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玉奎:唐氏父子

張玉奎:唐氏父子

唐紹光順利當上了公社中心聯中,這所最大學校的修理工,村裡的手續還不用他親自辦理。事實上,各村生產隊都不放人,不是看在老李女婿的面子上,翁同續不會放他出去。

好事連雙,翁家溝學校的校長看重唐紹光是一把手介紹來的,又有手藝,還是唐傳宗的徒弟,委派他趕做一批學生課桌,以捌拾元一張的價格收購,而且可以回到家裡去做。如若沒錢買木料,可以申請上級撥下款來先用著,交了課桌後從工錢里扣出。

唐紹光找來他的老師唐傳宗和幾個師兄弟,有酒有肉好好招待一番,組織起來,成立課桌打造小組,共同打造這批課桌。在家做無人監督,用料以次充好,一張課桌單從木料上就節餘出一二十元錢來。這是什麼概念?一個臨時工月工資才三十元呢!

時值文化大革命後期,山區鄉村興起一股扒墳熱。村支部召開全體村民會議,支部書記念了縣委文件,作了動員報告,博得與會黨員、幹部和群眾的一致好評。支部書記動情地說:

「鄉親們,想一想,我們的土地越來越少,我們的老祖宗,我們的老老祖宗,死了幾百年的老祖宗們,還在占著我們活著人的土地。我們的人口越來越多,糧食越來越緊張,怎麼辦?扒墳,我們要扒墳。把所有地下的老祖宗們請到地上來,讓他們給我們騰出土地,種地打糧食。」支部書記頓了頓,威嚴地掃視全場。「現在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年代,不要有所顧慮。黨員幹部家的祖墳要先扒。先扒我家的吧,明天就開始!」

墳墓扒了,扒出的磚石壘砌地堰,小地改造成大地,全民動員起來,扒墳造地。村小學,村委辦公室以及辦公大院相繼落成,全都使用了墳墓里扒出來的老祖宗用過的建築材料建造的。安裝上去的門窗,也是老祖宗的棺材板子做的。這些在地下沒有被老祖宗屍體漬爛的木材,在木材匱乏的年代,被好好的二次被利用了。

因為缺乏木材,也是窮的買不起木材,唐紹光動了歪腦筋。他想:「扒墳扒出來的棺材板子能做門窗,就完全可以做學生課桌,替代出來的好木料,打造成柜子箱子,賣給結婚的人家還是供不應求的,兒婚女嫁,誰家用不著?可謂一舉多得。這樣幹起來,打造課桌的成本,幾乎降到了零,只剩下了那點工錢。該著我要發財了,發大財了!」

唐紹光為自己產生了這個好主意,而感激老祖宗的遺傳基因是何等優良!他美滋滋的,睡覺睡著了還在咧嘴笑,一夜連著做好夢。

唐紹光夢著課桌和箱櫃一同打造,雙管齊下,同奏凱歌,嶄新的人民幣點著嘎巴嘎巴響,一把把遞給他,讓他目不暇接。一夢醒來睡不著,時值夜半更深,起來溫了四兩小酒落肚,心情無限好。推窗望月,半夜裡唱起《紅燈記》:

「提籃小妹-------」

「你瘋了!」老婆嫌他影響睡覺,不耐煩地吼叫起來,徹底打亂了他的興緻。

令老唐欣喜不已的是,東山坡上扒了一個好墳。不是墳墓修得好,而是棺材好,一點也沒有腐爛。棺材使用的是當地最好的柏木做成的,大木材,板子厚厚的,塊塊都沉重,陰暗潮濕的地下,最耐腐爛。

這棺材下地沒有十年,更是不爛。扒出來的時候,棺材囫圇著,油漆和花紋沒有變異,大半新的一樣。蓋子起不開,一幫村民用洋鎬搗鼓了大半天才撬開,老費勁。由於腥臭,生產隊的人扔在那裡沒有動。

這個棺材就是唐紹光和他的師傅打造的,非常堅固,採用的是公母隼,魚鰾膠,整個棺材堅固的如一塊磐石。那魚鰾膠具有防潮功效,適合埋於地下,經久耐腐。別說才下地不多年,十年八年是不會走樣的。

魚鰾膠遠比水膠粘接性好。這種膠用一種海魚內臟提煉而成,買來的成品黑褐色,呈條狀,需要再加工。唐紹光親手熬制,先是用開水燙軟了,紗布包了,才掄起木匠斧子猛砸,使出渾身的勁來。干這路活,是出大力氣的活,無論冬夏,干一會就會滿身大汗,比打鐵還累,卻是要看火候的,打一會揭開紗布,看看成色,用手指頭輕輕碰一下,試試粘度,或用斧頭輕輕砸一下,上面拔絲,拔出半米長的絲,方才可以放進盛了水的碗里,連碗一起放進水鍋里慢慢熬開,熬稀,熬成膠。這種膠掃進公母隼里,永世不得退開。

墳墓的主人是蘇二,和唐紹光的二叔同齡,出身於舊地主家庭,解放前夕一度揮霍窮了,定成分的時候划了貧農。後來兒子參加了革命,因有戰功,南下時留居上海,不斷地從外地匯錢供給蘇二。蘇二活著的時候,很早就不用幹活了,享受軍屬待遇,全村裡數他錢最多,吃的最好,什麼稀罕食物都缺不著,大隊和生產隊都要照顧,十里八里,那是個恣客(方言)。

蘇二雖然富有,卻是個頭不高,相貌不佳,而且,頭頂長滿了禿瘡,從不留頭髮,便於隨時塗抹藥膏。滿頭頂都是禿瘡,冒黃水。據說那黃水粘到哪裡哪裡傳染,俗名叫黃皮子瘡。頭頂上塗滿了藥膏,一塊連一塊的,像是一個打滿補丁的皮球,看著就癩的慌,比個癩蛤蟆還要癩,見了就噁心。蘇二年輕的時候就哮喘,老了是台破風箱,聽著他呼嚕呼嚕地喘,誰都不舒服,挨的近了怕他傳染。

這不能阻止唐紹光。蘇二那口棺材,還能為他變成不少本錢呢!他知道怎麼破解這口棺材。於是,找來一根釺子,到鐵匠鋪里請師傅拍扁一頭,拍成扁鏟。鐵匠師傅搞不明白,問他做什麼用。釺子是用來撬石頭的,拍成扁鏟就用不上了。唐紹光撒謊說:「鏟土」。鐵匠師傅就說:「紹光,你胡說」。卻是刨根問底也沒問出做啥用處來。

之後的一個月夜,月亮像個大銀盤子,照的山山溝溝都清晰,跟白天差不多。野外山體靜立,河流潺潺,貓頭在鷹恣意鳴叫,聲音長長短短,不遠處一公一母,兩隻夜鳥遙相呼應,山谷回應。

夜幕下的山野,神神秘秘。蘇二墓地,七八棵老柏樹聳立,陰影里,遭到破壞的墳墓墳坑相連,磚石狼藉,老遠一股屍體腐爛了的土腥氣味刺鼻。

那口揭了蓋子的棺材,月光下亮錚錚的,走近了隱約看得見上面的花紋。唐紹光手持扁鏟,一步步走過去,動用改造了的釺子,「咔嚓咔嚓」,照著蘇二棺材大動干戈,心裡說,蘇二,對不起了!他費了半黑夜的勁,才破成板條,一塊塊扛下山去,扛過河溝,裝到小木車上推回村。這東西卻是不能帶進家,最不吉利的,老婆也忌諱。於是,放在離家不遠的生產隊一所羊圈旁,用玉米秸蓋上了。

生產隊長綽號叫「劉燒包」,大家背后里都這麼叫他,叫得響了,沒人叫他真名字。

「劉燒包」得了唐紹光的好處,白送了他一口柜子,他女兒出嫁正好用得著。隊長對唐紹光格外開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發現他偷棺材板子並不去管他。還有一個原因,生產隊的犁不受使了,碾不受使了,人家拾掇不了,拾掇了也不受使喚,他去三鎚子兩斧子就好,技術過人,不便得罪。

人家出坡幹活去了的時候,唐紹光就在生產隊的棚里做課桌,用的就是蘇二的棺木,還有從別處偷來的棺材板子。他的師父和他的師兄弟們,卻不能和他一樣自由,只能隔三差五趕過來,他們都受生產隊的嚴格限制。在這個私人作坊里,他們一塊打造出了一張張精美的學生課桌,油漆一新,分辨不出是什麼木材做的,外人只看到手工精細,木材沒有邊缺,完全是大木料。

課桌做得多了,僱傭生產隊的拖拉機送到學校。由於看起來木材上乘,手工精細,漆油的光滑亮澤,深得校方讚許。別的學校領導見了也要訂購,不斷地增加著訂單,唐紹光的買賣紅火的讓人嫉妒。那陣子,收入頗豐,一輩子掙錢從沒有這樣大把大把進,唐紹光背著他的師傅師兄弟們,嘗到了富得流油的滋味。

東泉子那邊出土了一座墳墓,在一處灣坑底下,因天旱挖掘污泥充當肥料時才被發現的。墓壁上的題刻讓人們推測到距今五百年了。由於水下密封良好,時至今日,墓內一切完好如初。那棺材被人撬開,死者是一古裝女人,四十歲年紀,麵皮白凈,發如青絲,靜悄悄睡美人一般,神奇的沒有半點腐爛跡象。

那口棺材唐紹光沒有得到,因為事件稀奇,傳播迅速,震動了一個山區縣,遠遠近近的人都來參觀,傳到縣上去了,連那五百年前的女屍,帶著那口油漆的很好的棺材,一塊運到縣裡展覽去了,被縣博物館收藏。他很羨慕那筆財富沒有到手,為那棺材的流矢而惋惜。那棺木,一定好著呢,說不準是楠木的,比蘇二那口棺木要好多少倍。

疑神疑鬼的人們想都不敢想像,那麼多墳墓出土的棺材,竟有很多被唐紹光趁夜盜走了,常常是白日里扒坆,夜裡他就去偷,生產隊的建設也用不到了。有人檢舉唐紹光,隊長「劉燒包」卻充當保護傘,口頭答應著,就是不照辦,社員們說他,一眼睜著,一眼合著。

唐紹光步入了他人生的輝煌,他的兒子卻出了大禍。

作者簡介:張玉奎,臨朐東城街道劉家董庄人。喜愛文學,縣作協會員,彌河源文學社社員。在多處刊物和網路文學平台發表過作品,擅長鄉土小說創作。

敬請關注彌河源,精彩伴你每一天!

圖文也可快捷投在本公眾號聊天處

聯繫人:乙飛(王永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河源 的精彩文章:

TAG:彌河源 |

您可能感興趣

張玉奎:上門女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