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沙保衛戰」打出了中國的尊嚴

「長沙保衛戰」打出了中國的尊嚴

長沙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史稱為 「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中國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集結重兵與日軍在戰線對峙。前2次長沙會戰,雙方都自稱獲得了勝利。

從戰術上看,雙方並未分出勝敗,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大;但從戰略上,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可以認為是抗戰中的勝利。第3次長沙保衛戰則是一場典型的勝仗,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終將日軍擊退。第4次長沙會戰日軍以優勢兵力發動猛攻,中國軍隊被迫撤退。

1938年10月,日軍廣州、侵佔武漢後,由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財政經濟陷入困境;日本國內反戰厭戰情緒開始滋長,統治階級內部因「速戰速決」戰略的破產和對外政策的分歧而爭吵不休;更由於中國人民堅持抗戰,使其稱霸世界的戰略受到極大影響,處處呈現被動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調整其侵華方針。

在政治上,放棄過去「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立場,轉而對國民政府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的策略。在軍事上,停止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重點鞏固已有佔領區。在經濟上,加緊經濟掠奪,力圖「以戰養戰」。

在改變了侵華方針後,其軍事戰略也做了相應調整。第一,放棄速戰速決戰略,準備長期作戰。第二,明確規定軍事行動要服務於政略和謀略工作。第三,為減少消耗而限制戰爭規模和強度。在作戰範圍上,「如無重大必要不企圖擴大佔領地區」,「力戒擴大缺乏準備的戰線」;

在兵力上「為準備今後國際形勢的轉變,要在各方面減少駐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戰形式上「進行小接觸」,只是在「敵人集中兵力來攻擊時,及時予以反擊,消耗其戰鬥力」。第四,把軍事打擊的重心移向對付其後方的抗日游擊戰。為儘早結束戰爭,日軍於1939年9月至1940年夏在正面戰場上相繼發動了對長沙、桂南和宜昌的作戰,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調整了對華戰略。其總體構想是:確保和穩定佔領區,使之成為「大東亞戰爭」的總兵站基地,對國民政府繼續施加軍事壓力,削弱其抗戰力量,並以政略和謀略相結合,摧毀其繼續抗戰的企圖,然後利用「大東亞戰爭」的成果,促使國民政府屈服,實現侵略意圖。

正是在上述軍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第9戰區先後與日軍第11軍進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942年1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湖南長沙地區進行的三次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侵佔武漢、南昌後,為鞏固和擴大其佔領區,企圖殲滅中國第九戰區主力於湘北、贛北地區。1939年9月,日軍調集10萬人,分路進佔湘北嶽陽東南地區、鄂南通城地區、贛北奉新、靖安地區。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岳指揮16個師約20萬人,將進佔贛北鄂南之日軍阻於獻鍾、修水地區。進至長沙東北金井、橋頭驛一線的日軍,遭守軍抗擊、民眾襲擾,加之補給困難,被迫北撤,恢復戰前態勢。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初,日軍調集約12萬人,進佔岳陽、臨湘一帶,企圖擊潰第九戰區主力於湘北地區。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指揮17萬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採取逐次阻擊,誘敵至長沙附近撈刀河兩岸地區予以圍殲的方針,將突入長沙市區和進至株洲之敵全部殲滅並乘勝反擊。日軍被迫北撤,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中旬,日軍調集約10萬人的兵力,分兵兩路進攻長沙。薛岳指揮13個師,約17萬人兵力,組織防禦。日軍攻擊受挫,傷亡嚴重,撤至新牆河以北地區,由贛北西進的日軍也被擊退。會戰結束。

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在歐戰爆發後的十幾天,當時正值波蘭敗亡、歐洲危急的關鍵時刻。國民黨軍隊在這次會戰中予10萬來犯之日軍以迎頭痛擊,挫敗了其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目的,從而有助於引起歐洲各界人士對中國局勢的關注。

第二次長沙會戰,發生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3個月。面對著德軍的強大攻勢,蘇聯戰局岌岌可危。國民黨軍隊在這次作戰中雖然損兵折將,日軍也一度攻進長沙,但最後日軍還是撤出了長沙,中國戰局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第三次長沙會戰緊接太平洋戰爭而爆發,當時日軍一路勢如破竹,同盟國軍隊接連敗北。在此形勢下,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這不僅對中國國內,對同盟國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正因為如此,這次會戰的勝利引起了盟國、特別是英、美的廣泛關注。

還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進行過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個反法西斯的國家在美國華盛頓集會,發表聯合宣言。中國與美國、英國、蘇聯作為四大強國,領銜在宣言上簽字。1月3日,盟國成立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經羅斯福提名,由蔣介石出任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統一指揮在中國的美國軍隊以及東南亞越南、泰國的軍隊對日作戰。

羅斯福在第三次長沙大捷後的第22天給蔣介石發來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同時宣布再次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其後,他並以他夫人的名義,邀請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他還通過他的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授予第9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具體組織者、指揮者薛岳一枚美國勳章。

另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後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動向中國提出,要廢除西方列強與中國歷屆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自尊、自強,才能贏得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中國帶來的種種榮譽與平等待遇,再一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應該說,這是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才換來的。

第四次長沙會戰

第4次長沙會戰為中日戰爭末期的大型戰役之一,第四次長沙會戰1944年5月揭開了序幕。這次會戰又叫做長衡會戰。是指1944年(民國33年)5月至 8月,在中國抗日戰爭的豫湘桂戰役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長沙、衡陽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從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雙方以爭奪長沙為目標在湖南北部地區作戰。攻擊的日軍人數約有36萬,守勢的中國國軍約有30萬。6月16日,逼進長沙的日軍開始向長沙城區猛攻,6月19日中國軍隊撤退,日本攻陷長沙。

傷亡人數

中國軍隊:17,000餘人(其中5,000餘人陣亡)(中國官方數字:6,000餘人)

日本軍隊:19,380餘人(含瘟疫傷亡總數達30,000餘人)(日軍陸軍部官方數字:1,186)日軍在衡陽之戰中使用了毒氣彈,據美軍14航空隊化學戰情報官湯姆森上尉的研判,日軍所使用的是芥子氣與路易氏氣混合物。衡陽陷落後,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

長沙,衡陽駐軍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態,展開抗戰史中最光榮之一頁,相持47日,不徒予後方以從容布置時間,且使太平洋美國毫不顧慮而取堞班島。東條內閣窮於應付而急速崩潰。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把衡陽定為抗戰紀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陽抗戰紀念城在岳屏山頂舉行了命名奠基典禮時,蔣介石總統頒訓詞:「我第10軍殘餘部隊,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歷時47日之久,此為全世界稀有之奇績,而我中國有道德之表現與發揚,亦以此為最著。」「抗戰八年,戰死疆場之英烈士,至少數十萬人;而保衛國土,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數;但其對國家貢獻之大,於全局勝敗有決定作用者,為衡陽守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朋友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
1974年彭德懷臨終前,除了這位元帥誰都不想見
項英犧牲後被稱為新四軍一枝花的妻子嫁給了誰?
清朝選秀女,不是在選美而是在拼爹
呂布被俘後欲投降曹操,為何他的手下高順寧死不從?

TAG:老朋友 |

您可能感興趣

奠定國際大國地位 哪一仗打出了中國的尊嚴
「東方莫斯科保衛戰」,中國軍隊以少戰多,打出血性的衡陽會戰
毛主席的最後一戰,也是鄧小平復出之戰,打出中國海軍軍威
為爭奪水源,一戰中英國與德國在東非大打出手
都是打越戰,中國打出了大國崛起的開端,美國則深陷泥潭
淞滬會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用血肉搭起了萬里長城!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打出了自己的名氣,德國人如此看待中國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猛將「旋風司令」韓先楚,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名
上甘嶺戰役,這個非洲國家和中國打出了友誼
劉國正指導大胖打出一場爭氣球 梁靖崑七局把波爾打出內傷
中國坦克碾壓日軍司令部,繳獲王牌師團關防大印,一戰打出威風
愛國義舉——中國刺客一槍打出來的日英兩國衝突
能打出機槍效果的英國步槍,為何成為中國遠征軍的「美國老李」?
兩隻長頸鹿大打出手:戰鬥場面也是醉了!
二戰時,波蘭是「亡國不亡軍」的國家,波蘭軍人打出了國家尊嚴
漢軍大漠逐匈奴——衛青和霍去病席捲蒙古大漠打出國威
希金斯打出高光一戰力克火箭晉級 中國軍團兩員小將全部出局
盤點古代王牌軍隊:鐵鷹銳士乃戰國精銳,北府兵打出漢人的尊嚴
他是草根出身的將軍,孤軍駐守黑黑龍江,打出了國人的血性,聞名全國!
首艘國產航母艦長正式披露,曾指揮戰艦在聯演中打出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