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凍房是中國式廢鈔?別瞎扯了!

凍房是中國式廢鈔?別瞎扯了!

米筐投資提醒:本音頻大小1.4M

前言:

當遇到一個複雜/晦澀/難懂的問題時,大多數人不願深究其來龍去脈,反而更願意相信簡單/淺顯/粗暴的結論,並以此來消除內心的恐懼、焦慮和不安。於是,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會碰到形形色色的陰謀論,包括這次「凍房廢鈔論」。

1

凍房廢鈔論」橫空出世

這兩天一種觀點在網上悄然滋長,即「凍房廢鈔論」。我們看下截圖:

什麼是凍房?

凍結房產交易、鎖住房產成交量,限制買房人買房及賣房人賣房,簡稱凍房。這也是本次樓市調控的新穎之處:不準買、不準賣、不準貸、不準網簽、不準抵押貸款,也可簡稱為限購、限售、限貸、限簽和限融,讓樓市成交量迅速降溫,達到冰凍的狀態。

這種觀點甫一觀看,確實蠻有道理,較好的解釋了很多經濟現象和政府政策決策間的內在聯繫:

近十年來,央媽為刺激經濟印製了大量的貨幣,中國市場中的M2(俗稱的錢)已遠遠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各國,是三者之和的70%,本應大幅貶值的人民幣匯率卻與十年前相差不大,因此超發的貨幣就有兌換成外匯保值增值的衝動和壓力,於是就有了自去年底開始的外匯嚴管——兌換外匯受限、外匯匯出受限、香港買保險受限……

外匯如此重要,它關係到國家的外債償還能力和國際貿易的支付能力,所以政府一定要保外匯。由此面臨著兩難選擇:貨幣超發匯率有貶值壓力,百姓已認識到並有兌換的衝動,政府為保外儲必須壓制這種需求,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減少市場中的貨幣量。因房子是貨幣蓄水池(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蓄積了大量貨幣),通過冰凍房產交易,進而鎖定貨幣,相當於減少了市場中的貨幣量(這跟印度廢鈔減少貨幣量是一個道理),徹底解決了外匯流失的難題。

以上就是凍房廢鈔論的原理。

我對這種觀點的結論是:全錯!錯得找不著北!

關於樓市調控及調控中的鎖定新房和二手房交易,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凍房廢鈔論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本文就該問題一次說個明白,並對該觀點中的一些論點撥亂反正,以期之後再遇到此等陰謀論時,也好有個辨別的基礎理論知識。

2

凍房廢鈔論錯在哪裡?

1、美聯儲加息縮表,央媽印鈔就無法繼續?錯!

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各國發行貨幣既不錨定美元也不錨定黃金,都根據各自國家的需要自行決定發行數量,其根據就是本國的CPI、GDP和失業率,貨幣屬於無錨發行,所以現在的貨幣體系就叫主權純信用貨幣體系——各主權國家發行基於信用而非錨定物的貨幣

美國加息縮表也是基於本國經濟狀況做出的決策——失業率降至歷史新低、經濟持續回暖、物價穩定,所以要加息縮表為下次金融危機時留足彈藥(即降息/擴表的貨幣政策),當然裡面或許摻雜著政治因素——民主黨的美聯儲主席耶倫對共和黨的總統特朗普的制衡。關於美聯儲加息是對世界各國的收割和剪羊毛則是另一個陰謀論,在此不贅述。

同樣,央行印鈔也是基於我國的經濟狀況,且創造貨幣的方式多種多樣(大家通常叫印鈔錨定物),通過美元外匯創造人民幣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2001年之前是通過承兌匯票/本票,2001年加入WTO後主要通過外匯美元,近幾年在外匯減少情況下,又出現了MSF、SLF等創造貨幣的新工具。

所以,央媽印錢不看美聯儲臉色,人民幣印刷/發行量也不錨定美元,人民幣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2、賣300萬套上海房產就把3萬億外匯換光?錯!

按照上海房子每套700萬計算,300萬套就是21萬億元,大致等於3萬億美元外匯價值,於是就得出賣300萬套上海房產能換光3萬億外匯的結論。

這完全屬於主觀臆斷,大錯特錯!

300萬房子能同時賣掉嗎?有300萬人來接盤嗎?即使有300萬人來接盤,還能全部按照700萬/套的價格成交嗎?300萬套房產只是紙麵價格等於3萬億外匯,並不能真正換成21萬億人民幣現金。

房產交易是買賣雙方行為,有買才有賣,為什麼主觀臆斷有房產的人賣出房子會去換外匯,而當下持有現金準備買房的人不換外匯呢?是現在持有現金的人傻,沒持有房產的人聰明?

當下持有現金的人換不成外匯,賣掉房子換成現金的人同樣換不成外匯,只要外匯政策不變,外儲數量不會有大的變化,這跟鎖定房產交易避免大家賣掉房後用賣房款換外匯有何關係?

外匯是一種動態變數,每月都在變化,其增量來源於貿易順差和投資順差,並非固定不變一直是3萬億,等你去換匯越換越少。只要貿易和投資保持雙順差,或貿易順差大於投資逆差或投資順差大於貿易逆差,外儲數量只增不減。最近的外儲數據顯示,其數額是增加的。如果你非要說那些統計數據都是假的,那我也沒辦法。

3、作為沉澱貨幣的蓄水池,凍結房產交易就凍結了貨幣?錯!

很多人都是這樣理解房產的蓄水池功能:央行發行的貨幣到了百姓手裡,百姓拿著這些錢去買了房子,所以貨幣就這樣固定/沉澱在房子里了,就像一大摞一大摞紙幣放在房子里了或貨幣符號固定在房子上了。

這種想法當然錯!

再強調一遍,買房是個交易過程,有買才有賣。百姓花錢買了房子,錢到哪了?錢流入地產商手裡了、賣房人手裡了,地產商/賣房人拿到這些錢後當然可以去消費,市場中錢的數量沒有變化,只是從一個人手裡轉移到另一個人手裡罷了,並且房產交易往往伴隨著按揭貸款(貸款就是印錢),所以市場中的錢不是被房子沉澱下來變少了,反而因為信貸貨幣的創造變得更多了!

為什麼還說房子是蓄水池呢?

因為近二十年高房價及高房價預期使房產產生了蓄水池的功能,一旦高房價產生的貨幣聚集和高房價預期不存在,房產的蓄水池功能將不復存在!房產產生了蓄水池功能是近二十年特有的現象,並不能代表今後/永遠都是這樣。

具體詳見米筐之前文章《貨幣泛濫物價不漲之謎:高房價/去庫存鎖定了M2!抑制了通脹!》

凍結房產交易就凍結了貨幣,相當於變相減少了市場中貨幣量純屬無稽之談,即使沒有交易,那準備買房的人手裡的貨幣同樣存在,並沒有消失。

4、M2月增速跌至個位數,所以房子交易量會被凍結?錯!

我們知道貸款就是印鈔,M2的增加主要由貸款創造的。2016年新增貸款中的44.8%是房地產貸款,房地產成了創造M2的重要力量。

是因為M2的增加造成了房價上漲嗎?當然不是!應該反過來說,是房價上漲造成了M2的增加!

先有房價上漲、有了房地產貸款(包括按揭貸款/開發貸等)創造了M2,才有了M2的增加,當按揭買房銀行放款的那一刻就是M2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往往因果倒置、前後倒置。

5月M2增速降至9.6%的個位數,是房產交易已被凍結的結果,而不是房產交易將被凍結的原因。

房地產想貸款(個人買房按揭貸款/地產商開發貸款等),政府為控制房價不準銀行放貸,所以產生不了M2;

實體經濟想貸款,政府也鼓勵支持,可銀行出於風險考慮(實體不景氣,貸出去收不回)不願意放貸,同樣產生不了M2;

加上央媽嚴管銀行的表外理財投資資金,造成銀行資金短缺,因此不能更多的放貸,也就不能產生M2。

所有這些因素的集合,造成貸款的下降,而貸款就在創造M2,因此M2增速降至個位數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M2是三方共同合作的結果,央行放出基礎貨幣,同意商業銀行放貸;有貸款人(個人或企業)願意申請貸款;商業銀行業願意放出貸款,才最終造成貸款的增加、貨幣的創造和M2的增加。

3

房產交易被鎖定的影響

自去年十一以來,樓市調控逐步加強,限購、限貸、限融、限價、限售、限簽等措施陸續實施,房產交易被凍結、成交量驟然下降,也就是所說的「凍房」現象,那它的本意是什麼?到底有何影響呢?

它的本意很簡單,也是明面上大家都知道的:提高購房和售賣的門檻,降低交易量,減少資金的流入,讓炒房客迫於現金流壓力降價售房、地產商迫於現金流壓力降價/平價售房。

當然,這種抑制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給的方式能否打壓住房價則是另一回事,反正政府的目的就是要短期/快速的看見房價下跌,並扭轉百姓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

本意真實簡單明了,但聽起來確實寡然無味,遠沒有陰謀論來的刺激有趣,把不相關的事情通過陰謀論合理的串聯起來,似乎探究了常人不知的秘密,就會顯得自己知識高深、慧眼獨具、高人一等,並由此沾沾自喜、成就感爆棚。

那鎖定房產交易跟保外儲有關係嗎?沒有關係!

原因上文已說,憑什麼手持房產準備賣出的人有換匯需求,而手持現金打算買房的人就沒有換匯需求?如果外匯管制,目前手持現金的人換不成外匯,那賣掉房子變成現金後同樣也換不成外匯,對外儲的影響在哪呢?

對於高凈值客戶,為了對沖單一貨幣資產的政治風險,適當全球資產配置很有必要,其目的不是賺取匯率差額,而是風險對沖和資產保全,任何時候配置一部分外匯都是正確的。

對於資產不多的小中產來說,為了賺匯差而換匯實在沒有必要,去年本想借匯率貶值賺一筆的人現在是否後悔了呢?換匯是有成本的,其存款收益近乎於零,即使購買了外匯理財產品,其年收益一般不超過2%,而國內即使購買銀行理財、信託或者互聯網金融產品,其收益穩妥妥的6%以上,操作得當獲得年10%的收益也不是沒有可能。

獨立思考,不隨大流,避免羊群心理是一種能力,多學點基礎理論知識,只需掌握些常識就不會陷入各種陰謀論當中,包括凍房廢鈔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不只中國有胡煥庸線,所有國家都在「分裂」中!
這次調控的還是房子?錯!錯!錯!是預期!
瘋狂收割!鐮刀之下我們都是韭菜!
如何從宏觀高度把握A股漲跌?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