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巴基斯坦被印度分割成1500公里遠的兩塊地
南亞,陸地上大致是蘇萊曼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若開山脈圍成的區域。海域大致是印度洋北部,即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地區。
圖:南亞地形
南亞有八個國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緬甸這五個是陸地國家,斯里蘭卡是印度半島東南部島國,馬爾地夫則是印度洋上微型島國。緬甸位於南亞東側,大部分領土在中南半島上,另一種劃分方式是將其歸入東南亞。緬甸地理上海岸線全都在印度洋,歷史上又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將其歸入南亞。
2017年,南亞的人口已超過20億,世界再無任何一個地理板塊,有如此人口當量。南亞無論是GDP還是資源消費量,在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南亞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上,戰略地位無與倫比,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必將在南亞播種開花並結果,不過挑戰也很嚴峻。
在殖民時代,南亞絕大部分領土屬英屬印度,剩下少量土地也是英國勢力範圍。
二戰後英國再無力控制英屬印度,這塊地方面積400多萬平方公里,當時人口接近4億,僅次於中華民國。若是讓英屬印度整體獨立,它將是一個控制整個南亞的強大國家。英國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早有經驗,「分而治之」是一大宗旨。
那麼如何分呢?英國人最初的方案,是按照民族分而治之,也就是把英屬印度分成大小几十個國家,像現在的歐洲那樣。
從民族來看,印度族主要分布在恆河中上游,北有喜馬拉雅山、南有印度高原,西有印度河流域的伊斯蘭旁遮普人,東邊是恆河與雅魯藏布江下游的伊斯蘭孟加拉人。如果按照民族分國家,印度族就會被堵成一個內陸國,而且南北受山脈阻擋,東西被宗教堵截,地理形勢和宗教環境之惡劣,比西亞的庫爾德人還慘。
圖:英屬印度民族
英國人的方案,遭到英屬印度一些有遠見領袖的反對,這其中最著名的是甘地。甘地是印度族人,年輕時加入印度國大黨,投身英屬殖民地獨立運動。
英屬印度的獨立並不容易,鬧騰了半個多世紀,其中兩個重要節點,一戰和二戰。一戰是英國由盛而衰的一個節點,二戰是英國無力統治海外殖民地的節點。甘地在這段時間表現突出,他成為國大黨的領袖,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罷工、罷學、遊行,就是不搞武裝鬥爭,所以英國人還算克制,沒對他下毒手。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甘地幾度入獄卻百折不撓,帶領國大黨自強不息。眼看二戰後英屬印度獨立的趨勢已經形成,甘地成為各民族共同的英雄。
甘地力主建立一個大印度,包括英屬印度全部殖民地,這被英國殖民當局否決。
英屬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提出來按照宗教分,這是著名的蒙巴頓方案。其實在英國控制下的印度政府內部,早就有了嚴重的宗教衝突,總督提出這個方案並非什麼創舉。
甘地和國大黨萬般無奈,接受了以宗教劃分英屬印度的方案,這是列強與獨立國之間的一次相互妥協。
我們來看偌大一個英屬印度,是如何劃分國家的。
圖:南亞國家
緬甸是南亞抵抗英國最猛烈的地方,也是最後併入英屬印度的地方。緬甸淪為殖民地後,大量印度商人和廉價勞工湧入,衝擊著緬甸的經濟和農業生產。緬甸人反英也反印度,就連不怎麼參與政治的僧侶,也加入到反抗大潮中。
經過幾十年的抗爭,1937年英國把緬甸從英屬印度劃分出來,獨立為英屬緬甸,這樣兩個英屬殖民地在英國的行政級別一樣的。英屬緬甸是在英屬印度獨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48年獨立的。
另一個地方錫蘭島,是整個英屬印度佛教徒占多數的地方,無論從地理還是宗教還是來看,錫蘭島獨立建國沒有懸念。
緬甸和錫蘭的情況比較清晰,英屬印度的其他地方,可就錯綜複雜、風譎雲詭了。第一大民族印度族信婆羅門教(現代又稱印度教),主要生活在恆河流域中上游,其東面孟加拉人是第二大族,西面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人是第三大族,這兩個族伊斯蘭教佔主流。
我們今天說印度人,包括了印度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其實真正的印度族,是生活在恆河中上游流域的人。人口而言,如今印度族佔全國只有約46%,在立國時期更是只有40%左右。
圖:南亞夜景
印度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這裡是四大古文明之一,時間與中國夏商時期相當。不過印度古文明早就毀滅了,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佔據這片沃土,旁遮普人也是雅利安人的分支。在巴基斯坦建立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似乎也沒有什麼懸念。
孟加拉的情況就複雜了,這裡是恆河和雅魯藏布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相當好,所以阿拉伯人繞過印度半島,把伊斯蘭教植入當地。後來英國人來了,他們把恆河下游加爾各答的打造成殖民地首都,自然也要講伊斯蘭教打壓下去。後來加爾各答的宗教體系,有原本的婆羅門教,也有基督教,還有伊斯蘭教。這造成一種局面,西孟加拉加爾各答地區,婆羅門教徒比伊斯蘭教徒多,東孟加拉則相反。
另外恆河流域以南,印度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的領土上上,分布著多個民族。按照人口多寡,依次是泰盧固人、馬拉地人、古吉拉特人、加拿達人、馬拉亞拉姆人、阿薩姆人、奧里薩人等。
這些族都是沿河谷平原分布,少則數百萬人,多則兩三千萬,總人數加起來和印度族相當,但面積可比恆河中上游大多了。歷史上印度族根本沒有完整控制過德干高原,印度半島從來就沒有統一過。
印度高原相對恆河流域來說,好比蒙古高原相對中原,平原民族對相對貧瘠的高原興趣不大,而德干高原上的民族也不具備蒙古高原民族的侵略性,於是造成印度半島幾千年分裂格局。
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英國人,都無力深度滲透德干高原,所以印度南部沒有什麼大的港口,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南部也沒有市場,這裡絕大多數人都信婆羅門教。
印度族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好領袖甘地。甘地要做的,是一步步擴大印度族的領土,儘可能讓所有信婆羅門教的地區都加入印度這個國家。
甘地第一步,是要把孟加拉人的加爾各答,併入印度族的地盤。加爾各答大多數時候都是英屬印度的首府,雖然最後十來年英國曾把辦公場地遷到新德里,但那時候新德里還不成氣候。加爾各答的繁華不用說了,位置上它處在恆河下游,印度族失去它就有輸精管被結紮的感覺,這是印度族生死存亡的必爭之地。
圖:東西孟加拉
孟加拉人所在區域,地理上是英屬印度中央地帶,加上恆河、雅魯藏布江從這裡入海,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加爾各答是整個英屬印度的經濟中心,大約相當舊中國的大上海。在南亞孟加拉人數量僅此於印度人,孟加拉如果獨立,憑藉人口數量優勢,加上擁抱南亞經濟中心加爾各答,有潛力成為印度洋的霸主。
孟加拉伊斯蘭教徒比婆羅門教徒多,不過在加爾各答地區,印度族佔了微弱的優勢。阿拉伯人登陸孟加拉地區,帶來了伊斯蘭教。幾百年後歐洲列強趕來,作為英屬印度的首府,英國人在加爾各答地區宣傳基督教,也打壓伊斯蘭教,這反而造成本土婆羅門教徒比伊斯蘭教徒稍多。
甘地和國大黨就抓住這個空子,硬是把孟加拉分成了東西兩個孟加拉,這樣西孟加拉歸印度族,東孟加拉自己去建伊斯蘭國。
甘地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他在英屬印度相當於孫中山在民國的影響力。好好的孟加拉被一分為二,或許孟加拉人只能感嘆,他們沒有甘地這樣的人物。
印度族拿下西孟加拉後,印度高原上的民族,本來也都信婆羅門教,這時候也紛紛效仿西孟加拉,投入大印度的懷抱。
1947年英屬印度各方分別獨立,印度族佔了最大的便宜,領土最大,人口最多,奠定現代印度的版圖。
印度在這個地區一支獨大,引起東西兩個伊斯蘭地區巴基斯坦和東孟加拉的恐慌,既然印度人糾集了一大幫婆羅門教兄弟組成國家,為何巴基斯坦和東孟加拉不能團結成一個國家呢?
巴基斯坦與東孟加拉,合成了一個國家,又稱為西巴基斯坦與東巴基斯坦。
兩個巴基斯坦最近的距離約為1500公里,伊斯蘭堡到達卡的距離則超過2000公里,比北京到香港還要遠。距離是一個方面,由於中間隔著異教國印度,對該地區深有野心的印度,兩地的溝通絕對不順暢。
圖:東西巴基斯坦
從人口來說,兩地旗鼓相當,可是民族和文化卻千差萬別。好比廣東人用粵語和北京人交流,那一定很費勁。


※非洲落後的原因真的是因為人民懶惰么?
※明朝繪製的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董卓臨死前,兵力是如何部署的?
※1975年中國鄰國被印度兼并,另一鄰國至今不和中國建交
※1972年,中國首次在聯合國一票否決,否決了什麼?
TAG:風長眼量 |
※巴基斯坦又獲卡達200億投資 1年內從4個國家借1100億
※簽約!巴基斯坦訂購2艘054A護衛艦 2021年將擁有4艘
※巴基斯坦75000人傷亡,美僅補償200億,巴總理:不夠,還要1000億
※巴基斯坦10歲男童重197公斤,全球最胖!
※哎!2018年印度經濟增速將超7%,巴基斯坦只有5.7%,差距越來越大
※這艘最新交付巴基斯坦的1500噸級的巡邏艦,比056A還漂亮!
※一年又一年,巴基斯坦何時才能買到那32架幻影2000-9?
※巴基斯坦魔改56沖比95還酷!巴淘汰56為什麼不買中國97?
※2018珠海航展:巴基斯坦空軍C-130J到達現場
※90後慈溪小伙援建巴基斯坦7個月 瘦了足足30斤
※德威巴基斯坦安全快訊2018年第11期
※印度2350次突襲巴基斯坦,近200人傷亡,巴鐵呼籲國際援助
※巴基斯坦太聰明了,僅用2700萬,就買回45架戰機
※10歲巴基斯坦小女孩成為最年輕的7000米高峰登頂者,計劃明年衝擊珠峰
※賺大了!巴基斯坦2700萬買45架廢棄戰轟 中國幫其復活還能服役12年
※1000元在巴基斯坦能幹什麼
※巴基斯坦確認將從中國購2艘054A護衛艦 3年內達4艘
※50億美元買4艘小艦,比055都貴:巴基斯坦突然變土豪了?
※巴基斯坦卡拉奇氣溫飆升至44攝氏度以上 被熱死的人數已超100人
※外媒關注巴基斯坦再購2艘054A護衛艦:單價或為3.4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