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植物病毒傳播新機制:天生攜毒的「超級害蟲」讓番茄成災

植物病毒傳播新機制:天生攜毒的「超級害蟲」讓番茄成災

撰文 | 周煒 朱原之

番茄是全世界廣受歡迎的一種食物,每一個來到餐桌的番茄,都是逃脫于田間「超級害蟲」的倖存者。科學家研究了50多年,對於田間這場「明爭暗鬥」有了越來越清晰的了解。6月1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刊登了來自浙江大學農學院昆蟲科學研究所王曉偉教授團隊的最新發現,予以番茄致命一擊的植物雙生病毒,會藉助其媒介昆蟲——煙粉虱的繁衍,讓其傳播力倍增。

番茄之死

煙粉虱被稱作「超級害蟲」,它們「食路」極廣,可以取食500種以上植物,棉花,番茄,煙草、木薯,包括很多花卉植物和蔬菜作物都是它的「盤中菜」。

看煙粉虱的身形是難以想像它們的殺傷力的。這種蟲子身長只有1毫米,兩片纖長輕薄的翅膀看起來仙氣十足。可只要被這種蟲子「纏」上,番茄就凶多吉少。

這麼小的「身板」怎樣「放倒」茁壯的番茄?王曉偉給記者展示了一張煙粉虱的微觀攝影圖,口器是一根針狀的吸管,能輕易刺入植物的韌皮部,吸取植物汁液。但如果直觀地認為,植物是被「咬」死的,那就太小看這種「超級害蟲」了。

煙粉虱在用針管狀的口器取食,周圍橢圓形的是煙粉虱的卵

煙粉虱有更深的伎倆,它們暗藏殺器——小小的身體中攜帶大量病毒。當它們取食時,病毒就隨唾液進入植物體內,讓植物染病。這種機制類似於蚊子通過叮咬傳播登革熱病毒和瘧疾,科學家稱這類昆蟲為媒介昆蟲,它們讓病毒在不會走動的植物間傳播、暴發成為可能。

資料顯示,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約有1000種,其中約三分之二主要依賴媒介昆蟲進行傳播。雙生病毒佔全部植物病毒的三分之一,因病毒結構像兩個連體的小球而得名,主要通過媒介昆蟲煙粉虱傳播。論文作者之一劉樹生教授曾有一項研究發現,健康的植株遭遇蟲害時,會分泌一定的毒素抗蟲,而當感染雙生病毒後,植物毒素分泌會受到抑制,煙粉虱就更能肆無忌憚地取食了。

煙粉虱與病毒互為「助攻」,在田間掀起一場場 「滅頂之災」。2000年起,中國多地番茄作物上雙生病毒暴發成災,2009年,我國番茄成災面積達約300萬畝,占番茄總面積的約25%。山東、江蘇、北京、河南、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塊甚至絕收。

帶毒和健康番茄的對比圖片:左邊為帶毒番茄,植株會明顯矮化、葉片皺縮;右邊為健康番茄。這兩株番茄的發育時間一致。

煙粉虱:出生即殺手

長期以來,通過帶毒煙粉虱取食植物,把病毒傳播到健康植株,是科學家們公認的雙生病毒傳播途徑。過去50年間,曾有多位科學家提出,病毒是否會在煙粉虱「母嬰」間垂直傳播呢?但是,大部分研究並不支持帶毒煙粉虱可以通過卵把雙生病毒傳給自己的後代成蟲。

5年前,王曉偉課題組的博士生衛靜動了好奇心,她設計了一項實驗,培育不同蟲齡的煙粉虱成蟲,觀察其後代的帶毒情況。實驗結果令人吃驚:不同的階段,病毒「卵傳」情況存在很大差異。

王曉偉課題組在實驗中

在解剖上千頭煙粉虱並反覆試驗後,課題組確認了這一事實:「煙粉虱成蟲的生命周期是30天左右,」論文通訊作者王曉偉介紹,「到煙粉虱雌性成蟲長到第10天左右時,它們產下的卵也『自帶』病毒。」雖然剛孵化出的煙粉虱雌性成蟲也能產卵,但它們的後代幾乎不帶毒。「只有已懷有大量成熟卵子的成蟲才能高效垂直傳播病毒。」

也就是說,部分煙粉虱的寶寶從出生第一天起,就是一枚帶毒的「殺手」!病毒不但「武裝」了「媽媽」,還武裝了「寶寶」,即使上一代已經「陣亡」,等下一代發育為成蟲,仍能夠遷移到新的植物上繼續傳毒。

雙生病毒侵染煙粉虱卵巢管的免疫熒光圖,其中綠色部分為病毒

這是科學界第一次發現植物病毒是否經卵傳播與介體昆蟲的發育階段有著密切關係,為研究其他病毒經卵傳播的特性提供了新的視角。

近30年間,一種雙生病毒即番茄黃曲葉病毒借力煙粉虱,已入侵到世界50多個國家、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危害。病毒經卵傳播這一「秘密通道」,顯著增強了病毒傳播和擴散的效率,「可能是番茄黃曲葉病毒近30年來在全球快速入侵併造成嚴重危害的重要機制之一」,王曉偉說。

科學家揭示的雙生病毒與「超級害蟲」的聯袂「好戲」,加深了我們對於田間病蟲害發生的認識,「以往為了阻止病毒傳播,我們會在作物地周圍剷除病毒寄主植物,但大多低效甚至無效,現在知道為什麼了。」王曉偉說,「因為病毒在沒有其寄主植物的環境中,還能在其媒介昆蟲體內悄悄地傳宗接代,隨後在遇到適合的寄主植物時再發動新一輪的攻擊。」這一研究結果提示田間雙生病毒防控策略和方法可能需要做重大改進。同時,還將促使目前全球各國改進有關煙粉虱和雙生病毒的檢疫方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偷懶一會,讓你工作效率更高
華人科學家首創長距離無線充電技術
可降解的柔性電子材料,有望減少全球電子垃圾
潘建偉團隊實現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大幅刷新世界記錄
現實中的可怕「殭屍」:宿主感染後行為詭異

TAG:環球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HIV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新機制,阻斷重要抗病毒分子的生成
上海植生所揭示植物病毒與宿主細胞間的博弈新機制
哈獸研學者發現干擾素誘導的馬屬動物抗慢病毒感染的新機制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發現寨卡病毒致神經損傷新機制
Nature子刊:中國科大等發現乙肝病毒導致肝癌免疫逃逸新機制
癌症轉移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二甲雙胍延緩人類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植物病毒與宿主細胞間的博弈新機制
上海巴斯德所發現丙型肝炎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反應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植物免疫通路的新機制
微生物所發現水稻黃單胞菌效應子調控作物免疫新機制
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新機制被發現
中國學者率先揭示寨卡病毒感染神經細胞的新機制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揭示種子傳播新機制
農科院生物所揭示植物DNA甲基化調控新機制
科學家發現癌細胞生存新機制,可趁其「睡著」再殺滅,或成有效治癌手段!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新機理
新研究揭示寨卡病毒暴發新機制
華東師大杜冰團隊發現抗病毒天然免疫新機制
生物所發現調控植物發育的協同作用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