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顆晶元的失誤,讓聯發科市值蒸發近3000億

一顆晶元的失誤,讓聯發科市值蒸發近3000億

來源:內容來自天下雜誌,謝謝。

全球科技股在過去兩年高歌凱進,聯發科股價卻跌了40%。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口中的「小失誤」,到底有多嚴重?竟足以讓副董事長謝清江因此淡出權力核心,讓位給蔡力行?

今年的聯發科股東會眾所矚目。這是前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今年6月上任聯發科共同執行長之後,首度對外亮相。會後,中外記者雲集的「雙蔡共治」新時代的第一場記者會,重點卻是放在聯發科的「復蘇計劃」。

當蔡力行面對敏感的是否裁員問題,他主動說明,「決不裁員」。並在接下來的問答,意有所指地表示,聯發科的復蘇計劃,是要靠「更有成本競爭力的Modem(數據晶元)架構」,靠科技來節省成本,而不是靠裁員。

「過去執行上有些小缺失,我們把它補起來,」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輕描淡寫地補充。

從幾個財務數字,可看出這個「小缺失」的影響。

股價跌四成、毛利大衰退 過去兩年間,全球科技股連創新高的同時,聯發科股價跌掉40%,從每股420元,跌到股東會當天的251元,市值蒸發了2720億。 若單看營收,2016年聯發科可說嚇嚇叫。去年聯發科兩個主力客戶Oppo(歐珀)、Vivo,演出「驚異大奇航」,全年銷量大爆發,最後分別奪下中國市場第一、第三名的寶座。聯發科全年營收也因此大幅成長29%,中國市場4G市佔率也一舉超過高通。

但這卻是一個「笑不出來的第一名」,因為出貨大爆發的同時,竟伴隨著毛利大衰退,公司毛利率竟然從2015年的43%,跌到今年第一季創歷史新低的33.5%。 也因此,聯發科2016年全年的稅後凈利還下滑7%。 這個手機產業史罕見的「毛利崩壞」,並不是來自外界過去刻板印象的「高通、展訊殺價競爭」,而是因為聯發科自身錯誤。

失誤1:生產成本比高通還高

一位資深IC設計公司主管指出,因為聯發科4G中端晶元的生產成本比高通還高。當高通殺價,逼得聯發科降價追趕時,就變成幾乎以成本價在賣產品。「如果高通(中端晶元)的毛利率四成,聯發科就是兩成,」這位主管指出。

台廠向來以成本競爭力傲人,聯發科竟然出現製造成本高過美國對手的離譜失誤,連美商聯博證券都在研究報告中以「驚訝」(surprising)形容。

聯博認為,原因可回溯到中國移動決定於2013年提前導入4G,逼得聯發科急忙推出產品,「而沒有進行設計最佳化。」

聯發科為求快速推出4G產品,於2012年以10.3億台幣併購瑞典公司Coresonic,並將該公司設計的4G LTE DSP,用於數據晶元。一開始也的確達到快速進入市場的目的,在中國4G的起飛期,得以與高通分庭抗禮。

但隨著通訊協定日益複雜,聯發科這顆急就章的數據晶元,後遺症也日益凸顯。

以去年推出的中端手機晶元P20為例,數據晶元有多顆DSP(數字訊號處理器,包括Coresonic LTE DSP、2G/3G採用智原的FD216 DSP,還有一顆是當年向威盛取得CDMA2000技術授權之後,整塊一起加進來的的CEVA DSP),結果採用同等級的16/14奈米製程,聯發科P20的晶粒面積(die size),竟然是同等級的高通驍龍625的1.8倍大,製造成本自然貴上不少。高通不願回應為何同等級數據晶元較聯發科小。

賣愈多、賺的不會愈多,「沒有獲利的成長」因此成為去年聯發科業績的基調。然而,連這股成長力道卻在去年底嘎然而止。到了今年,1到到4月的營收合計,竟比去年同期衰退6.5%,導致聯發科在第二季面臨每股獲利一元的保衛戰。

原因出在聯發科在數據晶元的另一個嚴重失誤。

失誤2:誤判風向,產品規格落後

去年4月,中國移動出人意表地宣布,10月1日以後採購入庫的兩千人民幣以上手機,均需要支持LTE Cat7或以上的技術。這消息登時震撼整個中國手機業與供應鏈,而最吃驚的莫過於聯發科主管,因為這代表當時聯發科所有產品,都不符合中國移動的要求。

當時聯發科最新的的helio X20、MT6755等晶元,只支持到LTE CAT-6技術。因為聯發科判斷,4G的技術規格不會演進得這麼快,不用這麼早推出Cat7規格的數據晶元。華為也這樣判斷,但高通與展訊卻都已有支援Cat7的產品。

LTE Cat6與LTE Cat7的不同在於資料上傳速度,兩者下載速度均可達每秒300Mb,但後者上傳速度可達每秒100Mb,是前一代的兩倍速度。

眼見要在半年內趕出新一代規格晶元不大可能,聯發科主管當時想出的辦法,跟中國移動談判,將LTE Cat6的性能提升到上傳速度達每秒100Mb,稱為「LTE Cat6.5 」的折衷方案,並說服中國移動同意。

結果卻是Oppo等中國品牌客戶望之卻步,因為規格上寫的還是LTE Cat6,帳面上是落後對手一代,挑剔的消費者不會買單。

「我們整個都傻眼了,」一位前聯發科主管說。

現在聯發科處於產品真空期、任人宰割的窘境,得等到隨著今年第三季,搭配全新數據晶元的Helio P23上市,才得已改善。

由美國團隊趕工兩年完成的全新的數據晶元,不但支援最新的LTE Cat7/13等通訊規格,解決產品線的燃眉之急,更將多顆不同通訊規格的DSP整合成一顆,體積大幅縮小,改善成本競爭力不如人的窘境。聯博證券估計,成本可下降10%~50%。估計Oppo、Vivo以及金立等中國品牌可望採用。

接下來,由格羅方德代工的第二代產品,成本還可望再降10%~15%。

因此,聯博證券認為,今年第一季,聯發科創下歷史新低的33.5%毛利率已經是谷底,將隨著新產品的推出及導入而逐季改善。隨著新數據晶元在2018年逐步導入全產品線,預計第四季毛利率可望回升到38%的水準。

「要看到V字反轉,不是那麼容易,」蔡明介坦白說。他指出,新產品導入、量放大,都要時間,「需要一、兩年時間來復甦。」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314期內容,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中日探索OLED革命技術,三星慌了!
終端應用需求大爆發,AMOLED面板爭霸戰開打
這家FPGA公司今年同比增長700%,屬於他們的時代將到來?
量子晶元離量產不遠了?一家挑戰谷歌的初創公司
被動元件持續缺貨,廠商喊漲價30%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蘋果市值一夜蒸發500億美元
跌破150美元,市值蒸發2.6萬億,蘋果最近很「尷尬」
跌破150美元、市值蒸發3600億美元,這個聖誕節蘋果過得「太冷了」!
阿里市值蒸發610億美元,蒸發的錢去哪裡了
小米股價腰斬,市值蒸發近3000億!
血流成河!幣圈驚魂48小時,總市值蒸發近4000億元!
比特幣再度跌破4000美元!十一月幣圈蒸發700億美元市值
跌破150美元市值蒸發3600億美元這個聖誕節蘋果過得「太冷了」!
董大姐狂擲224億研發「格力芯」,市值蒸發300億也無悔
富士康跌近破發市值蒸發2千億;三星向5G等領域投資超220億
反壟斷敗訴 蘋果市值一夜蒸發近4000億元
重新估值,小米市值一夜蒸發1300億美元
蘋果市值蒸發639億
比特幣價格1月大跌逾20% 市值蒸發近600億美元
臉書市值一天蒸發1190億美元
網易難止跌!市值跌破300億美元,9個月蒸發200億美元!
上市百日,小米市值蒸發2000億,雷軍10億賭約要輸了?
未來10年全球將發射7000顆小衛星,市值380億美元
市值一周蒸發450億美元,蘋果怎麼了?
市值蒸發2千多億,還負債1230億,連累美國兩富豪損失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