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一名將,自比諸葛亮,抬著棺材上戰場,為中國打下一個大省

清朝一名將,自比諸葛亮,抬著棺材上戰場,為中國打下一個大省

清朝時期,多數人印象最深的皇帝,應該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也是很多導演喜歡拍攝的人物題材。對於其他皇帝,確實沒啥大的作為,拍出來也只會給觀眾添堵,尤其是晚清時期的幾位皇帝,更是遭人指責。

也許晚清的皇帝應該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幹將和為國為民的大臣。比如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張之洞,彭玉麟等等。尤其是左宗棠,更是被世人稱為「民族英雄」。

左宗棠從小就聰慧,志向遠大,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是博覽群書。不光讀那些儒家經典,而且還學習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等,可以說知識面非常全,這為他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剛開始,左宗棠的仕途有點坎坷,雖然讀書厲害,可是這考試並不在行,或許是有朝廷的客觀原因吧,他連續幾年考試,均不及第。科場失意,看來走正常途徑是很難實現自己的抱負了。所以先去當個教書先生,等待時機。還給自己起了名字,叫「今亮」,意思是今世諸葛亮。

都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左宗棠當初的老師賀熙齡,對自己的這位學生,非常喜愛,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而且賀熙齡還有一位兄長叫賀長齡,是朝廷務實派的官員,也非常看重左宗棠的才能。

經他們推薦,結識了當時的封疆大吏陶澍。陶澍跟左宗棠一番交流後,立馬要跟左宗棠結為親家,要將自己唯一的兒子跟左宗棠的女兒定娃娃親。陶澍看人的眼光是非常準的,他當時就料定,左宗棠以後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陶澍還有一個下屬,叫林則徐,大家都非常熟悉。林則徐對左宗棠也是讚賞有加,兩人曾在長沙徹夜長談,對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特別是關於西北軍政的見解不謀而合。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屬。所以特地將自己整理的新疆資料全部交給他。而且林則徐不斷向朝廷推薦左宗棠,甚至死後的遺囑上,都在說左宗棠人才難得。

後來左宗棠終於憑藉自己的能力,走上了仕途,政績斐然,榮升一品大員,而此時已經接近50歲了。此時不光起義軍頻繁,關鍵是位於西北的新疆,面對沙俄的虎視眈眈,更是危機重重,左宗棠強烈要求收復新疆,後來慈禧太后終於同意左宗棠挂帥出征。

左宗棠立下誓言,務必收復新疆,出行時,還帶上一副棺材,意思是不收復故土,寧可躺在棺材裡。就這樣,經過近兩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收復了新疆。而且還留下來治理新疆的經濟發展。根據資料記載,新疆占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可謂是大省,說左宗棠是民族英雄,真的是當之無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名人檔案 的精彩文章:

清朝一皇帝,為隱瞞自己的生理缺陷,下旨:退朝後,百官先走
清朝一大臣過大壽,打開一份禮物時,才知大禍將至,隨後聖旨到
清朝一大臣過大壽,打開一份禮物時,才知大難臨頭,隨後聖旨到
清朝一大臣,請客吃飯,飯菜上齊後,客人一看,懵了
清朝一官員拜見巡撫大人被拒,知道原因後,羞愧辭官而去

TAG:歷史名人檔案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戰場,這支日軍躲進中國地下,吃屍體都不出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戰場,這支日軍躲進中國地下,寧可吃屍體都不出來
日軍這款槍比三八大蓋還好,卻在戰場上把自己的傘兵坑慘了
要說浪,還真沒人比得上諸葛亮,身高八尺卻整天坐著小輪車上戰場
戰場老照片:這裡是二戰的起點,不到一個月佔領全國
二戰時期第一神車,當年沒它大兵們是不會上戰場的!小身板大英雄,值得一個贊
此國將軍比戰車還多,盟友實力嘲諷:上了戰場一點用沒有
他拿著扁擔上了戰場,威猛無敵,一扁擔一個,後來成了開國上將
中國五大兇猛戰刀:一把世界刀王,稱雄戰場千年,一把近代最著名
二戰中的那些火箭炮,最後一種在戰場上威名遠揚!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在戰場上打了勝仗,卻主動投降的將軍!
二戰中日軍在哪個戰場上死傷最多,不是在中國,而是在這個小國家
只要上戰場就帶著「投降書」的國家,每一個士兵口袋中都有一份!
他是一位名將,在戰場上打了勝仗,卻像敵軍投降,這是為何?
這個國家的女兵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在戰場上一個能打倆!
關羽和張飛,一個賣棗一個殺豬,上戰場後卻能以一敵萬,原因很簡單
三國最倒霉的勇將,明明萬眾矚目,卻一上戰場,就遇上剋星被殺
《刺激戰場》最罕見的橋圈,一邊是天命,一邊是天譴!
亞洲一小國,靠越南戰爭起家,在戰場上做的事比日本人還絕
累死戰場的世界5大名將,中國有三個,其中一個被稱為「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