現得淋淋盡致。

詳細的畫面設置調至最高如下圖,渲染解析度為150%,如果調至200%對於GTX 1060 3GB而言有點困難, 畫面的流暢度會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小酥進行測試體驗過程中,即使爆炸和光影效果複雜得場景,華碩M80也能夠輕鬆應對處理,下面是太空射擊場景五分鐘時長幀數變化情況,獲得最低40幀以上的成績,GTX 1060 3GB的性能令人印象深刻。

緊接著是角色扮演類大作質量效應:仙女座,採用寒霜引擎製作,在下圖中可以看出各種漂浮得石頭碎片,以及會發光的植物,地圖場景精美而不失大氣,精細的畫面表現甚至讓人驚艷,相比之前的作品具有光影特效更逼真,遊戲的總地圖面積很大,半開放世界給玩家的探索感不錯。

質量效應:仙女座是一款畫面華麗的遊戲,寒霜引擎所營造出的大型場面效果,對PC硬體性能的要求還是相當嚴苛,遊戲提供了許多畫質選項,此次畫面設置為遊戲最高畫面預設。

在實際的測試結果中,華碩M80搭載的GTX1060 3GB顯卡,實現了平均50幀流暢運行,並沒有明顯的波動,具有非常不錯的遊戲體驗,追求全程60fps的玩家,當然還可以通過降低遊戲的畫面質量,來讓遊戲流暢度的提升。

古墓麗影:崛起中專為玩家精雕細琢的大作,場景真的可以說美輪美奐,擁有豐富的劇情和飽滿的人物刻畫,驚艷的宏大場景甚至令人流連忘返的,精彩的敘事方式讓人沉醉,滿滿都是誠意與成熟。

在設置畫面質量調至最高時,卻提示最高紋理質量需要4GB顯存才能正常運作,遭遇顯存瓶頸,直接不管此提示,依然使用最高畫面配置,以便了解顯卡全部性能。

遊戲自帶的基準測試功能,DX12模式最高特效下38幀的成績,特別是在雪山演示場景會出現明顯卡頓感,為了避免遭遇顯存瓶頸,可以只將紋理質量降低到為高,其它設定維持在非常高就行了。

在嘗試以最高特效下跑完效能測試,應該是爆顯存所導致幀數跌破30fps,對遊戲流暢度有所影響,預設中和高畫質平均幀數超過60FPS,玩家要在最高特效下達到60幀4GB顯存看來少不了。

開放世界遊戲育碧的看門狗2,將現代的駭客技術融入遊戲中,比如黑掉監控甚至是竊聽,入侵他人手機去獲取情報信息、這帶來了隱秘窺視的快感,營造了一種真實駭客生活的感覺,帶給玩家充滿了活力與激情微妙體驗,綜合素質非常的棒,生動真實絢麗的遊戲畫面、對顯卡資源需求近乎的變態,下圖城市景象中有亮點。

在遊戲畫面中設置為非常高,往上還有個超級高的畫面預設選項,對顯存的佔用量非常恐怖,右上角的顯存佔用量提示為4859MB,強制設置會導致遊戲幀數的急劇下降,對穩定性產生不良影響。

遊戲場面異常酷炫令人驚嘆,使用GTX 1060 3GB在非常高畫質下實際遊戲,全程都能保持在30幀以上,但還是要看具體的遊戲場景。

最後一個體驗的遊戲是GTA5,裡面有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場景,小酥幾乎會踏遍遊戲每個犄角旮旯,遊盪在大街小巷或者去各處越野,鬱悶時去個夜總會找樂子,想翱翔天際就去開747飛機,不得不承認遊戲細節做得登峰造極,細膩程度已經沒有太多可以挑剔,帶給前所未有的真實感受,絕對是值得玩家留戀的遊戲,如此精良的製作很多時候真的對R星懷有敬意。

千萬不要以為裡面的選項去設定非常高就是最高畫質,實際上離最高還差得遠,在自定義設置中開個擴展細節距離,得出的畫面效果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實際遊戲場景畫面只會高而不會低,當然,這次體驗還是將這些進階選項關閉了。

GTA5自帶有效能測試,在最終的測試結果中平均幀數在65幀,日常遊戲也能夠非常流暢地跑起來,GTX 1060 3GB出色的圖形表現,為暢玩這GTA5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再進一步提升畫面精細度,開啟擴展細節距離與陰影細節為50%,如果再往上調顯存就不夠用了,此時在遊戲中駕駛汽車能達到全程50幀以上,完全感覺不到任何卡頓。

GTX1060 3GB在全特效下高清無壓力,但這個要看具體是什麼遊戲,有些遊戲3g顯存就足夠了,目前來看大部分遊戲(特別是網遊)還不太吃顯存,部分遊戲確實存在3G顯存不夠用的情況,近年來的大型遊戲越做越精細,對顯存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降低貼圖質量還是照樣玩。

核心性能足夠強勁的情況下,顯存容量成了性能表現的主要影響因素,記錄了這次體驗的所有遊戲所佔顯存情況,不說使命召喚13這顯存有多少吃多少的遊戲,當下大型遊戲想要佔滿2G顯存還是很輕鬆的,全特效超過3GB的遊戲也為數不少,GTA5開個擴展細節距離直接就能上4G顯存,這GTX1060隻有3GB顯存似乎成為了限制因素,導致顯卡性能不能完美釋放。

VR 帶來的視覺沉浸感更好,不少玩家想搭建VR平台,這就需要一台性能強勁的電腦,小酥首先使用Steam VR進行測試,如果顯示準備就緒就說明通過該項測試,說明該系統VR顯示達到嚴苛性能需求,華碩M80能夠勝任運行VR遊戲,而且幀率一直維持在 90 fps 以上保證了體驗的質量。

具有的專業性的VRMark當然是不能缺席啦,Orange Room和Blue Room的分數分別是6147與1122分,華碩M80能夠輕鬆達到Orange Room的測試標準,而複雜的Blue Room模式就遠達不到90幀的標準,因為場景更精細以及渲染解析度為5120*2880,這對任何顯卡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戰。

華碩M80作為遊戲電腦主機,制約性能不是處理器顯卡硬體本身的性能,而是會牽扯到散熱這個限制因素,特別是小體積主機來說,散熱需求卻前所未有的高,這也是影響穩定性的不可忽視因素,解決散熱才能讓硬體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先來通過3DMark進行連續半小時的壓力測試,不論在烤機還是遊戲顯卡堅決不降頻,華碩M80散熱能力不錯只是風扇轉速高了點,解決了散熱和性能發揮的矛盾,性能方面就有足夠的底氣。

小酥分別記錄了不同負載下CPU跟GPU的核心溫度,外部氣溫為30攝氏度,正常使用情況下兩者只有40左右,滿載時CPU核心溫度穩定在71,GPU溫度徘徊在80左右,反覆多次測試都是沒有因溫度而降頻。

功耗測試項目,瀏覽網頁時功耗為35W,雙烤CPU和GPU滿載整體功率為154W,從整體表現來看華碩M80功耗並不算高,小酥的ITX主機四代I5+RX470D滿載就很輕易飆到兩百瓦。

華碩M80散熱設計並沒有讓人失望,滿載的情況下散熱風扇都處於急速運轉狀態,所帶來的風扇噪音也不能忽視,這會對日常體驗產生很大影響,主機的靜音性也是消費者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測試華碩M80不同負載下的風扇噪音,噪音儀放置離主機約10CM的地方,滿載時噪音值大概平均值為64分貝,在雜訊抑制方面確實遜色,這個噪音數值其實已經很高甚至感覺到惱人,當然,如果只是瀏覽網頁或者觀看電影,是不會達到這樣高的噪音值,基本可以無視其存在,個人認為滿載聲音大是GPU風扇轉速原因,此時已經高達3500轉了,而CPU風扇還在2500轉附近徘徊。

華碩M80的定位是遊戲電腦主機,當然要對比市面上的類似台式主機配置價格,華碩M80是基於移動平台的晶元,即使是相同型號性能上肯定不如桌面版的,相同參數硬碟這一點就沒有區別,三者處理器跟顯卡規格性能相近,可見上面的跑分對比環節,M80配置最大的區別就是那個512GB固態硬碟,這個硬碟價格在一千以上,而且擁有不錯的樣子以及足夠的便攜性,由於體積小機箱直接都拆下來放在背包裡帶走,關鍵要點就是便攜可移動的優勢,這兩個的台式機都是體型巨大。

如果你說我不買品牌台式機,要自行組裝ITX小鋼炮,小酥當然很樂意解答這個問題,下面的ITX小鋼炮配置表,跟華碩M80的配置性能都差不多,整體上的價格同樣也差不多,體積方面比ATX機箱小了一半,但依然比M80大不止一倍,再有ITX平台硬體選配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高度緊湊空間導致硬體干涉問題,散熱電源內存能不能上馬甲等都要反覆斟酌與試探,而現在就是經過定製化後,所有的硬體直接合并到主機里,直接去掉各種硬體參數及兼容調查,小酥不是不建議自行DIY組裝,自主按需選配中的樂趣無盡,以及成功組裝後會感到無以言表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這是品牌台式機所無法帶來的,但兩者的定位根本上的不同,ITX再怎麼小根本就做不出M80這樣的尺寸與性能的主機。

華碩憑藉超強的硬體整合能力,推出這樣一款跨界產品M80,針對性推出比ITX更小尺寸遊戲主機給玩家選擇,恰好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位置,在台式主機中屬於極其輕薄,紅黑色彩搭配在視覺上更新穎且具刺激性,滿足視覺上的享受,小巧的體積保持了桌面的乾淨,同時保證現實中的便攜性,確實是很節省空間,直接放在桌面比大機箱美觀很多,但不要被它的體積所騙到,性能強悍絕不含糊,通過搭配i5 7300HQ跟GTX1060 3GB移動版晶元的組合,這個配置展現出非常不俗的性能,甚至可以媲美桌面級顯卡與處理器,在文章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不可避免帶來雜訊問題,滿負載時風扇噪音感人,轉速低了根本壓不住溫度,還真是讓人糾結,這算是高性能主機所需付出散熱的代價吧。說實話,自己組裝一台相近性能的主機價格也許更便宜,但這華碩M80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外型體積小得且具個性,恰恰是自足ITX都不具備的優勢,我想要的只有M80才能帶給我,小酥不會為了追求丁點的性價比而無視這個優勢。

亮點:

1,體積小巧,整體外觀設計簡單精緻。

2,重量輕,主機凈重約不到兩公斤,也就跟一台普通筆記的重量相若。

3,性能強悍,顯卡處理器確實牛,全部最高特效無壓力,並且輕鬆達到VR標準。

4,散熱效果好,滿載時並沒有因溫度而降頻。

5,固態硬碟速度快,對系統的啟動和遊戲的讀取提升很大。

遺憾:

1,沒有配置無線網卡,對移動便攜性確實有影響。

2,沒有藍牙模塊,需要自行購置。

3,滿負載時風扇噪音過大,在烤機時散熱風扇轉速確實太高。

4,電源有點重,接近主機重量的一半。

本文作者極果玩家:Ryan_S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廚房放了這個小東西,媳婦搶著做家務活
想要一張免費的香格里拉翡翠卡?抓緊這個機會…
麵糰做玩具通電還能動?無毒能舔,比樂高還益智
千元就能買到杰倫的耳機,1 more四單元圈鐵耳機體驗
動動嘴就能操控,三星MU7700 4K超高清電視體驗

TAG:極果 |

您可能感興趣

功能強大還有好音質——傲勝TK160耳機體驗
周鴻禕點贊360手機N7真機體驗:吃雞流暢性能強悍
外表晶瑩,性能彪悍的小米 6體驗分享
輕薄且全能!技嘉Aero 15輕薄遊戲本體驗
纖薄小巧性價比高 小米凈水器1A體驗評測
魅族M15上手:千元機性能,旗艦機體驗
時尚輕薄的華為平板M5評測體驗
魅族M15上新,千元機的性能,旗艦機的體驗!
近乎全規格快充支持,小米USB充電器60W快充版體驗:兼容性超強
CITE2018 創維「技術范兒」帶來超強智能體驗
性能小怪獸:安卓機皇一加5T測評體驗
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械鍵盤—酷冷MK750輕體驗
體驗服4.29更新 五大英雄削弱 韓信和李白減控 趙雲加強
配方升級,抗磨性能更佳,全新美孚速霸2000體驗
初探隨身便攜 機械革命S1輕薄本體驗分享
佳能微單M6 讓拍攝體驗多姿多彩
筆記本中性價比的強者 小麥5性能體驗更加給力
輕推5.1多重功能升級,打造更好移動辦公體驗
小米便攜滑鼠試玩體驗:輕薄高顏值,耗電速度略快
努比亞Z17mini輕體驗——雙攝防抖,強勁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