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以有涯隨無涯:學而不厭 是一輩子的事

以有涯隨無涯:學而不厭 是一輩子的事

一個人的學習生涯,從生命開始到結束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只是隨著年齡的大小不同,學習的內容、廣度和深度各有側重,而且學習的效率與年齡也有很大關係。

學習的列車不會漏掉每一個人,不因年齡大小而有所「歧視」,每個人都在這趟列車上,只是開始的時間有早晚,覺悟有高低。

老而學如秉燭

明劉元卿《賢奕編》記載:

春秋時,昔者晉君之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而欲好學,得無既老而不可乎?」師曠曰:「胡而不秉燭?」晉君怒,以為其戲之也。師曠進曰:「臣聞少而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學如秉燭之明,秉燭者賢於暗行矣。」於是平公悅,以其所御觴觴師曠。

早先晉君問師曠:「我七十歲了,可是想好好學習,是不是年紀太大而不行了?」

師曠說:「你為什麼不拿上蠟燭呢?」

晉君發怒,認為師曠在戲弄他。

師曠進一步解釋說:「臣聽說,少年時學習如同剛出來的太陽;壯年時學習,如同中午太陽的光芒;老年時學習,如同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拿著蠟燭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行走的好。

於是晉平公高興了,用他喝酒的酒杯給師曠敬酒。

壯而學如日中之光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了公孫弘的勵志事迹:

公孫弘是西漢武帝時期菑川國薛縣人,字季。年輕時公孫弘當過薛縣的獄吏,因為犯了法被免職,沒了工作,家裡又一貧如洗,沒辦法的公孫弘就跑到當地一個海島上,靠養豬來維持生計。

直到四十歲才開始儒家文化的學習,一邊餵豬,一邊讀聖賢書,一邊照料自己的後母,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學了二十年。

六十歲時公孫弘被當地郡國作為賢良之士推薦到了漢帝國中央,漢武帝任命他為博士。但因出使匈奴的工作結果不理想,漢武帝把他免職打發回了老家。

但公孫弘沒有就此沉淪,幾經努力後他的能力還是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官至帝國宰相,封平津侯,成為漢帝國文官封侯第一人,最終以八十高齡善終於丞相之位。

少而學如日出之陽

明李贄《初潭記》記載:

東晉車胤字武子,太守王胡之才見胤,即謂其父育曰:「此兒當成卿門戶,宜資令學問。」胤就業恭勤,博覽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繼日。及長,風姿美劭,機悟敏率。桓溫在荊州,取為從事。一歲,至治中。

車胤少時即敏而好學。

他最著名的是發明了「囊螢讀書」的方法,夏天的時候利用螢火蟲的光亮來讀書,充分顯示了他的聰穎智慧,求學精神可嘉。

由於他的敏而好學,長大後也得到了官府的重用。

受家庭及個人天資的影響,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會有不同,「悟性」有高有低,但只要你肯努力,總會有所收穫的。

人的最佳學習時間段是在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的人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認知度和悟性都是最高的。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要由這個時間段來完成,所以我們應該像車胤那樣發奮讀書。

假使青少年時段你沒學好耽誤了,也沒關係,向中年的公孫弘學習,一邊賣菜一邊讀書也是可以的;或者向四十六歲的孟郊學習,來一次「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浪漫。這個時段學習的目的不求自己必須要成為什麼,而是要充實自己,生活可以「苟且」,但內心永遠要有「詩和遠方」的美景。

六十、七十抱孫子的年紀,是不是不用學了?繼續!孫子要抱,但夕陽也要紅。曹操有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而學如秉燭,可以慢一點,少一點,精一點,但至少能夠欣賞到最美的晚霞。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其實,以有涯的生命去面對無涯的知識,並不會像老先生說的「殆已」,因為無論哪個年齡段,只要你沉浸在「學海」,收穫的永遠是「快樂和富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這些成語這麼二 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做父親:要有大格局 會過小日子
夏至已至:飲食多清淡 心靜自然涼
誰的人生 不是一邊失去 一邊擁有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腳踏實地學本領 立德從虛輕功利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