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父親在異國他鄉的奮鬥,讓億萬人為之落淚
為了家庭夢想,他在東京打黑工,
和妻女分離15年
含淚活著
,離開日本時,日本海關警察看到「黑 」了15年的他,
不是將他帶走,而是向他鞠躬
根據他的經歷拍攝的紀錄片
在日本上映時引起了觀看狂潮……
1
28年前,
為了改變家庭命運,
丁尚彪懷揣夢想前往日本留學,
但在命運的陰差陽錯下,
他只能非法留在東京打黑工。
此後的15年里,
為了支持女兒實現留學夢,
他獨自一人在日本歷經艱難困苦,
含淚活著。
有人為他感動,
視其為勵志英雄,
贊他的責任和擔當,
也有人覺得不值,
指責他的狠心和自私。
然而,
人生艱難,
大多數決定和選擇,
並不關乎什麼大道理、大是非,
只是為了活著,
朝著夢想的樣子活著
。
2
上世紀80年代末,
出國留學的熱潮方興未艾,
在上海一家工廠上班的丁尚彪,
萌發了向命運挑戰、開拓新的人生的強烈願望
。
一天,丁尚彪花了5毛錢,
買了一份日本知名語言學校飛鳥學院阿寒町分校的資料,
一番考慮後,
他下定了去日本留學的決心。
讀大學,是丁尚彪長久以來的心愿。
1954年出生的他,
初中畢業時正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
於是,
他在16歲那年遠離上海,
插隊到了安徽省五河縣,
在這個窮得一到農閑季節百姓就外出乞討的地方,
常常吃不飽飯的丁尚彪,
卻每天至少要干10個小時的體力活。
在那痛苦、灰暗的日子裡,
丁尚彪生活中唯一的暖色,
是他和陳忻星的純真感情。
出身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陳忻星,
同樣來自上海的,
正值青春好時光的他們,
在孤苦的生活里相互鼓勵、支撐著,
直到走進婚姻。
丁尚彪一直希望能靠讀書改變命運,
但出身不好的他,
失去了被推薦上大學的資格。
後來,
丁尚彪夫婦相繼回到上海,
沒知識,沒技術的兩個人,
只能用辛苦勞作換取一家人的溫飽。
丁尚彪渴望突破困境、向上發展,
但已超齡的他,
卻無法再報考大學。
看似失去了所有希望,
但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
3
現在,
丁尚彪決定到日本學習、考大學,
擺在面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
他需要向語言學校支付42萬日元的費用。
這在當時,
相當於他們夫妻二人15年的工資。
四處奔走,借遍親朋好友,
丁尚彪終於湊齊了這筆錢。
滿懷對未來的憧憬,
他揮別妻子和女兒,
登上了飛往日本的飛機。
然而,
迎接丁尚彪的卻是深深地失望和無奈。
當時阿寒町的人口,尤其是年輕人流失嚴重,
在那個荒涼、蕭條的邊陲小鎮,
別說中國來的學生,
就是本地人也沒工可做。
一邊學習一邊打工的計劃徹底沒戲了,
一想到家中的巨債,
丁尚彪就心煩意亂、寢食難安。
他必須掙錢還債、養活自己,
為了掙錢,
丁尚彪和一些同學大膽決定:
離開阿寒町去東京上學。
但為了防止留學生流失,
當時校方對他們看管很嚴。
不久後的一個深夜裡,
丁尚彪帶上最重要的輕便物品,
悄悄離開了學校。
不懂日語、不熟悉地理,又要當心他人注意的他,
在異國的山間小路徒步幾個小時後,
終於坐上了開往札幌的電車。
輾轉上千公里,到達東京後,
令丁尚彪沒想到的是,
他的轉校申請並沒有得到批准,
這意味著,
他將失去合法在日本滯留的簽證,
以及自由回國的機會。
4
造化弄人,
想要擺脫命運的不公,
一心追逐大學夢的丁尚彪,
卻再次被剝奪了求學的機會。
但他決定留在日本打黑工,
先掙錢把債還清再說。
他不得不克服語言、身份等各種障礙,
在異國他鄉開始了艱難的生活。
丁尚彪白天在工廠上班,
下班後再馬不停蹄地趕到飯店幹活,
等晚上12點多下班後,
末班電車也停運了,
他就沿著軌道走回去。
為了不驚動一樓的房東,
丁尚彪需要踮著腳尖輕輕走到樓上,
回到那間不足10平米,沒有洗澡間的破舊小屋裡。
然後,
他開始做當天的晚飯和次日要帶的早午飯,
吃過飯後,
他就在灶台和水池旁邊,
掛起一塊大桶狀的塑料布,
站在裡面洗完澡後再把水倒掉。
丁尚彪幾乎全年無休,
他常常同時做3份工,
去餐廳洗碗、炒菜,
去工廠、建築工地打工,
在車站做保潔等,
不管什麼臟活累活,
他都願意干,
他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
除了留下維持最低生活標準的費用,
丁尚彪把每個月的錢都寄回上海還債。
雖然飽嘗生活的艱辛,
但他又有了新的決心:
把女兒送進世界一流大學去讀書。
這是丁尚彪未能實現的夢想,
他希望女兒可以實現。
5
「我剛『黑』掉的時候,
曾經半夜拎著箱子去投靠朋友,
談了幾句話就被趕出來了;
曾經因為活沒幹好,被店長一掌打出鼻血……
語言不會,又沒有身份,舉目無親,警察還要抓。
當時的確相當艱難、痛苦,
但這也促使我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人生
。」
很多一起從國內來的同伴,
都因為忍受不了那份痛苦和寂寞而選擇回國。
丁尚彪在工地打工的時候有個朋友,
有一天他講:
「我女兒從來沒跟我講過話,
這次打電話回去,
她說:『爸爸,我老想你的,你快點回來吧。』
我一聽,眼淚水都要下來了。」
過了兩三個月,
那位朋友要回去,
丁尚彪說「你回去就不好再回來了」。
沒想到過了兩年,
那位朋友和老婆離婚後,
又偷渡過來重新開始,
但隔了兩年找工作就很困難了。
丁尚彪不是不想家,
但他選擇了遠方,
就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走。
獨在異國他鄉的日子,
只有牆上那張女兒的照片,
是他的慰藉和無窮的動力。
帶著女兒獨自在上海生活的陳忻星,
日子同樣不好過。
一開始,
她認定是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
對其誤解頗深。
1997年初,
跟蹤拍攝丁尚彪的紀錄片導演張麗玲等人來到上海,
向母女二人展示了他在日本的清苦生活後,
陳忻星才放下了猜疑。
在一家針織廠上班的她,
不僅學會了換燈泡、修保險絲等通常由男人來乾的活,
還要用微薄的生活維持著兩人的生活,
女兒不在家的時候,
一碗麵條加點醬油就是她的一餐。
因為不能報銷,
身體偶爾有點小毛病,
陳忻星也不捨得去醫院。
而逐漸長大的丁晽,
也非常理解父母的安排和苦心,
她非常懂事、又熱愛學習。
就這樣,
丁尚彪一家三口各儘力量,
為家庭目標和希望努力著。
6
8年,
丁尚彪沒有回過家,
沒有休過一天假。
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
令人欣慰的是,
女兒丁晽不負眾望,
在1997年
6
月考取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8年前,
陳忻星在機場送走了去日本留學的丈夫,
8年後,
她在同樣的地方,
送走了去美國留學的女兒。
一家三口被分得更散了,
但生活更有希望了。
而令丁尚彪感到欣喜的,
不僅是女兒的學業成績。
因為轉機,
丁晽要在東京停留24個小時,
這就意味著,
這對分離8年的父女,終於可以見面了。
當年離家時,
女兒還在上小學,
如今,
看著高大的她一下子站在自己面前,
丁尚彪百感交集。
終於實現了一個大大心愿的他,
還特意帶著女兒,
參觀了自己8年前打第一份工的那個餐館,
那也是夢開始的地方。
7
一家三口,三個國家,
各自懷著深深地思念,
依然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努力著。
多年透支身體的結果就是,
40多歲的丁尚彪,
已經開始嚴重脫髮、牙齒鬆動。
為了能在做不了體力活的時候繼續掙錢,
丁尚彪可是早早做了打算,
他花錢抽時間參加技術資格培訓,
並且取得了5份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遠在上海的陳忻星,
為了探望女兒,
她連續5年
11
次申請赴美簽證都未能成功,2002年春,
她的第12次申請終於獲批。
陳忻星前所未有地激動,
除了看望女兒,
她還可以利用轉機的時候,
與丈夫在東京相聚3天,
「
這
13
年那麼的長,天天在盼,
盼著總有一天要團圓
。」
為了迎接13年未見的妻子,
丁尚彪特意打掃、清洗了一切,
還拿出25年前結婚時,
陳忻星親手做的,
被他帶到日本的紅色枕套。
8
有人不理解丁尚彪的執著,
為了一個夢想,
而承受那麼多的付出和犧牲,
真的值得嗎?
但這對他來說,
是必須要擔起的責任。
就像他自己的父母,
當初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當年從農村來到上海,
雖然兩人都是文盲,
但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把孩子拉扯大,
並且在上海安了家。
丁家祖祖輩輩沒有出國的機會,
而他終於拿到了接力賽的第一棒,
就決不想也不能放棄,
他必須要把這一棒交到女兒手裡,
徹底改變家庭命運。
2004年,
在美國念醫學博士的丁晽,
開始在一家大型醫院婦產科實習,
她不僅實現了父親的夢想,
也實現了自己小時候那個做醫生的夢想。
而在日本奮鬥了15年,
完成了使命的丁尚彪決定回國和妻子團聚。
臨走前,
他特意乘車去了阿寒飛鳥學院,
望著昔日的學校已經變成一片廢棄之地,
丁尚彪忍不住感慨:
「
15
年前走到這裡的時候一直在想,人生是很悲哀的,
人是很脆弱的,
但是人生還是值得珍惜的,
是絕不可以輕易放棄的
。」
沒有更多的感嘆,更沒有怨恨,
只有為夢想不懈努力,
而無怨無悔的人生,
哪怕含淚活著。
在丁尚彪出關離開日本,
被警察查看證件的時候,
對方盯著他的護照看了半天,然後睜大眼睛說:
「
15
年,你真的黑了15
年!」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丁尚彪會被帶走的時候,
卻看到警察開始向他敬禮、鞠躬,
並由衷地讚歎道:
「你太了不起了!」
2009年末,
歷時10年,輾轉日本、中國和美國拍攝,
記錄丁尚彪一家追逐夢想的紀錄片《含淚活著》,
未經任何宣傳在日本低調上映,
但卻引起了一陣狂潮,
其火熱程度甚至超過了同期上映的《阿凡達》。
人們紛紛為丁尚彪那超乎尋常的奮鬥精神而感動:
「含著淚看完,這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
「我為碌碌無為度日而羞愧,看到了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丁先生身上有我們日本人已忘卻或失去的美德。」
……
在丁尚彪的故事裡,
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力量,看到了親情的力量,
也看到了一個人可以多麼頑強地活著。
9
2006年,
在丁晽博士畢業的時候,
一家三口歷經17年的分散後,
終於在美國團聚。
當被問道:
「現在回頭看,
過去15年孤身一人在日本打拚的日子,
覺得值得嗎?」
丁尚彪堅定地表示,
看到女兒博士畢業的那一刻,
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
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要這麼走,
為了培養女兒,不顧一切,奮不顧身。
」
後來隨著丁晽結婚、生子,
丁尚彪一家正式定居美國。
一開始,
她希望父親能安心養老,
好好享受一下輕鬆的生活,
但丁尚彪可閑不下來,
而且在他看來,
工作,也是了解美國社會、學習英語的一種方式。
「培養孩子的任務我完成了,
現在我開始過自己的生活了」。
工作對他來說,
不再是為了家庭,為了生活,
他希望能保持生活的激情,
也希望再挑戰一下自己:
「
再換一個零語言基礎的環境,
看自己能不能生存
。」
後來,
成功進入一家高級酒店工作的丁尚彪,
還按照在日本學到的廚房用具管理那一套,
將廚房真理得整潔有序。
雖然是酒店年齡最大,英文最差的員工 ,
但認真、努力的他,
仍然獲得了紐約賓館業協會頒發的優秀員工獎。
曾經15年「含淚活著」的丁尚彪,
終於開始「含笑活著」。
如今,
工作輕鬆,賺錢又多的他,
計劃退休以後和妻子一起去環遊世界,
「
從
65
歲玩到75
歲,把鈔票用光正好,
人生也就值了
。」
本文由好報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請直接聯繫授權方。
一生那麼短,
為何碌碌度過
好報
做自己的生活大師!
長按二維碼關注
↓↓↓↓↓↓
在食品安全問題泛濫的時代,他幹了一件事,得罪全行業,卻讓億萬消費者找到放心的味道
↓↓↓↓↓↓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是了不起的才華
※去年錯過高考的那個女孩,今年怎樣了?
※紐西蘭華人小伙發明了這個小玩意兒,挽救全球億萬人生活,蘋果創始人都為他點贊
※今天,教你一種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方法!
TAG:好報 |
※這一戰,數萬志願軍被凍死在異國他鄉,卻讓中國人從此挺直了脊樑
※中國軍人被襲擊犧牲,他們永遠的倒在了異國他鄉
※中國人在泰國:3年漂泊,異國他鄉,需鬥志也斗勇
※老照片,清末那些在美國的中國人,看百年前國人的異國奮鬥史
※海南首富,身價過百億,又位居高位,但在異國他鄉卻發生了意外
※他在中國被稱為戰神,在異國建立一民族,如今後人高達四百萬
※他曾是我軍最年輕的開國元帥,死在異國他鄉,親人都不敢為其立碑
※亡國皇帝被擄,在異國他鄉生了幾十個孩子,沒一個隨他姓
※一個被中國拋棄的名將,在異國建立一民族,現後裔高達四百萬
※舍小家為大家的8位維和烈士:犧牲異國他鄉,親人與國人都悲痛
※人有異國之戀,看這異國情調的雙星
※兩年前犧牲在異國他鄉的中國軍人,今天我們依舊銘記他們
※為了祖國,那129名被凍死在異國他鄉的士兵,想你們了
※偉大!43歲體操傳奇再奪世界盃冠軍,她讓祖國國歌在異國他鄉奏響
※中國女人異國擺小攤,月收入讓中國遊客羨慕
※被三個國家共稱為「祖國之父」,功成後隱居異國,晚年貧困潦倒
※26名在寮國遭遇車禍的中國遊客回國 傷者講述異國他鄉感受祖國力量
※張學良的原配夫人,93歲在異國他鄉離世,死前留遺言使人淚滿襟
※這位亡國之君,被侵略者虜去後,在異國他鄉生育六子八女
※被日本強征的中國人,在異國他鄉當炮灰,靈魂卻供奉在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