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至一陰生,物皆假大而至極

夏至一陰生,物皆假大而至極

何為宗教,何為道也?道者,路也,傳承文化之路,傳承文明之路;教者,道之導也,引領善者之念,弘揚傳統文化!

夏至,五月中

《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

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白晝達最長而黑夜最短。《史記》載:「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時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領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壇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夏至是一年中陽盛到極點的時刻,按我國傳統科學的解釋,此時陽盛到極點時,沒有絲毫的停留,陰氣就開始從地底上升,所以夏至又稱「一陰生」。

在周易里可以找到一個極其形象的卦爻:標誌農曆12月的「十二消息卦」,5月為「姤」卦,陽盛到極點本應是6根陽爻,但實際最底下的那根陽爻已變成陰爻了,代表「一陰始生」。這也就是陰的初始,陽盛而陰生,天陽地陰,也是地氣之悄然上升,所以,帝王要拜祭地神社稷,以求坤載厚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1

一候鹿角解陽獸也,得陰氣而解。

姤卦,九四。《周易·姤卦》:爻辭:「包無魚。起凶。」《象》曰:「無魚之凶,遠民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四爻動,卦變巽。上巽伏震,震為鹿為解。艮為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

《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鹿角解。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麋,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

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當然,現在的鹿角大部分都是被人工鋸掉了。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其角才脫落。

2

二候蜩始鳴。蜩,音蜩,蟬也。

姤卦,九五。《周易·姤卦》:爻辭:「以杞包瓜,含章,有殞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殞自天,志不捨命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五爻動,卦變鼎。離為夏,蟬為夏蟲,故曰蟬。互兌為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蜩始鳴(《月令》註疏作蟬始鳴)。蜩,蟬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脫殼而成,雄者能鳴,雌者無聲,今俗稱知了是也。按:蟬乃總名,鳴於夏者曰蜩,即《莊子》雲『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蓋蟪蛄夏蟬,故不知春秋。鳴於秋者曰寒蜩,即楚辭所謂寒螿也。

故《風土記》曰:蟪蛄鳴朝,寒螿鳴夕。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釋其義,然此物生於盛陽,感陰而鳴。」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蟬鳴,是因為它感知到了乾卦裡面的一陰之氣開始生成了,這是一個重要特點。

3

三候半夏生。半夏,藥名也,陽極陰生。

姤卦,上九。《周易·姤卦》:爻辭:「姤其角,吝,無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爻動,乾變為兌。五上兩爻為半離,離為夏,故曰半夏。離為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半夏生。半夏,藥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在道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更要注重陰陽平衡,所以重點放在心腎相交。

古人認為,人體之腎納象為水,水宜上升;而心納火象,火應下降,此乃水火既濟。「既濟」出自《易經》既濟卦:上坎下離,坎為水,離為火。既濟則是水火相交為用。心火下行以溫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滋心火,心腎相交,則身體健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則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與陽既對立又統一,陰陽之間取得相對的動態平衡,稱為「陰平陽秘」。腎和心一陰一陽,相互配合相互平衡。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火過旺則傷腎水,腎水過旺則傷心火,心腎不交則心煩、失眠、心悸、腰酸、遺精、手腳寒涼、怕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都會出現。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氣,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應清淡可口,宜苦酸咸。《金匱要略》有「夏不食辛」的說法。根據五臟、五味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時多食鹹味以補心,因咸入腎,補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斂心火,不致心火過旺。

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心旺腎衰,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尤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日久形成脾腎陽虛,這也是現在形成大量陽虛根本原因,陽虛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用。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

「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

早睡熟睡

夏至之時,一陰萌生,故必要於子時之前熟睡,乃可使坎離交媾,心腎匯通,方能引龍吟,喚虎嘯。四藏調勻,五宮吉慶,真元通暢,養生長寧。

晚餐少吃

脾胃之中工調和之基不可無,晚飯不要多吃,禁忌瓜果生冷,黏滯刺激以免引黃婆不行,中州瘀滯,變泰為否。故而以米粥最佳。

亥子分床

夏至之陰生於腎元之穴,若行男女房事,便害生機,引陰海枯竭,真陽瞬滅,陰陽不盪,一陰不生,則百害於人身。故而夫妻分床,清心寡欲,以待陰生。

石榴花

蒨羅縐薄剪薰風,已自花明蒂亦同。不肯染時輕著色,卻將密綠護深紅。——楊萬里

木槿

園花笑芳年,池草艷春色。猶不如槿花,嬋娟玉階側。——李白

紫陽花

樹木靜無言,無奈紫陽花色變,迷亂在心間。——《萬葉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興道學 的精彩文章:

TAG:新興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天是夏至,夏至一陰生
今日夏至:陽至極 一陰生
夏至一陰生 「護陽氣,去心火」
師說南懷瑾:夏至一陰生,千萬要注意溫養,把握天地法則
夏至一陰生 6月17日至23日,一周運勢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