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異形》可能是最好的電影高考命題作文題

《異形》可能是最好的電影高考命題作文題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郝煢

上個月有一部叫《異星覺醒》(Life)的電影非常有趣,有趣的不是它有多好看,而是它使用了一切「異形」的元素,但卻連和「異形」系列中口碑最差的第三部相提並論的資格也沒有。

「異形」系列,如果按照現在流行語來定義,就是大IP,從第一部《異形》(Alien)橫空出世到最新一部在大陸上映的《異形:契約》(Alien: Covenant),拍攝的時間跨度長達28年,所涉及的故事中設定的時空跨度則長達286年。

它和「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有點類似的是,第一部的故事是從整個時間線的中間開始拍攝,從而有了「異形1-4」,然後才拍了被稱為「前傳」的兩部《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和《異形:契約》。

故事順序:

《普羅米修斯》

《異形:契約》

《異形》

《異形2》(Aliens)

《異形3》(Alien3)

《異形4》(Alien: Resurrection)

故事時間線(由於1-3的電影中未提供明確時間,年份參考自影迷考據)

「異形」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是「童年陰影」,比起《午夜凶鈴》,它更能引起全世界跨文化、地域、年齡、種族的「恐怖共鳴」。

心理學家有過一個理論表示全世界的人對於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能夠產生相同的心理不適,是因為這個聲音是來自遠古人類遇到危險所發出的警告聲。這其中隱藏了一個理論就是:人類的部分記憶是可能被遺傳的。

有趣的是《異形4》也提到了記憶跟隨基因遺傳的理論。「異形」所帶來的恐懼感正是這樣一種植根於整個人類種族的恐懼,甚至於我們抹去翻譯讓一個絲毫不懂英語的人來觀看這個系列,他都能看懂和體會到這種恐懼。

除了剪輯和導演技法所營造的氣氛之外,「異形」第一部中不明外星生物的繁殖和誕生的基本設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異形幼體從腹部到胸腔破壁而出,將人類對於生育的恐懼也一併帶出。

比起最近環球試圖用木乃伊、化身博士、弗蘭肯斯坦等傳說怪物一鍋亂燉打造的「黑暗宇宙」(Dark Universe),「異形」恐怕才是「黑暗宇宙」最好的代言人。

GIF/438K

「異形」系列十分有趣的一點是,經手這個系列的導演在拍完之後都名聲大噪:

一手把異形帶到大銀幕的Ridley Scott自然不用說;

《異形2》的導演是James Cameron,《終結者》《泰坦尼克》《阿凡達》的導演你不可能不認識,不僅拿獎拿到手軟更是從技術上推動了好萊塢電影的發展;

《異形3》的導演David Fincher,在這部電影之後拍攝的《社交網路》《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每一部都比《異形3》評分高,Netflix衝進亞洲的神作《紙牌屋》更是由他奠定了風格;

《異形4》的導演Jean-Pierre Jeunet,如果不說你大概也是不會把他和《天使愛美麗》聯繫在一起,是的沒錯,人見人愛的精靈艾米莉童話就出自他之手;

而第四部的編劇也非等閑之輩,他是如今被中國粉絲們戲稱為「尾燈」靠著《復仇者聯盟》聲名鵲起的Joss Whedon,他還是早期橫跨影視兩界的導演,神劇《吸血鬼獵人巴菲》、科幻迷最想復活的《螢火蟲》和漫威爸爸的《神盾局特工》都出自他之手。

如果你願意花上差不多一天來看完「異形」系列,你就會發現,相比其他系列電影,「異形」系列更有趣的是,它就好像是一道電影高考的命題作文,拍攝過的4個導演儘管在圍繞著同一個怪物「異形」拍攝故事,甚至於1-4部連女主角都是同一個演員來出演,但每一部的風格幾乎是跳躍式地在切換,每一部都帶有極其強烈的導演風格。

你假使去看導演們的其他作品,就能在電影中發現他們在拍攝自己的那部「異形」時所導入的個人基因,Ridley Scott的冷峻、James Cameron的華麗、David Fincher的神叨、Jean-Pierre Jeunet的浪漫。

甚至於不需要看全片,就看片頭和片名的設計,從字體選擇、字體樣式、片名設定、字形風格上,就不僅能一窺科幻特效和時代審美的變化,還能找到導演們的偏好。

《異形》

導演James Cameron的作品《阿凡達》和《異形2》

導演David Fincher的《七宗罪》和《異形3》

導演Jean-Pierre Jeunet的《天使愛美麗》和《異形4》

GIF/1169K

甚至導演還為這部驚悚系列注入了一絲奇怪的幽默感,看這場戲中角色對於異形的模仿。

Ridley Scott的《黑鷹墜落》海報和《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的片名

「異形」系列圍繞著幾組關鍵詞來展開,你在每一部中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情節、人物設定和台詞,導致整個系列看起來就像是四個導演被出了如下電影作文題:

請圍繞以下關鍵詞,拍攝一部不少於90分鐘的科幻驚悚電影

Death 死亡,Birth 誕生;

Destroy 毀滅,Creat 創造;

Fear 恐懼,Faith 信仰;

Ego 自我 ,Sacrifice 犧牲;

Run 逃亡,Stay 逗留;

Alien 異性,Humanity 人性;

Man 男性,Woman 女性;

AI 人工智慧,Mankind 人類;

正傳的6部電影無一不是圍繞著這些主題來展開的,只是側重點不同。同時,儘管風格差異大到像是讓女主穿越了N個宇宙,但有一些隱藏線索卻貫穿始終。例如三條主線,分別是:

正向的符合人類價值觀的明線——女主和異形的搏鬥逃亡苦旅,第3部中David Fincher不僅讓女主剃了板寸上演了一場監獄風雲,更是讓她與異形同歸於盡,簡直為第4部續寫的導演出了一個大難題。

暗線1——異形的進化,從最早的蛇形蟲到最後具有感情的雜交品種,尤其是第4部新的混合體異形寶寶把具有人形外形和異形基因的Ripley認作母親,最後卻被「母親」抽幹了身體中的一切飛向了太空,整個過程既「爽」又殘酷,最後其絕望不解的眼神是對人性本身的一種反問。

暗線2——機器人(生化人、仿生人,劇中也用了多個辭彙Robot,Synthetic)世界觀的展開和變化,而這種變化如果以不同的時間線來切入則會得到不同的觀點。

如果按照故事順序發展從第一代《普羅米修斯》中的David到《異形4》中的Call,機器人從完全的反人類轉變為了人類的一員。

而從電影的拍攝順序上,在第一部《異形》中的生化人Ash只是一架簡單執行任務的機器,《異形2》中的Bishop整體都沿襲了導演的「終結者老爹」的風格,《異形4》的設定上已經明顯受到了《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影響,Winona Ryder飾演的Call比人類更具道德感和仁慈心;但Ridley Scott接手前的《異形》2-4其實關注點都在人類本身。

尤其是第4部,最後地球被人類和異形種族混合體的8號Ripley以及機器人Call聯手拯救了,人類儘管幾乎只是起到了當血袋和輔助作用,但Ripley和Call還是讚歎和肯定了地球的美。

但到了《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Ridley導演終於可以一展自己真實的世界觀,跳出了劇情本身,在更大的視野下去討論他自己的哲學三問:我(人類)是誰?我(人類)從哪裡來?我(人類)要到哪裡去?

《普羅米修斯》

Michael Fassbender飾演的David能幾乎搶去所有人類角色的光芒,顯然是刻意為之,顯露了導演的存在主義視角,跳出人類的第一視角去回溯和儘力想像。

更妙的是在《異形:契約》中安排了和David同一型號但意識價值觀完全相反的Walter登場,這一出彷彿是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二重身」戲份。

通過兩個樣貌完全相同的機器人,一個是「自由的、被自主意識喚醒的」David,一個是「被束縛的、被抹去自主的」Walter之間的對比,讓他們在關於生命、人類、藝術、創造、純粹、善惡上做了一番表達、選擇和爭鬥來打破人本角度。

《普羅米修斯》中的伊麗莎白·肖和David

《契約》中的丹尼爾斯和Walter

有趣的是和David這個具有宗教意味的名字相對應的Walter,這個名字來源於日耳曼語人名,含義是「統治+軍隊」(rule+army)。

只消稍微仔細一點便可以發現,在Ridley Scott導演自己製作的《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異形》中的「套路」。

例如:第一個死亡的一定是男性、第一個被寄宿的也一定是男性、女主的伴侶都是被火燒死且不會活到結尾、合成生化機器人一定會屍首分離、生化機器人對於女主的依戀,其中有些設定在其他三個導演的故事中也被略微修改後使用。

凡是導演會重複的套路其實就如歌手會迴旋的主旋律一樣,其中潛藏的是導演本身的思考,男性為第一個宿主的設定仿似是對亞當的暗喻,而整體逃亡和回家的主題本身就是基於「伊甸園」式的。

此外,Ridley Scott的兩部前傳都用了飛船名來作為片名,同時片名中又點出了故事主線,值得回味。

「異形」被認為是純粹的

眾所周知,「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製造了男人並為人類盜取了生命之火而受到懲罰的神,而《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主線就是去探尋人類的起源,在看這部的時候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以為主角們口中的Engineer對應的正是「普羅米修斯」,但在看完《異形:契約》後或許你會和我一樣對此的看法有了微妙的變化。

在《普羅米修斯》的最後Shaw博士和David開著Engineer的飛船踏上了找尋我們眼中的「神」的老家的旅途。《異形:契約》與其上一部的故事之間跳躍了10年,在這10年發生了什麼,導演並沒有完全揭示。

但David以「救世主」一般的形象在電影中出現,同時他對於異形一族明顯的「父親」般的角色,也讓《普羅米修斯》中他所持有的「創世言論」以及對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的引用煥發了新的意義。

David的創世言論

與《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相同的台詞

《阿拉伯的勞倫斯》中對於種族的討論儘管有著很強的西方視角,但不失深刻和真實,David這個角色從形象和語言上都對其做了引用顯然是一種對應和投射。

面對Engineer的頭自爆的場面,David用他一貫沒有起伏的語氣說了一句「終是凡胎肉體」(Mortal after all),再對比《異形:契約》中他對於異形露出的讚美、喜愛和仰慕的姿態,最終看似沒有情感的David的形象設置才是完整的。

Engineer和David的腦袋

尤其和其他人類角色相比之後,純粹殺戮的異形、層次豐富邏輯自洽的David和在科學與信仰之間搖擺的科學家們,「There is nothing in the desert and no man needs nothing」這句話或許能引發新的思考了。

西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幻的興起,幾乎都受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和美蘇冷戰的影響,比如《守望者》(Watchman),都通過一個假想視角來思考了冷戰。

「異形」系列前期也伴隨著西方的冷戰背景。

《異形》是在1979年上映的,蘇聯正處於冷戰緩和的擴張期,中美正是在這一年建交。

《異形2》上映正是在里根啟動「星球大戰」計劃之後,而第二部的內容恰好是啟動了外星拓展計劃,美軍特種部隊去救援的故事。

《異形3》則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蘇聯解體之後,而故事則是一出孤島存亡,英雄和怪物同歸於盡。

儘管此後的三部誕生時冷戰已經結束,但依然可以看到一條貫穿始終的暗線,就是一次次企圖「征服」異形,仿似「希特勒瘋狂帝國主義」般存在的Weyland公司。

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西方科幻中「邪惡公司」幾乎是一個不變的存在,《生化危機》《攻殼機動隊》《我,機器人》《銀翼殺手》,幾乎一切你能想到的故事都會有這樣的設置。這也正是「異形」系列有趣、詭異而精妙的地方,我們能從中看到太多的「模板」。

那麼此時再回到「異形」系列,為什麼說「異形」可能是最好的高考命題作文題呢?正如電影中「異形」的存在一樣,它通過系列的不斷擴展,先推演了一切的原動力——恐懼,接著再慢慢剖開恐懼背後的種種形態,同時它也給出了無數的可能性和答案。

如果你是一個想從事電影業的新人,或許你可以試著編寫一部自己的「異形」來看看這道題你能得幾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有戲 的精彩文章:

《岡仁波齊》贈票名單
要不要去影院看《新木乃伊》?你需要看看這篇影評
「《金玉良岩》大笑十年」贈票名單

TAG:澎湃有戲 |

您可能感興趣

《黑豹》:可能是漫威最精彩也是最嚴肅的電影
《戀愛迴旋》就是運動題材電影的失敗案例
真科幻電影迷絕對不要錯過,兩部可能成為神作的科幻片來襲
你認為國產動畫電影是否能超過好萊塢動畫電影?
《紅海行動》這是中國最好的軍事動作片,但不是最好的電影
一部寫實風格的戰爭題材電影,看得人血脈噴張,其實是很危險的
它不愧是好萊塢最具爭議導演拍出的電影
你可以不喜歡《紅海行動》這部電影的風格,但為什麼要質疑其質量?
不愧是最高等級電影獎項,最佳影片海報製作如此精良
有哪些細思極恐且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懸疑電影?
《神秘巨星》有溫度的電影,才能真正的打動觀眾
看完《盲·道》,我想說不是所有現實題材電影都要打高分
狗年最好看的狗狗電影,可能是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動畫片
讓《神秘巨星》這部電影,可以超越題材本身的限制的寓意
《戰狼》系列電影中的這些戰術動作細節,《紅海行動》真是不能比!
韓國雖然討人厭,但是動作電影是真好看
姜文在創作上慣常於「不老實」,電影《邪不壓正》更熱衷於反叛
可喜可賀!我們終於能打造出《變形金剛》一樣的電影了
《捉妖記2》:不能因是合家歡電影 就剝奪角色複雜性
這可能是載入影史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