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藝術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藝術

GIF/277K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藝術

麥積山石窟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公元384--417年),以後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幾個朝代,都在這裡進行了營建。

麥積山現存大小窟龕194個,54個位於南崖,140個分布在西崖,除少數窟龕內已空外,共保存了從公元四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約1500年間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

後秦時期,佛教在關中得到大力傳播,麥積山石窟即是此時開鑿的。按照時間,石窟的營造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是第一階段,也是石窟開鑿的高潮期;隋代、唐代為第二階段,但現在保存下來的作品已不多;宋代是第三階段,是麥積山石窟興建的又一個高峰,並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

由於麥積山岩系紅土與砂石構成的礫岩,只能開鑿窟龕,不宜造像,所以,這裡的塑像都是泥塑。個別石製造像碑是用他處石材移至此地雕成的。泥塑配料講究,其胎至今保存完好。泥胎外原有彩塑,今已大多剝落了。一些有彩繪者,是通過歷代不斷補繪而保存下來的。

由於千餘年來,秦隴地區地質變化不斷,許多窟龕已面目全非,但所幸者,由於位於深山中,未遭到大規模的人為破壞,尤其是本世紀初未被外國「探險隊」發現,麥積山石窟至今還保存得較為系統。

十六國和南北朝階段的初期(約公元384-494年),窟龕多為平面方形、平頂或圓頂,內置三世佛、七佛或千佛,手法近於雲崗石窟之曇曜五窟。佛像多為方面大耳,頭梳高肉髻,額廣平正,眉高目長,碩口微閉,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薩像多為長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貼體。

此階段中期(約公元495-534年),由於民族融合加劇,開窟造像的藝術手法迅速漢化,且形式日趨多樣。窟龕主要為方形,平頂,低壇基,左右各開一龕,並有藻井等裝飾。部分窟龕內出現十大弟子形象,並繪有佛教壁畫。

佛像的面相普遍變長,五官縮小,眉如新月,雙目半睜,唇薄且翹,略帶微笑,身披通肩袈裟,垂於座前;菩薩面相清秀,滿含笑容,身調細長,裝束繁褥,衣帶飄舞,風姿瀟洒。

此階段後期(約公元557-581年),窟龕的規模和結構趨於宏大,多為崖閣式大窟。窟內造像以七佛為主,周圍有弟子、菩薩;造像擺脫了以前秀骨清相的特點,代以敦厚壯實的風格。

佛像面相豐滿圓潤、粗頸寬肩,腹部突出,頭梳低平肉髻,衣飾為緊窄通肩大衣或下垂袈裟;菩薩衣飾多變。此階段的代表性作品為第121、127、4、3、9、85等窟。

隋唐時期,麥積山的開窟造像活動依舊興盛,但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現存的作品已不多了,僅有少量的壁畫和雕塑。雕塑形象較為拘泥呆板。其代表為第13、14窟等。

至宋代,麥積山石窟的營建又迎來了一個高峰。宋代佛像面相略長而豐潤,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別具神彩。

宋代窟龕中還出現了大量的羅漢、力士像,雖深沉、激奮,極盡誇張之能事,卻使人感覺自然合理,不失真實。各組塑像中,儘管個體的身份、體量等都不盡相同,但卻通過手勢、動作和神態等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此外,這些窟龕中的一些塑像是就前朝塑像加塑而成的,在姿態手印都不改變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各部分的協調統一,呈現出宋塑的獨特風格。

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宋代工匠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水平。宋代石窟及塑像,至今仍保存了很多,比較主要的有第36、90、43、133、165等窟。

南宋以後,開窟造像的活動逐漸轉入相對平靜的四川地區。麥積山石窟雖仍有零星興建,但在藝術上已無新鮮之處了。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代表之一,由於保存得相對完整,所以比較生動具體地揭示了佛教雕像、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新浪佛學 文/到清涼文化藝術)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轉自 |中國文物網。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五停心觀(9)二、慈愍觀(3)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六):4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六):5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桑耶寺的造像藝術
太原天龍山石窟佛教造像藝術
《漢唐石韻:長安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展》之造像與造像碑
犍陀羅 造像藝術之美
沙武田:千佛及其造像藝術
神農故里-羊頭山石窟造像
木雕佛造像,最具藝術與文化的雕刻題材!
佛教藝術:阿彌陀佛畫像造像精品
喜仁龍:西方藝術學者眼中的中國古代雕塑造像藝術
犍陀羅,造像藝術之美
佛教造像拓片藝術
犍陀羅石雕——寶宮中的佛陀造像
甘肅天梯山石殘像或為漢地最早石窟造像
汴梁藝術 北齊佛教造像
帕拉王朝佛造像藝術風格淺析
彌勒佛造像藝術溯源
「佛國山水Ⅰ—造像深處」佛教藝術展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石刻佛教造像
千佛及其造像藝術
寶相莊嚴,中國石窟造像藝術美的衍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