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古代「榫卯」,可以歷千年而不毀

中國古代「榫卯」,可以歷千年而不毀

中國的建築都榫接,都是木結構,橫向穿插,所以中國的故宮是一大片,建築是平面展開的,江南的庭園也是平面展開;西方建築是壘砌,是石頭一塊一塊往上堆砌,它的建築是往上走的。「造物」是古代中國人用來承載思想、文化、藝術的容器。哪怕是一個普通粗糙的農具,犁或鎬頭,它的結構組成也自然流露出潛在的東方式宇宙觀。

我為什麼常常記不起一座熟悉的城市?

給自己一個理由愛上一座城市,沒有那麼難。

美國紐約 自由女神像

丹麥哥本哈根 美人魚銅像

巴西里約熱內盧 基督山

大作家雨果說:建築,是石頭寫成的歷史。一座公共雕塑、建築,是距離公眾最近的藝術,它們不僅塑造著城市的生活空間,也影響著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和精神傳統。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成都站現場,藝術家劉曉非,「一築一事」創始人王牧之,著名雕塑家傅中望,YT專題總監趙成帥(從左至右)

6月16日,「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第二站來到成都。在這座人文與市井、逃逸與享樂的城市,邀請三位重要嘉賓:著名雕塑家傅中望、「一築一事」創始人王牧之、青年藝術家劉曉非,以「空間的詩」為主題,分享關於雕塑、建築和城市的靈感與智慧。

傅中望出生於木工世家,用榫卯做出最具中國智慧的雕塑;王牧之用三年時間成為成都建築、美學、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劉曉非則用木作、機械、裝置讓中國傳統的形象飛奔起來——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書寫著一首首「空間的詩」。

傅中望 #榫卯與武漢

我出生在武漢,與同時代的大部分學院出身的藝術家相比,我的手頭功夫很好。

雕塑家 傅中望

因為家裡的祖父、叔伯幾代人都是做古代建築的,我從小就開始接觸木工活。可能是遺傳,天生愛動手去做造型,見到工具和木頭材料就高興。我從小跟爺爺在一起,他做木工,我就幫他拉鋸。爺爺是傅家老家的掌脈師,鄰居蓋房、村裡建祠堂、廟宇都是他來負責,還能雕樑畫棟。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家的桌椅板凳就是都是我做的,到中學我們家的傢具都是我做的,柜子、桌子。有時連街坊鄰居們的傢具也包了,做出來的不僅有桌椅板凳,還有幾十架給女孩子們用的紡線車,直到現在,有些當年的老街坊仍然保留著我小時候給他們打造的木質傢具。在學校,我是木工組的,全校的桌椅板凳壞了都是我們來修理。我看別人拉小提琴,還自己用木頭自製了一把小提琴,做完以後,怎麼拉也不出音,因為我用的木材不對、厚薄也不對,我只是會做出那個形狀。

傅中望《榫卯結構·老樁》木,100cm×80cm×34cm,1989年

後來70年代我下放農村,在黃陂插隊,生產隊的農具都是我修。那個時候我接觸了黃陂農民泥塑,因為我原本的動手能力和造型基礎,學得很快。黃陂泥塑與重慶鋼鐵廠雕塑成為全國的藝術示範,吸引了國內藝術院校的很多老師來學習。那個階段錢紹武、司徒傑先生都來到黃陂,我跟老先生們學了很多。

當我返回武漢的時候,就考入中央工藝美院。80年代初經歷過探索,到1988,我用榫卯做出了我自己的雕塑,到今天已經整整30年。

傅中望 《容器》,木、鐵,40cm×28cm×30cm,1996年

榫卯是中國古代傢具或建築特有的一種構造樣式,不用一顆鐵釘,僅僅靠木材本身切割好的凹凸形狀,按照一些特定的秩序相互穿插,最後使零件與零件之間長期保持一種頗具彈性的穩定力和平衡感,製成的傢具或者建築,其中最上乘的,可以歷千年而不毀。

中國的建築都榫接,都是木結構,橫向穿插,所以中國的故宮是一大片,建築是平面展開的,江南的庭園也是平面展開;西方建築是壘砌,是石頭一塊一塊往上堆砌,它的建築是往上走的。「造物」是古代中國人用來承載思想、文化、藝術的容器。哪怕是一個普通粗糙的農具,犁或鎬頭,它的結構組成也自然流露出潛在的東方式宇宙觀。

傅中望《裂變》木,64cm×39cm×15cm,2014

榫卯其實也是關係,這種關係遍地存在,比如,蓋樓打樁、火車穿越隧道、日常穿衣戴帽……所以,2012年,我在湖北美術館將洗衣盆、上世紀80年代的老式洗衣機和鐵衣架收集到一起,長竹竿、各式衣服從二樓晾到四樓……

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武漢每家每戶窗台上都要撐出一個晒衣架,而在如今城市文化中,這種景象逐漸少見甚至消失了。我希望通過這件藝術作品,喚起公眾對武漢這座城市的市井生活的回憶。

傅中望《收·藏·洗·曬》,2012

我不希望榫卯僅僅成為傳統文化的圖解,而是想強調它與現實社會、與人類生存狀態的某種關聯性,成為一種關係的藝術。

榫卯,小而化之,是木工的一種技巧,大而化之,是宇宙運轉存在的規律之一。

傅中望《畫中畫》公共雕塑

傅中望《畫中畫》創作手稿

牧之 #建築與成都

2014年9月,我們創辦「一築一事」,初衷是身體力行去發現建築之美,發展到今天的定位是:建築美學與生活方式的連接者。

一築一事創始人 牧之

「一築一事」發源於成都,是關於「建築、美學、生活」的平台,持續探訪城市中有意思的設計空間和設計師,已原創發布近百篇深度品質圖文。同時舉辦「腳步丈量成都」、「言築」等具有影響力的建築探訪活動。

2016年11月《一築一事·城市指南(成都)》發布。兩年前一築一事開始探訪「成都」,兩年里近百個隱藏在成都的「秘密花園」被發掘出來。超過一萬張原創照片素材,從建築的專業性,到故事的可讀性,深入成都的城市肌理,描摹它的輪廓與意象,發現一個前所未見的成都。

GIF/789K

《一築一事·城市指南(成都)》

我們將成都創造性地劃分為內城、西城、東城、南城、新城、後城六個部分,並在這裡呈現精挑細選的三十個空間,讓你感受三十個不同的小世界,開始對這座城市有了新的認知……

最有趣的是人。我們主要挑選出活躍在成都或從成都出發的80後一代,一共100人,按照設計、時尚、藝術、學者、匠人、活動家、創業者等12個關鍵詞劃分……每個人的每個夢想,都將有一個空間去承載,但正是這些人,帶來建築的生機。

劉曉非 #互動裝置與遊戲

藝術家 劉曉非

古時節日之際,人們將剪紙、蠟燭等置入燈籠里,依靠熱力氣流使輪軸轉動,產生動態畫面,這種節日玩具被稱作「走馬燈」。

我將中國走馬燈與西方工藝和現代科技結合,全手工打磨拼出。

劉曉非《RUNBOX》動態裝置 實木 鋼 卡紙 2015

「BOX」裝置主體用機械動力和感應晶元搭配定製R00STER插畫,使Run Box「靜中見動」,括畫自動翻頁成像,在圖像的流動變化中,將傳統括畫、當代裝置與科技晶元的融為一體。與傳統走馬燈的復古形態形成反差。

劉曉非《RUNBOX》動態裝置 實木 鋼 卡紙 2015 局部

我希望觀眾在觀察作品運動的過程中引發出對現代科技與生活的思考。

劉曉非《RUNBOX》動態裝置 實木 鋼 卡紙 2015

《動線》源於建築學用語,人在室內、室外移動的點,聯合起來就成為動線。力量的流動並不可視,以「線」為載體依靠齒輪機械零件傳動,改變運動方向和形式以點帶動線,線帶動面的多樣變化形式。

Play Video

劉曉非 - 《動線》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成都站現場

關於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5月正式啟動,將與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藝術人物一起,走進中國五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創意中心、美術館中,以大師論壇的形式分享藝術最動人的時刻以及背後艱辛的故事,與千萬公眾共同開啟一場生命的文化藝術之旅。

創立於2013 年的「明天當代雕塑獎」已經成功舉辦五屆,成為中國重要的雕塑藝術推動平台。2017年,「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由四川美術學院、明天文化主辦,YT CREATIVE MEDIA雲圖呈現,助力「明天當代雕塑獎」成長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文化推動平台。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YT編輯

#《YT大藝術家》#

GIF/1.2M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大都會博物館營銷中過於迎合觀眾?藝術和商業的界限在哪裡?
古代埃及不反對亂倫:法老迎娶親生女兒,導致後代外表畸形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榫卯,一種驚艷千年的傳統中國美「古建築之美」
榫卯之美·傳承千年
傢具的榫卯工藝在中國傳承幾千年,如今確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做
中國榫卯結構:故宮屹立千年不倒的終極秘密
榫卯還能這樣玩?一次傳統古典與中式生活的碰撞,驚艷了千年時光!
在古典傢具中,燕尾榫還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榫卯連接法
一個釘子也沒有?漂了20年他回到山中,改造了一座榫卯的老房子靠水而居
延續千年的靈魂國粹技藝——榫卯
中國的榫卯,日本人帶到瑞士後,驚艷了全世界!
帶你看看古代匠人發明的巧奪天工的榫卯機構,你見過幾個?
中國榫卯,驚艷世界!老祖宗就是厲害
從明代到現代,北歐設計「偷走」了榫卯,而中式傢具也颳起了北歐風
榫卯傢具到底好在哪裡?只是『萬年牢』嗎?
純手繪榫卯結構,沒有點功底不可能畫的出來,我輩只有膜拜的份
一個釘子也沒有?漂了20年他回到山中,改造了一座榫卯的老房子靠水而居【開始吧*故事1001】
中國傳統工藝「榫卯」結構,到底有多厲害?看看故宮你就知道了!
故宮經歷過多場大地震,為何迄今依然屹立不倒?古人的榫卯智慧
傳統榫卯製作傢具,精緻美觀,可為啥用的人越來越少,難道真要失傳?
千年技藝魅力——榫卯!
榫卯,是古典傢具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