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張愛玲:她有多悲涼,就有多繁華; 她有多凄清,就有多驕傲

張愛玲:她有多悲涼,就有多繁華; 她有多凄清,就有多驕傲




文章的有聲版在女神書館


大家可以戳下圖


去聽朗誦版





張愛玲:她有多悲涼,就有多繁華


by


香蕉魚




她說:「成名要趁早。」



二十歲,她名滿天下,從此將人生砍成兩半。




前頭,是父母、家庭、不堪回憶。




後頭,是名氣、婚姻、自在人生。







1938年,日本人打進上海,張愛玲留學的事被無限期耽擱。



戰火硝煙,鬼哭狼嚎,母親擔心張愛玲,便讓她過去住兩天。



一住就是兩個星期。



她吃過了晚飯才回到自己家中,繼母孫用蕃從樓上下來,問,「

你到哪裡去了,走了那麼多天

。」



她知道,這是繼母在明知故問。



我到媽媽那裡去了

。」



你住到你媽媽那裡去了,應該給我說一聲。


張愛玲瞥了她一眼,「

我跟爸爸說過了

。」



孫用蕃一時氣急,「噢,對父親說了!你眼睛裡哪兒還有我呢?」



話音未落,一巴掌打在張愛玲臉上。本來白皙的臉頰上頓時紅暈顯現。



她正要以牙還牙,兩個老媽子跑過來拉住了她。




繼母覺得這沒還手的巴掌遲早要落到自己頭上,便瘋了似的,沒命地往樓上跑,嘴裡大喊著,「

她打我,她打我

。」



還沉浸在與母親共度好時光的張愛玲那裡會想到,繼母這一喊,卻為她喊來了一頓毒打。



被鴉片熏得睡眼迷離的父親,衝下樓來。她跌倒在地,任憑父親的拳打腳踢,耳邊儘是父親振振有詞的喊叫聲。




「你還會打人了,我打死你!」張愛玲毫無反抗之力,只好忍著痛。



事後,她攬鏡自照,全身傷痕纍纍,那個無數次想永遠離開這個家的念頭又開始頻頻閃光。




她去報了警,結果回來後,父親一個花瓶砸來,她歪了歪身子,花瓶擊中地面,碎成千萬片鋒利的瓷片。




父親恨她將家醜外揚,卻絲毫未顧及她身心受挫。




為了徹底阻止家醜的外泄,張愛玲被關了起來。





在那間樓下的空房間里,她時而看看前面,時而望望窗外的月光。




無助時,心裡的憤恨也多了起來,很像是無數只困獸撕扯著她的心,她甚至想到天上的飛機能直接丟個炸彈在自己家,一起同歸於盡才好。



日子久了,病痛的摧殘漸漸襲來。




由於父親不給吃藥,不給請醫生看病,她越來越病,常常渾身發燙,精神萎靡,差點死掉。




家裡老僕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她提醒那位脾氣暴躁的父親:

孩子病重,要是不得好死,出了事故,怕是要壞了家裡的名聲。




父親聽後,立即斟酌用藥,先是給張愛玲使用了消炎的抗生素針劑,注射幾次後,才保住性命。



剛保住性命的她,挑中了一個冷寂無風的黑夜,逃了出去。



家裡的老僕人曾提醒她,「千萬不可以走出這扇門呀!出去了就回不來了。」



她不打算回來了。



她在離家不遠處找到了一輛黃包車,跳上車駕,直奔母親黃逸梵去了。





她本以為逃離的父親,投奔了母親,生活便能好起來。



然而,過慣了紙醉金迷日子的母親,吃穿用度樣樣都必須是頂尖貨色,她的生活中,不僅僅平凡樸素的日常,還有各種舞會交集、名媛往來。




要參加,需一筆費用。




要閃亮登場,自己的保養又是一筆費用。




林林總總加合起來,母親是半分也勻不出給予別人的了。



張愛玲自己也說:




「問母親要錢,起初是親切有味的故事,可後來,在她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向她要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碎的難堪,一點點地毀了我的愛。」



沒過多久,母親便提出一個兩全之策來:讓她早早嫁人。



張愛玲冷眼看了看少女的婚姻,對於她來說,那就是人生的地獄。



她不要嫁人,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

考大學。





她開始補習並參加了後來的的英國倫敦大學遠東區的招生考試。




她成了第一名,獲得了去英國留學的資格。



可這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她只好改讀香港大學。



雖是半路改道,她卻也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彷彿有什麼東西握在了手中。



在學校里,她學習極好。




她聽說在香港大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免費去英國牛津大學深造。




於是她放棄了社交,整天浸泡在圖書館裡。



她吃的少,穿得也隨便,可學習卻非同一般的優異。




一位歷史老師得知她家庭情況後,以私人名義給了她一筆「獎學金」,一共價值八百塊錢,還多是破破爛爛的五塊湊成。



她激動萬分,回家去與母分享。




母親說,「你先把錢放在我這裡。」




第二天,就把獎學金輸在了牌桌上。




得知此事的張愛玲,氣憤至極,有怒不敢言。

「那是世界上最值錢的錢,可以支撐我一學期的生活費。」



母女二人關係從此破裂。





沒了獎學金,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她不知道。




母親也不願為她的事煩心了,最無助時,她跟著一位男友去了歐洲。



1942年夏天,日軍佔領香港,香港大學停辦了。




張愛玲這時正好大三,她出國深造的機會再次化為泡沫。



經歷了諸多坎坷,難道她的人生就一點希望沒有,註定被家國命運所牽連,所打壓?她不甘心。



她曾經離戰爭如此之近,曾經她與同學們躲在宿舍最下層黑漆漆的箱子間里,外面槍林彈雨,轟炸聲延綿不絕。



躲可以報命,卻報不了年輕學子的良心,幾天後,一些同學去防空總部領了證章,參加守城工作。張愛玲也去了。



母親遠在歐洲,父親或許仍在家裡吞雲吐霧。




她的這份選擇,註定她要與戰爭正面交鋒。



她想起駐紮在圖書館的時候,她找到一本《醒世姻緣》和《官場現形記》。




外頭火舌漫天,彈炮轟響,她卻埋頭閱讀,絲毫不想窗外恐怖景象。



這些難道不是痛苦,不是災禍嗎?



戰爭平息後,她與同學又去了「大學堂臨時醫院」當看護。




事情一天比一天多,心裡感到充實了嗎?她不敢說。



她心頭只有一點是明確的:

繼續深造是絕無可能的了。



她寫信給母親求助,母親沒有錢給她,只回信說,「

若現在嫁人,不僅可以不讀書,還可以用學費裝扮自己;繼續讀書,不僅沒有裝扮,還要為學費傷神

。」





一邊是一無所有。



一邊是嫁了人就即可溫飽,豐衣足食。



她是名門之後,貴族身份,嫁一個滿當戶對的紈絝公子哥幾乎是輕而易舉的事。



面對這份誘惑,她決定放棄。




她要回到上海,決定自己自食其力。



她一開始為報紙雜誌寫影評、書評。




後來收入穩定了,她便寫起了小說。



她不善交際,對於人情世故更是一頭霧水。



在多次投稿未中的情況下,她抱著自己的兩卷書稿,親自登門拜訪了周瘦雀先生。




這位《紫羅蘭》雜誌頗有影響力的主編端

坐在張愛玲面前,細細品讀她的小說。




時不時便自說自話似的讚歎幾句。「一壁讀,一壁擊節。」




覺得它的風格像極了毛姆,又頗有紅樓風範。



不久,張愛玲的兩部《沉香屑》陸續登載。




張愛玲一戰成名。





不到一年時間,她一生中最傑出的幾部作品悉數發表了。



《傾城之戀》和《金鎖記》更把她推上了女作家的神壇。



紅極一時,她開始嘗到了生活的甜頭。



她年輕時無所依傍,現在她終於可以靠著手上這點技能,賺錢了。



頓時,她超越了雙親。



父母二人皆是靠著祖上遺產過活,享受了自個兒的,就沒有小輩的份兒了。




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被錢迷了心竅,被無能逼出了冷血。



這時的她,為自己租了公寓,享受著新晉當紅炸雞子燈紅酒綠的社交生活,徹底揮別了20年來的屈辱與無助。





1943年,胡蘭成在南京養病,正在讀《天地》雜誌時忽然看見了張愛玲的小說《封鎖》。




他被文中精妙絕倫的描寫吸引,只覺得

「世上當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於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



病癒後,他向《天地》雜誌主編蘇青要來了張愛玲的住址。




第一次登門拜訪,吃了閉門羹。




他不甘心,當即寫下自己名字和電話號碼從門縫裡塞進去。




張愛玲看到他字跡優美,話語誠懇,本來清高孤傲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她,一反常態,打電話過去,相約第二天回訪胡蘭成.



第二天,兩人相談甚歡。




他三十八歲,她二十四歲,談笑間不見年齡隔閡。




她身上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渾然天成的冷漠與驕傲,激起了他內心深處的卑微感。




為了掩飾內心的怯懦,他使出渾身解數吹噓自己的才華和見識。





他什麼都談,文學,音樂,詩詞歌賦,《紅樓夢》和《金瓶梅》,家鄉的風貌,童年的趣事,求學的悲苦,他把所有能講的,都講了。




目的只是為了填補張愛玲沉默寡言所製造的微妙氣氛。



他如數家珍地分析著她的小說,散文,甚至小小一篇舊文他都記得。



她覺得,他是懂她的。



一個懂字,讓張愛玲亂了陣腳。



胡蘭成多次拜訪張愛玲。




有一次,兩人春宵之後的早晨,她讓他提著鞋子輕手輕腳地離開,擔心被姑姑聽見。




他卻故意穿了皮鞋,擲地有聲地走出去,每走一步都讓她喜不自勝。





與原配離婚後,他向她求婚了。



她究竟要與什麼樣的胡蘭成結婚?



濃情蜜意的胡蘭成本人,聊得來的單純好友,還是那個每天出入南京汪偽政府辦公室的職員?



他並不是默默無聞的職員,而是為汪偽政府鞠躬盡瘁的小人物,他在汪偽集團的機關報《南華日報》當然主筆,每月賣國社論就得好幾篇。



戀愛時,已遭到姑姑的反對,嫁給他?不就帶上了被眾人唾罵的終生污點。



她瞥了他一眼,求婚人看起來完全沒有賣國賊的樣子。



她決定下嫁了,與他一起面對未來。



他是誰,對她來說一點都不重要的。他與她琴瑟相合,足夠了。



1944年,兩人結為夫婦。



婚禮、喜宴都沒有。只有婚書一張,張愛玲的好友炎櫻是證婚人。



婚書上寫著,「

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後兩句是胡蘭成說的,如今已成形容理想的婚姻生活方式的經典說法。





然而,兩人只安穩了一年。



一年後,抗戰快結束了。



胡蘭成惶恐不安。



胡蘭成的焦慮,讓他分外渴求張愛玲的關懷。哪怕這份關懷是盲目的。




他很擔心日本人戰敗後,自己無處可去,張愛玲卻寬慰他,

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長招,天涯海角有我牽你招你。」



她為他算是耗盡了心思,家仇國恨擺在面前都不以為意。



戰爭結束後,胡蘭成開始流亡。




她居住在公寓里,要麼出來逛逛,看看他是否回來,要麼就是寫完稿之後,站在窗檯邊望望,遙看那天各一方的戀人究竟回來沒有?



最後他還是回來了,兩人四目相對,她內心激動卻不敢言。




反倒是他先說話。




可一開口卻是張愛玲最不想聽到的。



我在武漢娶了周姓女子。



張愛玲全身涼透。




可沒想到,這樣的事還有無數件。






他勾搭上的寡婦范秀美懷孕了要打胎,堂而皇之地找她出錢。




他想留住周護士,將她養在身邊,用的居然還是她的錢。



她去溫州找他,胡蘭成卻讓她給情敵畫畫,她描了幾筆,便放下了。




他忍不住多問幾句,她只好說,「

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裡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

。」



她回上海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他送她。




躑躅很久後,她讓他選擇,到底是與她在一起生活,還是混跡於眾多女人之間。



他支支吾吾,不願作答。



她懂了。




「我要你選擇,你到底不肯。」



她離開了他,卻無法徹底忘了他。




她時常擔心他獨自在外逃難過的不好,經常寄生活費給他。




他都照單全收了,中途還去了一趟上海,局勢動蕩,他要在張愛玲家借宿一晚。




當夜,兩人睡在各自的屋子裡。




早晨,他要走,她一把抱住他,淚水連連。






他大概覺得這個女人的一輩子就要葬送在他這裡了吧。



後來,他結束逃難,脫離危險,收到了張愛玲的一封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麻煩。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



隨信而至的,還有三十萬的生活費。



那是她年年月月孤獨地坐在書桌前寫的小說的稿費。



從此,兩人天各一方,互不相欠。



這次,他措手不及。



他數十年寫信來,她都不理會。





很多人都說胡蘭成害了張愛玲一輩子。



她為何會愛渣男這麼久,愛情不是一場對手戲嗎?




或者張小姐根本愛的是她自己在這段情中的情緒,不是人或愛情本身——意思是她極度自戀,愛的左右不過她自己。



這些都是畫蛇添足的解讀。



她愛他,願意為他付出,給他寄錢周全他的生活,何嘗是低三下四不對等了?



如果她在付出時,讓自己傷痕纍纍,千瘡百孔。




倒是可以斷定她對渣男上了癮,可我卻看到一個孤傲決絕的人,始終理智,甚至可以說是足智多謀地處理著自己的感情。



她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段感情會不一樣。



她選擇了他,便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對待。



她說,

「愛得不徹底,恨得不徹底,忘記得不徹底,就連盲目得也不夠徹底。」



她最懂自己的感情,更忠於自己的選擇。





新中國成立後,她去了美國。



最初幾個月的窘迫生活後,她申請了「作家基金」,進入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生活。




這個被稱為「營地」的地方,風景秀麗,啼鶯婉轉,有價格低廉的旅館供經濟上不寬裕的藝術家們居住。



這在歐美並非怪事。




加拿大也有藝術家基金,申請通過後,便可以拿著預先得到的一筆錢,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居住,代價就是最終你得創作出藝術作品。



每天,張愛玲就在工作室里讀書、寫字,鮮少與人交流。



正是在這裡,她遇見了第二任丈夫賴雅。





初次相逢,她便覺得心頭一暖,

「這張臉好像寫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幾次交談後,她了解到賴雅寫劇本,寫小說,賺了錢後盡數花掉。




他享受生活,旅行的勞累,聚餐的吵雜,他都不會介意。




她喜歡他的生活方式,半年後兩人結婚了。



有人覺得張愛玲的第二次婚姻是為了解決生計,其實並非如此。



她嫁給賴雅時,他手頭沒有多少錢,也不會過日子。




兩人都只能依靠著寫作,賺一點錢,聊以慰藉。




之後漫長的數十年里,情況也沒有好轉。




不過兩人苦中作樂的日子倒是過的很美好。



賴雅會因為她晚回家,而著急得報警。



她從外地回美國,漫天飄雪,天氣惡劣極了,她吃了他做的漢堡包和色拉。




休息了一會兒,他陪她在大風中去了國會圖書館。



他認為,這才是給張愛玲最好的洗塵禮物,因為書是她的精神食糧。



他懂她,也願意尊重她。





這時候的張愛玲中英文小說都寫,並且希望發表。




但她的作品並未獲得美國市場的青睞,她幾度投稿的英文小說也沒能及時出版。




就在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六十五歲的賴雅摔斷了股骨,加之中風數次,只能卧病在床,全靠張愛玲一人照料。



她嫁給他,是為了心靈的依靠。



一句「我喜歡他」足夠了。



她說,「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她是有愛的女子,也是重情的俠士。



她有恩必報,愛憎分明。



早年生活困苦,衣食無著,只有姑姑對她多番照顧,接濟她吃住,調教她精神。



四十年代,張愛玲紅透半邊天,姑姑從不當回事。




她自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這麼出名了,相比總有點什麼東西吧?可是也說不定。一個人出名到了某一個程度,就有權利胡說八道了。」



何等犀利,何等通透,一語點醒張愛玲。



七十年代,她主動聯繫到姑姑,聽說姑姑身體抱恙。




她數次從美國匯款回來。




1980年代,晚了國際二十年的內地終於迎來了張愛玲熱。




她立即將國內著作版權委託給了姑姑,與其相關的版稅也全部贈與姑姑和姑父兩人。



1995年深秋,她去世。




去世之前,她立下了遺囑,將所有財產贈與宋淇夫婦。






原因是宋淇夫婦在她無依無靠的異國留居歲月中,夫婦兩幫她在香港新聞處找個了翻譯的工作,很多稿子也是夫婦兩幫助出版,間接改善了張愛玲與賴雅兩人的生活。



那麼「所有財產」,究竟是多少?



除了2.8萬美元的存款,還有銀行外幣存款32萬美金,換算過來大概是260多萬港幣。這在當時無論內地還是香港,都不是小數目。




如果張愛玲回國,輕輕鬆鬆就可以做一個百萬富翁。



她的好,細緻周全得讓人膽寒,慚愧。



她的狠,更讓人佩服得退避三舍。





父親對自己拳打腳踢, 把她關禁閉,又讓她差點病死,這一點一滴她都記得。




父親不讓家醜外揚,她就在父親每日必看的《大美晚報》上,用英文發表題目為《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的文章,將自己的受虐經歷滴水不漏的曝光。




還故意略去了父親給她打針這一細節。




後來,她紅極一時,又在《天地》月號第十期發表《私語》,把整件事又細細梳理了一遍。



父親看後,憤怒至極,可又能怎樣?





1947年,母親再次回國,張愛玲得知後,立即去銀行將稿費換成了小金條,還沒等母親從旅行中舒口氣,她就登門造訪,說:




「感謝你以前為我花了這麼多錢,我心裡一直過意不去,現在還給你。」



說完,轉身就走。



弟弟張子靜平庸了一輩子,多次聯繫她,向她經濟求助,她都不予回應。



狠與決,算是淋漓盡致了。



母親年輕時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出走的娜拉,卻還是逃不了家庭的羈絆。




張愛玲卻能在多年輾轉中,讓家庭這隻本來擒住她雙手雙腳,甚至連思想也禁錮住的怪獸,徹底縮到了身邊,成為她功成名後就後最聒噪牽強的註腳。



她與家裡,是半點關係都沒有了。





賴雅去世後,張愛玲的人生走到入晚年,她深居簡出,躲避著鄰里,最後連好閨蜜炎櫻也斷絕了聯繫。



如今的人經常感嘆,成年後失去頗多,無話不談的朋友接二連三地都成了陌生人,措辭里透著無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張愛玲卻自動選擇了斷絕來往。




因為這時的炎櫻已經成為個矯情世故的老女人,一點沒了當年港大相識時的活潑秀麗了。



她多次寫信給張愛玲,她一封都沒回。



1993年,炎櫻再次寫信給她。




古稀之年的炎櫻在信里說:




「你有沒有想過我是一個美麗的女生?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美麗……我




父親沒有說過,兄弟沒有說過,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沒有說過,那我怎麼覺得自己美麗呢?」



她不斷剝離人生中的親朋好友,剩下的倍加珍視。



晚年的她,名氣日盛,五湖四海,皆是她的傳說。





這時的胡蘭成已旅居日本多年,很多書畫在日本紅了,自己國家這邊卻怎麼都紅火不起來。




這時他冒出頭來,在她名氣火爆的台灣文壇,大肆抒寫兩人的愛情故事,胡亂編造細節,自己文過飾非。



張愛玲對她與胡蘭成的事絕口不提,他卻在市場上大肆宣揚,天花亂墜。




引得文化界一片譴責之聲,周同在中華雜誌上發表《漢奸胡蘭成速回日本去!》,他才灰頭土臉地離開了台灣。



名氣沒蹭到,反而讓自己身敗名裂。



名氣,唉。





她年輕時,甚少為身外之物綁架。年老時更為澄澈自省,她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該是什麼樣的,一刻都容不得別人扭曲、打擾。




她太過純粹,以至於給人一種光潔的鋒利之感,神似於一線白光刺破無盡黑夜。



她自己就是那束刺破了黑暗生活的光。



1995年9月,她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停止了進食。




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她安詳地躺在門邊的一張藍色毯子上,平生最愛打扮的她身著一件赭紅色旗袍,手腳自然平放,神情安詳。



她的一生不是垂直螺旋型上升的勵志大戲。



她為著自己的一時選擇,承受了不少痛苦。




卻依然順著選擇的起點,一路滑向未知的也充滿驚喜的終點。



逃離父親的家,她知道從此回不去了。



與母親共同生活不易,她選擇出國,到了香港戰火喧天,她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選擇胡蘭成,她將一生背負姑息漢奸,不顧國讎家恨的罵名,她義無反顧,愛了。



她的一生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志運轉,不妥協,不後退。



她說:




「有些人很多機會相見的,卻總找借口推脫,想見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




有些話有很多機會說的,卻想著以後再說,要說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




有些事有很多機會做的,卻一天一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沒機會了。




有些愛給了你很多機會,卻不在意沒在乎,想重視的時候已經沒機會愛了。」



人人都道你悲涼離苦,我卻覺得她是世間盛開最美的花朵,每次逃離,都是柳暗花明。



在她這樣的女子面前,生活也臣服腳下,聽任指揮。












周沖的影像聲色


150萬追夢人的深夜讀書會


新知 見解 自省 療愈 行動 成長


周沖


80後的老女孩。


自由寫作者。


2015年離開體制

,放棄公職,開始以筆謀生。


著有《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我更喜歡努力的自己》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沖的影像聲色 的精彩文章:

我兒子對讀書完全沒興趣,成績很差,每天除了動漫,就是遊戲,在學校和老師也對著干,我們說的也不聽。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一生只看一個童話,請一定記得看這本
女人高貴不高貴,就看這一點
看完這6本繪本,孩子的性教育、情緒管理、情商教育、生命教育,你就會明白應該怎麼做了

TAG:周沖的影像聲色 |

您可能感興趣

民國才女張愛玲:她有多驕傲,就有多悲涼!
張愛玲有多高級,在母親面前就有多悲涼
張愛玲這一生,到底有過多少次愛情?
誰說張愛玲後半生潦倒?後來她有愛,有錢,還有最好的作品
張愛玲:這,就有點尷尬了
張愛玲有多喜歡胡蘭成?所有的感情都在這封卑微的分手信里
一首歌唱哭朴樹,張愛玲為之折服,弘一大師到底有多厲害?
張愛玲的文字到底有多麼誘人
聰明有種,富貴有根,這就是為什麼張愛玲能成為著名作家的原因
冰心:或許沒有張愛玲和蘇青有才華,卻比她們都過得幸福
有後媽就有後爸,張愛玲的經歷就說明這一點
有錢有顏,男友無數: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張愛玲:「有些人,一別就是一生」
張愛玲 : 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
張愛玲的父母有錢又有閑,卻放著好日子不過就離婚了
為啥張愛玲一見到他,就低到塵埃里去?看完才知道胡蘭成有多會撩
張愛玲大器早成,可不幸的是,她真正的文學生命只有兩年
張愛玲的經典語錄,你最喜歡那哪一句,有沒有讓你感同身受的?
張愛玲錯了,愛到卑微從來就不會有花盛放
一首歌唱哭朴樹,張愛玲為之折服,弘一法師到底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