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黑即白的质朴之美,让乌铜走银带着匠人的体温一直“走”下去

非黑即白的质朴之美,让乌铜走银带着匠人的体温一直“走”下去

一片漆黑,几丝洁白

一线之隔,两个世界

云南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

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艺,

始创于清雍正年间的云南石屏,

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在中国工艺美术界,

云南“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

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铜走银以乌铜为胎。

乌铜是用优质的铜和一定比例的黄金

掺和其他十余种贵金属

熔炼成的乌铜合金

合金铜的冶炼是制作乌铜走银最基础的工艺。

掌握不好,

铜就无法变得乌黑

工艺价值会大打折扣。

冶炼出乌铜合金后

需将合金以锻打、碾压等方法

鍛制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

然后在乌铜片上,

手工描绘所需要的图案纹样或文字,

线条必须流畅准确

再用堑子刻出各种图案花纹,

刻的深度根据乌铜片的厚度而定。

走银,是乌铜走银工艺的核心。

把银“走到”乌铜上,

需要精准的化学处理和热处理技术。

走银时,

首先将纯银粉或纯金粉置于乌铜片的镂花处溶化

然后以高温熔化银粉,

使之液化,

银水沿錾刻后的图案痕迹

流走、填充、融合,

以“走”满为度。

走银的步骤

利用了银与铜的熔点不同得以完成

从金属技术角度,

银的熔点是960度 ,

铜的熔点为1084度。

熔点差只有140度

高温处理时候稍有不慎就会把铜与银一同熔化,

因此即使是大师,

走银这一步成功率也只能到70%左右

走银后,

将乌铜片进行成型处理,

或将制作好的乌铜片焊接组装在已设讨制作好的铜件相关部位上,

使其成为一件完整的器物。

乌铜走银的最后一步是捂黑处理

这一步耗时耗人,

完全依赖人手作

要乌铜呈现出乌黑的颜色

需用手掌捂,

边捂边用力擦,

手掌越大的人,

捂黑的效果越好

通过长时间的手汗液与乌铜产生反应使乌铜器面发生氧化,

产生一层自然的氧化保护膜

乌铜坯就呈自然乌黑发亮的状态。

乌铜走银的起源,

系石屏地区一岳姓工匠冶炼紫铜时候无意落入一枚金戒指。

之后发现这种金铜合金经过手的抚摸之下会逐渐变得乌黑。

之后岳家经过发展

做出了“乌铜走银”,

并规定

“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岳家的技艺传到第五代

家里没了合适传人,

为了不使技艺失传,

在学徒中挑选了工匠李加汝,

将乌铜走银的绝技传授给他。

如今乌铜走银这项古老的工艺被云南三个大家派别所掌握;

分别是官渡金永才大师;

晋宁袁昆林大师;

保山杨智闳。

乌铜走银传承至今,

生产方式依旧以最原始的手工锻打和制作为主,

再加上技艺繁琐,

制作过程严重依赖手工

每个月的成品率始终保持在二到三件。

这样的模式远远制约着乌铜走银的发展。

而乌铜走银将再次走入世人视线,

引起世人瞩目是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也将看到这一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惊世绝技在新的世界和未来中大放异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艺人联盟 的精彩文章:

TAG:手艺人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