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管學術科研工作者的所有重要疑問與答案集錦

經管學術科研工作者的所有重要疑問與答案集錦

經管之家學術交流年會進行了多場主題分享和多個環節的提問互動,論壇君經過整理,逐步分享給大家。這些內容不僅匯總演講嘉賓在專題分享中講述的精彩觀點,也匯總了各提問環節大家的精彩問答。如果小夥伴沒有機會親臨現場,也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的微信和微博,現場的乾貨您一定不會錯過哦!我們會分兩次將精彩問答分享給大家,本篇是自由提問,下一篇是世界咖啡式討論。敬請期待。

嘉賓簡介

參與問答和討論的主要嘉賓:《經濟學動態》前社長楊春學老師、《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副主編楊萬東老師、《科技進步與對策》編輯部主任陳曉峰老師、《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副主編武京閔老師、《人口與經濟》編輯部主任方誌老師。

Q1

問題1:

我想問一下陳曉峰老師,我是一名來自齊齊哈爾大學的研二學生,很榮幸有一篇稿件剛剛被《科技進步與對策》錄用,我發現國外有些期刊對學者是有一個統一的標識,比如ORCID,因為我看到您說想在作者的推廣宣傳方面加大力度,我想問一下貴刊有哪些打算和準備?

陳曉峰老師:

謝謝你的問題,為什麼國際上要做ORCID碼呢?目的是什麼?因為同名同姓的人實在太多了,需要對你的身份進行定位;同時ORCID碼下面掛了你發表的所有期刊論文,實際上也是對你的學術成果和學術經歷的展示,是很好的。很多期刊也在做這一工作,我們後期可能推出一個標準OSID,OS代表open science。這個標識碼下面會把很多內容包含進去,DOI也好,ORCID也好,還會提供真實的數據服務,包括作者提供過來的原始的調研數據和報告,包括視頻、讀者對你的文章有什麼疑問,通過這個碼全部都能裝進去,實現更廣泛的傳播,形成open science學術圈的環境。謝謝!

Q2

問題2:

我想問一下楊春學老師,目前在國內CSSCI中比較好的期刊中《經濟學動態》發了一些規範性的文章,說白了就是沒有一些數量模型。這種趨勢,貴刊會一直做下去嗎?好像目前大多期刊,沒有經濟學模型的話,看都不看就直接pass掉了。

楊春學老師:

我相信我們《經濟學動態》會堅持下去的(小編註:因為已離任,所以這麼說),因為這個期刊是經濟研究所的,經濟研究所有兩個雜誌,另外一個叫《經濟研究》。我們《經濟學動態》就面臨一個問題,怎樣和《經濟研究》相對有些區別。說實話,從我個人偏好來看,如果有一篇沒有大量計量模型的文章寫的比較好,我寧願要這樣的沒有數據的文章。總體上《動態》強調思想性比較多。你用不用數學、用不用數量對我們來說反而是考慮的少一些的因素,所以像你說的,我們有大量的論文是沒有數據分析和計量模型的,能堅持下去沒問題。謝謝你。

Q3

提問3:

我想向《科技進步與對策》陳曉峰主任請教一下,我們刊物有哪些熱點選題,我們寫論文的時候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陳曉峰老師:

好的,你可以登錄一下我們的官方網站,今年的8月份會在貴州舉行產學研合作論壇,下面有6個分論壇,這六個方向都是我們比較關注的,包括產學研金協同創新、軍民融合創新、創新生態、創新治理、創新創業、新興技術創新,最後一項也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比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

Q4

提問4:

我想請問一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的楊主編,我們發現《中國工業經濟》這個雜誌今年已經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我之前也發現有些期刊的數據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我想問一下,中國的期刊以後會不會要求提供原始數據和程序等內容呢?

楊萬東老師:

現在說實話,據我了解,整體上各個雜誌都有點小而全,現在還沒有做到這一點。目前根據期刊發展的方向來看,以後可能會對原始數據,包括作者的其它研究背景收錄到相關的期刊資料庫,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因為現在包括期刊評價本身也有很多問題,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準備得科學進步大獎的文章,理由是這篇文章在全世界被引用了3000多次,作者也覺得很驕傲,申報國家大概500萬的一個大獎。評委會就委託中國知網做檢測,結果發現很多文章來自不同的語言對他進行引用,大概有90%的觀點都在說他是在胡說八道、有很多問題。

目前來講,學界的很多東西都會慢慢規範。包括引用問題,有批判性引用、評論性引用、友情性引用,但是只要有引用,大家都覺得高興得不得了,實際上批判性引用也容易出名,也容易有很大的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嚴肅的學術期刊,應該做得更細更深。根據我了解,現在大多學術期刊還是作為學術成果展示平台,還沒有成為一個對整個學術體系的完善做出貢獻的力量。

Q5

提問5:

我想請問楊萬東主編一個問題,我在寫作論文和研究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問題,近年來經濟學中的數學規範化分析越來越廣泛,但這樣在研究容易受到數據、檢驗以及模型等一系列問題的影響,從而研究出來的問題就比較窄,但是反觀前人的研究,比如說斯密、凱恩斯,他們那一代人的文章很多都建立在價值判斷、邏輯演繹推理的基礎之上,還有歷史總結的基礎之上,這樣他們反而做出了許多具有歷史理論前瞻性的文章。但是我們這個時代,這樣的文章是不是就很難投、很難發?

楊萬東老師:

這的確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我從80年代開始做雜誌,當時我做的《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起碼在高校是比較靠前的,當時發的很多文章是沒有很多數理推導的,比如楊啟先、厲以寧等等,他們的研究基本範式很敘述化、理論化,他們的思想性很強。

但是90年代以後就出現了經濟學的轉型,這種轉型應該是《經濟研究》以內的範疇,其它刊物也跟隨著。為什麼有這種轉型呢?因為大批國外受教育特別是在美國受教育的學者回來,最早是翻譯腔,後來是翻譯的樣式和範式,主導了當時的經濟研究。這種翻譯腔的確很嚴重,在2013年我們雜誌曾開過會,當時還和經濟科學、北大經濟科學、南開經濟研究、西南財大經濟學家、武漢大學經濟評論,一起討論認為經濟學應該是問題導向、重視現實問題的研究,但是現在的改觀很小,原因是什麼呢?因為經濟學本身是不是科學,本身還是值得懷疑,因為經濟學入門很容易。你在北京打出租,司機都能跟你講一大堆經濟學道理,因為經濟學是在實踐中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道理,比如價格、供求關係、成本這些基本的概念都能感受到。

但是作為一個學科體系,要求有規範、有標準、有門檻,現在的數理實際上成為門檻,這一門檻也擋住了很多經濟學者,包括我這樣80年代受教育的學者,現在我們對經濟模型的把控實際上主要靠外審,外審基本上都是70後,還有少量的80後,這些人經濟學的直覺不夠,但是數學還不錯,然後像我這樣完全靠幾十年的經驗和感覺看它對還是不對,有的時候可能也有一些看不對的地方。這種情況下,我感覺目前是中國經濟學在引進、模仿、提升,而且在創立自己經濟學體系過程中所經歷的必然階段。所以現在,你如果投有不同風格的期刊,主編的主導思想非常重要,主編的價值體系、教育背景和偏好主導了這個期刊的風格和方法,所以我感覺,在一定意義上講,不要把經濟學看的多麼高大上,在很多時候它就是一個自娛自樂的小圈子遊戲,但是這個遊戲,全國人民都在這樣玩,你就只好跟著這樣玩,將來經濟學的核心理念肯定是要經世致用。中國經濟學目前最大貢獻時期就是80年代,在此後就在退步,退步的原因是什麼呢?自己玩,領導看不懂。所以現在出現那麼多智庫,為什麼呢?因為智庫講得通俗,現在經濟學家還是回過頭來將成果改成小報告、成果要報,把數學、推理拿掉,然後建言獻策。所以這是兩個路徑,不同雜誌不同風格,投《經濟研究》還按照範式導向,投《改革》就可以直觀、評論。謝謝。

Q6

問題6:

我想問一下《科技進步與對策》的陳老師,貴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我看到您也借鑒了很多國際期刊的經驗,我想問一下,我們的刊物有沒有在國際化方面有什麼對策,比如提高國際影響力,做成更有影響力的期刊?

陳曉峰老師:

謝謝這位老師,我覺得你的問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和願景,我們期刊也一直想往國際化方向發展,所以我們從內容和選題上也和國際上頂級同類刊物有一定的匹配,在規範化管理方面,我們也是堅持三審、外審和同行評議的制度,同時我們也增加了很多新技術的元素,使得學術傳播、學術評價在我們這裡得到更快的應用。應該來講,我覺得一年以後,會看到很多期刊都推出這一標準(OSID),我感覺會是從中國走出去的一個新的標準。學術評價一直是被國外壟斷和控制的,比如SCI,我們都視作風向標,而我們中國需要有一個自己的評價體系。

Q7

問題7:

假如在模型和研究的技術上和你們原來的研究範式不同,你沒見過,你們會怎麼處理?(小編註:在此之前有大量關於選題和新技術的討論,所以回答的老師沒有緊扣本問題,回答主要是關於熱點選題看法)

楊春學老師:

雜誌和報紙不一樣,報紙很注重時效性的,非常關注熱點問題,而雜誌不能只關注熱點問題,熱點和非熱點是相對來說的,一個問題我們通過新的方式表達出來,你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式不也很好嗎?我們《經濟學動態》的文章並不一定說非要熱點問題。

楊萬東老師:

其實我和剛才春學教授的意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現在經濟學上很多問題是老問題,但是對於老問題可以有新看法,為什麼呢?實際上經濟學家聚在一起本身就會有爭論,就像你買股票的時候,你以為要漲但買了就跌了,你賣掉又漲了,為什麼呢?就是你的判斷和現實總有差距,這就是研究的可能或機會,我覺得經濟學研究很多是對老問題的困惑,因為你的方法或數據能夠得出和別人不同的結論,你就可以研究。

那麼新問題是不是就不需要研究呢?不是。問題在於這個新問題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是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還是一個時尚的話題。很多時尚的話題,我們學術圈是不願意碰的。在學術期刊里《中國社會科學》影響很大,《中國社會科學》的副主編許健康先生就曾經跟我講,到現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過去快10年了,他們《中國社會科學》基本不發這類文章,為什麼呢?因為還找不到一個很有深度、很有解釋力的文章來說明和解讀08年美國發生的那次次貸危機。他們很嚴肅,當然稿源也很豐富,而我們在選題上整體上會跟進、觀察,但是剛剛提出的問題,很多數據並不完備,很多提法流於形式,很多範疇各自理解不一樣。

所以如果做研究必須有基礎,而且這些人的討論是你討論的基礎,所以做選題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對手,特別是找一個有點名氣的對手,找他的毛病,然後他的方法的問題、結論的問題、邏輯的問題就作為你的立論基礎,這樣你就自然站在一個相對高的起點上。這是我的建議,謝謝。

Q8

問題8:

我想請問一下楊萬東老師,作為一個青年研究人員,想請教一下我們現在用的質性研究和實證研究如何相結合?從雜誌的角度和錄用的角度,我們需要注意一些什麼?

楊萬東老師:

上一個話題我曾說到,簡單的質性研究需要找到現有的、有話語權的人的研究中很明顯的缺陷,然後提出你辯駁的理由,這個是比較好的切入點。一般性的質性研究,現在有個問題在哪呢?我們很多東西都成為常識,你再講這個常識,沒有人理你,包括期刊。因為這個事情已經形成共識了,你再說有什麼價值呢?但是大家都這樣說,你發現你的證據,證明它是錯的,所以你在做研究過程中你必須拿出證據來,這個證據是什麼呢?有的是典型調查,有的是足以讓人信服的數據,來證明這個觀點只是在某些時候、某些情況下有效,過了某個邊界它就無效了。所謂定量,不是我們說的很標準而規範的模型分析,有的時候就是拿出事實證據證明這個理論或思想是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

我有一次參加一次會議,武漢大學一位教授就做了一個論證,論證什麼呢?論證長江經濟帶實際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整個長江三角洲都在研究長江經濟帶。他就拿出長江經濟帶各個區域的關聯性來做比較,比如說重慶消費品、金融資源、人力資源來自哪裡,他從要素的流動來看關聯性,發現重慶和北京的關聯度超過和上海的關聯度,他通過關聯度這個簡單的數據對比得出結論,長江經濟帶起碼到現在還沒有出現,未來會不會出現還需要很多約束條件。你覺得這是定量分析嗎?實際上只是很簡單地把事實定量化,結論就是這個經濟帶是不存在的,而那個會議的主題就是關於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這就是他在直接挑戰人們已經形成共識的事情。現在寫文章創意最好的方式就是當戰鬥者,要找一個對手。因為學術是要靠爭辯才能前進的,現在我們學術會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只說好,說自己好、說別人好,說了半天,這個「好」就永遠進步不了。謝謝。

聲明:本文由會議現場速記和視頻資料整理而成,將口語進行了一些書面化處理,並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有所刪減,以便閱讀和理解。本文沒有經過演講者再次審閱,可能會在細節上與原意存在偏差。特此聲明。

下一篇我們將為大家分享世界咖啡環節的討論,每一個問題都有兩位以上老師給出他們的觀點。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管之家 的精彩文章:

做好科研課題:不得不看的8本書單
加息不可怕,美聯儲到底用什麼來剪世界的羊毛的?
如何搞定經管論文寫作與期刊發表?一線大佬們的觀點實錄!
我的C刊投稿血淚史
22種財經類大學學報投稿指南

TAG:經管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倫理審查是醫學科研工作者的「保護傘」
堅持「造福論」 牢記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宗旨
那些和做飯「較勁」的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們
青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問題更突出
人工智慧和新興技術如何改變醫療工作者 | 矽谷洞察
科研工作者創造新的『超級血液』治療癌症
王傳發:做人民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青年科研工作者做科普的魅力與困惑
創新要服務大眾——科技工作者的價值觀
連接科學工作者和大眾,畢導解讀什麼是科學精神
工作者研究發現蘿蔔有助於對抗心臟病
【心與心】護理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代表:側重引領創新 抓好基層科普
生活不易,應重視「基層海事工作者」的抱怨
遊戲工作者聯合工會請願解僱動視首席執行官
文化科技工作者:用前沿科技對接文化需求
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愛好者的新年賀信
揭秘新加坡的未來機場:不需要任何人類工作者
向科學家們致敬!盤點動畫中的科研工作者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 向科技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