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瑞樂/馬敬:西方寫實主義與中國水墨傳統的交響——范治斌水墨作品管窺

何瑞樂/馬敬:西方寫實主義與中國水墨傳統的交響——范治斌水墨作品管窺

范治斌

1972年12月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工作室,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省國畫院青年畫院院長。

作品選登

評論文章

西方寫實主義與中國水墨傳統的交響

——范治斌水墨作品管窺

文/ 何瑞樂 馬敬

2015年盛夏,「輕墨落素——范治斌水墨回鄉展」在呼和浩特榮寶齋開幕,這是畫名遠播的范治斌先生首次回家鄉舉辦展覽。范治斌在畫展前言中寫道:「我雖不能做到衣錦還鄉,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父母和家鄉。」他把現階段的得意之作帶回呼市展覽,得到草原畫壇的矚目和家鄉父老的首肯。這真是一種優雅的回鄉方式,是另一種形式的精神層面的衣錦還鄉,他用真摯的情感、美好的作品為家鄉帶來一縷清正的新風。

藝術的修鍊需要海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與其他行當的從業者相比,藝術家的青春期被無情又幸福地延長了。范治斌出生於1972年,在畫界還可以屬於青年畫家,不過他的作品經過千錘百鍊,已經卓然自立了。我們對范治斌水墨畫的理解和認識,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過程。起初只是被其精妙的水墨、雅逸的格調所吸引,講不出究竟好在哪裡,勝在何處。時間久了,便從近現代中國美術的嬗變演進中窺見了一些脈絡。自近世西學東漸以來,許多畫家致力於中西繪畫融合的探索,諸如徐悲鴻、蔣兆和、林風眠、劉海粟等先生,他們借鑒了西方繪畫並將之與中國畫融會貫通,開創了當時的水墨新潮流,並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畫家。徐悲鴻、蔣兆和探索西歐學院派寫實主義與中國傳統線描的嫁接融合,林風眠尋繹西方現代主義與中國民間藝術的契合點,劉海粟探索中國畫與後印象主義的共通處。從所受教育和作品面貌看,范治斌是傳承徐蔣體系一脈(儘管沒有直接師承關係)。這裡應當指出,這種西方寫實主義與中國水墨融合的探索,情況很複雜,並不都是成功經驗,其間也湧現出不少用毛筆和墨汁去畫素描的不中不西、毫無品格的平庸之作、失敗之作。這樣的作品既沒有得到西方繪畫的精髓,又失去了中國藝術的韻味。但范治斌是這種新水墨探索的成功者、佼佼者,他的作品造型嚴謹,又有中國畫所強調的「古意」,他的文化修養和書法功底融入到繪畫實踐中,筆下有精神內涵、有書寫意味,有意境和格調。范治斌在《我的自述》中寫道:「在魯美,雖然我實踐的是水墨畫,但看的最多的,卻是西方的藝術。這也可能與魯美的油版雕處於強勢有關。在圖書館,我看了大量的西方繪畫作品,眼界開闊,很迷戀其豐富的藝術效果,總想著怎樣把一些效果運用於水墨畫之中。我們的學院教育是西式的,雖然我的專業是國畫,所學已不是早年的傳統,因此,我們的作品不具有純正的古典氣質。我既熱愛西式的藝術傳統,喜歡文藝復興時期和印象主義時期的素描色彩、現代豐富而多元的藝術觀念與作品,也深深地迷戀著水墨的氤氳、淋漓和它空靈透明的東方氣質。這使我常處在一種迷惑和矛盾狀態中,但更多的時候,我在琢磨素描中嚴謹的方式怎樣與水墨融洽地結合,互補折損,,還能彰顯水墨的魅力?我知道有許多人在嘗試,但能解決好這個矛盾是非常困難的。常見的是,造型嚴謹了水墨則僵死枯燥,也許厚重繁複卻有失靈動滋潤;水墨滋潤了造型卻流於概念和簡單,也許恣肆淋漓卻形象渙散。這一體的兩面,運用得好是一種藝術的高度。在我的實踐中,自然也不斷往這個方向做著努力。」應當明確肯定,他的這種努力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階段性進展,他的水墨探索是近現代以來中西融合一脈的水墨畫領域的新成績,他是一位優秀的中國水墨畫家,為當代的新水墨探索作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范治斌分別在南開大學、魯迅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讀書求學,讀了本科、碩士、博士,先後師從范曾、趙奇、馮遠等先生。他是純正的學院派畫家,多年的求學探索使他練就了紮實的寫實功底,也練就了非凡的筆墨能力。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繪畫的嚴謹寫實,又有中國水墨的揮灑寫意,既注重對物象的表現,更強調對情趣的表達。他用細膩、豐富的水墨藝術語言征服觀眾,並在當代畫界獨樹一幟,獨標風骨,與前賢、與時人拉開了距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那種有自家面貌的繪畫已在當代畫壇形成不小的影響力,有眾多的追隨者模仿他的作品便是明證。當然,模仿只是學藝的一個必經階段,齊白石那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論斷時刻提醒著藝術青年們要勇於自己探路,就像范治斌那樣執著追求。真正的大家、大師都適用於那句時髦的廣告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范治斌的作品包括人物、風景、山水、花鳥等題材,他早期注重寫實地描繪形象,後又注重技法手段所表現出的效果,又轉入注重作品中藝術家人格與精神的呈現。他的人物畫創作從早期的《茶館組畫》發展到後來的《高原紀行》等一系列肖像作品,其中的心路軌跡即是試圖從已有的寫實、寫真、寫意的審美價值求取中超拔出來,用以抒發一己情懷並表現獨特的審美趣味。多年來,范治斌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寫生,他說過「寫生是我的常態,我的很多作品都是自然環境中寫生而來。」范治斌早期景物寫生,大多是運用西方繪畫的方法,多注重透視虛實,推崇梵谷、倫勃朗,點線入微,繁複蕪密,極刻畫之能事,後略施淡彩,後來他重讀經典,學習古人,在風景和山水方面,他認真鑽研元人筆墨和宋人經營丘壑位置之法。在范治斌眼中,一切美好的、向善的事物都有著穿透時光的魅力。即便時間再久,也無法抹去它最初的光輝。正如他重讀經典,追慕前賢作品之後的感悟:「回望那些宋畫、元畫甚至是古老的壁畫,我們從不會認為它過時,甚至會覺得它蘊含著某種現代感。無論放在怎樣的環境里,這些作品都不會遜色,甚至更美。當他遊歷了峨山蜀水,湘西滇南後,領略了各地山川風貌、人文風俗、草木特性,由是心胸豁然,境界升華。他很高產,作品數量多,作品整體質量高,許多妙手偶得的佳作可謂清新俊逸,秀雅唯美。我想他的這種美學傾向是他的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綜合所致,他出生在呼和浩特,雖然也曾受過蒙古高原粗獷、壯美的文化陶冶,但其父親是四川人,母親是河南人。因此他的基因里不乏巴蜀的清奇和中原的靈秀,求學階段又先後輾轉天津、遼寧、北京多地,見賢思齊,廣泛吸取文藝營養,所以說他身上的文化基因是豐富多樣的,正是這種多樣文化的交融成就了他藝術的獨特性。把他的畫放到內蒙古去,會在眾多粗獷類型的作品中跳出來,把他的畫放到江南去,卻又不同於南方畫風的那種纖巧柔美。他的畫屬於民族、屬於時代,更屬於他自己。

「如果說傳統文化是一種鮮活的文化,那麼在范治斌的人物畫當中,正是繼承了這一種文化的精神脈搏,所以使他的人物畫具有鮮活性和當代性。」這是田黎明先生對他的評價。而我們認為范治斌的繪畫是西方寫實主義與中國水墨傳統碰撞所產生的火花,是寫實造型與寫意筆墨的交響,他才40多歲,正當盛年,相信他會奏出更加華彩的水墨樂章;也期待以范治斌等人為代表的當代新水墨青年畫家群體以自己真誠的努力和超凡的智慧去創作出精品力作,並在美術史上留下里程碑式的印記。

2017年2月22日

作者介紹

何瑞樂

1983年冬生於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毛岱村。

2001年畢業於薩拉齊第二中學。

2005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美術學與漢語言文學雙學位。

2011年始供職於呼和浩特市書畫院,從事書畫創作研究及藝術評論工作。

2012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獲藝術學碩士學位。

2014年結業於西部書界新秀第二期書法理論班。

馬敬

1994年生於安徽 阜陽,2014年赴京求學,在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修國畫專業,喜愛讀書,旅遊。在校期間兩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並取得文物鑒定師資格證書。2016年11月在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實習。

博爾勁 中青藝術家聯盟出品

博爾勁 中青藝術家聯盟與您分享優秀藝術家作品、展覽等活動信息

訂閱號:博爾勁中青藝術家聯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藝術家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中青藝術家聯盟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水墨傳統文化精髓
水墨畫家王恬:當代水墨藝術的主流意識
楊大志以傳統和寫實為主,精品小八尺國畫水墨山水畫作品系列之二
傳統水墨山水圖,注重傳統技法的繼承弘揚,臨摹的好範本
絲路詩書畫人物-中國西部牡丹之王——王祖銘水墨作品欣賞
水墨無極 藝術西湖·國際水墨博覽會|我想與西子邂逅在朦朧水鄉
精彩水墨|藝術西湖國際水墨博覽會
「繪畫」劉懋善水墨
水墨畫與水彩畫的交織——大理麗江
放歌西藏——周矩敏中國畫《西藏系列》水墨新作賞析
當代實力派畫家王立全,素雅清新的水墨山水畫
石濤傳世水墨山水畫欣賞
《藝展中國》紮根沃土 鍾情自然·馬建國水墨山水畫作品展
石濤傳世水墨山水畫
精美國畫水墨、彩墨山水畫,大氣磅礴的迎客松、泰山等作品
董金良、周明德、譚曉波、昌玉、李偉國畫水墨藝術
毛茸茸的水墨畫,馬來西亞藝術家用純墨水創造的貓
南宗水墨一脈正傳弟子——吳創新山水畫作品推介!
水墨中的胡靖 書畫印推介
李兵 水墨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