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科幻又被「怒懟」了!這次大咖們聊出不少乾貨——上影節日報

中國科幻又被「怒懟」了!這次大咖們聊出不少乾貨——上影節日報

這上海電影節,幾個論壇都聊出了挺多乾貨。

昨天,在上海電影節有一場討論「中國類型電影」何去何從的論壇,

導演寧浩、《心理罪》作者雷米、作家張大春、《綉春刀》導演路陽、演員馮紹峰等都參與了。

文 | 影視圈研究所記者: 劉平安

這個陣容雖然談不上星光熠熠、牛逼哄哄——自然是比不上前兩天馮小剛等一眾「老炮兒」們集體開懟,那麼重磅奪眼球.

但當中不少嘉賓要麼是有跨行經驗的,要麼是專註獨個領域的「小而美」創作者,要麼就是乾貨特多的話嘮,

然後你會發現,這種專家大佬味道不那麼重的活動,其實也可以很有火花,很有料。

可能前一秒還同仇敵愾的,下一秒就針鋒相對了。

第一場,就選擇聊中國電影最最令人尷尬的類型——科幻片。相信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會覺得,中國拍科幻電影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吧……

隨著劉慈欣《三體》、郝景芳《摺疊北京》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國人對科幻電影的期待比過去更強烈了,科幻作家王晉康,編劇、導演張小北和作家潘海天一起討論國內科幻電影面臨的挑戰、形式和以後的趨勢。

所長給大家摘了一些話。

首先是熱身。

張小北說他比較喜歡的科幻作品是《星球大戰》系列和《異形》系列,還有太空幻想類的《衝出寧靜號》。

星球大戰系列

異形系列部分海報

《衝出寧靜號》

他的解釋讓人感受到了好的科幻電影的力量,他說:

科幻電影是電影里最特殊的類型之一,科幻電影是夢中之夢,能釋放觀眾對想像力的渴求,我們能從科幻電影的視覺奇觀中,看到內心的映射,因為科幻電影很重要的話題是——探討人類想像力的極限,以及反映當下社會的核心焦點。 」

潘海天則拿出埃德加·賴特的《世界盡頭》,他認為這部片對中國科幻極具參考價值:「這個片子就是一個黑暗版的《鄉村教師》,寧浩一直想改《鄉村教師》一直改不出來,我覺得他可以看看這個片子,因為它對中國現實的映照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外星人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為什麼一個地球人,就是要現在一個惡的生活狀態,選擇一種頹廢的狀態,選擇一種一無所成的人生,就是要這麼堅持,而且為了這個堅持,為了這種堅持寧願地球毀滅。」

熱身完了,下面進入正題。這群深感國內科幻片坑爹,卻還是義無反顧投身其中的人,要怒懟中國科幻了。

中國科幻電影面臨最大障礙是什麼?

張小北不久前從影片人、文化人轉型當導演,拍科幻片。他結合了自己拍片以及過往的觀察感受,給出了回答:

在做中國科幻電影時,面臨的兩個最大挑戰——一是技術自信,二是文化自信。

技術自信是可被解決的問題,幾乎所有的技術問題,雖然非常難,但是是可以被解決的;有些問題戰略性的放棄了,因為我們現在沒有錢。但我們現在有好處——在技術層面上基本可以做到「全球採購」,

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文化自信,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中國觀眾看到中國科幻電影,他們的反應是什麼?這種反應需要靠時間、市場和觀眾的反饋,不斷的積累才能得到的,類型片需要建立電影和觀眾的市場契約。

類型片需要可被識別,被傳承、被改良。而我們現在,這三方面都是一片空白。中國觀眾的反應,我們是沒有任何經驗的,只能摸索著往前走。之前類似的活動參與過很多,叫做中國科幻電影面臨的尷尬症。很多中國觀眾會不適感,這種不適尷尬會轉為笑場。

《火星救援》我看了三遍,每次出現中國國家航天局都有笑場,這個是關鍵性的情節,但是當出現在好萊塢大片,觀眾會產生輕微的不適感,笑場就是化解不適感的,中國開始做科幻類型,仍會面臨這個問題。

今天討論類型片的時候,武俠、懸疑都有非常成熟的類型和代表作,尤其是武俠片,但科幻電影非常尷尬,甚至沒有例子給我們做分析。

下一題。

接招的是知名科幻作家王晉康。他被提問的是:

如何看待科幻作品改編?作為作家,要是你的作品被改編,你的擔心和希望分別是什麼?

(以下王晉康簡稱王、張小北簡稱張)

王:

好像有一個統計說,美國所有的科幻電影中間,真正改編於原著的還不到一半(王老師的意思就是,你們別再改編文學作品了好嗎!)。但我覺得在中國特殊的情況下,還是希望你們盡量重視原著吧。

中國的科幻文學從90年代算起,比科幻電影早興20多年,經歷了很多文本,包括很多年輕作者都有很好的作品,如果是挑一挑拍10年、8年沒問題的。

有一次參加一個活動,朋友和我說過一段話,意思大概是:我們現在很擔心電影改的是模是樣,但最後沒有靈魂。我覺得他這個擔心過早了,因為首先還是要學啊,靈魂應該是更深遠的一種憂慮。

張:

作為一個編劇,我想說您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改編過程中如何把握原著的精神和核心要素,其實是技術問題,不能把因為手藝不精而弄丟的東西,怪罪給文本被改編成電影這件事上。

糾結類型無意義,但是要給觀眾「特定類型的期待」;

中國科幻電影技術實施能力,相當於1985-1990年美國科幻電影水準。

張:

細分科幻類型,對於普通觀眾是沒有意義,普通觀眾並不關注電影到底是什麼東西,只關注這個東西好不好看。

只不過,我們一定要以典型類型的方式告訴他們,我說這是一個科幻電影、一個動作電影、又或者冒險電影,對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就能建立起對這個電影的消費預期,我們滿足他們消費預期的同時,還要給大家意外驚喜,這樣他們才能覺得我花了兩個小時是值得的,有娛樂性。

如果從創作角度來說,當下中國做科幻電影,我們要比較冷靜的認識到中國電影工業體系能支撐我們走多遠——我覺得我們當下科幻電影技術實施能力,相當於1985到1990年美國科幻電影的水準,實體模型向CG轉化的過渡的年份。

我經常被問特效的問題,他們很容易把科幻電影等同於視效大片。大家的消費期望值集中在視覺特效上。而中國電影在做視覺特效時,必然會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因為我們當下的中國科幻電影,基本上靠國內市場回收,這意味著我們的製作成本有上限,而在這個上限內依靠中國電影本土的體系,來完成製作,這樣的標準是很難達到好萊塢平均水準的。

美國電影《超級戰艦》

中國要想做好類型片,市場先有需求,然後有應用,有了應用有體驗,然後有要求和標準,有了標準才有體系。如果想把中國特定類型片的製作水準提升上去,一定要從本土市場的應用開始。

意味著什麼呢?

現在很多國產電影,都把特效全部外包,當然啦這也是有各種各樣市場商業策略的考慮,也有本土市場面臨的困難。但我們看韓國,韓國的特效行業短短10年發展非常快,因為他們能完成本土市場的應用,然後通過不斷的應用和積累才能完成技術的提升。中國的特效公司,他們是缺乏應用,沒有足夠的應用,是無法支撐技術環節的。

神話片很難拍?神話文本改編很難?

張:

是這樣,我現在有一個公司,我們是比較偏前期策劃和編劇這塊的,有一個團隊,最近幾年一直做科幻電影或者電視劇編劇工作,手頭改編的有夏笳老師的《你無法抵達的時間》,也有王晉康老師的《七重外殼》,還有一些像劉維佳《拯救人類》等。

改編過程中,首先要完成一個從小說到劇本的跨越,這個中間有一條比較大的鴻溝,因為小說出發點和電影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不管是對故事或者人物,故事結構,人物性格的塑造等的要求都不一樣。

我們現在改編的方式,基本上是除了採用原著的一些精神和它的概念作為出發點外,基本上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要推翻重寫,人物和性格塑造什麼的,都要重新來。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大部分的科幻小說其實關注的是一個不那麼好的未來,是比較壞的未來,這個過程當中你就會遇到一個所謂的正能量的問題,我們要通過什麼方式,讓這種故事既能保持原著的風味,又能傳播一種相對來說更向上的精神狀態?

因為必須要符合商業規律,然後你先過審查這一關,這個其實對我們來說是最頭疼的問題。很多科幻小說最有力量的地方,就是揭露黑暗、壓抑的或者殘酷的人性啊。

關於文化自信的問題

王:

看完《獨立日》你會覺得對美國人來說,世界就是我的。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經常有一個感覺,科幻電影就是美國的。

我記得有一次觀眾對我說,只要想到科幻電影出現中國人,就覺得不可信,這就不是電影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了。首先要有這個自信啊,中國這麼大的文化體量,將來肯定要出一種和美國電影不一樣的科幻電影,得有這個自信才行啊。

張:

我覺得是這樣,當我們在談到中國科幻電影的文化自信,其實不用刻意強調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文化壁壘。因為科幻電影是往後看的,我們談論科幻的時候,只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現代化,科幻的未來就是現代化,中西方朝著同一個現代化前進。

我多說一點,說到科幻小說改編劇本,我是比較有實戰經驗的,說《球狀閃電》這個項目,過審立項的時候,送上去,第一個要求遞全本審查。

一個電影項目立項的時候,要求你遞交全本審查,就是亮黃燈的信號,我們全本通過了審查,這個不是妥協,而是面對環境怎麼找到中間道路,同時儘可能保留原著的特色。

還有現實的問題,電影劇本跟小說不一樣,電影劇本不可能天馬行空,要考慮成本、周期、市場和回收,你要考慮各種可能性,我寫劇本它沒法拍出來,我這個編劇就太失敗了。

我感覺科幻電影一定是中國未來電影中的重要類型,因為科幻電影是工業體系的金字塔塔尖,只有體系成熟到一定程度後,才可能出現這樣的作品,而我個人認為在3到4年左右時間,中國市場就會出現一部中國科幻電影,重新點燃觀眾對科幻的熱情和認知。

張:

我覺得當下的中國電影,有一個特殊之處——很難像美國那樣從B級片不斷積累,升級為大片。

中國當下市場這條路的希望不是很大,因為我們面臨一個現實問題,我們類型片的基礎很薄弱,如果真想把某個類型突破,最大的概率是從大製作入手。因為大製作電影必然會帶動行業的基礎和製作的水準。

舉個例子《尋龍決》。對行業來說他留下了幾家特別重要的公司,這些公司不斷的積累經驗,他們可以在特殊效果的化妝、特殊道具的製作,製片流程的管理上留下很多的經驗和團隊,像我們這麼小體量的片子,用的團隊都有參與過之前的大片製作的。

為什麼呢?

因為只有靠這些體量製作的片子,才有可能把行業基礎的供應連環節從零到有的搭建起來,中低成本電影做不到從無到有。

這是中國電影面臨的很尷尬的現狀,這也是剛才為什麼我呼籲中國的電影一定要儘可能的給中國供應鏈方向留出足夠的機會,他們要是缺乏足夠的應用,是無法積累和成長的。

編輯助理:小魚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圈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這異形沒能征服吃瓜群眾,刪了6分鐘不是最大的問題……
《深夜食堂》導演蔡岳勛:我非常生氣,超級想剪掉所有東西!黃磊也很難受!
從異形到逆種,你有多了解這個外星生物?
誰要看這麼蠢的「木乃伊」啊!
蔡康永小S銀幕再會還是很「康熙」?小S和「宿敵」林志玲真的好了?

TAG:影視圈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流浪地球火了,但中國科幻並未崛起:《三體》電影甚至不敢上映!
這次真的是中國科幻電影前進的一大步
《上海堡壘》砸了就砸了,影響不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前景
我們和「小人物」寧浩聊了聊科幻,他說下次再也不拍這麼貴的了
再來一波科幻電影小推薦,看完之後說不定一炮就火了!
《流浪地球》後又一科幻片將映,四大影帝加盟,輪到古天樂爆發了
《流浪地球》後又一科幻片將上映,四大影帝加盟,古天樂不負眾望
為什麼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國就沒有像樣的科幻電影?
讓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科幻電影《未來世界》
這下有得看了,3部國內科幻大電影接連上映
豬年即將到來,影院即將上映的科幻大片,最後一部怕是進錯了場!
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最洗腦的一句話,觀眾都被笑倒了
中國科幻電影,終於「硬」了一回
他們真的把中國最牛逼的科幻小說拍出來了!
在《三體》電影上映前,你可以看看這些科幻經典
三十年前他沒錢沒特效,卻拍出了中國最好的科幻片,至今無人超越
繼《戰狼2》之後,吳京新一部科幻電影即將上映!一句話回應讓人激動不已!
中國科幻宇宙又來了一員得力幹將!你覺得《中國隊長》會不會又是一大爛片!
誰說中國不會拍科幻片?《流浪地球》這次硬了!
韓國科幻小說:這個沒有腿的人還要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