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你的暴躁,孩子正在模仿!
現在假想一下:你是個三四歲的小孩,而且你家裡經常瀰漫著濃濃的硝煙味。由於你年紀還太輕,你的家庭環境便成了你唯一的參照架構。當你看到爸爸或媽媽大發雷霆時,你沒辦法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了解到"我爸爸此刻不過是反應過度罷了",或者"我媽媽其實是在氣別人,只不過現在遷怒到我身上"。相反的,你生活周圍所有"成人行為"的信息,會被你全盤接收。所以說,父母確實是子女人生中第一個老師,不僅如此,他們教導給孩子的東西,影響還極為深遠呢。
假設有一個小男孩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他的父親稍有不如意,就大發雷霆,把家裡的每個人都臭罵一頓,嚇得他們如坐針氈、不敢輕舉妄動。透過這樣的角色模範,小男孩觀察到:原來,用生氣的方式來嚇別人,就可以予取予求,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爸爸每一次這樣做都奏效了)。經由這樣的過程,孩子於是對同性的父母產生認同,進而模仿他的行為,將他的信念納為己有。要是這個孩子還因為行為像爸爸而得到獎賞--比方說,孩子的媽媽或姊妹因此而屈服於他的要求--他的行為就會得到強化,變得跟爸爸越來越像。再從小女孩的觀點來看。
假設,小女孩的媽媽是個挫折容忍度很低的人,每一次只要覺得生活壓力大,她就開始發怒,比方說講話帶刺、提出難聽的指控,甚至出手甩人巴掌,這時候全家人就會變得緊張兮兮、如履薄冰,生怕不小心又觸怒了老媽,只好盡全力討好她。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小女孩會學到什麼?她將學到:"原來,透過發脾氣,我媽媽可以掌握到很多權力,這時候大家都會順她的意。等我長大以後,如果我也變得跟她一樣,我應該也可以掌握到很多權力吧。"
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孩子會步上父母的後塵,並非明辨慎思、細心抉擇之後的結果。專家們雖然稱其為習得的行為,但這種行為跟小孩子在課堂上吸收新知的學習行為並不相同。認同與模仿,是運作在潛意識層面的過程,其發生是自然而然的。


※網友用貓咪來模仿獅子王,它逐漸開始暴躁:鏟屎的你不想活了嗎?
※她總喜歡躲在她的肩膀後?她就模仿她的樣子,網友:太像了!
※暴戾+模仿=致命!你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什麼,它就會長什麼
※狼不吃羊,光頭強不砍樹,孩子還是模仿,問題真的在於動畫片嗎?
※又有小姐姐模仿薛之謙?不,那是本人,網友:你是魔鬼嗎?
※關曉彤這樣的搭配,恐怕也就只有她敢模仿吧,心真大!
※模仿等等出生,出醜後最害怕影響孩子,鄧超不愧是暖心好爸爸!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教你在孩子的教育上你應該注意什麼,不看後悔!
※小奶貓打盹,姿勢萌翻網友,貓:我只是模仿你們上課睡覺的樣子
※別再笑黑猩猩模仿你了,你模仿它的樣子更傻氣!
※哈士奇在看過烏龜之後,回家就一直趴著睡覺,模仿得還挺像的嘛!
※楊冪把腿擰成了麻花,一般人真模仿不來,網友:果然瘦就是任性啊!
※女生模仿的對象,讓井柏然不放心的倪妮,時刻挑戰著你的心跳
※女子化妝模仿黑白無常,看到她的牙齒,網友:還是你會玩
※家長要小心,孩子有好奇心、愛模仿是好事,但這類小孩也容易被騙
※楊穎也穿健美短褲,卻被吐槽在模仿楊冪,你認為誰穿得更好看?
※巴啦啦小魔仙:最不能模仿的鏡頭,網友:沒想到她竟是這樣的人!
※他們給孩子編這樣的髮型,我們看看就好,別模仿
※張馨予吃飯還不僅僅忘模仿犬的表情,網友:何捷,這是你的戲精媳婦!
※同樣是演痞子,他們都是在模仿,只有他隔著屏幕都讓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