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才感春來,忽而「夏至」

才感春來,忽而「夏至」

夏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很早就被確定了,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確立了夏至。而夏至也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日子,如果用夏至打個謎語,那謎底便是「日久天長」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夏至節氣的物候狀況總結為:

「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

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

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

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

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

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萬物就在陽盛感陰的時候,悄然生長。

更多的花兒,蟲兒相應而唱,

故古人有「嬉夏」的俚語

像是以「避暑」、「賞荷」、「知了」的詩詞曲相和著。

民間也有一首打趣的歌謠,宋人《夏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

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雖說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

但古人有感夏至的漫長,索性放假一天,

祭祀、會友、宴飲,再吃一碗過水兩面,

因而有了「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

諺語說「冬至餛飩夏至面」

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

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在紹興,舊時人不分貧富,

夏於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

除了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

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

以祈求消災年豐。

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

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

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

《酉陽雜俎·禮異》:

「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扇」,藉以生風;

「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後,

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除了應節寫詩,也有抒情懷舊之美。

就由李金泰老師為大家草書一首,

唐代令狐楚的《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

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

齒髮將七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游觀,閉閤多沉眠。

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垂柳扶風,水石幽清,荷花滿塘。

蛙鳴蟬噪,游魚聚亭。

風不動蘋,鹿角解落 。

浮瓜沉李,梔移月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世紀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今天,我們頒獎給這些少年。明天,他們將迎風翱翔
足不出戶遍覽中國50個世界遺產項目
今年六一,來大壇玩點兒不一樣的!
丨史民峰:當代攝影現象與影像藝術收藏

TAG:中華世紀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