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馮雪梅:你的高考和他們的高考已經不是一回事

馮雪梅:你的高考和他們的高考已經不是一回事

文 |馮雪梅

蘭姨很慶幸自己沒有讀有高中,而是上了中專。那時候中專比高中難考,像她那樣家境不好的學生,都爭著上中專。讀書不花錢,還有補貼,畢業包分配,順順噹噹成了領工資的城裡人。而那些讀高中的同學,趕上了「文革」,大學取消招生,全都回鄉當了農民。

後來讀了電大,也算有了張大學文憑的蘭姨,對高考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覺得正經大學畢業生一進廠就當幹部不太公平,她雖然也是幹部編製,卻從工人一步步幹起來,當了多年「師傅」,工資待遇跟人家「學生娃」差不多。

蘭姨的女兒毛毛跟我同一年考大學,沒考上。差距其實早在六年前,當我考上重點中學,毛毛去了普通中學之時,就已經拉開。那時,家長們也都督促著自家孩子考重點中學,不過那時沒有課外班、奧數班、培優班之類,各小學間的差距也不太大。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教室不夠用,還只上半天課。班主任老師很負責,借了鄰近單位的食堂,下半天,我們在那裡上課做作業,放了學就滿世界瘋玩。為上重點中學做的唯一準備,就是做課外題,一本厚厚的白色封面的數學習集題,我們叫它「白皮書」,裡面都是些雞兔同籠、上邊進水下邊放水的池子何時被灌滿之類的問題。十個孩子里大約有兩三個能上重點中學,考不上是「大多數」,家長們也不是特別介意,基本都能坦然接受。

進了重點中學,一條腿就進了大學。我記得剛進中學時開大會,教務處的倔主任「史老頭」伸出一個手指比划了一個「9」:我們有一個班,今年的高考錄取率達到97%!高考的壓力在中學的前幾年幾乎感受不到,倒是競選學生會主席、參加文學社、詩歌朗誦比賽、影評大賽之類的活動,令人記憶深刻。一直到高三畢業,我們都沒上過晚自習,放學的時間也不比其他年級晚多少。

父母只是希望我考上大學,重點大學最好,普通本科也知足。當時的錄取率只有20%多,考上大學就是「驕子」,名校和非名校的差異不明顯,北大和北聯大的可能進了同一單位,不像現在,簡歷篩選的第一關,就把非名校篩掉了。儘管我畢業時,大學已經不包分配,不過找個好點兒的工作,倒也不太難。畢竟,高考已經淘汰了一大半人。

又過了幾年,開始大規模擴招,周圍認識的人,很少聽誰說考不上大學。家長們發愁的,不再是高考,而是找工作。當年,西安鄉下的表哥和北京的表姐同一年參加高考,全國統考,倆人的分數相似,表姐上了一本,表哥落榜,補習了一年,還是不中,只得回鄉務農。20多年後,表哥的兒子考上了一所三本院校,他四處打工供兒子讀書,好不容易畢業了,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家人唉聲嘆氣。折騰了好幾年,孩子最終和同學去創業了。

與此同時,05後的侄女開始讀小學。如今5年級的小人兒,已經開始為高考作準備。準確說,是小升初,這在家長們眼裡,是高考的第一步。11歲的孩子,上各種課外班,每天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奧數題、真卷,幾乎很少在12點前睡覺。從錄取率來說,她們這代人,是不必擔心高考的。但是,高考的壓力,卻前移到小學甚至幼兒園。原先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如今是不能輸在娘胎里。自幼兒園開始,就沖著名牌大學而去。原因也很簡單,競爭如此激烈,不讀個好大學,去哪兒找工作?辛辛苦苦那麼些年,花了那麼多錢,總不能連自己都養活不起?

這是我所知道的幾代人的高考故事。絮絮叨叨寫這麼多,只想說明,每代人的高考是不同的,與之相伴的個人命運也有著「代際差別」。作為編輯,我曾經請五個人(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寫他們的高考故事,發現高考對他們而言,意義完全不同。

恢復高考的前幾屆考生,徹徹底底因這場考試而改變了命運。這種天壤之別,對於60後、70後的農家子弟,同樣至關重要。它意味著身份的徹底改變,從農村人變成了城裡人,從農民變成了吃皇糧的公家人,光宗耀祖。

電影《高考一九七七》劇照

而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之後,受衝擊最大的也是貧寒子弟。好不容易讀完大學,卻面臨著失業;費盡千辛萬苦找一份工作,可能因一場大病,或者家庭出現某種變故而瀕臨絕境。個人奮鬥式的「勵志故事」,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不堪一擊,《塗自強的個人悲傷》淋漓盡致地表現著這種無奈和悲傷。

高錄取率的另一個後果,是高考的競爭從上大學,變成了上重點大學、名牌大學。高考不能改變命運了,北大清華卻依然能改變命運。資源依然稀缺,所以競爭仍舊慘烈。有統計數字說,211、985院校的中低收入階層子女,至少佔全部生源的60%以上。

我說「高考改變命運」,我可以舉出一堆例子;你說「高考不再改變命運」,你也能說出好些人的故事;所以,這樣的爭論,沒有太大的意義。對於每一代,高考的作用和意義可能截然不同;對於每一個人,高考的影響更可能雲泥之別。永遠都會有伍繼紅這樣的小概率事件,你不能因此說讀大學,甚至讀名校沒有用。既然大家一直呼籲不要「一考定終身」,那麼,是不是也不要把改變命運完全寄託於高考之上,它承載不起人生之重。一場考試,只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在未來的變幻莫測中,誰又知道會遇見什麼?

我倒覺得,高考有點兒像媒體人的狂歡,每到這個時節,就熱鬧一次。一輪輪地討論讀大學有沒有用,評說高考作文題,甚至模寫高考作文。我很少聽到考生們的想法,他們多半以毛坦廠式的集中趕考的模糊形象出現。模寫高考作文題的也大多是60後、70後、80後,90後都不多見。只是,考生們差不多是00後了,他們會不會笑「叔叔阿姨」們太老了?

有沒有想過,我們所討論的高考和孩子們眼裡的高考,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作者簡介】

馮雪梅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鞠白玉:岡仁波齊,世間對人的應許
劉遠舉:共享單車的淘汰賽,還沒進入下半場
陳曉卿:菜單背後的乾坤
張鐵志:《神奇女俠》誕生史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