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遼戰爭卷 第六章 滿城大戰 3 李繼隆:北宋第一猛將

宋遼戰爭卷 第六章 滿城大戰 3 李繼隆:北宋第一猛將

投稿/段海輝

···

李繼隆

滿城之戰,宋軍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兩個人。

第一個:遼國主帥韓匡嗣,這人是個腦殘。

第二個,大宋鎮州監軍李繼隆。正因為他及時站出來,肯為大家背黑鍋,才使得決策層,最終決定偽詔用兵,取得大勝。

李繼隆,宋初四大名將之一(另外三位是曹彬,曹瑋,潘美)、大宋六大名將之一(除了四大名將外,還有南宋的韓世忠和張俊),也是配饗太廟的大宋名將。

漢武帝為了表彰大將軍霍去病的戰功,特許其葬在自己的陵寢之側。這是帝國所能給予功臣的最高榮譽,而李繼隆就是項殊榮為數不多的獲得者之一。

竊以為他是大宋一朝,繼宋太祖趙匡胤之後的,北宋第一名將。曹彬,潘美在與遼軍作戰中,都有戰敗記錄,而只有李繼隆從來都是百戰百勝,從無敗績。

如果要選北宋第一名將,如果候選人沒有宋太祖趙匡胤,那麼這個人不是狄青,不是曹彬潘美,而是在坊間沒有什麼名氣的李繼隆。

正如,真正的南宋第一名將,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岳飛韓世忠,而是幾乎不為人知的大將軍孟珙。

這麼說,很多人可能不同意。不過沒關係,我們以後,會用史實,尤其是戰場表現來論證這個結論。

李繼隆之所以能夠成為配享太廟的帝國名將、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戰術指揮大師,不僅僅在於他本人極其高超的軍事天才,還在於他在和宋帝國最可怕的敵人:于越耶律休哥的對決中,永遠保持驕人的戰績,讓這位草原戰神一籌莫展,屢屢敗北,這個戰績,也使得他成為大宋帝國的保護神。

李繼隆,字霸圖,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生於950年,卒於1004年,其父為開國名將李處耘,其妹為宋太宗的明德皇后。

乾德二年(964年),北宋討伐後蜀的戰爭爆發,年方弱冠的李繼隆就毅然從軍。在校軍場上,他每射必中受到賞識,被任命為果、閬州監軍。

這一年,其父開國名將李處耘,已經死在淄州任上。

李母非常擔心,找來一些當年丈夫的老部下照顧李繼隆。

李繼隆一口回絕道: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為慮。

這是一個官二代的志氣。

他躊躇滿志,踏上了漫長的軍旅征途。打仗很兇險,蜀道更是艱難,在平滅蜀國得勝歸來的路上,他掉入山溝,幸運的是給一棵樹掛住,人被被救了上來。

有點像課本上,狼牙山被掛在樹上的五壯士中的生還者。

不久,大難不死的李繼隆被派去湖南,剿滅數千名當地的蠻族。年輕氣盛的李繼隆,冒著蠻族發射的毒箭身先士卒,以傷亡100多人的代價打敗幾千敵軍。

戰鬥中,他的手臂被敵人的毒箭貫穿,危在旦夕,好在部下及時得到解藥,才獲救治。

此戰,李繼隆以勇猛傳遍了全軍。

宋太祖聽聞後對其讚賞有加,開寶七年(974年)攻南唐時,就派李繼隆負責水路運輸補給。

唐軍全力攻擊宋軍的補給線,均被李繼隆擊敗,李繼隆斬殺敵將,還射殺過華南虎(沒有拍攝照片),有力的保障了宋軍的補給。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李繼隆轉任六宅使。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率軍親征北漢,李繼隆擔任四面提舉都監,一如既往奮勇先登,勇冠三軍。在與李漢瓊攻打太原西城時,敵軍投石機投出的石頭,正好落在他身邊,一位親兵當場斃命,但他毫無懼色,從容戰鬥在第一線。

此後,宋遼之間的戰爭,將會成為這位百戰名將表演的舞台。

因為,此人一生從來沒有敗過。他不是常勝將軍,而是全勝將軍。

下期預告:

【青埂連載175】宋遼戰爭卷 第六章 滿城大戰 4 雁門之戰:楊無敵的成名戰

主要講述:雁門之戰,楊業如何大獲全勝,博得無敵的美名?

敬請期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騰飛 的精彩文章:

都是金錢惹的禍,淺析鴉片戰爭爆發原因
影響世界格局的「雅爾塔體系」都有哪些特點?
無敵國外交政策的具體內容——獨立自主不結盟
宋遼戰爭卷 第六章 滿城大戰 2 滿城大戰:扳回一局
由敵變友、從破冰到建交,中美關係的悄然變化

TAG:袁騰飛 |

您可能感興趣

宋遼戰爭轉折點:倉促上馬的北伐幽州,敗走的高粱河之戰
在宋遼戰爭史中,宋軍在岐溝關是如何被遼軍所擊敗的?
北宋名將寇準身為宋遼戰爭的關鍵人物,為何名氣卻一般?
宋遼戰爭的殘酷程度 遠遠超出前代漢唐!
宋遼戰爭巔峰對決干戈動是怎麼一回事?
宋遼戰爭中,為何遼國每次南下都肆無忌憚,難道不怕被斷糧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