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致辭|復旦中文系系主任陳引馳:朝向父母之邦的航船
朝向父母之邦的航船
——2017年中文系畢業生告別緻辭
文/陳引馳
復旦中文的各位2017屆畢業生們:
祝賀你們經過數年的努力,畢業在即!無論如何,這是你們人生道路上一次顯著的成功,以後你們一定會不斷返顧這一時刻,不管是你們自豪地主動回想,還是被動地交代自己的履歷。
用一種或許俗爛的套語:你們即將揚帆遠航,開啟人生新的航程。這對於你們或許真的不過是了無新意的譬喻,但對於一百年前的一位後來大名鼎鼎的人物,卻是實際的經驗。這位在中國現代文學、文化、思想和政治史上留下深刻印跡的人物,便是胡適。
1917年6月,剛結束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業的胡適從美國東部西行,穿越北美大陸,抵達加拿大的溫哥華,6月21日登上「日本皇后」號輪船,開始他的返國之旅。整個跨越太平洋的航程持續了大約二十天,具體情形,今天大概只能從胡適的《留學日記》以及寫給他所謂美國「女朋友」韋蓮司(Edith Clifford Williams)的三、四封信裡面知曉一二。上船前一天,胡適流露了對離別美國的不舍:「我感覺朋友所在的地方即是我家,而今去此我自己所造之家鄉而歸我父母之邦!」7月5日船抵日本橫濱,胡適知道了國內張勳復辟的消息。待7月10日到達上海,復辟已經收場……
一百年前發生在胡適身上情形,再清楚不過地顯示出在現代中國,個人事務與整個國家的交錯圖景:那年初剛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宣稱「我們回來了,一切都將不同」的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迎頭就遭遇了中國或轉向沉淪或繼續前行的歷史事件。
一百年來,這樣的交錯和糾纏,基本並無多少改變。這或許是一種不幸?
此刻的你們意氣風發,即將離開你們多年流連的美好校園,很可能覺得未來將理所當然地展開在你們面前。但前面是晴天還是風雨,是順流還是橫風,至少在一時之間不是你們可以決定的。1917年7月7日,身處從神戶啟程返回上海的輪船上的胡適,恐怕不知道投入的會是怎樣的一個祖國。
自然,一百年前的復辟的結局,胡適很快就看到了。而一百年間,雖然屢經曲折,往回退卻的路始終沒有走通。這或許是一種幸運?
由此,我們可能可以抱有一點樂觀,無論面對怎樣的困擾,最終路會向前延展。我們不能決定最近的未來如何,但我們應該可以為真正的未來努力。胡適無法決定自己投入怎樣的一個中國,但他以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不斷嘗試,多少改變了現代中國的形象。
「去此我自己所造之家鄉而歸我父母之邦」,在我看來,這是富於象徵意味的表白。胡適不舍地告別了學生時代營構起來的精神之鄉,登舟歸國,投身於現實的未合理想的祖國。
或許你們該記住這句話,記住一百年前的那個時刻。因為,此刻你們正處在類似的人生轉折點上。
現在的中國不在你們手上,未來的中國很可能就在你們的掌握。
祝福你們!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報名:中國詩歌網成立兩周年座談會暨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北京詩會
※鵲橋仙瞻州東坡書院丨每日好詩
※黑夜的大地上一朵巨大的向日葵丨詩臉譜:草樹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