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鞠白玉:女兒為什麼不許和外國人談戀愛

鞠白玉:女兒為什麼不許和外國人談戀愛

文 | 鞠白玉

我的朋友,前日帶著失敗者的神態再次跟她的家鄉告別,五年前她去溫哥華讀書,畢業時躊躇滿志回來找了份前景尚好的工作,遠程和異國男友戀愛。僅僅半年,她就必須重新做選擇,十幾個紙箱還未盡數拆完,又裝好箱子準備回溫哥華,身後是父母親與她的絕裂。半年裡她在親人的指責里活得疲憊頹喪,他們以為她一畢業就會賺大錢,沒想到僅是美術館的六千元工資,又以為她會靠學歷和年輕迅速找到一個金龜婿,沒想到她在讀書時就愛上個平凡的加國男孩。對她而言,一切都剛剛開始,但對父母而言,一切都落空了。

我知道她在溫哥華時如何在學業中努力成為優等生,打小工存錢去旅行儘可能地多看看世界,可是時隔五年,一個受過高質量教育的人發現自己完全無法適應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 「他們不把我的工作視作一份事業,也不把我的情感視作一份愛情」。父母拒絕和她的男友見面,理由是「戀愛期間他都沒有替你付過學費和房租」以及「他媽都沒表態給你們在中國買房子」。因為父母不相信她的職場前途,不斷讓親友介紹有錢人給她相親--「起碼有人給我們養老」。她不願再承受這樣的羞辱,最後的決定只能是「我回溫哥華了」。

但這會是個結局嗎,相信有朝一日,一切都能彼此原諒,彼此理解。但她父母在她去機場的路上發來的語音是聲淚俱下:現在我們所有的投入都付之東流,你什麼時候能還清我們?

說真的,我暫時還沒見過有其他社會裡的家庭是比我們中國人的家庭更具有戲劇性,沒有任何民族的日常生活能過得比我們更愛加足戲碼,必須把平靜的生活過成雞飛狗跳生離死別才行。我不懂朋友父母的悲情邏輯,為什麼她只是過了一個和你期望不同的人生就必須斷絕關係?

一對夫婦傾盡全力支持女兒出國讀書,應該不會以為女兒僅是在大學修習一項專業,一個年輕人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會受到觀念的衝擊,改變,並且生活和愛情充滿了變數。為什麼當你送一個孩子遠行的時候會以為此後一生她都會按你的期待格式生活呢,一旦跳躍出這樣的格式即脆弱得不堪一擊?

就像常聽到一些中年人說,我打算當我的孩子一考上某某大學,我就在他附近買上一棟房子,到他一畢業結婚時我們可以同住一起,過兩年他生了小孩我正好可以給他帶。我奇怪的不是她為什麼會對孩子如影隨行,而是為什麼她會以為生活是按照她的計劃一成不變的。這般執著篤定的計劃,大概也是絕不允許出現變化的吧。

把兒女當成私產是一個民間的政治正確,所以中國才會還有彩禮這種固執的民俗,哪怕看在海外受了幾年教育的留學生去情感公號上吐槽,也常有因為彩禮結不成婚的苦惱。家庭中撫養出的兒女,在一生里總會有一次被最大化的估值,在我們這個國家,當我們談論婚姻的時候必定談論金錢,沒什麼人能免俗。

新聞圖片:某公園相親角

所以一旦女兒和外國人結婚,讓父母痛苦的不僅是以後無法共同生活,重要的是所有預設都傾刻崩盤,你能跟洋女婿的家庭談判時說必須在某個地段準備多大面積的房子嗎,能講得出口說們家得先給我女兒一筆彩禮,然後我們再在嫁妝里預備多少等價的物件嗎。在中國社會裡的心照不宣都會突然難以啟齒起來,而且他們知道對方很少有可能屈從。有半數人在現代社會裡還在用古代的婚嫁觀念,在這樣的情形下成天跳著腳談女權和財產保障,是自取其辱吧。

有些人很困惑,為什麼一個中國女孩和中國男孩戀愛的時候要有金錢上的量度,要求車房禮金,但是倘若她的戀愛對象是個西方人,卻閉口不談呢。這並不是屈服了對方的價值觀,僅僅是她在這樣的戀愛里知道作為女孩是如何被尊重,所以她才開始重視自尊。以愛情和婚姻的名義來度量自己值多少錢,那並不是真正的「在意」自己,那是一種自我輕賤。我們能不能假設一下,如果拿固定資產和現金來提前保障的兩性關係,本身就是對婚姻和愛情的不信任呢,歸根結底,是連自己都不相信。起碼在一個有合理的婚姻法制度下的國家裡,你的財產權益有法律保護你,與其個人精於算計,不如交給制度。並且中國婚嫁中的算計,皆是利己,難免嘴臉難看,最後兩敗俱傷。

倆位都在九十年代出國留學回來的藝術家,極其重視女兒的教育,幾乎從女兒一出生就開始為她的教育基金在大力存錢,終於到十八歲把女兒送到英國最好的藝術學院。這倆位不約而同地說:我和女兒的唯一要求就是她不許和外國人談戀愛。

「一旦找了老外,我們會永遠失去這個女兒。」他們都有這樣的堅決。為什麼會失去她呢,如果她很不小心地,很「不幸」地,和一個與她成長環境,文化背景都不盡相同的人相愛,為什麼就會讓父親有種斷絕關係了的憂念呢?我想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做一種完美的預設,一種安全妥貼的生活,是對女兒的一生的殷切。可是那還讓她學藝術做什麼呢,真難想像一個職業藝術家會情願過一個提前預設好的人生。

「那麼她就會再也不聽我們的話了。」父親持著這樣的固執,堅決反對女兒非常有可能的異國戀情。一個受了教育的正常人,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和思考能力的人,為什麼要始終聽父親的話呢。一個女孩在戀愛里的快樂自在,在不同觀念里獲得的融合和互補,哪怕戀愛會分手,結婚會離婚,但這是個人意志和自由靈魂去分享的過程和決定的結果。她的那樣一個嶄嶄新的人生,幹嗎要全盤聽你的布滿塵埃的人生經驗呢?

把兒女視作私產的長輩,儘管重視子女的教育,卻很難將兒女視作一個情感動物,視作一個獨立人格的人。痛心疾首控訴兒女的父母,首先剝奪了女兒有可能愛上某一個人的權利,跳脫父母預設的人生劇情的權利。父母恩情是在時間裡的細水長流的回報,卻被他們演繹成一個要馬上變現的投資項目,變成了沉甸甸的債務。

奇怪的是,從二十幾年前我們接受的社會和家庭教育,皆是讓女孩如何獨立自尊,但長大成人後面對的社會和家庭要求, 是物質至上和利益換算。父母傾盡一生付出的教育經費本是為了讓一個人能夠在世上從容自處的謀生,最後彼此的命運卻都活成了倉皇,出走,失去和怨懟。

我說的家庭中的戲劇性是因為一切都是即刻性的反應,不給人的抉擇留出時間的餘地。可是生命的每一刻都是過程不是結局,我的朋友才二十幾歲,有太多的可能性,可能會失戀,會再愛上不同的人,可能會在工作上非常出色,也可能靠自己就買得起房子。過得幸福或不幸,這些都應該去交給時間。但是相信房子和婚姻即是一勞永逸的父母,寧願斷絕關係也不願意去相信她的女兒是一個有能力自己創造生活,有權利自己選擇愛人的人。

原標題:親密的惡

【作者簡介】

鞠白玉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藝評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湯禎兆:日本,一個全年無休的祭典之國
收起文藝青年的悲情,讓我們來說說帶血的遠方
女兒為什麼不許和外國人談戀愛
魏陽: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不再拿孩子的丁丁開玩笑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和外國女孩談戀愛,什麼感受?
女兒談戀愛了?韓國瑜:對方是親戚
為什麼女孩們都想和劉昊然談戀愛
當唐僧真的和女兒國國王談戀愛,你受得了嗎?
為什麼說男人用眼睛談戀愛,女人用耳朵談戀愛?
為什麼很多女人喜歡和黑人談戀愛?
女孩,你為什麼不談戀愛
請和允許你「脆弱」的男人談戀愛
與黛玉談戀愛,娶寶釵當老婆——為什麼中國男人在擇偶上知行不一
天庭的男女神仙,玉帝王母禁止他們談戀愛,是什麼原因
男人為什麼不想和比自己大的女人談戀愛?
戀愛女王楊絳教你如何談戀愛
蔣勁夫承認新戀情,女方又是外國人,談戀愛嗎?挨揍的那種
男人更喜歡和「花心」的女人談戀愛
愛吃醋哈士奇不讓女主人談戀愛,自己卻在外面找小金毛當老婆!
為什麼部分女人喜歡跟外國男人談戀愛?看看這三個女人的心裡話
為什麼說好笑的女孩不配談戀愛?
和窮女孩談戀愛是什麼體驗?網友:因為太窮,所以不敢談戀愛
外國人和中國女孩談戀愛是什麼感覺?美國青年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建議你和這種女孩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