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景樓的回聲

遠景樓的回聲

楊俊文

我還不曾踏上眉山的土地,便已用一顆心對紗縠行那座老宅遙拜了許久。當我真的有一天,走進這個已被稱作「三蘇祠」的地方,神思卻從古老的時光深處,漸漸回到這家父子行走的原點,然後靜靜地面對一尊蹲坐的石像,開始找尋他曾贈予這方故土的詩文墨跡。

如今,蘇軾宛若星辰般浩繁的詩詞文翰,早已被後人沿著他足杖芒鞋、一蓑煙雨的漂泊路線,一一收起並珍藏於歷史文化的寶庫。而對於與他同飲岷江之水的眉山文化人來說,最熟知的莫過於他對家鄉眷戀的文字述說,其中《眉州遠景樓記》則為更多的人所熟記和傳誦。也許出於對家鄉的一次回望與感動,或是因風土與文脈的獨特,蘇軾才在這篇記文里把故土上的人格群體及官與民的相互關係昭告於天下。

其實,我對這篇記文的細細品味,還是從那個院子里走出來,去了遠景樓之後。最早的遠景樓為黎侯任眉州知州元豐年間主持修建,幾經朝代更迭,遠景樓幾度被兵火所毀。當下主樓為十三層的遠景樓建於二十一世紀初,造型與青瓦、褐柱依然完全採用宋代的建築風格。樓高比初始的高度不僅上升了整整五十米,而且其雄偉壯觀之勢遠非昔日可比。當下的眉山人更喜歡將這座建築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鸛雀樓相媲美。

而我並不樂於親近洗去滄桑後的壯美。事實上,即使這座樓宇依然是原有的高度,甚至哪怕僅存一些碎瓦殘磚,仍不妨讓我為它生出聳入雲霄的感覺。因為它獨具的文化高度,早已因蘇軾的那篇記文而讓人仰首凝望了。所以,在短暫的舉目之後,我便禁不住將目光又收攏到那篇記文上,並試圖找到黎侯的一些蹤影。

在眉州的史籍中,少不了關於黎侯的記載。他一生致力經學,為政仁慈清明,深得眉州百姓擁戴。他又是蘇洵的老朋友,蘇轍也曾有詩寄於黎侯。但我覺得他清晰的身影還是在蘇軾的筆下。「簡而文、剛而仁、明而不苟」的評鑒,為這位大儒清官繪製出了一幅既真實又清晰的精神畫像。但這還不能完全歸於蘇軾識人、辨人的眼力。實際上,蘇軾已有言在先:「吾州之人以書相往來,未嘗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為記。」況且,眉州「其民事太守縣令,如古君臣,既去,則畫像事之,而其賢者,則記錄其行事以為口實,至四五十年不忘」,又是蘇軾不忘的記憶,所以他深深理解民眾對清官的擁戴之情。蘇軾雖在黎侯出任眉州知州第二年,就曾寫《寄黎眉州》一詩,但是,如果不是聽聞故鄉父老對黎侯的讚許,對他「既滿將代,不忍其去」的情景所打動,我想,蘇軾則大概不會欣然命筆為遠景樓作文以記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公網 的精彩文章:

五月艾香襲人
一部民族的史詩――重讀陳忠實《白鹿原》
端陽時清 古風流長
買了一本「老相識」
閱讀齊澤克浪費生命嗎

TAG:中公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清 劉墉-節書遠景樓記
米芾最老辣的書法《多景樓詩冊》,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米芾最老辣的書法《多景樓詩冊》,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偽作:米芾的《多景樓詩》
氣勢恢宏、超凡脫俗 米芾最好三部大字作品 虹縣詩多景樓詩研山銘
濃墨宰相:劉墉《節書遠景樓記》,綿里裹鐵,味厚神藏
米芾《多景樓詩冊》飄逸老辣的書法
經典碑帖:米芾《秋暑憩多景樓帖》
欣賞墨跡,才能體會到筆、墨的妙處,看米芾《多景樓詩帖》
《多景樓詩冊》米芾
劉墉書法《行書遠景樓記軸》
米芾書法欣賞《多景樓詩冊》
『賞析』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帖》是偽作嗎
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冊》,晚年豪放書風的代表作
宋代米芾書法欣賞:行書《多景樓詩帖》
《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潤相遇》北宋·蘇軾
米芾高清《秋暑憩多景樓帖》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行書《長壽庵詠梅詩》,名帖《多景樓詩》的「姊妹篇」
米芾最老辣的書法《多景樓詩冊》,米芾晚年力作
上海博物館藏丨米芾傳世行書大字《多景樓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