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叫停民辦校「密考」要堵疏結合

叫停民辦校「密考」要堵疏結合

中小學招生季來臨,近期多地公辦、民辦學校秘密組織招生考試被媒體曝光——招考看似一片平靜,實則暗流涌動。義務教育階段通過考試選拔招生,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但一些學校在校外培訓機構的掩護下,以內部統測排名等手法變相招考,考試內容多為奧數。

根據各地的招生錄取規定,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合作」的「密考」,顯然是違規的。除了對學生實質上進行考試之外,還涉嫌利益輸送,破壞招生公平——要被某民辦學校錄取,就得參加某一培訓機構的培訓、組織的競賽或測試。對於「密考」,教育部門必須依法監管,叫停並對相關學校、機構進行處罰。最終做到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都免試入學,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要求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這是正確的選擇。近年來,各地基本做到了公辦學校實行就近免試入學,而民辦學校可跨地區招生,適齡學生也可跨地區選擇民辦學校。為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對於民辦學校的招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也做出相應規範,包括不得收學生簡歷資料,不得看競賽成績、證書,不得舉行筆試,只能進行面談,等等。政府部門的出發點不錯,可是落實卻很難。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如果一所民辦學校招100名學生,卻有5000名學生報名,學校如何進行篩選?如果不能進行公開測試,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進行秘密測試,二是對家長進行測試,把考學生變為考家長。而這兩種情況都已經出現了,今年上海有的民辦學校在幼升小中就出題考家長。

在民辦學校受到家長追捧的情況下,強制要求所有民辦學校不舉行測試,恐很難消除招生亂象。現在統一規定民辦學校不能舉行測試,但現實中不少民辦學校都在測試,這樣的規定就缺少了權威性。如果地方教育部門選擇性執法,只對個別學校進行查處,還可能引起誤解。像目前地方教育部門查處某些學校違規招生,就被一些人解讀為沒有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因此,必須尋找更可行的思路。

而真正做到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不進行測試,則需要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擇校不應該是擇辦學質量,而應該擇辦學特色。但家長們擇校卻以擇辦學質量為主,而不是擇辦學特色,就是擇辦學質量,也更關注升學情況。這是因為,一些地方的公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以及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存在辦學質量、辦學條件上的差距,但由於評價體系單一,不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基本的辦學模式都差不多,並沒有明顯的辦學特色。

解決這一問題,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轉變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縮小義務教育學校間的辦學質量、條件差距。最重要的辦法是,強化對義務教育的省級統籌,由省級財政保障省域內各地義務教育學校的投入,包括生均公用經費及教師待遇。二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自主權,在各校擁有均衡的辦學條件基礎上,鼓勵學校辦出特色。均衡只是辦學資源的均衡,而不是學校辦學千校一面。當學校辦出個性和特色,就能更大程度滿足受教育者的多元教育需求。

這是治理現階段擇校熱和幼升小、小升初亂象的可行之道。如果不推進均衡,只抓招生規範,這就如治理洪水,堵住下游,而不疏通上游。對下游要堵,堵的是違規招生,但更需要對上游疏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引導家長的需求。

(作者熊丙奇 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23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思政課堂不妨多些「網紅」教師
「這些書都給你」
專利維權莫陷入「破窗效應」
父親的自行車
新加坡特殊教育學校擴招重度自閉症兒童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解密考場上那些啼笑皆非的事兒
清朝一考官因小妾泄密考題被處腰斬,成為最後一位受此酷刑的人
俄選拔頂尖特工好講究,秘密考察學霸數年!女特工可行使不可完成任務!
選拔頂尖特工好講究,秘密考察學霸數年!女特工被認為不容替代!
黃明昊出國,不僅換了新髮型,還在鞋子上藏了小秘密考驗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