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史稿》最後一位公主,對慈禧不假辭色,慈禧卻待之如親女一般

《清史稿》最後一位公主,對慈禧不假辭色,慈禧卻待之如親女一般

榮壽固倫公主(1854-1924),咸豐四年二月出生,為恭親王長女,其母為嫡福晉瓜爾佳氏。

咸豐十一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恭親王為總攬大權的重臣。慈禧太后對其十分仰仗和信任,便將他年僅八歲的長女榮壽帶進宮內撫養。而後慈禧更是下了旨意,將其特封為固倫公主。

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慈禧正式將冊封恭王長女為固倫公主。

同治四年九月,恭親王堅持推辭請撤去長女「固倫」名號,之後慈禧便下詔書改封為榮壽公主。同年九月初六日,12歲的榮壽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於固倫額駙景壽之子志端。

在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榮壽公主正式嫁給志端,不過一年時間,榮壽公主的駙馬志端便去世了,而當時榮壽年僅17歲便寡居了,無子嗣。

慈禧憐惜她早早獨居,便經常將她召進宮裡,與其一同打發時間。榮壽本來面容老相,失去丈夫後,就更不穿華麗的衣服,從不妝飾打扮自己,榮壽相貌平平,但其行坐端正,平日里威嚴肅靜,與慈禧有相似之處。榮壽為人低調,對養母慈禧更是親愛有加,忠心一片,她處事公允,威儀深重,她的父親在朝堂上手握大權,慈禧對她寵愛有加。而她不驕不躁,人緣極好。在宮中受到宮人的一片讚揚,平日里她還會畫些花鳥畫,甚是有些趣味。

她最特別的是,慈禧仰仗信任她,甚至敢直言慈禧的不足之處,直言規勸,而慈禧對其建議多半也會採納。慈禧喜歡穿華麗衣服,榮壽與其相反,對慈禧的穿衣習慣大加批評,說起不成體統。慈禧與榮壽見面,慈禧便只挑樸實的衣服,就連佩戴的珠寶首飾,妝容也不敢過格。由此可見,榮壽在慈禧面前就如一個愛寵的親生女兒一般。

光緒十五年(1889),慈禧憐她無子嗣,便下詔以從子為榮壽的子嗣。

光緒年間公主晉封為榮壽固倫公主,賜乘黃轎,賞食公主雙俸。榮壽與光緒帝相處和睦,尤其在慈禧晚年,榮壽更是極力調和二人之間的矛盾。榮壽常常勸說慈禧說:「皇帝很可憐,五歲入宮,再也見不著親娘,咱們應當輔助他才對。」

而榮壽最為照顧的是光緒帝最寵愛的珍妃,在八國聯軍兵臨城下,慈禧攜光緒西逃前,將珍妃推入井中。大公主當時並不在宮中,之後回宮得知珍妃慘死,既難過有愧疚,常說,「我對不起珍兒。」

光緒和慈禧只相隔一天,便接連去世,王宮大臣們忙著立嗣的事,宮中亂成一片,無人掌管後宮,榮壽忍著悲痛,大公主自己一手布置喪禮,安排禮儀,將宮中安排井井有條。

國外的公使夫人評價榮壽,為滿清婦女中第一流的人物。

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後,榮壽便開始深居簡出,但其在大清遺老中,仍是占著極高的位置,對其仍然恭敬有加。而當時,清朝覆滅時,宮中許多人向榮壽求助,榮壽便拿出自己的積蓄開了銀庄藉此幫助了許多流落街頭的宮人。

1924年,榮壽公主病逝,葬於雷橋村,然而在1937年其墓葬被盜,在1961年,更是以修水庫的名義,榮壽的墳墓被徹底拆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話 的精彩文章:

孝康太后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康熙頓時淚如泉湧
她身為公主,三次嫁人,她的兒子是康熙輔政大臣,孫女是皇后
她只用了半年多就登上了皇后之位,慈禧在她面前畢恭畢敬
名副其實的大清第一皇后,穩坐後位十七年,她的侄女更有名氣

TAG:明清史話 |

您可能感興趣

《清史》最後一位公主,慈禧見她都犯怵,更是直接開罵溥儀父親
中國最後一位公主,當面罵慈禧是老寡婦,慈禧還聽她話
她是清朝最丑的公主,敢當面批評慈禧,還不願意慈禧穿的漂亮
慈禧身邊公認的皇宮第一美女,慈禧照相少不了她,她的父親卻是滿清罪人
清朝最後一位公主,她敢罵慈禧老寡婦,敢說慈禧的也就只有她了!
晚清最後一位公主:面容如龍母,感當面怒罵慈禧太后!
清朝最後一位公主,她的一生波瀾曲折,養母慈禧都要給她面子
慈禧一生只寫過一首詩,最後一句至今流傳,道盡父母對子女的恩情
清朝最後的一個公主,恭親王亦訫的女兒,連慈禧太后也讓她三分
晚清皇宮公認第一美女,父親是最大的貪官,慈禧每次照相必帶上她
慈禧弟弟後人,曝出慈禧不為人知的四個秘密,原來光緒不是慈禧所殺
晚清皇宮公認第一美女,慈禧每次照相都帶上她,她的表情說明一切
她是慈禧的親妹妹,她也是光緒帝的母親,為何她對慈禧充滿了恨?
慈禧當太后後最畏懼的女人,假如不離奇暴斃,還真輪不到慈禧囂張
慈禧居然和自己母親鬥了一輩子,處處針對她,為什麼慈禧這麼狠心
清朝一宮女結婚,為什麼慈禧太后願意給她主婚?原因很簡單
慈禧明明是女人,光緒為何還叫慈禧「親爸爸」?原來慈禧有這愛好
她是位公主,伺候過慈禧洗澡,還說出慈禧的一個秘密
慈禧太后罕見老照片,端莊秀麗,權傾天下,圖五還原慈禧不為人知的一面
慈禧是女人,但為何光緒帝叫慈禧「親爸爸」呢?事情原來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