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觀點]被抨擊為創作者之敵的IAP機制,或許比你想像更合理

[觀點]被抨擊為創作者之敵的IAP機制,或許比你想像更合理

IAP機制,即iOS上In-App-Purchase規則的縮寫。這個規則原本只用於約束開發者的應用設計,隨著朋友圈公共號臆造的騰訊-蘋果大戰甚囂塵上,它在一片罵聲中逐漸被大眾熟知。 從2008年蘋果推出iOS App Store開始,IAP規則的明細隨著App Store規則微調了若干次,不過變動很小。如果簡單介紹,只需要一句話:



(這篇文章涉及大量詳luo細suo的背景介紹,如只關心蘋果和創作者的問題,可以直接跳到後半段)


imessage-app-store.jpg

所有上架App Store的應用,通過【應用內交易】向用戶提供【依託於應用功能】的【虛擬服務】,需經過iTunes渠道付款,抽取30%分成。


「通過【應用內交易】向用戶提供【依託於應用功能】的【虛擬服務】」,這裡每一個字都不可預設。具體說來,一個應用通過應用內交易向用戶提供實物(比如淘寶),不算是IAP;通過應用內交易預定/購買線下服務(比如貓眼電影),不算是IAP;通過應用內交易操作金融股票賬戶(比如各大銀行客戶端和微信/支付寶賬戶),同樣不算是IAP。


很多對IAP的抨擊,從定義開始就錯了,以至於出現了很多版本莫名其妙的咒罵(「蘋果今天抽應用內交易的成,明天就抽微信轉賬的成!」)。要抨擊一個東西,最好還是先搞清楚它是什麼,提高一下姿勢水平~


app-store-2-aso-wwdc2017-apple-1024x639.jpg

說完了IAP是什麼,說一說IAP怎麼來的。眾所周知,在我們國家大眾對商業准入和平台分成的意識很薄弱。別說看到30%的應用內購抽成,就算是對App Store內付費應用的30%分發抽成,大眾也多半理解不能,進行了應用購買的部分用戶可能會氣得跳起來。但是在App Store起源的地方,不是這樣的。2008年,App Store誕生的時候因為宣布了30%的超低抽成率獲得了普遍好評。當時的軟體分發平台上,六四乃至五五分成比比皆是,應用消費者對此接受度非常高。


30%抽成包括了什麼?非要列舉的話,包括了蘋果開發系統底層、進行應用和各開發框架的兼容、開發Xcode工具和Swift語言、提供SDK、推廣App Store、搭建App Store伺服器的成本。但是正確的問法是,30%的抽成給開發者帶來了什麼?一個優秀的、自帶推廣能力的軟體平台准入。


wwdc17-og.jpg


(順帶一提,六四、五五分成這種抽法也並不是在iOS App Store出現後就全都下降了。至今國內最大的遊戲分發平台,使用的普遍是接近八二抽成。開發者二、平台八。這事不是小編胡謅,有興趣可以看一下http://tech.sina.com.cn/i/2014-01-20/10229111157.shtml 新浪科技2014年的文章)


當然,分發抽成和內購抽成是有明顯區別的。一眼看上去,分發抽成比內購抽成合理得多,因為按照大多數人的直覺,應用分發都應該是一錘定音的買賣,App Store也只是iOS上的一道門。收過路費正常,但是過路後仍要收費就不正常了。

產生這個看法是很自然的,但它並不符合實情。因為蘋果並不收取上架費,如上所述,一個應用如果不涉及IAP規則,不產生【提供額外虛擬服務的應用內交易】,它在App Store上分發就不產生費用。當然,開發方需要給開發者賬戶續費,大概是99美元/個人開發者每年,或299美元/集團開發者每年。哪怕它的電子商務再成功,它也無需在最多299美元/每年的賬戶費用之外為軟體分發而支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放開應用內購不管,App Store將不會有任何收入。但凡有腦子的開發者,都會為了規避30%的抽成,把付費功能通過應用內購提供。原價1000刀的應用,開發者只需要在應用內掛出一個Paypal賬號,就能把價格壓到800刀、700刀。而蘋果得到的是0,App Store模式瞬間就會死亡。


蘋果能不能把App Store經營機制改為上架費呢?很遺憾,它不能,這並不是懶於變動的問題。App中涵蓋的商業模式與現實中具有同樣豐富的類型,一千種商業模式就要匹配1000種上架費用,再加上不斷變動的商業環境和政策條件,沒有任何一個類似App Store的軟體分發中心能針對性管理好規則。


對於遊戲道具、打賞小禮品之類的應用內購虛擬商品,為什麼要區別於實體商品抽成?IAP的邏輯很簡單,這些商品不是實物,所以沒有【邊際成本】,應用通過販賣它們獲得收益,和App Store乃至iOS平台的軟體質量是正相關的。換句話說,這些收益一定程度上也是蘋果的努力成果。收取它們是合理的。


讓我們看回本次的爭議。對於基於應用上傳作品的創作者,IAP規則是否公平?小編不妨先說出自己的看法。IAP是公平的,它可以變得更好,但是它現階段全然公平。

我們把問題分為兩大類,已經接受IAP的一類,如快手和映客;放棄應用內讚賞的一類,目前只有微信。


對於快手和映客,原本就是對創作者獲得的讚賞進行抽成的經營模式。這裡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題,當普羅大眾質問「蘋果做了什麼可以從映客快手抽成」的時候,這個質問其實也可以更換為「映客快手做了什麼可以從視頻創作者手中抽成」。


而兩者的答案是一樣的,平台。作為平台,在它成為壟斷之前(按照我們國家的法律,壟斷的門檻一般是在市場中佔有50%份額),它有權利制定自己的規則。創作者製作視頻,和平台的關係僅僅是上傳和推廣。平台做好了伺服器並組建好維護團隊,在某些人眼裡就能躺著賺取抽成了。但是這個平台在另一個平台上,它的角色變了。如果創作者服從直播平台合理,那麼直播平台服從App Store上架規則也同樣合理。大家做的事都是搭好伺服器,組建好維護團隊。


另外一類,問題稍微複雜一些,就是微信。據了解,微信並不對朋友圈公共號獲得的讚賞金進行抽成。100%歸給創作者,這是這家公司的一個閃光點。所以很多人把微信的情形類比為微信是餐廳,創作者是服務生,而黑心的蘋果,居然對服務生的小費打主意!

然而,這種類比是錯誤的。真正的小費是什麼?請見下圖。


1254568hjbct8ihwnofw7b.jpg


朋友圈裡如今採用這種讚賞方式的比比皆是,創作者手動貼出收款二維碼(不管二維碼里是支付寶、微信還是銀行賬號),這才是真正的小費。相比之下,微信官方添加的讚賞按鈕,是餐廳里一個特殊的櫃檯,統一收繳了服務生獲得的零錢。很不巧,這家餐廳開在一個奇怪的商業單位里,這個商業單位並不收取固定租金,而是分發給商戶每人一個特定交易專用pos機,直接從流量里抽。


餐廳與其以」我不從小費獲益,這筆請不要提成「為由破壞商業單位的整體規則,不如一開始就不打這筆錢的腦筋。事實上,就算朋友圈讚賞都從支付寶走,微信也獲得了相應的閱讀流量、廣告推廣收益等等。而這個商業模式是由事實上的IAP支撐的,微信已經賺大了。


話說回來,對蘋果這個商業單位而言,審核每個商戶的小費分賬毫無可能性,還會惹上無窮的法律問題,同時必然被某些商戶以小費為名義鑽空。


apple5.jpg


那麼,真正為創作者考慮,應該怎麼做呢?Shinnier有兩個方法,大家自行斟酌。


第一個需要應用開發方更加寬容。App Store能審核應用框架的行為,但是不會也無能力審核應用平台內的創作者行為。如同上述的微信轉賬二維碼,直播、答題等應用也可以和創作者簽訂固定合約,允許創作者提供私人金融賬號,把所有和創作者的經濟關係幕後化。


第二個,則是對蘋果的建議。30%的抽成可以酌情減免,比如以下這種情況:以蘋果的影響力,完全可以組建一個」創作者友好應用平台聯盟「,只要平台公開承諾低抽成或不抽,蘋果就讓IAP網開一面,同樣採取低抽成或不抽。這個建議聽起來,更加make sense.



訪問:


蘋果在線商店(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三星Galaxy S8/S8+圖賞:不只有讓人中毒的全視曲面屏
單手盲打回歸 諾基亞3310復刻版開箱圖賞
[圖]福特測試新系統:為救援車開闢快速通道
[視頻]懶癌福音:西班牙科研人員打造出一款會熨衣服的機器人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就是給我們的結果?」桑切斯大肆抨擊曼聯的轉會不力
為了挽救iPhone 8的銷量慘淡,蘋果創始人都不惜抨擊iPhone X太丑!
《創造101》惡魔剪輯遭網友抨擊,隔壁Mnet更是又搞事情!
小米9的對手來了!OPPO棋逢敵手,未來科技的抨擊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再度抨擊比特幣,但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陰招!科爾故意引導輿論,煽動網友抨擊哈登,ESPN:他的行為令人不齒
Jennie因外形和品味受追捧,也因性格受抨擊!
孫楊閉幕式服裝再遭網友抨擊:拿金牌就能不守規則了?人品才是最重要!
保姆縱火案最無辜的他,一舉一動被抨擊炒作,身邊人說出了真相
baby被網友質疑抨擊玩不起,她自己這樣回應
FCoin 創始人張建對話王峰,回應「交易即挖礦」模式的抨擊
「孩子可能會這樣做,但大人不應該這樣做」——瑞典人士抨擊SVT辱華節目
OPPO副總裁抨擊DXO:真的需要嗎?華為躺槍
DirectX創建者抨擊過度勞累的開發者「懶惰」
李楠抨擊OPPO FindX設計腦殘,黃章不制止還神補刀!
特朗普連續發推抨擊FBI針對自己的調查:就是要讓我下台
Intel出面抨擊高通:發動專利戰是企圖再一次扼殺競爭
Lisa遭韓網友言論抨擊,Jennie挺身而出:我們會照顧Lisa!
冤枉!威少欲揍球迷,竟遭全美抨擊,NBA專家:這可能是一場誤會
良心發現!Facebook承認故意抨擊罵他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