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臨帖學習草書的一個路徑

臨帖學習草書的一個路徑

一、草書從字法到筆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並經過長期的字法和技法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學好這門藝術。

主攻大草應從小草做起,可先習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懷素《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因為各種風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為基礎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礎就可選擇符合自己審美觀念的大草作品作為自己臨習範本。

二、王羲之楷法師承鍾繇,草書則上溯張芝。其《十七帖》是以真書筆法寫草書,作草如真,故其筆致遒媚,結構精嚴,看似簡單,下筆後方知其難。

1、以1比1或略大一點進行臨習,這樣便於在校帖中對照找差距,及時改正,不重犯錯誤;

2、對工具筆墨紙張要考究,筆以用硬毫或兼毫為宜,紙可用元書紙或半生不熟的灑金宣等;

3、學習有關此帖藝術特色的介紹文章和資料等,使自己對此帖用筆、結字、章法、情趣等技術和藝術特點有一個深刻了解和把握;

4、察之尚精,擬之貴似。在對每一個細節(如用筆的起、行、收等)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東西,收於自己的筆下。

三、《書譜》字數多成草軌跡鮮明,易於循其法繩。臨習《書譜》應將俊逸瀟洒,峻拔鋼斷的用筆,縱橫暢達、遒婉堅勁的筆勢表現出來,特別是在用筆上的中側並用、提按分明、頓挫有度所產生的質感和節奏的「蛀蟲效果」,尤為精妙。

先攻《書譜》,其他就可先放一放,應集中精力認認真真地去臨寫,暫不必求數量,以準確精到為標準,可以選擇有代表性、認為精彩的幾個字或幾行字.

從筆形筆勢、字型字勢等分析透、理解深,並能用自己的筆將所認識到的風格特徵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這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量的積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隨便擇文書寫,便可得原帖之八九。

此時不要擔心個性不強,只要有了這個根基,就會有目的地選擇其他經典,有選擇地吸取能完善豐富此類風格的營養,久之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傳統意趣,又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來。

四、《書譜》上手後再臨習《十七帖》,此帖通篇務求便捷,幾無贅筆臃畫,洗鍊明潔,其他或以後諸家大草、狂草不過都是在此基礎上的縱橫發揮。

在此基礎上再臨懷素《自敘帖》及黃庭堅《太白憶舊遊詩》。懷素草書奔放之極而不失繩規,黃的草書增益「點」法。有了這些基礎再涉獵各家,不妨都過過手,把他們的長處收入手底。

五、臨習懷素《自敘帖》,對該帖清健的筆姿、瘦勁的筆調錶現出的圓轉矯健的線條,以及奔放流暢的體勢和恣意放縱的布局等都要有所體現。此帖自始至終以中鋒出之,力貫始終,滯流失度、提按有致所產生的篤實、遒健的線條力感,也都要表現出來。

六、張旭《古詩四帖》與《肚痛貼》都是其代表作,較懷素《自敘帖》點畫較粗,且有轉有折、有提有按,中側並施,筆勢雄強縱逸,布白虛實相生的節奏感強。

七、草書創作要有一定的氣勢,字法準確,用筆大膽,敢於放開寫,並注意墨色變化,過渡得自然,有節奏感。注意防止用筆潦草不沉實、筆畫交待不清、送筆「過」或不到位、出現滯筆等,特別是轉折處的提筆。

八、臨習王羲之草書手札,無論是字型、字勢還是筆型、筆勢都要洞察入微,並能準確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層面,若能有所感悟且付諸筆端,就更為難得。

九、若有志於大草,還要涉獵篆、隸、楷,打下一定的正書基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

賀知章小草《孝經》,多麼精美啊!

關注《書法密碼》 shufamima 微信公眾號,您會有新的發現。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9支毛筆66元,全國包郵,還贈5寸硯台,買到就賺到!
唐《紀太山銘》刻石 高清大圖
傅山草書《千字文》,大氣豪放,筆墨醇厚
88元6支套裝毛筆,廠家讓利大促銷僅有100套,內有高檔湘妃桿清風朗月1支
文徵明草書《赤壁賦》

TAG:書法密碼 |

您可能感興趣

臨習草書的幾個要點
臨王鐸草書條幅
草書學習從《十七帖》開始 是條正道
草書偏旁寫法都在這,學習草書事半功倍
《草書要領》收藏學習 一
「草書秘籍」終日臨帖的你,和草書大家的距離,只差這一個改變
漢簡草書的幾點臨習建議
《草書偏旁寫法一覽》——學習草書事半功倍,建議收藏!
草書這樣學,很簡單!
這位古代哲學家,還寫了一手漂亮的草書
草書學習當從《十七帖》開始!
初學書法,學習楷書還是行草書?
無法超越的草書經典,學草書必學,臨草帖必臨,藏草帖必藏!
行草書法臨摹學習,可以選擇的字帖有哪些
草書的十個技巧
草書的十個技巧——附送懷素小草最美單字
草書就該這麼學!
他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草書,擅長枯筆寫草書,被稱為當代「草聖」!
孫過庭書譜集聯,草書學習簡單又方便!
孫過庭草書《書譜》的一個「千古之謎」 ■張天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