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僑城對西安旅遊的啟迪

華僑城對西安旅遊的啟迪

華僑城將開發漢城湖主題文化綜合項目(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李明 攝)

6月19日下午,華僑城2380億文化旅遊系列重大項目落地西安,是大西安打造「一帶一路」文化旅遊新高地的歷史性、標誌性大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強調,通過華僑城系列重大項目建設,在「文化+旅遊+城鎮化」「文化+旅遊+大遺址」「文化+旅遊+大秦嶺」「旅遊+互聯網+金融」等方面走出新路、打造樣板、創造經驗,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深圳,一座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卻有著一個極富中國文化內涵的簡稱――鵬城。典故源流隨意不可考,但借改革東風扶搖直上的深圳,如展翅高飛的大鵬勇往直前的精神氣象,讓「鵬城」符合了深圳的精氣神。

1985年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的央企華僑城集團,也秉承著這股精氣神,32年砥礪前行,發展成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接待遊客人數居亞洲第一,全球同業第四。並通過獨特的創想文化致力於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

西安,作為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此次,華僑城項目入駐西安,帶給西安的不僅是2380億元的投資「大禮包」,更是其32年所秉持的創新給這座古城的精神洗禮。

思路創新

從把世界帶到遊客眼前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對於華僑城32年來的發展,華僑城集團黨委常委、華僑城股份公司副總裁姚軍,直言是繼承了深圳改革創新的基因。「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熱土和最前沿,我們繼承了深圳敢探索、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堅持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華僑城,這種創新最早的體現便是與深圳的誕生同步的。當國門重新打開,國人重新開眼看世界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是怎樣?世界是怎樣?這對許多國人來說還是茫然的。

於是,華僑城率先打造了微縮景觀:錦繡中華和世界之窗等人造主題公園。讓那時旅遊,特別是出國游還是一件挺困難的國人得以在尺寸之地領略中華錦繡和世界風貌。就如公園的名字一樣,開啟一扇國人看世界的「窗戶」。

當這種以「觀光」為主的文化旅遊發展思路得到國人認可,甚至成為深圳名片之時,華僑城並沒有停下來靠門票收穫成功,而是重新去感知國人的旅遊需求,創新自己的發展思路。

「隨著中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姚軍說體察到這一變化之後,華僑城開始積極對標國家,向全球同業的領先者學習,打造體驗式主題樂園。從此歡樂谷成為深圳、北京等諸多城市年輕人歡樂的回憶。

而之後,保護與觀光並重的生態度假;觀光、文化、旅遊等城市功能齊備的旅遊小鎮開發,都是華僑城在文化旅遊發展思路上不斷創新的結果。對於最新一代旅遊產品代表歡樂海岸的發展思路,姚軍介紹說:「我們將生態濕地保護考慮進城市生活版圖,最大限度地賦予項目人文及公益價值。以海洋文化為主題,以生態環保為理念,以創新型商業為主體,以創造都市濱海健康生活為夢想,開創性地將主題商業與濱海旅遊、休閑娛樂和文化創意融為一體,整合零售、餐飲、娛樂、辦公、公寓、酒店、濕地公園等多元業態,形成獨一無二的商業+娛樂+文化+旅遊+生態的全新商業模式,真正實現集主題商業、時尚娛樂、健康生活三位一體的價值組合。」

深圳,沒有名山大川,更沒有厚重的人文積澱,靠什麼吸引遊客?華僑城給出的答案是:深入體察遊客的旅遊需求。每一步都把准遊客的需求,自然「每一步都踩在點上」的華僑城,不但締造了諸多中國著名旅遊品牌,接待遊客人數更是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同業第四。

模式創新

從地產養景區到與城市同步成長

景區靠什麼盈利?這不是問題,同時又是個大問題。因為只靠賣門票盈利的這種最直接的模式,越來越難吸引遊客。特別是華僑城大多都是平地起高樓式的人造公園,其投資之大,靠門票何時才能盈利?

於是,華僑城給出的答案是:旅遊+地產。即通過主題旅遊產品的營造提升土地價值,再通過房地產運作回籠資金,支撐旅遊項目運營。「房地產的開發,不僅讓我們的旅遊項目快速盈利,同時還為我們培養品牌和人才資源。」

而當中國進入新常態,房地產行業的盈利能力下降後,華僑城看到了原有的瓶頸,故提出「要擴展華僑城文化和旅遊產業邊界,與互聯網、金融結合起來,補償『旅遊+地產』模式下市場空間和機會不足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的解答,便是創造性提出「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通過文化旅遊將一座城的產業、人口、資本等核心要素串聯起來,有效提高城市功能和競爭力。這種華僑城獨具魅力的「造城」模式,迅速實現了集團發展模式、產業組合、盈利模式的創新升級,同時也明顯地推動了區域發展。

「文化+旅遊+城鎮化,將業態做大做強,讓城市功能、品質、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從而打造出產城融合的新城鎮。」姚軍說這是華僑城「新城鎮」的戰略核心。

而如此龐大的「造城」計劃,必然是一種重資產運行模式。所以「旅遊+互聯網+金融」成為其重要的戰略支撐。「我們通過更好的服務來吸引遊客。並通過對遊客大數據的分析,打造更精準的市場營銷手段。」姚軍說出了旅遊收入的增加,金融支持、融資平台的打造也成為華僑城連接市場要素和資本要素的關鍵。

在「文化產業體系、旅遊產業體系、新型城鎮化、金融投資、電子產業體系」的五大產業格局齊聚的新模式的助推下,華僑城一個個文化特色小鎮和全域旅遊項目,近年來迅速在廣東、四川、雲南、海南、山西、河北等地落地。

姚軍介紹其中華僑城「戰略入滇」就是其中典範。華僑城通過與雲南世博、雲南文投、雲南城投三大文化旅遊集團全面合作,控股上市公司「雲南旅遊」,為項目準備了融資平台和金融支持方案。而項目的良好發展又將反哺資本要素的發展。「甚至未來,我們還可能進入金融企業,為項目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方案。」

在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旅遊城市吸引力》排名中,不僅成都、重慶、杭州、廣州、武漢、天津等年旅遊收入2000億元級的城市超越在近年剛達到1000億元的西安。建城短短三四十年的深圳也反超了擁有數千年文化積澱的古城。而如果計算旅遊接待人數、遊客人均旅遊花費及百度搜索指數等要素的話,西安與上述城市的差距還會更大。擁有眾多世界著名文化旅遊景點的西安為何屢屢被反超?也許回顧華僑城在思路與模式上的不斷創新,能找出答案。

值得西安人期待的是,今年來我市《西安市「十三五」旅遊發展專項規劃》、《西安市關於促進旅遊投資與消費的意見》、《西安市推進全域旅遊工作方案》等方案的出台,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模式的轉變已經開始在西安開始醞釀。而華僑城、宋城等旅遊巨頭的引進,也必將豐富我市的旅遊發展要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離西安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許成倉任西藏山南市委書記 張永澤不再擔任
辛世傑任重慶市環保局局長 吳盛海任水利局局長
又見?未見――VGRASS 2017秋冬系列發布
程大為:用發展破解全球治理困境
經濟日報:畢業季,少些形式多點「意義」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