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祛濕的基本思路: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宣肺理氣+溫性食材

祛濕的基本思路: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宣肺理氣+溫性食材

總是感覺渾身沒勁,好像被什麼拖著一樣,而且感覺睡不夠,成天沒精打採的。便便呢不成型還容易粘馬桶。頭髮一天不洗就成縷,而且一覺醒來,臉就好像帶了具油麵罩一樣。

這就是濕氣重,而且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後,那麼怎麼儘快調理好自己的身體?

—,怎麼判斷是否體內有濕

1,常感到睏倦,頭髮昏,身體發沉。

2,大便溏稀,馬桶不容易沖凈,排便有不盡感。

3,舌邊有齒印,舌苔厚。

4,毛髮和面部易出油。

5,眼皮、四肢容易腫。

6,皮膚容易起濕疹。

7,食慾差,吃東西容易胃脹。

8,身材偏胖,肚子突出。

有2項以上符合,就表明體內有濕氣。

二,濕氣怎麼來的?

濕氣的產生分為外濕和內濕。

外濕是因為外部環境潮濕,比如暑期或者南方梅雨季節很潮濕,外來的濕邪侵入人體而致病。

內濕,可因外濕侵入人體,濕困脾,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也可因飲食不當,比如貪圖油膩或者生冷的,傷了脾臟。勞倦思慮也可以損傷脾臟,或因腎陽衰弱引致脾陽不振而形成。因脾主運化,與人體內水液的代謝密切相關,脾臟受損,則人體內水液聚而成痰濕。

三,濕氣重有什麼危害呢?

1,濕邪性質粘滯,纏綿難愈,所以有句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2,濕邪可與其他邪氣結合發病,跟寒結合成為寒濕,跟熱結合成為濕熱,跟風結合成為風濕等等。這些病得了,不好治不說,還非常痛苦,而且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跟濕邪有關。

3,濕邪不去,吃再多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四,濕氣的調理經驗:

祛濕效果想要更好,要做到以下幾點:

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宣肺理氣+溫性食材

濕氣重的人,首先要利水滲濕,將多餘的濕氣排出體外。

但是,濕氣重的人普遍脾臟功能不好,很多食療比如紅豆薏米,偏於寒涼,會傷脾胃。而脾是運化水濕的,所以想要調理好痰濕,要健脾。脾臟好了,自身運化水濕的能力強了,濕氣就可以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

只是補脾還不夠,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腎與脾胃是相互資助、相互依存的,腎好了,脾才會更好,所以健脾的同時要補腎。

還有一點就是,濕氣重的人,由於痰濕阻滯,氣血會受阻。中醫有個理論,叫「治濕不理氣,非其治也」要是想化濕,必須加理氣的,不然的話這個濕不好祛。所以調理濕氣,要理氣活血,才更有利於祛濕。

另外,在食療中配以溫性的食材,是尤為關鍵的。張仲景有句名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就是說,濕氣重的人,在調理濕氣時,要加些溫性的,才更有助於濕氣的升騰,加快濕氣發散。濕氣,猶如一鍋水,如果不點火,水很難蒸發乾凈。這個溫性的食材,就是點火的。而且這樣配起來,食療總體性質的平性,溫和的,可以長期食用作為預防和保健。

按照以上思路,中醫典籍出了一個很有名的配方,一般用了4周,就會感覺精神頭比之前好很多,大便也成型了,消化快了,頭髮和皮膚也沒那麼油了。即使有痘痘濕疹,也能明顯好轉很多。

這個配方是:

取材:芡實10g、紅薏米10g、懷菊花5g、枸杞5g、茯苓5g、梔子3g、甘草3g,做法:生薏仁炒至微黃,祛除寒性;芡實和茯苓在熬煮前先浸泡開;材料備好後下鍋煎水,約45分鐘,取茶水飲用即可。每天2~3次。

五,另外在日常也是要多加註意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運動鍛煉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飲食應清淡適量

3、避開濕氣較重的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生活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是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清肺理脾鎮咳湯
夏至節氣吃什麼?健脾潤燥吃點「苦」!
十二星座誰有一言不合就發火的臭脾氣?
喜歡一個人,反而越容易發脾氣?
一隻有脾氣的兔兔,說不吃就不吃~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
天突穴: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
「芥菜」食療應用舉例,生食熟食均能宣肺利氣、消痰和胃!
清宣肺氣、清熱利咽
俠白:宣肺理氣、寬胸和胃
開宣肺氣、溫陽降逆治頑固性呃逆案
太淵穴——理血通脈,宣肺平喘,清泄胃熱
止咳化痰,通調血脈,宣肺止咳,寬胸利氣
天宗穴:主要功效為疏通經絡、行氣寬胸、宣肺止咳,主治氣喘、肩膀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乳腺炎等
【每日一穴】天突穴: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
太淵穴:理血通脈,宣肺平喘,清泄胃熱
宣肺利咽、降逆平喘
桔梗:宣肺化痰,止咳排膿
尺澤穴——清宣肺氣,瀉火降逆
尺澤穴:清宣肺氣,瀉火降逆
經渠穴——宣肺理氣,清肺降逆,疏風解表
經渠穴:宣肺理氣,清肺降逆,疏風解表
神堂穴:止咳平喘、疏風宣肺
既能宣肺止咳,又能解表散寒的食療方——杏仁生薑豬肺湯
清透肺火、開宣肺氣的麻杏石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