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曝光:加拿大醫藥公司每年花數百萬美元賄賂醫生,「這是行業內的常態」
據CBC報道,加拿大10家著名藥品公司首次公開承認重金賄賂醫院和醫生:
還有多家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這些藥品公司列出了他們給醫院、醫生的數百萬美元賄賂,還列出了為醫生支付高額國際差旅費的明細。
這些藥品公司包括:
AbbVie Corp.6個月$4,104,000
Amgen Canada Inc.6個月$2,365,000
Bristol-Myers Squibb Canada6個月$1,388,187
Eli Lilly Canada Inc.3個月$1,197,926
Gilead Sciences Canada, Inc.6個月$539,761.
GSK Canada (GlaxoSmithKline)1年$942,864
Hoffmann-La Roche Ltd.(Roche Canada)1年$6,141,349
Merck Canada Inc.1年$7,071,379
Novartis Pharmaceuticals Canada Inc.6個月$3,645,026
Purdue Pharma Canada1年$2,060,000
從給出的數據來看,賄賂行為是一直存在的。有的製藥公司列出了最近3個月的賄賂記錄,還有的列出了最近1年的,金額都十分驚人。
但是他們雖然列出了賄賂金額,卻都沒有詳細列出具體受賄醫生和醫院的名字。
因此戴爾豪斯大學衛生法律研究所主任Matthew Herder表示:「這些信息都是無用的垃圾。他們(製藥廠)這麼做只是出於公關需求,而不是真的在提高信息透明度。」
Matthew Herder
旗下有50多家製藥公司的加拿大創新藥物集團發起了這次「披露計劃」,但是只有10家公司響應號召最初了披露。
由於國際、國內對葯企-醫院的金錢關係越來越關注,在日益增加的輿論壓力下,這些公司才不得不對賄賂情況做出公開。
在美國,法律規定只要給醫生的回扣超過10美元就必須公開。這類信息在網站上清清楚楚,包括替醫生報銷的差旅、食宿費用以及其他禮品費。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比如法國、葡萄牙、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都有著類似的法律。
多倫多醫師Andrew Boozary表示,在此方面加拿大「大大落後」了。
他發起了「 the Open Pharma」活動,旨在提高葯企-醫院金錢交易的透明度。
Andrew Boozary
因為在他看來,醫患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信息不透明,那信任談何而來?
「不公開、出於任何目的的隱瞞都會腐蝕醫患關係的土壤。」
「where this is not public, where this is confidential or clandestine for whateverreason, [it] can really start to erode that."
這10家製藥公司只是公開了他們給醫院和醫生的金錢數額,卻沒有解釋理由,沒有清晰的條目。
10家企業中的GSK(GlaxoSmithKline)承認,提供的信息並不夠透明。
「我們也知道,這種金錢交易行為影響很大。但是不能依靠行業自律來提高透明度,還要靠政府的強制力。」
"The issue ...That s why we can t rely on industry to lead this kind of policy
initiative. We have to have it from government."
比如這次披露活動只有10家企業自願參加,而且每家給出的數據都不夠清楚。就算有想給出明確數據的企業,一看其他企業都沒有提供,也就作罷了。
加拿大健康部長Jane Philpott表示,患者有權利知道醫院、醫生和製藥企業之間的金錢交易。
醫生從製藥企業獲利的原因:
emmm,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加拿大是否也有回扣費(把藥物推薦給患者)呢?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看病除了要經過漫長的等待,似乎不用花太多錢。
像中國一樣直接的「回扣費」沒有,但是變相的「推薦費」還是存在的。
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就報道過類似的事情:
一個餐館的包間里里,坐著數位家庭醫生。他們先是共進晚餐,然後聽一場主題講座。
主講人是一位專治慢性痛症的醫生,講座中他表面上是和與會者一起討論,哪些藥物能夠緩解腰痛癥狀。
不過話鋒一轉就進入正題了——「最好的治療腰痛藥物是欣百達(Cymbalta)」,欣百達-度洛西汀膠囊才是這場活動的主角。
欣百達是由製藥公司Eli Lilly出品的藥物,而這次晚餐會活動正是由這家公司主辦。
製藥公司為酒水和飯菜買單,講座的主講醫生也是公司花大價錢請來的「業內專家」。
《多倫多星報》調查發現,製藥公司是經常贊助這樣的活動。這種活動被稱為「醫療繼續教育」培訓。
在安省,兩年內舉辦了500多場類似的活動。家庭醫生們被要求參加這種名為「醫療繼續教育」的活動,只有如此他們才能保住自己的行醫執照。
然而活動已經變了味,不再是「繼續教育」,而是變相推銷藥品。
在加拿大,醫生開處方時給病人用什麼葯,絕大多數情況下由醫生自己作主。
而這種活動鼓勵家庭醫生在開處方時使用贊助製藥公司的藥品,這實際上是被醫療組織禁止的。
《多倫多星報》發現,一些醫藥代理與家庭醫生在此類活動上建立「聯繫」後,很快會進一步交流。
一位藥品代理在活動結束後的幾天,就帶著藥品出現在了一家診所。調查還發現,在醫藥管理局網站上列出的「醫療繼續教育」活動,有70%都由製藥公司贊助。
在美國,很多地區的醫藥管理局都明令禁止醫藥企業贊助、參與醫療教育活動,就是為了盡量避免醫生為了金錢而作出有損患者利益的選擇。
除了葯企向醫生、醫院大肆賄賂的事實,加拿大的醫療制度也飽受詬病。
隨著國民人數的增多,醫護工作人員的短缺,一視同仁的加拿大免費醫療制度正受到大家的非議。
此前加拿大衛生部長Jane Philpott曾在加拿大醫學會年會上承認,
「加拿大擁有全球最優越的醫療體系,這只是個假象。」
「It s a myth that Canada has the best health-care system in the world」
「我們在醫療開支上的人均花費,超過其他許多國家。而更糟的是,患者得到的服務越來越差。」
安大略省一個市長印證了她的話,表示省政府是在「殺死他」,因為政府拒絕支付他治療癌症的費用。
Hector Macmillan
安省Trent Hills(特倫特山)市長Hector Macmillan去年開始,感覺到後背疼痛。
他今年58歲,已經在特倫特山擔任市長很多年了。
之後他輾轉於各大醫院診治。今年一月,他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第六期),幾乎是收到了死亡通知書。
安省醫生告訴他,只能保守治療,最多能活半年。
他在網上發布了一項公關活動,請求安省健康部支付他要去美國治療用的25萬美元。這種美國獨有的實驗性療法能救他的命。
「I want it. I want it desperately. I want to live.」
「我需要它。極其需要。我想活下去。」
然而,這種新的療法,被安省政府認為屬於「試驗性療法」,不適合臨床使用,所以安省的醫療保障計劃(Health Insurance Plan)拒絕付費。
Macmillan有4個孩子,7個孫子,擔任特倫特山市長已經有13年了,年薪約$30,000(是不是少一個零。。。)
「我能不能得到治療,是次要的。」 市長說,「假設我沒有得到治療而死去,我希望通過努力,讓之後和我得一樣病的人能夠得到醫療幫助。療法就擺在那裡,政府卻視而不見。」
得到衛生部拒絕付費回應後,Macmilla在一次政府會議上發言了,這個會上市鎮的領導人可以質詢省政府的各個部長。
他說,自己已去過肯塔基州(美國),在幾次初期化療後,他的病已經改善為胰腺癌三期(原來是六期)。
「這種療法在美國是很有效的,在安省你們認為無效,就是因為你們不想付錢。」
發言時他數次哽咽,他問衛生部長:
「Mr. Minister, why are you killing us? And are you really just going to let me die?」
「部長先生,您是在殺死我嗎?您真的要看著我死去嗎?」
市長喝水平靜心情
加拿大醫療雖然免費,但是一等下去永無止境,甚至病好了、病死了還沒等到治療:
加拿大是萬稅之國
加拿大智庫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計算出,
2015年,加拿大每個家庭平均繳納3萬4154加元的稅款,稅收占家庭收入的42%,
相比之下,家庭必需的支出只佔收入不到38%。
其中,第二大類別就是工資和醫療稅(payroll and health taxes),每年共繳納$7,160加元。
交了這麼多稅,卻得不到能維持生命的治療。。。


※十大奇葩服裝設計:穿上這個襪子,你家寵物可能會把你當成同類舔……
※10歲的你在做啥?這個孩子已經開發出5款app,令蘋果CEO庫克讚不絕口!
※150名皇家騎警在卡皮拉諾大橋拍出「史上最加拿大的照片」
※中國將建設洲際高鐵,一天可到加拿大!在海底搭乘列車不是夢
TAG:這裡是溫哥華 |
※中醫藥的百年輪迴
※醫藥老兵李國春博士:未來3-5年,中國會出現一個市值上千億美金的醫藥公司
※十年來最大醫藥業併購接近達成 交易規模達780億美元
※追蹤優秀上市公司「醫藥生物行業」十年十倍系列
※醫藥行業重磅收購密集來襲,禮來80億美元拿下抗癌藥明星公司!
※醫藥行業市值蒸發超萬億 估值下探十年最低
※和黃醫藥半年虧損4500萬美元仍加大研發,李嘉誠可知?
※百年前的中醫藥鋪老照片,老中醫行醫的真實情景
※中國醫藥大王:靠一味中藥賺得數億,今年入700億仍堅持不上市
※復星、石葯、百濟、再鼎……這32家公司入選「中國生物醫藥指數」
※50歲男子一天抽三包煙,醫藥費每天一萬,作為醫生想勸家屬放棄
※26歲青年長期服用何首烏,全身發黃到醫院,醫藥費花了整整十萬
※醫藥生物行業跌幅最大
※全球十年來最大醫藥業併購接近達成,雙方公司股東批准
※9年恩怨,多次敗訴,254億收購!這位黃金富豪終於當上了百年醫藥巨頭董事長
※上班第一天,醫藥行業有巨變!
※外國女子將自己房子改成病貓醫院,一年花醫藥費上十萬
※超級大單:醫藥生物凈流入排名第一,這些股業績有亮點
※65歲老太喝下百草枯,醫藥費一天一萬,三個子女簽字放棄搶救!
※世界中醫藥服務市場估值達每年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