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築夢,用心守護「一張紙」撈紙池邊的大國工匠周東紅

築夢,用心守護「一張紙」撈紙池邊的大國工匠周東紅

GIF/331K

宣紙

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

是中國傳統造紙工藝之一

GIF/345K

今天的主角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撈紙工

一名在工作崗位默默付出地

「宣紙工匠」——周東紅

周東紅

安徽省涇縣丁家橋鎮後山村人

每天至少15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一雙手

因長期浸泡在紙漿中,手指已經變成了蠟黃色

手心滿是厚厚的老繭

手腕上還有腐爛後剛剛長出的一點新肉

這雙手

每年撈出宣紙超過30萬張

不斷研發宣紙新產品、新技術

開創了宣紙行業的一個又一個先例

一槽紙漿,一張竹簾,兩位手藝人共同抬起竹簾後,麻利地放入紙漿池中,左邊抄一下、右邊抄一下。抄在簾床上的紙漿取下來後,便是一張宣紙的雛形。而一張宣紙最終的好壞,就全都在這看似簡單的一撈上。

撈紙晒乾後的「干紙」每張大約30克,每刀紙(100張)上下誤差一般不超過50克。通常能做到七成合格率的,就能成為合格的撈紙工大事,但是周東紅卻能將成功率做到99%以上。

初心:只為撈出一張好宣紙

18歲的周東紅因為好奇產生了「想學造紙技藝、傳承古法製紙」的想法。但家人得知後,卻極力反對,勸他說:「宣紙行業太吃苦,年輕人堅持不下來。但他卻撂下一句「學不成,我不回來見你們」的話便來到了舅舅的小嶺宣紙廠作「學徒工」。當年的小嶺宣紙廠因技術不外傳,所以周東紅這樣的「學徒工」只能偷師學藝。在那些日子,他只能站在師傅旁默默記下撈紙的「口訣心法」,等工人們全去吃飯或者下夜班的時候,自己才有機會能摸上撈紙工具。

昏暗的燈光下他學著廠里師傅們的樣子,端著竹帘子,在白漿水裡輕輕一撈、再撈,帘子上立即蒙上了一層半透明的白色。想到這層白色的漿水,晒乾後就是一張能演繹萬般風情的宣紙,年輕的周東紅心中充滿了無盡遐想。但偷偷摸摸地學、沒日沒夜地練,卻並沒能給這個勤奮的小夥子相應的回報。換來的只是舅舅的一句:「這些紙破綻多,不合格。」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不起失敗。」周東紅找到了小嶺宣紙廠里的撈紙「大師傅」曹三平拜師學藝。師傅給他立下規矩:每天的練手時間不能低於8個小時,其餘時間熟悉宣紙每個步驟。當徒弟的6個月時間裡他從未回過一次家,除了睡覺之外,幾乎所有時間他都和紙槽為伴,以撈紙度日。

周東紅親手加工的宣紙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真心:師傅的認可與更大的舞台

剛開始跟師傅學古法製紙技術的時候,每天凌晨4點開始,他和師父都會雙手托住竹簾,以約30度斜角插入水中十厘米左右,稍停頓一下又麻利地從水中抽出。他手腕一抖,竹帘子上沾了一層白色的紙漿。隨後,師徒二人跨步轉身,熟練地將竹簾倒扣在池邊的一個石板上,製作一張宣紙最重要的步驟就算完成了。看似簡單的一撈一提,最考驗操作者的手感,一張紙的厚薄和均勻,全看技術,竹簾伸得過深,上面的紙漿就太多,撈出的紙張就厚,入水太淺紙張又太薄。「撈紙」時用力不勻,竹簾上沾的紙漿就不均勻,撈出的紙會厚薄不均。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在一次查看徒弟的撈紙質量後,周東紅聽到師傅嘴裡吐出兩個字:「成了」。

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周東紅也有了更高遠的夢想,安徽涇縣宣紙廠(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造紙工匠們的「朝聖」之所。為了實現當初心中的「造紙夢」,他又獨身一人踏上了去涇縣宣紙廠的征途。剛來到涇縣宣紙廠,他收到了每天撈800張的任務。而他要求自身每天再多撈工作量的50%。於是1985年開始,周東紅每天凌晨1點就起床,一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7個小時。

左邊抄一下、右邊抄一下。周東紅和他的搭檔每天要重複這樣的撈紙動作一千多次。

匠心:「連做夢都是在撈紙。」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宣紙高達100多種。周東紅要掌握100多種宣紙製作的技術要領,熟悉100多種水漿動態,練就100多種分寸得當的手感,體味100多種細微差別……水槽中的紙漿是「嬌氣」的,錯過最佳時間,便會沉澱、變質,也就無法做出一張完美的宣紙。

憑著周東紅自己的努力和一份匠人之心的執著,他的技藝越來越出色。公司里經常接到客戶要求的「稀有品種」訂單,這些活兒也都會交給他來做。對撈紙工來說,紙張越薄越難、越大越難。「一種叫『扎花』的宣紙,濕紙的重量只有其他品種的一半,干紙也能算得上最薄。」當時為了能夠完成任務,周東紅和搭檔幾乎是「住」在車間里的。

水槽中的紙漿是「嬌氣」的,錯過最佳時間,便會沉澱、變質,也就無法做出一張完美的宣紙。所以在撈紙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攪拌水槽里的紙漿。

在一次做『扎花』的時候,老周連續一周高燒不退。大家勸他回家休息好再回來工作,但老周卻用那種「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倔勁兒說:「我回去就算做夢都是在撈紙。」他就這樣頂著高燒站在水槽邊一遍遍試驗撈紙的力度、角度;一遍遍調配紙漿濃度。

潛心:讓宣紙這一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

周東紅能成為撈紙行業中的佼佼者,是他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撈紙工工作時的心情也會影響到撈紙的質量。老周每次工作時手機都會丟在一邊,不讓自己受任何的人的打擾;每撈一次之前,都會細心地用毛巾把手擦乾,為了防止手上的水滴到紙上;每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凝聚著他這個手藝人對撈紙的專註。

如今,他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在公司新產品研發、新技術試製時,周東紅都不辱使命。他參與了宣紙郵票紙的生產試製,為我國成功地發行宣紙材質郵票奠定了基礎,填補了郵票史的一項空白。他為公司撈紙簾床以塑料替代芒桿尋找材料,並獲成功;為撈紙機械劃槽、紙葯桶替換等技術革新獻計獻策,帶頭試製,為宣紙生產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水槽邊立著周東紅自製的簡易計數工具。

周東紅向水槽中添加紙漿,保證水槽中的紙漿濃度。

周東紅能成為撈紙行業中的佼佼者,是他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撈紙工工作時的心情也會影響到撈紙的質量。老周每次工作時手機都會丟在一邊,不讓自己受任何的人的打擾。

宣紙是眾所周知的「國寶」,為了延續這項民族精神的血脈,周東紅又一次打頭陣攬責:「這是祖祖輩輩生活留下的智慧文化結晶,帶徒弟,必須算我一份!」撈紙難,當師父更難。但周東紅總是面帶笑容的悉心教導自己的徒弟。「誰當年不是從學徒干起?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就是這樣一句話,這些年已經有20多名徒弟在他的口傳心授下,成為撈紙車間的頂樑柱。

周東紅現在考慮的是怎麼樣能把這門手藝給好好傳下去。因為工作單調枯燥,還要起早摸黑,老周的徒弟們已經走了一半。

疼,鑽心的疼!

周東紅說在工作中除了高負荷工作造成的身體病痛,夏天溫度高達40多度的撈紙作坊中,沒有任何空調設備,雙手浸泡在混合野獼猴桃汁液的紙漿中,手部霉爛才是最難熬的。

「每年從6月份到9月份,老周的手沒一塊好皮。」周東紅的妻子張曉霞說。「疼,鑽心的疼!一天最少2管華佗膏。」周東紅看著自己的手調侃道,每年的這幾個月,每年這個季節,只要不撈紙,周東紅五個手指都得始終保持著張開的姿勢,讓雙手通風透氣。

周東紅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和一個賢惠的妻子。由於太執著於工作,老周即使生病在家也不忘研究宣紙技藝。

「上班的時候你心裡想的全是紙,好不容易下班時間能抽空吊水退燒,竟然心裡也還是那張紙。」妻子張曉霞埋怨著他,而當時的周東紅卻是一隻手插著輸液、另一隻手捧著不知道哪裡尋來的記錄「扎花」歷史、特點的書籍翻看。想做出優秀的「扎花」他看過的資料書堆出1米高,試過的方法不計其數,終於在一個夜晚,一張薄如蟬翼潔如雪的「扎花」在周東紅的手中重現於世。在周東紅的眼裡,復原「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守護中國的紙上情緣是只能趕,不能等的大急事。

何謂工匠精神?周東紅搖搖頭笑說:「其實工匠兩個字對自己來說還有點陌生,我只知道始終如一的專註、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單純。只想讓這門已經存在了千年的傳統工藝一直傳下去。」

2017年3月3日,在宣城舉行的二月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中,周東紅榮獲第一萬名「中國好人」,詮釋了愛崗敬業新含義。

周東紅所獲榮譽

1次生產能手

15次先進生產者

3次文明標兵

2次優秀員工

2007年獲宣城市第二屆「傑出職工」榮譽

2009年榮獲縣級勞動模範

2012年榮獲省級勞動模範

2015年4月榮獲全國勞動模範

感謝平凡而偉大的工匠師傅們,正是有像周東紅師傅這樣用心守護著的這份"工匠精神",中華民族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技藝才能一代代的不斷傳承下去,也讓如今的人們還能有機會感受如此精湛的技藝。

「大國工匠」

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圖片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為襯杜海濤,沈夢辰特意穿了條大肥褲子裝「胖」,網友:用心良苦
紅葉 用心畫個圓
《築夢情緣》大小角色合照來臨,大小西瓜頭最像,小男主用心了!
東鵬瓷磚:用心「智」造建材界航母
《白鹿原》為什麼寫白嘉軒用一座塔鎮壓田小娥屍骨?作者良苦用心
徐根寶用心培養的國腳鐵衛,如今在上港坐冷板凳
看懂美國紅脖子與華爾街矛盾,當贊深海川建國良苦用心!
國家為何禁止使用衛星鍋?看完才明白,國家的一片良苦用心
讓建築成為收藏品!棲溪小鎮,用心堅持做建築品質的「守藝人」
德國女星喬丹卡佛做飯照片,第一張很用心,第五張很俏皮!
挪威軍艦打撈出水後一片廢墟景象,為保護好宙斯盾雷達用心良苦
用心之作:三十大良心國產劇
用心塑造角色的楊子姍,鏡頭前大放異彩
女星的古裝頭飾:圖一鳳凰于飛,圖二精美,最後一個用心良苦!
為何國家禁止安裝衛星鍋?今天終於明白,國家的良苦用心
歐美造子彈都用黃銅,為何只有中國用鐵?這才是國家的用心良苦
德國女星喬丹卡佛練瑜伽,第一張很專業,第五張最用心!
紫砂壺上的一抹小裝飾,也是作者的用心良苦
那志東—弘揚「右玉精神」,用心、用情飾演百味人生
《紅樓夢》一碗燕窩看出林黛玉的家產,更彰顯寶釵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