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或處「宇宙荒漠」中:銀河系也是宇宙空洞一部分
圖中是千禧模擬呈現的宇宙大比例結構,圖像顯示宇宙物質如何組成細絲和空洞。目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地球存在於一個大規模宇宙空洞之中。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地球和銀河系處於「宇宙荒漠」之中,該太空區域缺少其它星系、恆星和行星。
這項發現證實了2013年的一項天文觀測,之前研究表明,銀河系是「宇宙空洞」的一部分,這些宇宙空洞是宇宙較大比例的結構,它看上去有點兒像一塊空心瑞士乳酪,由密集的細絲構成,包含著環繞相對空曠區域的大型星系群。
包含銀河系的宇宙空洞被稱為「KBC空洞」,其命名源自2013年勘測該結構的3位天文學家,它是迄今觀測最大的宇宙空洞,大約是平均宇宙空洞的7倍大,半徑大約10億光年。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觀測宇宙學家艾米·巴傑爾(Amy Barger)稱,KBC空洞外形有點像球,被一層星系、恆星和其它物質環繞,基於附加觀測數據的最新研究表明,KBC空洞模型並未被排除。
巴傑爾的學生本傑明·霍徹恩特(Benjamin Hoscheit)是這項研究負責人,他於6月6日召開的美國天文協會會議上闡述了這項研究結果。
霍徹恩特尋求一種有效方法證實2013年的研究結果,期間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生賴安·基南(Ryan Keenan)帶領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基南使用星系目錄測量了宇宙不同區域的密度,霍徹恩特使用「運動學SZ效應(kSZ)」測量法對該研究進行了驗證,「運動學SZ效應」測量了宇宙網中星系團的運動狀況。
「運動學SZ效應」觀測來自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的光子,或者宇宙進化早期階段殘留的光線,當遙遠的宇宙微波背景光子穿過星系團,光子將出現能量轉移,這種能量轉移能夠呈現星系團是如何運行的。
霍徹恩特指出,存在於一個宇宙空洞中的星系團應當被吸引至引力較強的區域,這將揭曉星系團穿越太空的速度快慢。但是如果星系團移動速度比預期更慢,或許之前的研究結論需要重新改寫,然而星系團的運動學SZ效應與2013年的觀測結果相符。(葉傾城)


※迄今發現最極端特徵的七顆行星:最高溫度行星比太陽熱
※斯皮策空間望遠鏡10周年精選圖集
※光電效應系列之四——密立根的貢獻
※再次顛覆認知!看完這些圖,你才真正知道人類有多麼渺小
TAG:博科園 |
※宇宙中銀河系的地位
※宇宙探索:銀河系中央竟是黑洞 地球正在逐漸靠近!
※地球為何在宇宙中一直安全?科學家:我們處在宇宙空洞里
※地球人類的宇宙空間站
※人類所處的宇宙只是四維黑洞的一部分,宇宙是黑洞的「小弟」
※旋渦星雲是銀河系內天體還是銀河系外的「宇宙島」
※地球圍繞太陽,銀河系圍繞的宇宙中心是怎樣的呢
※銀河系在宇宙中的地位怎樣?
※地球是宇宙的軸心
※宇宙是顆玻璃球
※宇宙洪荒,天文學家又發現三顆類似地球行星
※浩瀚宇宙另一個地球在哪裡?難道人類真是宇宙「天之嬌子」?
※宇宙中的一粒塵埃
※宇宙棲身於黑洞中央,外面套著更大宇宙
※宇宙深處的黑洞
※地球,太陽系,宇宙的邊界在哪裡?
※宇宙暗處的它多次替地球擋刀,沒有它地球早就在宇宙中灰飛煙滅
※宇宙中還有更大的星系,遠超銀河系,網友戲稱:它才是宇宙的霸主
※為什麼地球有白天黑夜,宇宙中就是漆黑一片?
※前沿的膜宇宙理論:宇宙始於白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