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與鑒賞:明代龍頭玉梳子
文化
06-22
梳子,司空見慣。早期的梳子多為木、竹、骨等材料;隋唐以後出現了象牙、玉石、金銀等梳子,有的精美雕鏤,鑲珠嵌寶,極為奢華。
相傳,梳子是軒轅黃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發明的。她掌管著20多位宮女,當時女子捋順蓬髮只能用手指,很是費力花時,常讓方雷氏發愁。某日,方雷氏偶用連節的帶魚刺來刷自己肩上的亂髮,剎時,亂髮變得整整齊齊,甚是奇妙。但魚刺既要扎手,又易折斷,如何是好?方雷氏便令木工做一把木質「連節的帶魚刺」,中華民族婦女使用梳子時代從此就開始了。
在我國,梳子還象徵著感情的信物,有著豐富的含義:如民間用梳子代表相思與挂念;用梳子暗示彼此之間的親密,寓意白頭偕老;女子出嫁上轎之前,家人要為其梳頭,並口念祝福語:一梳順利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梳子又有了更多的寓意:如解除煩惱、理順心情等。
在古詩中,「梳」字常被當作行為動詞使用,以敘作者的情緒與心境。如白居易的「今朝復明日,不覺年齒暮。白髮逐梳落,朱顏辭鏡去。」曹松的「林殘數枝月,發冷一梳風。」
此件為清白玉質的龍頭梳子,梳脊為龍身,梳把為「回頭」的龍頭。工藝古拙,造型別緻,當為明代之物。此件由市收藏協會會員提供。


※想要成為廚神的你知道如何掌握油溫嗎?
※日本大型旅行社「HIS」因非法長時間勞動被送交檢方
※越清淡越養生?專家告誡:飲食過素可能加速老化
※黑科技!浙江理工大學這項基礎研究有望實現保鮮膜可降解
※倫敦恐襲:血腥8分鐘 3名嫌疑人已被擊斃
TAG:浙江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