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安事變前日本人在幹什麼?

西安事變前日本人在幹什麼?

從1931年到1936年,總是傳來讓人氣憤的消息,日本人認準了中國的致命弱點:蔣介石在解決中共之前對日本只會忍氣吞聲——儘管他並不願意。因此,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鐵蹄不斷南侵。

自從1930年通過中原大戰打敗馮玉祥和閻錫山後,地方軍閥表面上服帖了,這使蔣介石得以騰出手來對付中共。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最後,蔣介石終於在第五次「圍剿」中取勝,迫使中共從江西腹地萬里跋涉到偏僻的西北。但是蔣介石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被廣泛斥責為投降賣國政策,而且這種不滿情緒直接轉化為行動:1933年5月,當《塘沽協定》使中國失去華北的5個省時,曾經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英勇抵抗日軍而威名遠揚的第十九路軍發起了「福建事變」;1935年,當何應欽與梅津(日本華北佔領軍司令)秘密簽訂的《何梅協定》被南京政府批準時,又激起了北平學生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進入1936年,中國的民族危機更加深重了。蔣介石在新年伊始就通過無線電台廣播告誡國人:「我們國家的形勢,現在很危險急迫,時時刻刻都在危急存亡之中。」形勢的發展的確越發對南京不妙,因為在這年的2月,日本國內發生了「二二六」兵變,內閣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內大臣齋藤實、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等被殺。蔣介石預感不祥,在3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日本少壯派與元老派鬥爭,其結果,當歸少壯派勝利。我若不於其勝負未決之前求得自立,則國危而亡矣!」果然在3月9日,外相廣田弘毅取代岡田出任首相組閣,內閣淪為「軍政府」,外交人事上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日本駐華大使有田入閣為外相,原職由川樾茂(日本駐天津總領事、華北事變策劃人)接任。蔣介石為應此局,起用許世英出任駐日大使,因為許世英20多年前就在奉天(今瀋陽)與廣田和有田相識,私交甚篤。蔣期望此舉有利於緩和中日關係,延緩日本侵華步驟。

日本人的算盤又是怎麼打的呢?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首相、外相、藏相、陸相、海相)通過了一個「國策基準」,規定陸軍方面,「充實滿洲和朝鮮的兵力,俾面對蘇聯在遠東的武力,要能於開戰之初便予以迎頭一擊」;海軍方面,「整備充實,俾面對美國,能確保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同時決定了對中國的外交方針:「使之『修正』其對日態度,實現以『共存共榮』為基本方向的中日提攜(合作),進而使整個中國『反蘇依日化』」。日本的野心是征服世界,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東京認為,「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先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因此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一方肆意步步緊逼,一方一味妥協退讓,其結果大大傷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中日關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其間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如8月24日,「成都事件」;9月3日,廣西「北海事件」;9月19日,「漢口事件」;9月23日,上海「出雲號事件」;11月14日,「綏遠事件」;12月2日,「青島事件」;12月3日,中日關係徹底中斷。而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則是中國面臨亡國危機的一次大爆發。

西安事變的兩個主角中,楊虎城是出於「國恨」,而張學良除「國恨」之外還有「家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音樂天下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在臨死之前曾說「他害了我」,這個「他」是誰呢
蔣介石缺點這麼多,但一個不起眼的好習慣,助他成為一代梟雄
新中國成立後有神秘怪物專挖女人胸部 但抓到後真相令人意外
抗日名將劉仁軌:曾四次把日本人打得全軍覆滅
這段歷史你肯定不知道:1954年,蔣介石曾經回過一次浙江

TAG:音樂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