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後常吃楊梅能消食、除濕、解暑,但這五種人萬萬不能多吃
前幾日,全國共慶端午佳節,我也不能閑著,趁休息時間去爬爬山,活動活動筋骨,本以為可以趕上採摘楊梅時機,無奈當地嚮導說端午過後還需半個月,楊梅才能成熟,很可惜,但今天既然提起了,就跟你們好好說道說道楊梅。
楊梅:「果中瑪瑙」
楊梅屬於楊梅科楊梅屬小喬木或灌木植物,又稱聖生梅、白蒂梅、樹梅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在中國華東和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區均有分布。
每年5-6月份成熟時采,鮮用,干用或鹽漬備用,亦可製作飲料或釀酒。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之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
︱營養價值高
據測定:優質楊梅果肉的含糖量味12%-13%,含酸量為0.5%-1.1%,富含纖維素、礦質元素、維生素和一定的蛋白質、脂肪、果膠及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實中鈣、磷、鐵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
︱果實、根、樹皮均可入葯
楊梅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禦寒、防癌抗癌、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
其次,核、根、皮均可入葯,性平、無毒。果核可治腳氣,根可止血理氣;樹皮泡酒可治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等。腹瀉時,取楊梅熬濃湯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
五類人群要少吃楊梅
1、胃黏膜損傷者
雖然,楊梅性溫熱、味甘酸,入肺、胃二經,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止吐止痢等功效。但是楊梅味酸,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且楊梅中的有機酸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所以,一般胃病都會有胃粘膜不同程度的損傷的,比如: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等。若要食用楊梅,建議在飯後時分,不宜空腹食用。
2、牙痛者
我們牙齒外面的一層叫牙釉質,牙釉質裡面的叫牙髓質,有些人吃東西的時候,酸水接觸到了布滿神經的牙髓質,會產生強烈的酸感,會腐蝕牙齒,癥狀主要有牙床發軟、舌尖起泡等現象。因此,牙疼的人不要多吃。
3、糖尿病患者
楊梅裡面富含葡萄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食用過量的話,會引起血糖升高,危害病情。理所當然,血糖高的孕婦建議少吃楊梅。
4、內熱火旺體質者
因為楊梅屬性溫類植物,食用後可助人促熱上火,因此,內熱火旺體質亦不宜多食,比如便秘者、咯血患者。
5、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
對於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來說,為了身體狀況不能食用酸性食物,而楊梅就屬酸性。酸性食物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腸分泌膽囊素,從而引起膽囊收縮,誘發膽絞痛。
PS:楊梅的生活常識
︱楊梅長蟲了能吃
櫻桃與楊梅這對漿果「姐妹」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很容易受到果蠅幼蟲的「侵襲」。儘管櫻桃、楊梅,營養價值也較高,不過很多人還對當年櫻桃、楊梅遭遇的「蟲子風波」心存芥蒂。
其實,楊梅蟲是果蠅的幼蟲,它本身是無毒無害的,而且還是一種優質蛋白,經證實還含有一種抗菌肽。進入胃內之後會被強大的胃酸殺死,成為高蛋白的「食物」被消化吸收,不會進入人體內搞破壞,更不會成為寄生蟲。
只不過有蟲的櫻桃、楊梅表面容易破損,進而容易發生軟爛變質。所以選擇挑選楊梅時,一定要挑選新鮮的,果皮完整無破損,顆粒飽滿的為好。過於黑紅的楊梅或盛器有很深的紅色水印,應盡量避免選購。
︱清洗楊梅秘訣
楊梅的儲存要求較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可存放三至五天,如果放在冰箱的冷凍室則可存放一年。
但是,建議楊梅買回家及時吃掉,不能及時吃掉的要先用高濃度的鹽水浸泡,這樣小蟲子便會受到刺激竄出來。若放冰箱保存也要先鹽水除蟲,否則蟲子凍死了就跑不出來了。


※捨不得錢套不住健康,要想脾胃好,還能祛風濕,得常吃這種水果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三種普通食材混合熬粥竟能疏肝和胃
※老中醫抵半個算命師,察「面部五官與一腹」判脾胃好壞
TAG:丁香園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