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來吊打孫悟空,為何卻要給這個神仙敬酒,唐僧懂得其中道理

如來吊打孫悟空,為何卻要給這個神仙敬酒,唐僧懂得其中道理

文:白馬晉一

【一】

傳承至中土的佛派教義里,大抵有「五戒」說法,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中一項,便是酒戒。也並非全然不飲,譬如民間傳說里的濟公、魯智深等眾,偏奉行「酒肉穿腸過」,開懷的喝、暢意的喝,有時還要拉著周遭的和尚小夥伴一起喝。但這些終究是另類。

不過,頗讓人意外的是,名著《西遊記》里佛派的楷模、一向謹遵教法的唐僧,竟也是一位「酒精」考驗的人物。八十二回中,唐僧深陷無底洞,拿他的妖精白鼠精,便要邀他喝上一盅。「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杯,滿斟美酒,遞與唐僧,口裡叫道,長老哥哥妙人,請一杯交歡酒兒。」

這有點調戲的味道了。

唐僧頗有些左右為難了。不喝,妖精惱了,吃了他,或上了他。喝,似乎卻破了佛門規矩。

接下來,看看這位高僧的心理活動,「此酒(若)果是素酒,弟子勉強吃了,還得見佛成功;若是葷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墮輪迴之苦!」

這個心理暗示很有意思。

就如同我們現在,要做一件不太冠冕的事情時,總會在潛意識裡不斷對自己說,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二】

當然,唐僧心理活動也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

即僧人在特定場合,是可以飲用素酒的(葷酒是肯定不可)。這也為一些半路出家的和尚,開闢了一個頗具人文關懷的「緩衝地帶」。

譬如原著十九回,八戒入伙之時,就曾對唐僧掏了底,「師父,我自持齋,卻不曾斷酒」。八戒的倡議,也得到了悟空的附和,「老孫雖量窄,吃不上壇把,卻也不曾斷酒。」

面對兩位徒弟的申請,唐僧給出的反饋是,「既如此,你兄弟們吃些素酒也罷,只是不許醉飲誤事。」他在葷、素酒之間,圈出了一個「灰色」區域,但也強調,素酒雖好,但不可貪杯喲。

那麼,何謂素酒呢?

古時正式文獻,似乎不見說明,多現於小說家言。如今說法,也莫衷一是。有個比較流行的解釋,素酒即是粗釀的酒,未經過「蒸餾」工藝,只是簡單將酒糟濾除,這樣的酒,度數是很底的,而且品相渾濁,不太好看,一般不會引起人的飲欲,故稱「素酒」。但在《西遊記》小說里,卻有一個較為確切的定義,誠如悟空言,「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

由此可見,素酒應就是酒精度較低的果酒。譬如,花果山盛產的椰酒,大抵也歸此類。

【三】

不僅悟空、八戒常飲素酒,唐僧似乎也有這個嗜好。如之前提及,「師父(唐僧)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大概也是一位「癮君子」。

但在原著里,卻有一個有趣的細節。還是在十九回的高老莊上。

八戒的前岳父高老頭擺了桌席,「把素酒開樽,滿斟一杯,奠了天地,然後奉與三藏」。

這個時候,唐僧卻一臉正經道:「不瞞太公說,貧僧是胎里素,自幼兒不吃葷。」

高老頭笑道:「因知老師清素,不曾敢動葷。此酒也是素的,請一杯不妨。」

但唐僧依然推脫道:「也不敢用酒,酒是我僧家第一戒者。」

可見,唐僧此時尚無飲素酒的習好。只是後來取經一路,悟空、八戒等眾皆飲用了,唐僧有時也拿不住寂寞,加入了持樽的陣仗,也就漸漸上癮了。

我們常說,環境會影響習慣。說的大抵如是。

【四】

但高老莊上,唐僧卻撒了謊,之前他是飲酒的。至少,是飲過酒的。

十二回。唐太宗領著百官送唐僧西出關外,敬上了一杯酒。

唐僧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

太宗拍了拍唐僧肩膀,道:「御弟啦,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

皇帝哥哥說到這個份上了,唐僧又能怎樣呢。故原著描寫很有意思,「三藏不敢不受。」飽含深情地和太宗一個對視,一飲而盡。

也可見,彼時高老莊上的唐僧,他不是「癮君子」,卻是「偽君子」。

他喝不喝酒,是看人的。

高太公,區區小民,唐僧自然推得乾淨。唐太宗,堂堂君王,唐僧自然一飲而盡,杯底還不帶「養魚」那種。

【五】

中國式關係中,酒局學問是很大的。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喝酒,竟生硬地同私人感情捆綁起來了。不喝,即是不給面子。善飲的,其實好辦。但不擅長的,就有些為難了。尤其領導出來巡酒,就不能不喝了。

誠如西關外的那日唐僧,就是個聰明人。太宗敬酒,他若執著於酒戒,不懂得變通,大庭廣眾駁了太宗的面子。這經書,估計也就難取了。

和他一般聰明的,還有唐僧老師父如來。

五百年前,如來「出台」擒拿了鬧事的孫悟空。玉帝大為欣喜,特事特辦,搞了一個「安天大會」。這個會,規格是很高的,中高級職稱的神仙坐在一起吃個飯。

且看描述,「調設各班坐位,安排龍肝鳳髓,玉液蟠桃」。也就是有酒有肉。

飯局,當然就有敬酒環節。神仙之間,可能還藉此互換了名片和一些見面禮。

看看如來席間表現。

「如來又稱謝了,叫阿儺、迦葉,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向玉帝前謝宴,眾各酩酊。」

看得出來,如來主動上前向領導(玉帝)敬酒的。當然,可能也有向其他天庭同僚敬酒,打了個通關。應該喝得還不少,酩酊大醉。

【六】

有人說,我是個很有原則的人。人生字典里非黑即白,沒有中間地帶。

但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時往往容易碰釘子。

如來、唐僧師徒就是聰明人,他們懂得劃一個「灰色地帶」,只要不是明顯越界,都沒事。甚至還巧妙地搞一個「雙重標準」。領導面前(玉帝、太宗),個人原則可以放低一點。普通人面前(高老頭),個人原則可以放高一點。

只是,倘若有一天,唐僧領著悟空、八戒笑呵呵地向你敬酒。

你是該接呢,還是不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有一手好牌,林沖曾看他臉色吃飯,卻因為一件事宋江不爽他
金庸武俠最有爭議的壞女人是誰?西遊有隻絕世女妖跟她很像!
牛魔王和太上老君是什麼關係,紅孩兒學得三昧真火,他師父又是誰
此人堪稱一代名將,為何卻屢遭董卓爪牙羞辱,最後被活活氣死
西遊神話里,如來佛完勝太上老君成為最大贏家,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TAG:白馬晉一 |

您可能感興趣

「萬人迷」貓王:齊名李小龍,懂得如何唱歌跳舞,更懂得如何讓女孩們為他的眼神沉醉!
經典句子:那些過了而立才懂得的道理,怪自己不願看清
為什麼自己那麼勤勞美白,但還是沒變白呢?美白的真相!懂得這些道理,你才能真正白起來
能白頭的夫妻,都懂得這四個道理,送給對婚姻不滿足的你們
張靚穎離婚事件,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遠離渣男,珍愛自己!
嘉靖真的是一個昏君么?他雖然懶的不上朝,但卻真正懂得帝王之術
那些離婚的女人,懂得這樣的道理,就沒白離
聰明乖巧的孩子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那是因為家長都懂得這些!
南懷瑾老師:懂得了這個道理,做事才能從容不迫
用任何美白產品都沒有效果?懂得這些道理,你才能真正白起來!
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愛說這三句話的孩子,將來會懂得感恩
夫妻之所以會離婚,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陳學冬來了,看他打扮的樣子,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做清秀!
懂得這些,讓你喝酒不傷身!
孫允珠: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龍捲罵了五個英雄,埼玉也不例外,可是她卻懂得尊老
蘇明玉,你怎麼能這樣呢?這麼好看的「口紅顏色」,要懂得分享啊
老木匠很多都是自己懂得做,如何去做心裡也清楚得很,但就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得清楚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