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個直男的耽美閱讀體驗實錄

兩個直男的耽美閱讀體驗實錄

導語

本學期,網路文學課上的部分同學在課下共同討論了顏涼雨的小說《鬼服兵團》。沒想到這部耽美遊戲文,給兩個此前從未看過耽美文的男同學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參與討論的妹子們,也對直男看耽美究竟是什麼感受等問題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兩次討論。兩個男生也將他們的想法寫了下來。如果你也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就一起來看看吧!

話題一:關於同性戀問題

李岩昊:

我是一個計算機系的大三直男(即性取向正常的男生)。雖然我身邊的人中一個Gay都沒有,但與Gay有關的梗在我生活中的出鏡率卻很高。這些梗不僅常常出現在B站NGA等我常年駐紮的遊戲動漫社區上,更滲入到了我和一些男性朋友交談之中。又因為我一直比較關注美國政治,而LGBT(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在美國也是常常被討論的一個話題,因此我對同性戀的生理心理需求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理性的支持。總而言之,我以為我是一個能夠正確理解並接受同性戀的直男。於是在遊戲組安排閱讀耽美文《鬼服兵團》以便討論時我的反應並沒有太過激烈,即使是我一開始就讀到男主是Gay的時候我的反應也僅僅是:「喔,耽美BL嘛,有Gay也正常!」。但閱讀《鬼服兵團》的過程卻意外地讓我總結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Gay梗的本質

《鬼服兵團》書封

我日常生活中的Gay梗和Gay玩笑其實也和同性戀群體關係不大,它們的有趣之處在本質上是對男性魅力和女性魅力的追求。更具體地說,我把這些梗分成了兩類——與可愛男孩相關的、與帥氣男性相關的。第一類梗中的可愛的男孩子其實只是把女孩子換了一個不尋常的肉體表現形式,實際上表現的還是男性對於女性魅力的追求。舉個例子,在NGA論壇FGO(某手機遊戲)版面中天天討論的阿斯托爾福(偽娘角色)就屬於這類梗。

帥氣的男孩子和可愛的男孩子【。】

大家把對偽娘角色的喜愛戲稱為搞基,但我認為這一類Gay梗其實還是對女性魅力的追求。與之相對的與帥氣男性相關的Gay梗本質上表現的就是對男性魅力的追求,表現的是「我想成為這樣的男性」的心理。比如Fate系列中的巴比倫王吉爾伽美什:他的粉絲群經常被稱為「Gay里Gay氣」的一群人。但實際上這樣的喜愛與Gay本身毫無關係,人們只是在借用Gay這一概念去解釋男性對於男性的喜愛,從而達到取樂的目的。但這種喜愛和愛情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我對於耽美文中的戀愛情節有時會感覺到不適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意味著或許我對於同性戀群體的接受程度遠非我想像的那麼高。

《fate》系列作品中的吉爾伽美什

周喆:

我知道有些我之外的性向正常的男生願意接受女性同性戀小說。但是基本所有普通男生都拒絕接受男性同性戀小說。我們作為讀者,都知道故事是假的,虛構的。我看了同性戀書,我不一定會變成同性戀。但是大家依舊討厭。我嘗試著分析了一下原因。

普通男生也會對男人產生憧憬。大家都崇拜民族英雄,崇拜科學家,也崇拜運動健將。但是男性對於男性的憧憬和喜愛往往缺乏指向性。用我們熟悉的一句話來舉例子:

我敬你是條漢子!

這就是男性對男性喜愛的一個表達範例。他說的是一個三段論:你是一個好漢,我喜歡好漢,所以我尊敬你。其中,「我喜歡好漢」這一條被省略了。因為這對男性來講,是一種常識。男性對於男性的喜好,是一種缺乏針對性的,「水性楊花」的喜愛。男性就是喜歡好漢。他發現你是個好漢,他就很尊敬你。他某一天突然發現你不夠好漢,他就會立刻鄙夷你。這是一種缺乏點對點的喜愛關係,十分易變。它本質上和崇尚「長相廝守,白頭偕老」的戀愛關係是相矛盾的。我認為這是性向正常的男性拒絕看到耽美的本質原因。

男性看到另外一個男性高大帥氣,英俊瀟洒,溫柔體貼,之後的第一反應是「歸類」。他們會覺得,這是一個好男人,之後是我應該和這個好男人做朋友。實際上,普通男性是和「好男人」親近,而不是某個特定對象。耽美小說扭曲了這一點,讓主角看到一個帥氣的男人,就覺得要去親近這個特定男人。這就和我的本能相違背,造成了抗拒感。

話題二:關於女性向寫作

周喆:

相比於同性戀,這篇文的一些遊戲設定讓我無法沉浸其中。它講了一些公共技術性的設定,例如一般網遊的戰法牧設定,或者是網遊社交元素和公會設定。這些我都可以毫無障礙地閱讀下去。但它後面會詳細描述一些奇怪設定和部分奇葩職業,這些就消耗了我不少學習成本。我本來想要跳過不看的,但是一些笑點又和這些設定有關係。作為一個平時不玩網遊的人,我無法從中找到樂趣。

我之前在男頻也看過很多關於網遊的書。這些書之中雖然也有遊戲設定,不過這些設定大同小異。我看它們的時候,花費的學習成本較小。只要我仔細看過一本男頻的網遊文,我就可以毫無障礙地閱讀其他的網遊文。但是,我就算看了《鬼服兵團》,實際上也只是了解了很多這篇文本身的奇怪設定。首先,文中的遊戲並不存在,我了解設定並沒有其他價值。其次,文中很多都是利用遊戲的奇怪設定設計笑點。我認為這件事情體現不出作者所花費的精力

舉例來說,作者做的事情只是自己創造了一個螺絲,又創造了一個螺母,並且告訴讀者,這兩個東西是多麼般配。但是身為讀者的我覺得,螺絲和螺母都是作者故意設計的。我並不會覺得它們的般配有多麼珍貴。我更願意看到螺絲和螺母變成九連環,我覺得設計這樣的結構更加能體現作者的功力。我來花時間看一本小說,我覺得是投資的一種。如果我不能從中看到作者的精妙構想,我就會覺得虧了。

關於這一點,我請教了一些喜歡本書的女性讀者。她們一般認為,只要劇情搞笑,她們不會在意這個笑點是如何生成的。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她們就會自發地形成一個「鬼服兵團圈」。她們願意花時間進入這個圈子,並且共享只有在這個圈子才成立的笑點。我和她們比起來就缺少了「情懷」,更像是一個冷漠無情的投資人。我會權衡我獲得笑點的開銷,是否最後能達到收支平衡。女性的讀者對於一本書的依賴度比較高,她們願意承認自己是「《鬼服兵團》的愛好者」。女性讀者對於作者的關注度也更高。我最近才發現我在男頻追的很多書,我都不記得他的作者是誰,我也沒有想到要去記住作者。我和作者之間的關係是工業社會中的消費者與廠家,我們遵守基本的市場規則。如果有的生產者賣的東西更加物美價廉,我會毫無壓力地更換供貨商。但是我覺得女頻更像是手工藝術大師和他的崇拜者。崇拜者願意讓大師改變自己的愛好,營造出一種雙向專屬的氛圍

李岩昊:

這篇文表現現實生活部分的情節給了我非常差的閱讀體驗。實話實說,《鬼服兵團》里對於現實生活部分的刻畫我基本沒有耐心進行閱讀,經常迅速地翻頁跳過。

首先,邏輯是否合理是我評價一部作品的最基本的標準。具體來解釋這個「合理」就是「不需要說的話不說,需要說的話說清楚」。在我這樣的評判標準下這篇文章的三位Gay之間的對話在我看來大多都毫無邏輯可言。舉一個第一章的例子,苟小年打電話過來無非只是催徐迪還錢,但前後卻穿插了「方箏是個胖子」等完全無關的話題。在本書之後的章節中,在我眼中很奇怪的情節還有很多。而每當我讀到類似的邏輯跳躍和突然出現的無關話題,我的耐心都會立刻消失並快速掃視略過。然而,在與一些經常閱讀耽美文的讀者進行交流以後,我意識到這些對話對於某些讀者來說是有邏輯的,而且是塑造人物過程中所必需的。我猜測或許這就是耽美文刻畫男性角色的某種寫作特點?

周喆:

這本書讓我覺得閱讀困難的另一個點是,它的「無厘頭」風格。我們來舉點例子:

[私聊]有奶就是娘:牛。

[私聊]瘋一樣的子:學著點。

[私聊]有奶就是娘:技能可以學,天賦只能膜拜。

[私聊]瘋一樣的子:乖。

[私聊]有奶就是娘:滾。反正我不欠你啊。

[私聊]瘋一樣的子:嘖。

我所截取的這一段,是主角和一個人物在網遊聊天界面的對話。我們注意到,兩個人所說的這些話,其實沒有具體含義。我仔細閱讀了後續的劇情,發現這裡也不是什麼伏筆。當然,這段話反映了兩個人的性格。但之前的描寫里,人物性格已經很鮮明了。實際上,作者只是單純想寫一段「貧嘴」而已。但是我卻覺得這種「貧嘴」很並不必須。實際上它就是一種文字遊戲,由一個人說一段話,另外一個人用一個字來回復。這可以算是格律詩的一種延伸。偏好現代詩的我,並無法從其中感到樂趣,也不覺得能體現作者功力。另外,這裡應用了很多俏皮話,但是這些俏皮話無法勾起我的笑點。我感覺是在看兩個生活乏味的初中生在課間閑聊,這和我希望從小說之中得到的東西相去甚遠。

我後來諮詢了一下喜歡本文的女性讀者,她們表示這種「無厘頭」對話非常棒,並且正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她們告訴我,這是很多女性在微博等社交圈的真實寫照。她們平時會看這種形式的小段子,也會和朋友這樣對話。作者加入這樣的元素,會讓讀者覺得「接地氣」。我聽了之後,有些理解了耽美作者和讀者的想法。但是我卻覺得作者和作品應該離讀者稍微有些距離。在小說里看到太多我現實生活中有的東西,會讓我覺得尷尬。男頻文之中一般喜歡寫非現實的題材。完全發生在現實世界的小說也會嘗試發掘一些讀者不了解的群體。例如網路直播平台的主播、富豪、貴族等上流人士、殺手、軍官高層、政治家等等。主角開始可能是你我身邊的大學生,但是絕對不會在故事展開後依舊加入現實元素。在《鬼服兵團》作者顏涼雨的另外一篇小說《喪病大學》之中,主角組冒險展開之後卻依舊可以不斷看到現實元素的物品和設定。這並不能吸引男性讀者,反倒會讓我們覺得很尷尬。

《喪病大學》書影

我認為這實際上還是對於小說的理念的區分。我是一個非常絕對的人,我在看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喜歡它。我看小說的時候,我也在問我為什麼會喜歡小說這種文學形式。我希望從小說之中看到只有小說能表達的東西。若是要看人漫無目的的閑聊,那不如就去打開我的聊天軟體。如果要看「俏皮話」,不如去段子手的微博下面看看。我不希望我讀的小說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很像微博段子,或者用了很多年度流行詞。我也不希望在小說里看到太多我身邊熟悉的日常事物。所以我更想在小說之中看到劇情的精妙設計,人物的複雜關係,以及我沒見過的新元素。女性讀者則更喜歡親密無間的「讀者作者粉絲關係」,接地氣的寫作風格以及輕鬆搞笑的對話。

李岩昊:

還有一個我難以接受的就是莫名其妙的耍帥裝逼情節。在我看來,裝逼耍帥並不招人反感,但它是要有劇情支撐的——比如打遊戲時反殺,又比如逆襲之後打臉。我讀過的很多男頻文中的裝逼能把我看得熱血沸騰,恨不得跳進文中跟著主角一起裝逼。但是《鬼服兵團》里有許多情節在我看來是毫無意義的裝逼耍帥。比如我記得有一次苟小年靠在門上大概以某種高光的取景說了幾句很做作的話。當時我讀到這裡感覺莫名其妙,完全沒有理解人物的用意。難道真的會有人把耍帥裝逼融入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之中?真的會有人喜歡這種說話方式,不會感到尷尬?後來我在討論中了解到這正是耽美文的笑點和爽點,也就是說這是耽美文讀者所期待的情節。

話題三:關於耽美寫作

周喆:

網路小說和現實不一樣。女性視角下的耽美也和現實的男性同性戀有很大區別。女性一方面對男性友誼並不真的了解,一方面希望以自己的審美來安排角色的互動。耽美小說只是一種文學範式,不代表現實意義。但是它的一些寫法,和習以為常的劇情發展卻讓我很難接受。

李岩昊:

我原本認為除去性取向之外,Gay群體在其他方面都與常人無異。這就是所謂的「Love is love」,而且這也是我理解並支持同性戀群體的最重要原因。可是《鬼服兵團》顛覆了我的這一認知基礎:這篇耽美文中所描寫的Gay在我眼裡根本不是正常人!同樣是愛情。我從未見過身邊任何一對情侶像文中的相處模式一樣相處。而《鬼服兵團》又在不斷強調幾位男主的Gay身份,這讓我不禁讓我思考起一個問題:我理解中的Gay是不是與真正的Gay差距很大?又或者說:耽美文中的Gay是不是也和真正的Gay有很大的差距

我的好奇心就這樣被勾了起來。先不談我能不能了解真正的Gay,至少我是可以讀耽美文而了解耽美文中的Gay的。於是,我根據知乎「有哪些好看的耽美小說值得推薦?」這一問題下的回答簡單地刷了《西北有高樓》、《二零一三》這兩篇題材完全不同的耽美文,以試圖更深入地了解耽美文中的Gay。而這兩篇飽受好評的耽美文並未讓我失望,給了我更好的閱讀體驗。文中人物對話的邏輯更加合理,語氣稍顯做作但尚且可以接受。

《西北有高樓》書影,作者:穆卿衣

《二零一三》出版名為《末日曙光》

最重要的是文中極少出現刻意耍帥的情節,讓我能夠更加沉浸在劇情中,更加耐心地觀察耽美文中的Gay。在經過仔細的觀察後,我意識到耽美文中描寫的愛情其實並不一定和Gay群體掛鉤。類比地舉個例子:男生在看百合題材的作品中會有意地湊出CP,而這種CP與人物角色的性取向無關。我對耽美文的片面理解和《鬼服兵團》對Gay的強調讓我把耽美文和Gay畫上了等號。事實上,我察覺到耽美文所描寫的主角只擁有男性這樣一個身份,而與Gay的聯繫並不是很多。根據耽美文的讀者所說,那些我所不能理解的劇情邏輯實際上表達了某種女性對於男性的期待,也表達了女性對於愛情的理解。而這些承載在角色身上的信息,再一次弱化了耽美文中角色的Gay身份,也就導致我對耽美文描寫的Gay的觀察失去了大部分的意義。在進一步的討論中,我意識到由於我極少閱讀女頻文(事實上,我只讀過前文提到的三篇女頻文的一部分),其實我也難以分清女頻文與耽美文之間的差距。這樣我也更難釐清耽美文這一範圍下的Gay群體與其他範圍限定的Gay群體的區別。我想,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在我對女頻文和耽美文有著更深入的了解之前,應該是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回答了。

編輯:邢玉丹 孫凱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後台 的精彩文章:

「不可能的世界」何時能走向「可能」:不可能的世界掃文報告
吹牛者:如何「眾籌」一本網路小說?

TAG:媒後台 |

您可能感興趣

9個美妙的旅行體驗,你嘗試過幾個?
有個會拍照的男朋友是種什麼體驗
兩個初級吃貨的「吃體驗」
在4A實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睡覺不老實的女朋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太直的男朋友是什麼體驗
讀研讀傻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沉浸體驗,逼近真實
女朋友個子矮有六個好處,你體驗過幾個?
身邊有一個直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雙魚座的朋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護膚實錄】爛臉十年,逆襲成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情商低的男朋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找個矮個子女朋友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一個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閱讀體驗?
有個戲精男/女朋友是種什麼體驗
有個兒子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身材好的男朋友是種什麼體驗?
盤點7款特別的遊戲周邊 收藏一把真實的霜之哀傷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吃貨女朋友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