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晃法師講經:《金剛經》成就之道-無得無說分第七(02)

久晃法師講經:《金剛經》成就之道-無得無說分第七(02)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的身相見到了,非身相。沒有身相可得的時候才見本性。如來就是佛的本性、佛的法身。就好像我這個手也是,見沒手可得,超越於這個現象的時候,你得凈。怎麼才能進入超越現象的這種能力?你要把心凈下來,這種凈首先要停下來。當然也包括這個「青」字旁加個「爭」,鬥爭的「爭」,包括這靜必須要停下來,停下來還要整乾淨。你在那裡忙、沒停、妄想不斷,那根本就不凈,兩個(靜、凈)都不凈,青字旁的「靜」也不靜,兩點水旁的「凈」也不凈。無相了、清凈了。清凈的時候,你能耐來了。你才能感受到萬法,一切現象的本性,包括一切生命的本性、包括三世諸佛的佛性、包括你自已的佛性,都見了。

這是法,這個法能拿出一個定法來嗎?可以確定下來一個東西看一看嗎?拿什麼都不對!有人說了,師父你方才講的這些你寫下來,拿出來不就可以了嗎?把這些拿出來,或者是不用我寫,佛陀有很多了,寫了,拿出來怎麼樣呢?拿出來我們還是執著在那上面,不懂了。一旦生起執著就不懂了。所以這種執著心,必須把它破除去。這就是眾生迷,自已迷惑了,被現象迷惑了,總要在現象上去做文章,就被迷惑了,迷失在現象上,卡死在現象上。所以沒有一個可以確定下來的這麼一個法它是佛法,是佛要說的那個東西,要說出來的一個東西——沒有。

「何以故」,為什麼?「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取就是抓取,你想要,就是你要動心,你動心了,動心了就不可以。你動心就犯執著了。所以心不能動,心必須是清凈,這才是如來所說法。如來所說法就是讓你心清凈。讓你心清凈,你幹嘛不凈呢?不凈你就錯了,所以它是不可取的。你一取就不凈了嘛!告訴你別動,別動你還要去動,這不就恰恰錯了?所以這個事情是不可取。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因為要凈,凈到必竟空,凈到無所得,連無所得也無所得。

你一著相,就告訴你著的那相不可得;你一生起可得心,你有抓取的心,告訴你這個不可得、不可去抓取。別動念!動了連本性你也看不著了,更何況離開本性。不著於有、不著於現象、又不著於本性才是解脫,徹底解脫,才是真正的入佛道。一著、一生起抓取的心、心一動就落入有漏、落入現象界、落入三界中。不動心才是凈,心不動、心凈了,本性才能顯現。本性顯現了,我們才能認識到這個世界一切的現象、一切的生命,包括自己,認清楚。這時候認清楚了還不能執著。一切都不執著才是解脫、才是放下、才是成就。

大家要搞清楚,所以不可取。就是這麼一個不可取。「皆不可取」,說了就不可取,沒說也不可取,一切都不可取才是法,真正的如來法。「不可說」,不可確定下來說,說沒用,你得自已去做。不可說,整一套出來說,搞不清楚了。今天這麼說,明天說這麼說,全是這個事。那最後說什麼,說迷惑了,說執著了。所以不可說。當你要說的時候心又動了,這裡指的是心靈世界。當然佛陀可以說,佛陀確實說法四十九年。佛陀說法的時候他心在說嗎?心沒說,心沒動。只是大用現前——口說。只是給我們引導,說了這一切。說沒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法?是不是把這個法說出來呢?沒有!他最後是不是給我們說出來一個法呢?沒有!

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恰恰是不可說無所得。一說就是動心。別動心,也別給它描述成什麼形象,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長的、是方的、是圓的、是黑的、是白的、是藍的、是香的、是甜的、是苦的、是辣的、是冷的、是熱的、是軟的、是硬的。你去想像它都不對。不可說,它是一個不可說的事。它只能告訴我們你不要做什麼。其實是告訴我們不要做什麼?通通的不要做。這種不要做是什麼?是心,要把內心深處統統的乾淨。凈、乾淨,搞乾淨。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一定搞清楚,最後的關鍵在於「自凈其意」。光「諸惡莫做」不行,我再「眾善奉行」還不行。我們能夠做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很多的外道都可以做到。但是如何成佛?是要在這個基礎去上幹什麼?是要自凈其意,就是讓我們的心不可取、畢竟空、無所得、無所有,這就叫做「應無所住」。如何能夠實現這個狀態?離相。離相的過程就是降伏其心的過程。降伏其心最後呈現出來的是無所得的狀態。這種無所得的狀態本身就是住心的,就這麼住心。所以成佛怎麼成?就這麼成。

下面進一步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繼續,「非法、非非法」。非法,就是不是法、沒有法。沒有法的法是法,在一切時候,就是在任何時候你能說出來它是個法的這個東西,在我們如來所說的法上都不是法。如來所說的法是「非法」,都不是法,不是我們所能盡全身敘述、去努力所說出來的所有的法,所想到的所有的法、所有的存在、所有的現象、所有的規律、所有的辦法、所有的目標都不是,一定要排除。非法,非法就沒法,沒法就通通沒有。就是無所得,也就是空,這時候見本性。

接著又「非非法」,連這個「非法」這件事都不可執著。因為我們很多人告訴你非法,告訴你心要清凈,心要一塵不染、要無所得、無所住,然後他又能夠構想出來一個狀態,他去執迷上去了。他總要抓一點東西。不抓一點東西他就心裡不舒服,習性嘛。所以這裡就要破除這個事情。要破除你,解決你這個事情。所以破除就是解決它,讓你不那麼執著,讓你解除這種執著,繳械投降,把這個能耐去掉,去掉才是清凈。告訴你清凈、清凈心,最後留個清凈,清凈也不要。

其實清凈就夠了。但是我們凡夫人常常思來想去、想來想去,最後自己又搞出來一個清凈的東西。這不可以,所以非非法。連這個非法也不對,清凈了。你最後執著於清凈:我得了一個清凈也不對。把這個清凈也要去掉,反正是不著,通通不著。以前有一個叫「十三不靠」,打麻將嘛。一切法都是佛法。這裡借用這個詞我覺得很好,通通不靠、通通不著。是一切都不靠,一切都不著,那就是大解脫、大快樂、大自在。通通不著,這個時候才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所以者何?」,進一步還要跟你講。「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所以者何」,大家都知道,為什麼這樣說?後面講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首先我們要講一下什麼叫賢聖?這裡是指的菩薩,五十二階位中的十信位以上。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階位為賢,三賢。後面十地為聖。所以四十個階位加一起。當然後面還有等覺菩薩和妙覺菩薩。這些都屬於聖,聖位。一切賢聖他們是以什麼而有差別?他們怎麼就不一樣?幹嘛要賢、還要聖?通通一樣就完了嘛。他們差在哪?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哪無為?誰無為?你無為。我無為。心無為。

佛法是心法。其實一切法都是心法,佛法更是心法。為什麼說一切法都是心法?你能想到的,你能說到的,一切法都是心法。有心才有我們的形象。什麼樣的心就會長什麼樣的相,包括形像。你有什麼樣的心才能見到什麼事;你有什麼樣的心才有什麼樣的地位。我們的這個世間法也講「宰相肚裡能撐船」,就是心要大、能放下、在世出間也是,越能放下的人、掛礙越少的人心胸越廣大,越能擔大事。還有「厚得載物」,就是心胸廣大,就能擔大事。越廣大,這個人越高、越可敬、越受人敬仰、越活得幸福。他自己活得幸福,就能幫助別人活得幸福。自已都不懂得如何活得幸福,他怎麼能幫助別人活得幸福?自己都不懂得什麼是好吃的,什麼是不可以吃的,他怎麼能幫別人辨別、挑選哪個是好吃的,哪個是不好吃的呢?

凡事要自己懂,懂就是心,你能懂還是心。包括我們的形象。我們很多人說我長得如何如何,你每天都心花怒放,你一定越來越漂亮。我心花怒放一天怎麼沒漂亮呢?你堅持二十年你看看。二十年心花怒放,二十年後你肯定比別人漂亮。漂亮得多了,不服你就試、實踐。佛法是實踐、佛法是生命大道,這都是生命的事情,你去實踐。所以佛前供花長得漂亮。天天向佛前供花,每天心情舒暢,她就長得漂亮。一定的,不漂亮都不行。你看每個站在佛前供花的人,她哪有一邊供花一邊愁愁臉?都是心花怒放。這一怒放,全身細胞都跟著怒放。久而久之一定是漂亮的。包括我們有德行的人長得就好、就莊嚴。也是這樣,心決定。

所以這裡的一切賢聖同樣是心,心怎麼?無為。無為是什麼?不造作、不造業、無所為、不干事。不干事就是歇,所以,「歇即菩提」。這個無為是什麼?就是清凈。什麼也不擔著,什麼也不拿著,什麼也不幹。不是手不幹,不是嘴不幹,不是腦袋不幹,不是身體不幹,而是心底清凈。無為法。什麼是無為法?心底清凈,清凈到一塵不染,一絲不掛。這就是無為。所以,「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它們的不同在於對無為法的領會、乃至於對於無為法保持的深度和時間,結果不同。這裡包括解、行和果幾個方面。

再進一步也可以說我們凡夫人和三賢、和賢聖菩薩們相比,差在哪?差在人家是在研究無為法,我們是在研究著相:每天心總嫉妒,不是貪、就是嗔,再就是顛倒無明。而菩薩不是。菩薩利益眾生、廣度眾生、普利有情。但是內心深處是無為的,沒有貪心、沒有嗔心、沒有我、沒有我的執著、也沒有法的執著、也沒有對空的執著、不存在對一切執著——菩薩。當然有的菩薩進步的比較深一些、遠一些、高一些,有的做的差一點點,是有差異的。所以才有菩薩的這麼多的階位。

十信位是從信的角度來講,還沒有進入真正的菩薩道。路子還不一定清楚,而到了賢聖,路子開始清楚。路子清楚了我們就會懂得去找無為了。也就是說心怎麼能凈下來,如何能停歇下來。歇即菩提就是無為。也就是說如何讓內在世界無所得。一法不留、一法不著、完全清凈。所以自凈其意,意就是心,內心深處清凈,這就進入佛道。「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懂得了作為一個凡夫人、乃至於初信的菩薩、乃至於三賢、乃至於聖位菩薩們,這些菩薩和我們有什麼差別?凡夫人和他們有什麼差別?差別就差別在這。

所以我們今天懂得了這個關係,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有福了。那麼你的福報真有了沒有?這個最後的決定還在於我們每個人,在於我們自己。所以這個度是「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這個時候就靠你自己來去悟,靠你自己去凈自己的心,靠你自己去尋找什麼是不著相、什麼是清凈、什麼是解脫,你自己去找,你自己去感受。什麼是平等心?什麼是無我心?這五個課題留給大家。這五個課題你解決了,菩薩道沒問題了,出三界沒有問題了,你這輩子就值了。難不難?不難。你走路也可以想,找個感覺嘛,找狀態。什麼是清凈?我現在清凈了嗎?我現在解脫了嗎?我現在無相了嗎?我現在是無所得了嗎?

內心,你的心。走路、坐車、行、住、坐、卧都可以。如果整得很標準,想盤著腿,那你就盤腿嘛,盤著腿更好;想跏趺坐,那更好。人家說我跏趺坐我腿疼,腿疼你就不跏趺坐。你就躺著,你就伸著腿做,怎麼做都行,這是心法。這時候就看你了,你成不成就看你了。所以今天給大家這五個課題,這五個課題就是我們做為未來成就佛道的一個課題。就這麼實踐,就這麼做。實在不懂,或者是你在途中有疑惑,可以找我,我會幫你的。如果不信,不信是你自己的事,信了就要堅定。至少你做這個事情對你沒有什麼損失。養心、養神、還養身體,寬心、快樂、增加幸福。當然這些次要的,關鍵是成佛道。

今天就講到這裡,這一分大家同樣要好好領會。搞懂了、悟透了、實踐。一定是實踐,最後一定落在實踐上。好,現在我們迴向:

願以清凈聖功德,

迴向一切真法界。

久利無邊眾有情,

晃徹萬類俱清凈。

無我無執無分別,

相心俱凈顯真性。

大乘依教遵了義,

悲智圓謝四恩明。

願大家吉祥如意,早悟佛道,早成正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久晃講般若 的精彩文章:

TAG:久晃講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