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央「史上首次」謀劃有何用意?

中央「史上首次」謀劃有何用意?

撰文 | 傅凝

又一個「史上首次」引起了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的注意。

根據6月19日的官方消息,中央印發了一份名叫《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的文件。報道說了,「制定和實施《改革方案》,就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專門進行謀劃和部署,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尚屬首次」。

等等,是不是有人對「產業工人」這個名詞還不太習慣?

政知君專門掉了一下書袋,「產業工人」指的是在現代工廠、礦山、交通運輸等企業中從事集體生產勞動,以工資收入為生活來源的工人。

看到這裡,各位能否找到熟悉的人來「對號入座」?

如果不能,那麼可以考慮繼續瀏覽本文了。

寫進憲法和黨章的「人」

平日里,政知君見到「產業工人」這個表述還不太多。

這究竟是一群啥樣的人?

用一句權威的話來說,「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力量。」

如果我們畫一下同心圓,最外面的圓圈是全體中國人,中間的圓圈是工人階級,最裡面的圈圈就是產業工人了。

或許有人要問,除了產業工人,還有誰也是工人階級?

估計好多正在看本文的讀者都算。早在1956年,周恩來就代表中央宣布:我國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而工人階級,則是明確寫進黨章和憲法的領導階級。

就中國共產黨來說,工人在黨員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中共二大時,工人佔比10%,到三大時,佔了近四成;到了五大,半數黨員是工人。

數十年來,產業工人所在的領域,基本上代表了先進生產力;而為產業工人群體中也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如早年間聞名的「倪志福鑽頭」、「郝建秀工作法」。

進一步看,產業工人的進步空間相當大。像前述的機械廠工人倪志福、紡織女工郝建秀、木匠李瑞環、建築工人張百發等產業工人,就先後走上重要領導崗位。

「二元」之後的流動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大家生活在「二元社會」里。簡單地說就是在城裡當工人,在農村當農民(當然細分起來還有更多的工作可說),許多人是難以在城鄉間自由流動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也是我國工業化初期,產業工人非常吃香,無論是城市美女還是鄉下村姑,都夢想著嫁給一個工人。

而近三四十年來,情況發生變化了。最令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印象深刻的是,改革開放使得許多農民得以進城成為產業工人。

政知君就有不少親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就到經濟特區打工,過的是電視劇《外來妹》里那樣的生活。

在隨後的一二十年里,就產業工人這個群體來說,出現了「雙向流動」:一方面是許多「外來妹」成了「打工仔」;另一方面,因為國企改革,一批產業工人離開工廠,成為其他領域的從業人員。

「下崗」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而農民進城則是持續多年的遷徙。

有數據顯示,農民工以每年800萬-1000萬的速度向城裡流動,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8%;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77億,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

有專家分析說,我國新的產業工人群體目前正在形成。年齡從90後到60後,包括了傳統產業工人、進城入廠農民工、珠三角等地加工業技工、智能製造高知技工等不同類型。

誰荒了,誰在慌

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這樣的流動並不是一成不變。

以政知君20多年前進城打工的親戚為例,現在她們沒有一個人在廠里工作——有的攢了一些錢做小生意、有的回到農村當主婦、還有的漂泊在不同城市裡當月嫂……

換句話說,不少進城務工的農民,並不能成為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工人。他們往往從這個城市漂到另一座城市,從一個領域遷移到另一個領域,好多仍在工廠的農民工心裡,都有一個「當老闆」的夢,一旦有達成夢想的可能,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相信許多人對「用工荒」的說法記憶深刻。

2004年,中國第一次出現民工荒現象,當時廣東東莞情況尤為嚴重。此後數年情況反覆,如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不少企業倒閉,大批農民工提前返鄉,2011年之後,用工荒從局部蔓延,同時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最近幾年,國內經濟運行存在不少問題,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困難增大。

據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所知,一些沿海企業主面臨「尷尬」的選擇:是堅守實業,還是脫實就虛?

事實上,不少原先辦廠的企業主抽出資金搞金融,因為「快錢」好掙,也有一些人因此損失慘重,也有因為「聯保貸款」一批企業倒閉。

基石和方案

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央的態度很明確,實體經濟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因此有「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中國工匠」在2016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也就是說,要搞好經濟,就必須要有大批穩定的產業工人,並且是在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形勢下符合需要的產業工人。而根據官方數據,我國啟動製造強國戰略,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就超過400萬人。

可以想見,經濟越發展,對高層次的技術人才需求就越大。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單憑地方政府或某個部門是遠遠不夠的。

這一點中央看得很清楚,步伐也邁得比較快:

去年,中央改革辦就要求全國總工會會同發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等4部門,研究制定《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

今年2月6日,中央深改組第32次會議審議通過《改革方案》;

根據6月19日消息,《改革方案》已經下發。

凡此種種,目的只有一個,即: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6月19日晚,新華社播發了全國總工會有關負責人的答記者問,對《改革方案》作出進一步解釋。

這篇文章3000字,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學習了一下,覺得有兩個方面值得分享:

其一,提高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

如你所見,過去二三十年,農民工想跟早年的工人一樣提拔、從政,基本不太可能。最近幾年農民工當選人大代表、黨代會代表,已經引起眾多關注。而根據剛剛公布的《改革方案》,要讓更多技術能手、青年專家、優秀工人入黨,並且適當增加產業工人在黨代會代表和委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中的比例,探索實行產業工人在群團組織掛職和兼職;增加產業工人在勞動模範和先進代表等評選中的名額比例。

其二,要切實拓寬產業工人的發展空間。

要改革企業人事管理和工人勞動管理相區分的雙軌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培養、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制,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加大對產業工人創新創效扶持力度,開展先進操作法總結、命名和推廣,推動具備條件的行業企業建立職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

這對全總來說是雙重的擔子,一個是要切實抓好中央要求的群團組織改革;另一個就是要以改革的新姿態來抓好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這檔子大事。

而最根本的,還在於要讓企業有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良好環境。這才是中央高度重視的深層內涵。

資料 | 新華社 中國企業報 半月談 工人日報 中國新聞周刊 中華工商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知見 的精彩文章:

17省公車「亮明身份」上路,身份證多不一樣
讓香港飛虎隊稱讚的這支特戰連火了

TAG:政知見 |

您可能感興趣

趙雲忠肝義膽,劉備為何不重用他?原來劉備是有這番謀劃
隋文帝僅用兩月便殲滅陳國,隨後一統天下,全因他出謀劃策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有目共睹!可他的智囊團為何沒有出謀劃策
日本謀劃在中途島附近開展一場決戰 結果如何呢?
精忠報國諸葛亮,為蜀國暗中謀劃未來事,卻一次又一次坑了蜀國
侵華過程中,為何日本曾經停滯過,歷史專家:此時的日本在謀劃一件事
主父偃為皇上出謀劃策收回兵權,為何會被滅全族?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種新武器,會要了隱身戰機的命!美軍已謀劃用它對付這國家
故事:謀劃一次完美的分手
多次幫李自成出謀劃策的李岩,為何最終反倒是被自己人殺了
他們,智慧的化身,軍事上籌謀劃策決勝千里,歷史上僅此九人而已
為CBA版EBC出謀劃策,中獎者看這裡!
曾是猛虎組織二當家,他與「虎首」決裂後投誠,出謀劃策將其擊斃
十二星座謀略排行,看看誰能為你出謀劃策,有事找他們准沒錯!
歷史大觀|抗戰期間他被敵人稱為「活武松」,多次出謀劃策後成為開國將軍!
《雲中命案》:一場匪夷所思的高空謀殺,一段精心謀劃的騙局!
曹操能一統北方,除了荀攸郭嘉等人出謀劃策,還有兩人功不可沒!
對越作戰軍事謀劃的幾次重要會議
赤壁之戰,曹操謀士去了哪裡?他們為何集體失聲,不願出謀劃策
抗戰名將薛岳的幕僚,出謀劃策之人是誰?為何如此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