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鑒好文 | 三國里誰最會收買人心,連極會用人的曹操都不如他

看鑒好文 | 三國里誰最會收買人心,連極會用人的曹操都不如他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藝術性、文學性毋庸置疑,但是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據說日本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大名德川家康就常常翻閱《三國演義》,將其視為奇書,當時頗不以為然,但是隨著一遍遍地讀,一遍遍地想,漸漸發現它確實已經超脫了尋常所說「小說」的範疇。







以史為鑒:用人的理念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朔雪漁翁




「黎叔」說過「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眼睛要看著別人的長處!」




「黎叔」還說過「這次出來一是通過實戰鍛煉隊伍,二是考察新人,在這裡我特別要表揚兩個同志,小葉和四眼。他們不僅突破了自己,也超越了在座的前輩。」




作為扒手集團的主要領導,「黎叔」已經深諳用人之道,並且看清了人才的重要性,反觀某些公司、企業領導,卻往往偏聽偏看,甚至不聽不看。




對比與「黎叔」的觀察、培養人才,現實中的領導,往往一邊說著人才匱乏,一邊卻忽視了身邊的人才。




當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理論指導,忽略了理論所具有的巨大的指導作用。







(圖)《三國》劇照







眾端參觀,各盡其用





所謂眾端參觀,即是要求領導對員工從各個方面了解、觀察,然後根據才能進行使用,「漢初三傑」中蕭何是縣吏,韓信直接肄業,樊噲是屠夫,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卻都能被挖掘,被善用,這和眾端參觀大有關係。




根據《襄陽記》記載,龐德公稱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三國演義》中徐庶曾對劉備說

「卧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而實際上,劉備通過對二人的了解,大約是把諸葛亮當作了蕭何,把龐統當作了張良,龐統死後,軍事上則倚靠法正,很明顯,

劉備是看到孔明和龐統二人雖然名聲相當,但是擅長的技能不同,從後來諸葛亮北伐事事操心上來看,其實他還是更為擅長內政方面的政務。




再如孫策臨死說的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雖然《三國演義》中沒有描寫多少具體的領導和員工接觸問題,卻通過這種結論性的方式在告訴我們,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道員工能幹什麼,才能成為一個好領導。








唯物辯證法中的兩分法告訴我們要全面的看待問題,


不只要看到缺點,更要看到優點。





所以說不論做為領導還是員工,都忌諱頭腦一熱,看到眼前的一點問題就做出判斷。

如果不去了解,只憑一時的感覺,很容易鑄成大錯。




《三國志蔣琬傳》載「先主嘗因游觀奄至廣都,見琬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倉卒但免官而已。」




這個故事是不是挺眼熟,曾幾何時,魯肅給劉備寫信,說龐統龐士元非百里之才,結果劉備通過和龐統的接觸,認為他確實是人才,等到他成了大集團的領導,即使是作為左膀右臂的諸葛亮給說好話,也不行了,此時的劉備被權力沖昏了頭腦,犯了主觀臆斷錯誤,如果不是諸葛亮了解蔣琬,蔣琬就被劉備給殺了,又如何會有將來的宰相蔣琬,為蜀國穩定軍心,穩住國勢?









(圖)《三國》劉備








刮目相看,不計前嫌






子曰: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這是告訴我們要如何了解他人,同時,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呂蒙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的例子,不能固守於舊觀點,用固定的眼光看問題。




那麼,為什麼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以呂蒙為例,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呂蒙通過自己的學習,將自己由一名具體勞動者變成了既可以進行具體勞動,也可以進行抽象勞動,即是從領兵武將,到帶將統帥的轉變,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重新認識,不給他新的機會,吳國如何奪回荊州?諸如現代的「董小姐」,不就是從銷售轉到管理,諸多IT界的牛人,也何嘗不是從技術轉到管理。




如果領導不能發現員工的成長與提高,員工又怎麼會有動力,等到真正成長之後,他們又怎麼會守在原來的崗位上呢?








(圖)《三國》呂蒙






當然,這種發展眼光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不計前嫌,如漢初劉邦信任韓信、陳平,三國時代代表人物則如曹操。




官渡之戰,許攸叛袁投操,內心很是忐忑,但是看到曹操光著腳就迎了出去,他很受感動,對於這種領導,剛剛跳槽的許攸立刻提出了決定整場戰役勝敗的關鍵計謀。




如果說當時是因為曹操勢弱,那麼到了任用張遼、張郃、張綉等一批降將時,就能看出他如何不計前嫌。







辯證唯物主義說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作為對抗東吳的前沿重要陣地合肥,曹操就任命張遼為主帥,而更早跟隨他的樂進、李典,只能作為張遼的副手,因為曹操不以出身為標準,能夠各盡其用,這也同時證明了了解員工的重要性,張遼也不辱使命,合肥之戰大敗孫權,曹操對於員工的認識,決定了他的任命方式,這種方式反過來也證明了他認識的正確性。




再說說小心眼的劉備,當初劉備入蜀,劉璋有一個手下叫做張裕,因為鬍子特別茂密,劉備拿他找樂,編了個小故事,說他是毛多的豬,結果張裕立刻反唇相譏,說劉備是無毛豬,那個時代沒有鬍鬚都可以算是一種缺陷了(當時崇尚蓄鬚,所以關羽鬍鬚長就有「美髯公」的美名),所以劉備很生氣。




但是因為他是劉璋的手下,自己只是客人,等到他奪得西川,這個張裕平時還愛玩點高科技,預測蜀國國運不長,雖然諸葛亮給上書求情,還不被劉備給咔嚓了,誰讓他當初拿未來的領導找樂,這領導還不那麼寬宏大量呢。

劉備的這點「小任性」和蜀國後期人才的匱乏恐怕多少有點關係吧?








(圖)《三國》曹操








臣居君上,先人後己








初,袁紹與操共起兵,紹問操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操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這段出於《三國志》的對話,袁紹倚仗集團資本,曹操則以道御之,成為了二人日後發展的指導思想,而最終曹操能夠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曹操認識到人才的重要,天下是靠手下的員工打下來的,不是靠他一個人。




比如典韋為保護曹操力戰而死,過了一年之後,當曹操再次淯水時,忽然在馬上放聲大哭,因為他想起了典韋,雖然長子和侄子也為掩護他而死,但對於他來說,更為悲痛還是典韋之死,大哭之後大設祭筵,曹操親自拈香哭拜,弔奠典韋亡魂。




再比如郭嘉死時,曹操

「往祭之,大哭」

,雖說這兩哭會讓人覺得有作秀的嫌疑,但是,一起打拚的情義,以及這二人一武一文的才幹,都在曹操心中佔有重要地位。








(圖)《三國》劇照






可以和曹操做對比的,是劉備,都說劉備摔孩子是收買人心,但是他那句

「險些為你損我一員大將」

確是真實的想法,要知道亂世的領導,佔據一塊地盤自保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自保,別說一個孩子,多少個孩子也要落得個滅門的結果,那句話從側面也看出劉備把人才擺到了相當高的地位,其他如張綉對賈詡「執父禮」,劉備三顧茅廬,都是把人才擺在第一位。




現代社會也不乏其例,只是換了種形式,大企業大財團的ceo賺足名聲,但其實他們只是面子,里子還有董事會,還有持股人,即使是如喬布斯,作為蘋果的創始人,聲名赫赫,可是高層權利鬥爭還是將他撤權,暫不提勾心鬥角的權利之爭,作為蘋果的領導層,何曾不是把喬布斯努力推上神壇,將他擺到高位,「領導們」退居幕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看鑒好文 | 英美法德日5國學者筆下的7種中國史有何異同?
按斤算它比蒙古馬貴5倍,誰說蒙古人只知道打仗
黃花閨女里黃花到底是什麼花?
別被「抗議」蒙蔽了,被中國修理過的國家都知道這些黑手段!
歷史上15個燕國,慕容復想復的是哪個燕國?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