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中的「道」究竟是指何意?

《道德經》中的「道」究竟是指何意?

一、道的概述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

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

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

老子所寫的《道德經》是關於『道』的經典著作。

二、道的原始涵義及不斷的發展

道的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後逐漸發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律性。

這一變化經歷了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易經》中有「復自道,何其咎」(《小畜》),「履道坦坦」(《履》),「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復》),都為道路之義。

《尚書·洪範》中說:「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這裡的道,已經有正確的政令、規範和法度的意思,說明「道」的概念已向抽象化發展。

春秋時,《左傳》曾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

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和「王祿盡矣,盈而盪,天之道也」之說。

這裡的道帶有規律性的意思,表明道的概念已逐步上升為哲學範疇。

老子論道到了春秋後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成為道家的創始人。

在老子以前,人們對生成萬物的根源只推論到天,至於天還有沒有根源,並沒有觸及到。

到了老子,開始推求天的來源,提出了道。

他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

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老子》二十五章)。

對於老子所說的道,歷來解說不一。

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

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中的混沌未分的統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

老子認為道生成天地萬物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

道生成萬物之後,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於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

道雖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於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

所以,不能靠感覺器官去體認,也難以用普通字詞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

對於世界的統一性,老子作了天才的推測和描述。

老子的道論,對於後世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道論的演變

略後於老子的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他認為,人事必須「因陰陽之恆,順天地之常」,違反客觀規律,必然招致災禍。

「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

他說的天道主要指陽至而陰,陰至而陽,盈縮轉化,周旋無盡的矛盾運動法則。

天時於己不利時要主動退避,天時對已有利時要積極進取。范蠡受老子道論的影響,說「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國語·越語下》)。

但他主張適時積極進取,對老子貴柔守雌的思想又有所批判和修正。

戰國時期,齊國稷下道家用「精氣」來說明道,把虛而無形的道看作是流佈於天地之間、遍存於萬物內部的「精氣」,說:「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管子·內業》)。

老子曾把道表述為「沖氣」,並說「其中有精」。

稷下道家從唯物的方面進一步發展了老子的這一思想,把道表述為無所不在而又富有生機活力的精氣。

精氣說對後來中國醫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但它賦予精氣以靈性,有神秘化的傾向,與唯心主義劃不清界限。

四、辯證統一

莊子是戰國中後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他認為道是世界的終極根源,是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自生自化、永恆存在的宇宙本體,否認有超越於道的任何主宰。

他還認為不可能給道提出明確的規定,「道不當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為道,也是「所假而行」。

所以只能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

對於莊子的道,當前學術界有人認為是獨立自存、超越時空的絕對精神,並以《莊子》書中「物物者非物」之語為根據,證明道是非物質性的造物主;

也有人認為道是指具有無限性和永恆性的、產生了天地萬物並存在於其中的物質本體,並以《莊子》書中「通天下一氣」之語為根據,說明道就是物質性的氣。

大多數學者認為莊子誇大了世界本原的神秘性,並把事物的相對性絕對化了,否定事物之間的差別,表現為相對主義,他的道論具有明顯的唯心主義傾問。

韓非汲取並發展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提出了關於道、德、理三者互相關係的學說,辯證地處理了它們的關係。

他認為,「道者,萬物之始,……萬物之源」,是「萬物之所然」、「萬物之所以成」。

把道視為物質世界的普遍規律,天地萬物存在與發展的總依據。

他還認為,「道」是終極範疇,是萬物的普遍規律,而萬物的特殊本質就是「德」,「德者,道之功」;

萬物的特殊規律就是「理」,道是「萬物之所稽」,「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

把道、德、理的關係視為物質世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無限性與有限性的辯證統一。

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所著《易傳》也提出關於道的學說,認為道就是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普遍規律。

《周易·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把一陰一陽相互轉化視為道。

又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把道視為無形的抽象規律,與有形的具體事物區別開來。

到宋代,張載以道為氣化的過程,說「由氣化,有道之名」;

程頤、朱熹則以道為理,表現了氣本論與理本論的不同。

在中國哲學史上,道這一範疇是道家提出的,後被各家學說所接受,雖各有不同理解,但已成為宇宙本原、普遍規律性的代名詞。

它對於提高理論思維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規律性,曾起促進作用。

感謝閱讀,若您對佛、道、儒、兵、法、史、易、醫、術、數等文化感興趣,特邀您關注雜談(ID:zatan5),與我一起研學!

顯諸仁,藏諸用。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藏諸用)與我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法 的精彩文章:

道家的三個主要代表人物,你知道幾個?
南懷瑾先生:記住老子「四不自」,終生受用不盡
道德經竟然與風水學也有聯繫,不得不知的文化啊!
《菜根譚》中隱藏的大智慧,受益終生!
康熙家訓,8大智慧點撥人生

TAG:佛法 |

您可能感興趣

《水滸傳》中「水滸」是何意?《詩經》中一句話道出真相
道德經中的「美之為美」何意?有這樣一種解釋
秦始皇給中國取名「中華」,那你知道「中華」是何意嗎?快來看看
魔道祖師:隨便套到小正經藍忘機,魏無羨是否知道劍鞘何意?
《邱祖垂訓文》對道教徒有何意義?
俗語說:「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窮」,何意?老祖宗傳下來的講究
《如懿傳》中的令妃對令字頗為滿意,乾隆賜其令字究竟為何意?
秦始皇稱中國為「中華」,「中華」是何意思?真相果然不簡單
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為「中華」?中華是何意?看完算是長知識了
人們常言修道,那「修」為何意,又該如何修道?
魯迅為什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究竟是何意思?
《魔道祖師》中讓藍忘機惱羞成怒的東西,背後究竟有何意義
川藏線上的窮游女舉著「求RB」的牌子,是何意思?有人知道嗎?
為何說:豬能上樹之時,就是唐朝滅亡之日?誰知道是何意思?
為什麼中國又稱之為「華夏」,「華夏」二字有何意義,是怎麼來的?
《說文解字》第99課:「柔則茹之,剛則吐之」中,「茹」是何意?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也亡」何意?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常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是何意?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如來為何稱玉帝為大天尊?這究竟是何意思?觀音為何不這樣稱呼?
普通老百姓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 對我們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