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騰訊雲,還有馬化騰的話中話

騰訊雲,還有馬化騰的話中話

2017年6月21日,騰訊在深圳舉辦了「雲+未來」峰會。當天為主峰會,有各界大佬的主題演講,也有一款發力於PaaS層和人工智慧的騰訊雲產品發布。第二天,也就是6月22日,峰會則分為六場舉行,分別為:政務雲(以政企為主)、AI(以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主)、互聯網(以架構和資料庫為主)、安全、小微(騰訊自家AI)、金融。

6月20日還在香港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的馬化騰,21日就抵達了深圳,並在9點45分發表了演講。估計小馬哥20日的晚上應該沒有怎麼休息。

馬化騰提出了「用雲量」這個概念,並表示用雲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這句話對於雲計算供應商和第三方雲服務供應商來說,無外乎是話裡有話。

啥是「用雲量」?以及「雲計算」又是個啥玩意?

先來做一個科普,所謂雲計算供應商,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軟體和通道來提供計算資源,取代了以往本地物理的計算。由此一來,就必須要引出這麼一個概念——垂直行業應用,即雲供應商以包月或者計時制的業務模式提供計算資源給企業。然而計算資源這個東西是無形的,無論是設備損耗還是通道佔用都是不好統計的,所以「用雲量」就完全可以被理解為企業花了多少的「點卡錢」。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企業和雲供應商之間不可能隔空對話,他們需要一種介質來完成交易,這就是數據。即企業通過感測器等數據生產手段,再經由網關、介面等路徑把數據傳遞給雲計算供應商。雲計算供應商拿到數據後,根據垂直行業客戶的定製演算法來進行數據處理,最終把結果返回給企業。

數據又分兩種:即時數據和運營數據。即時數據是指生產環節中產生的數據,比如CT照的片子。而運營數據則是指一段時間內的運作數據,比如這個月內MR使用率為多少,是否該置備一台新的。即時數據主要是給操作者看的,而運營數據則是給管理者看的。

當然,叫法不唯一。比如寶馬就會管運營數據叫做慢數據(Slow Data),這個由企業文化決定。這些數據比銀子還值錢,因此被稱為「互聯網石油」。

那麼再回顧這次騰訊雲峰會的日程就會發現,馬化騰看到的不是雲,而是垂直行業的數據以及應用能力。雲對於騰訊來說,其實只是個載體罷了。這也正是為什麼這些行業從業者認為小馬哥那句「用雲量」是話裡有話。

騰訊雲是個啥載體啊?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先從當下雲計算的應用開始說起。現階段,因為通道技術的限制,雲計算業務並沒有表現其完全體的樣子(現在的雲計算頂多算是個亞古獸,真正的形態可能會是戰鬥暴龍獸,或者奧米加獸)。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雲計算在這兩年沒有商業化的空間(亞古獸也能戰鬥)。

那麼現在來看,雲計算最大的市場方向是工業的減排減耗,這也正是為什麼行業內最愛提雲計算「降低部署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這兩個概念。目前來看,騰訊雲產品「黑石」已經有許多工業大客戶了,比如三一。

所以2017年4月的時候,馬化騰會出席杭州的製造業打會,原因也就是因為杭州工業發達,同時雲計算與工業之間的結合是現在表現最搶眼的。

而另一個領域是金融,包括但不限於理財、貸款、徵信。2017年年初,機器人打贏德州撲克職業玩家的事情就已經告訴世人一個明確的道理:機器對於數字的理解,要遠超於人類,即使現在技術還不發達。

但是雲計算在我國金融領域的腳步有一些蹣跚,個人消費數據採集不全面、不敏捷靈活等等都是問題。發達國家相對較好一些。這裡的原因在於人類到今天(從猴子開始算起),產生的90%的數據都來自於2015年和2016年這兩年。

金融雲相比較其他雲,更需要數據的支撐。所以造就了當下的情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保險公司會非常在意共享經濟,畢竟這些項目數據來得快。

也許會有人說人工智慧也是雲計算很大的一個領域,因為AI就是高級版的模式識別:採集、檢索、比對、返回等等。但事實上,現階段的人工智慧還處於「弱智」階段,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所有已經商業化的人工智慧只能被叫做模式識別,尤其是那些只懂得暴力檢索的人工智慧。

未來,AI或許會是雲計算重點服務對象,不過這只是一種可能性,不得蓋棺定論。

成為載體有啥用?

雲計算需要數據支撐,需要行業應用,那麼這就意味著雲的發展並不只能來自於雲供應商,更多的是來自於企業合作所帶來的案例效應,即將已實現的解決辦法複製粘貼給新客戶,比如拷貝一份給騰訊自己的投資項目。

騰訊投了很多工業項目,造車、造遊戲機;騰訊也有很多自己的金融項目,微信支付、理財通。最簡單直接的例子就是拿《英雄聯盟》造出了個《王者榮耀》,因為Riot屬於騰訊,所以不存在任何版權問題。

服務於他人的業務,最終是要服務於自己。聲勢造地越大,自己的野心也就越大。騰訊雲的未來不可能是靠客單來過日子的,馬化騰也絕對沒把心思放在這「點卡錢」上。

在騰訊雲峰會上,發言人指出「騰訊雲的年共享數據交換總量超過60億萬次」。這意味著什麼?企業得到計算資源支撐的同時,騰訊雲也獲得了等價值的解決辦法能力。雲雖然有明確規定,客戶的數據不能被用作商業手段,但是就像剛才提到的,解決辦法卻是可以複製的。

通過即時數據、運營數據、已有的案例等等,騰訊雲擁有了更強大的承載能力。

騰訊最引以為傲的遊戲業務,也有相對應的雲解決方案,而且在行業里屬於頂尖的,然而騰訊並沒有拿到這次雲峰會上來。原因就在於此,騰訊沒必要拿已經承載在這個載體上的東西來說事了,馬化騰需要的是還沒有完全被載體裝下的,且十分需要載體的事物。

小馬哥是程序員出身, 不是商人,更不是教師。他不喜歡用錢來說話,然而用數據來暗示他的想法和野心,似乎非常適合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 的精彩文章:

想學麥當勞、星巴克做連鎖?這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
去嵩祝寺開會,在張愛玲的書房讀書,這樣的共享你買賬嗎?
馮小剛、徐崢等4位導演大批電影業「迷信」「流量鮮肉」,他們說的有道理嗎?
螞蟻牽手建行,京東牽手工行,百度牽手農行,最近金融圈裡的戰略合作怎麼這麼多?
連馬雲都不見的王衛,卻被馬化騰請出來了

TAG:虎嗅 |

您可能感興趣

引力波、暗物質……從騰訊WE大會看宇宙未來
微軟在AI種黃瓜大賽中擊敗騰訊、英特爾奪冠
騰訊回應蘋果iOS版手機QQ閃退問題:還未修復好
騰訊雲IaaS全線升級,劍指大數據風口
騰訊比Facebook的盈利模式誰更會賺錢?
一手賺近3萬的騰訊,今年還要漲,漲,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