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行擴表!股市、債市「最壞的時候」過去了嗎?

央行擴表!股市、債市「最壞的時候」過去了嗎?

文 | 韜略哥

今天(6月19日)上午,兩個大消息突襲市場:

1、央行在上周凈投放4100億貨幣的基礎上,今天再次凈投放1100億的貨幣,馳援6月末的市場,防備出現「錢荒」。

2、央行官網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在經歷了一季度的「縮表」之後,4月到5月央行連續擴表。事實上,這種擴表的動作,在6月仍然在持續,而且力度更大!

也許有讀者會問:貨幣凈投放我懂,那麼什麼是擴表?跟美聯儲的縮表是什麼關係?

所謂「表」,就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圖一就是央行公布的1到5月的「表」。

圖一: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擴表的意思,是指央行的資產、負債擴大了;縮表的意思,則是央行的資產、負債縮小了。

央行是發鈔機構,權力太大,因此需要被社會公眾監督。正是在這種理念下,央行需要有一份資產負債表,並向社會公布。央行成立的時候,一定是一分錢沒有。它發行1000億貨幣,就需要在資產項目下計1000億的貨幣,同時在負債里記下1000億的負債。那意思是說:央行向全體國民借了1000億,然後把它發行出去。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越大,表明它向全體國民借的錢越多,整個社會的貨幣存量越大。擴表的過程,就是貨幣寬鬆的過程;縮表的過程,就是貨幣緊縮的過程。

但擴表和縮表的意義,對美聯儲非常典型,對於中國央行就不太典型。比如中國此前發鈔方式是外匯占款,超發之後就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讓銀行多交準備金的過程,是貨幣緊縮的過程,但卻會體現為擴表。同樣,政府把錢存到央行的過程,也會帶來擴表,但效果上是貨幣緊縮。

所以,中國央行的擴表、縮表,不能簡單跟美聯儲的擴表、縮表劃等號,需要具體分析。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中國央行在4到5月的擴表呢?

1、政府存款在增加。

從表格里黑框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存款在這兩個月有了明顯增長,5月末比3月末增長了6900多億元。

政府存錢到央行,類似央行上交準備金,會帶來基礎貨幣的減少,相當於貨幣緊縮。這時候,為了補充流動性,央行自然要向市場放水。

2、「對其他存款公司債權」在增加

所謂「對其他存款公司債權」,其實就是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其他存款公司包括商業銀行和三大政策性銀行。在外匯占款進入下降通道之後,這是最近兩三年央行投放貨幣的主要方式。

目前,央行「對其他存款公司債權」餘額達到了8.58萬億元,理論上相當於12次標準規格的「降准」(每次0.5個百分點)釋放出的基礎貨幣。

3、外匯占款不斷降低

表格里最上面籃框里的數據,就是外匯占款數據。中國存在外匯管制,企業和個人獲得外匯之後,如果需要在國內使用,就要通過銀行從央行那裡換取人民幣。央行發行人民幣,在負債端計入「儲備貨幣」;購買來外匯,在資產端計入「外匯」(外匯占款)。

外匯占款曾是中國貨幣主要的發行方式,但這個階段已經結束,外匯占款不斷減少。此前,大家一般預測央行會不斷降准,以補充市場流動性。但央行不願意使用降准這種「容易被理解為貨幣寬鬆」的方式,而是採取了「對其他存款公司債權」的方式發行貨幣。

4、放水程度,看基礎貨幣和M2

央行連續兩個月擴表,到底增加了市場多少流動性?

圖二:貨幣供應量表

圖二是今年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可以看出,4月份M2總量還出現了環比下滑,但5月環比上漲,突破了160萬億。5月份的同比增長,只有9.6%,是非常罕見的個位數增長,此前都是兩位數增長。

圖一中的「儲備貨幣」(黑框)也顯示,4月份的基礎貨幣只有29.9萬億元,比3月份下降。但5月份的基礎貨幣略有增長,是貨真價實的「擴表」。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央行在4月的擴表是「假擴表」,事實上4月份在緊縮。5月的擴表,是「真擴表」,貨幣有所寬鬆,但力度有限。這種「寬鬆」不是貨幣政策轉向,而是為6月做準備。

6月是季度末、半年末,是央行全面考核各銀行的時候,考核情況決定未來獲得廉價資金的機會多少。所以,銀行必須在6月末讓很多數據合規,這樣會帶來市場緊縮的效果。在美聯儲加息、討論縮表的時候,可能讓2013年6月的錢荒重演。所以,央行提前著手補充流動性。

從5月下旬發力,到6月上演了中等程度放水。6月6日4980億的MLF暫且不提,僅上周后四天就放水4100億元,今天又放水1100億元。估計未來幾天,還會有類似舉動。這樣,6月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更加典型地呈現出「擴表」的效果。

我此前在專欄里提出,貨幣緊縮力度可能已經到極限,再緊縮經濟將受不了。周末,已經有專業券商研究團隊在債券、股市上「空翻多」,認為「當前流動性收緊已進入末期」。

不過,我的觀點沒有這麼樂觀。我認為緊縮的力度夠了,但時間可能還需要持續幾個月。對於A股來說,今年最壞的時候過去了嗎?從金融監管的角度,或許過去了,但新三板那邊還有「降低門檻、交易方式向A股靠攏」的潛在利空,不知道什麼時候正式宣布。

美聯儲和中國央行「手拉手」的日子接近尾聲,適度分手是必然的,但可能會到年末,甚至到明年一季度末。中國經濟有自己的邏輯,無法「捨命陪君子」。此次美聯儲加息之後,中國央行的「不跟」,就向我們暗示了未來。

「抓住時機,深化改革」對中國才是最重要的,同時用「大基建+PPP」對沖樓市降溫之後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力抑制樓市、股市泡沫,並在適當的時候讓人民幣適度貶值——這就是當前中國最佳的藥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聞財經 的精彩文章:

雲南16城:人口大撤離!
蘇州為何敗給了杭州?
雷思海:美帝給中國降級了!一場戰爭即將打響
剛剛,歐洲傳來大消息!中國笑了,俄羅斯哭了

TAG:博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