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外激光雷達廠商以及產品特點有哪些?

國內外激光雷達廠商以及產品特點有哪些?

激光雷達作為一種感測器,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無人駕駛、無人機、機器人、測繪、工業AGV等領域。那麼,國內外主要的激光雷達廠商有哪些?他們的產品有哪些?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國外主要激光雷達廠商

1、Velodyne,美國

在激光雷達領域,Velodyne最資深。成立於1983年,2005年開始研發激光雷達,並於同年推出了第一款激光雷達感測器。2007年,Velodyne用一款 64 線激光雷達進入360°高性能激光雷達領域,同時對外出售第一款激光雷達產品,拉開Velodyne布局激光雷達的大幕。

在車載激光雷達領域,Velodyne有著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谷歌在早期研究無人駕駛時,使用的就是Velodyne提供的激光雷達感測器。

Velodyne LiDAR目前已經和25個不同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達成了合作協議。幾乎所有涉及的OEM主機廠和Tier 1供應商都在使用Velodyne的激光雷達產品。而除了百度、福特、谷歌、日產、沃爾沃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客戶外,一些已經投入運營的公共運輸車輛,例如純電動無人駕駛小巴Navya Arma,使用的也是Velodyne的激光雷達產品。

Navya Arma

特別是最近兩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由Velodyne研發的激光雷達由於可以給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可靠的感應識別支持,先後獲得了多家企業的青睞。

Velodyne的三個產品系列

2016年8月,已經剝離於Velodyne主體的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獲得由福特汽車與百度總金額為1.5億美元聯合投資。未來,Velodyne LiDAR將量產最新款3D激光雷達感測器以滿足居高不下的全球用戶需求。

2、Quanergy 美國

官網:http://quanergy.com/

這家矽谷新銳成立於2012年年底。雖然只有三歲,卻造出了全球第一款固態激光雷達。

這款產品S3在CES 2016上首次亮相,尺寸與Velodyne產品差不多。不同的是,Quanergy取消了昂貴的機械旋轉形式,量產成本250美金,和Google所用的8萬美元的激光雷達相比,簡直是白菜價。

Quanergy S3

固態是如此便宜的原因。固態意味著不能旋轉,只能探測前方。但多裝幾台S3,問題就解決了。

Quanergy固態激光雷達的關鍵技術「相控陣激光雷達技術」,正是創始人羅伊·艾爾達達(Louay Eldada)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課題。而另一位創始人於天越來自中國,曾是光伏企業Nanosolar的首席科學家。

2015年Quanergy獲得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德爾福(Delphi)的戰略投資,後者收購了Quanergy的部分股權。2016年8月,Quanergy獲得了9000萬美金新一輪融資,由德州儀器領投,中國投資方金浦投資參與跟投。至此,Quanergy的投資背景就更加華麗,包括三星電子、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德爾福和德州儀器等。

目前,與Quanergy有大量合作事宜的企業已有:谷歌、蘋果、IBM、博世、奧迪、福特、戴姆勒等。

3、IBEO 德國

官網:https://www.ibeo-as.com/

Ibeo於1998年成立於德國漢堡,公司專註於車載激光雷達的應用研發。2000年Ibeo被工業感測器公司SICK AG併入,作為SICK AG的車載激光雷達部門。2009 年Ibeo脫離SICK AG獨立,成為了一家獨資公司。

2010 年,Ibeo和法雷奧合作量產可用於汽車的產品ScaLa。這款產品可能今年走向量產,首用車型為奧迪A8。2016年8月,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采埃孚收購了Ibeo 40% 的股權,這次收購主要是為了獲取 Ibeo 公司在激光雷達(LiDAR)技術和環境感知演算法領域的專業技術。

Ibeo 產品應用

就Ibeo激光雷達產品來講,目前國內使用的主流產品為LUX4線和8線,多應用在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項目上。

從設計上來講,8線在垂直方向增加了4條激光光束,獲得信息較4線產品更加豐富。這兩款產品都可以用在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和城市自動駕駛,利用多回聲技術適應不同天氣的需要,繪製車輛周圍360°的環境圖景。

後續Ibeo還會開發自己的固態激光雷達產品。且針對激光雷達,Ibeo不只做硬體,同時也會給用戶提供目標追蹤識別演算法,幫助用戶行車過程中更好地獲取目標對象的速度、加速度、車輛等信息,進而對各種車輛進行分類,識別到底是卡車還是普通車,是行人還是自行車。

Ibeo公司為全球頂級LIDAR系統供應商,至今擁有核心專利近百項,廣泛參與歐盟智能駕駛、精確定位、智能交通等科研項目,合作汽車製造商有:寶馬、大眾、奧迪、通用汽車、豐田等。

4、InnovizInnoviz Technologies 以色列

官網:https://www.innoviz.tech

Innoviz成立於2016年初,是一個專註於雷達感測器的初創公司,致力於量產級固態雷達感測器研發,並為其硬體開發配套輔助產品。

該公司的創始人和主要技術均來自以色列國防軍, Innoviz公司董事長Zohar Zisapel曾擔任以色列國防部電子研究主管,並在1979年獲得以色列國防獎。Innoviz的三位聯合創始人,都曾服役於以色列國防軍情報機構的精英技術部門。

2016年8月8日,Innoviz完成了一筆9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之一有「以色列比爾·蓋茨」之稱的企業家Zohar Zisapel。

InnovizOne

今年初,Innoviz發布了其旗艦級汽車LiDAR器件InnovizOne,一款成本經濟、設計緊湊的固態LiDAR感測器,能夠提供高清晰度3D掃描。Innoviz目前正在與領先的相關廠商合作將InnovizOne整合進入駕駛系統,並針對Level 3~5級的自動駕駛進行進一步產品開發。InnovizOne的樣品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供貨。

5、LeddarTechLeddarTech inc. 加拿大

官網:http://leddartech.com/

LeddarTech於2007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市成立,剝離自加拿大國家光學研究所,是全球唯一一家基於專利、前沿技術的高級探測與測距系統供應商。

它主要為OEM主機廠、Tier 1供應商、零部件&子系統供應商、系統集成商提供LeddarCore IC感測器技術,用於開發ADAS/AD解決方案中的激光雷達。

去年6月,LeddarTech對外公布了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固態激光雷達IC路線圖。目前,LeddarTech與法雷奧合作研發一款「最便宜的激光雷達感測器」。

6、Phantom IntelligencePhantom Intelligence,Inc.加拿大

官網:http://phantomintelligence.com/

目前,Phantom Intelligence和歐司朗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事業部在合作開發一款「可用於城市駕駛中低速障礙物探測的集成式、低成本的激光雷達」,成本將控制在100美金以內。

其中一款概念產品是半導體激光雷達,擁有2*8共16個二極體陣列,可探測距離達30米。整個陣列按照一個寬度遠大於高度的扁矩形形狀排列,因為為它設計的應用場景里,更加強調水平方向的解析度:避免車輛前方的刮蹭和撞擊。

坦白來講,這是一款應用面比較窄的產品。首先,它只能應付低速交通。其次,它也不是自動駕駛的必需元件。不過目前它卻佔據了巨大的市場——比無人駕駛車更近的未來里,階段性的主動安全類產品將會迎來井噴。

當然這兩家公司合作開發的另一套解決方案,據稱達到了2018年歐洲NCAP自動緊急剎車系統標準的要求。

7、TriLuminaTriLumina, Corp.美國

TriLumina於2010年從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獨立出來。專註於LiDAR光源和室內照明領域。TriLumina的近紅外發射器可以為激光雷達、深度感測和智能照明提供高功率光源。

來自TriLumina官網

該公司的產品面向LiDAR、駕駛監測系統、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應用、工業機器人深度感測和手勢控制以及商業和消費類電子市場。公司正在開發的晶元產品能夠改進激光雷達的飛行時間特性同時還能夠降低功耗和體積。

值得注意的是,TriLumina的投資者中有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Denso,TriLumina有望藉助這家大Tier 1供應商獲得更多接觸汽車市場其他客戶的機會。

在CES 2017上,TriLumina展示一款用於自動駕駛車輛的256像素的3D雷達應用,該設備由其突破性技術——激光照明模塊驅動。

今年5月份,TriLumina 宣布已完成新一輪900萬美元的股權和債務融資。這次融資所得資金將用於加速該公司低成本、緊湊型光探測和測距(LiDAR)照明模塊的開發,以支持商業上可行的汽車LiDAR系統的廣泛部署。

國內主要激光雷達廠商

1、SLAMTEC--—上海思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思嵐科技成立於2013年10月,前身為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PoboPeak團隊。他們主要產品是模塊化自主定位導航解決方案、低成本2D激光雷達和通用機器人移動平台。

目前一共推出了3款激光雷達產品,RPLIDAR-A1、RPLIDAR-A2和RPLIDAR T1。

RPLIDAR-A2厚度僅4 cm,是目前行業內最輕薄的激光雷達,能夠很大節省安裝空間,特別是對本身空間要求就很緊湊的服務機器人,如安裝在掃地機器人頂部,更具實用性。另外RPLIDAR-A2能在6米測量半徑內,可完成360度全方位掃描,採樣次數為每秒4000次,掃描頻率高達10Hz並可實現毫米級測量精度。

2015年底思嵐科技融資共計6000萬元,估值3.6億元。

RPLIDAR-A2

RPLIDAR T1是SLAMTEC自主研發的用於室內外的中遠距離激光掃描測距雷達產品。可實時獲得地圖信息並構建地圖,主要應用於SLAM、工業車輛(AGV)、服務機器人或輕量級自動駕駛中。

RPLIDAR T1採用SLAMTEC自主研發的核心激光感測器,能在不低於100m的掃描半徑內,完成每秒20000次的激光測距點採集,實現厘米級的測距精度與地圖構建。並可持續在室外70K Lux強光環境下工作,提供可靠數據信息。

RPLIDAR T1

2、鐳神智能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官網;http://www.leishen-lidar.com/

鐳神智能成立於2015年2月15日,並在同年7月獲得了北極光創投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

他們至今共推出了4款雷達產品,主要包括室內機器人激光雷達、汽車防撞激光雷達等。在無人駕駛方面,鐳神智能提供的是中遠距離脈衝測距激光雷達系統,其測量距離為 200 米,可抗強光。鐳神智能自主研發的多線激光雷達(4線、8線、16線)、高端三維地形測繪系列激光雷達以及全固態相控陣系列激光雷達,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新產品即將發布。

2016年,鐳神智能宣布獲得近億元的A輪融資,招商資本領投,如山資本跟投。

3、北醒北京

北醒光子的初期研發團隊由歐美光學團隊組成,專為機器視覺檢測行業系統集成商提供頂級視覺光源。2014年被美國加州SVIEF評為Top 25創業項目。

北醒光子專註於「機器人眼睛「,產品包括:單線環境雷達DE-LiDAR 1.0(主要用於無人機和機器人)、多線長距雷達DE-LiDAR 2.0和固態雷達DE3.0系列。這些產品在室外對陽光有很好的抗性,並採用紅外LED作為光源,相比於激光可以更好的保護眼睛。

北醒光子產品

結構形式上,除了旋轉式,北醒光子也在研發單向雷達和固態全向式雷達。多線長距雷達目前正在研發,探測距離在百米級,可以做到8-32線、超高速採樣頻率,體積與近距雷達接近,可以用在無人駕駛、室外機器人等領域,預計價格在千元級。

公司已獲得IDG資本的A輪投資,金額不詳,華燦光電出資300萬參與其中,佔3.75%。

4、速騰聚創 深圳

速騰聚創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做激光雷達的公司,此前其產品主要用於靜態測繪,現在則專註於無人駕駛激光雷達。

2016年10月,速騰聚創推出了國內首個應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的16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測距100米,精度達到了2cm,垂直30度(±15度),實時出點數32萬點每秒。並進行了初期的路測,這也是國產激光雷達首次進行公開展示和測試。

今年4月份,速騰聚創宣布已經為多線激光雷達量產做好充分準備,已可以向無人駕駛測試和研發機構及時供應激光雷達及配套設備。目前,速騰聚創是國內首個宣布量產的激光雷達廠商。

2016年6月,速騰聚創完成了復星昆仲數千萬的A+輪融資。這家成立500餘天的企業在獲得以東方富海領投的天使輪和A輪融資後,再次獲得復星集團的青睞。

5、禾賽科技 上海

禾賽科技於2013年成立於美國矽谷聖何塞,2014年落戶上海。主營業務為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激光天然氣遙測系統等。

今年4月,禾賽發布用於自動駕駛的40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Pandar40,改變了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行業被國際巨頭壟斷而且需要半年以上交貨周期的現狀。相比市場上現有的產品,禾賽Pandar40的優勢包括150米距離、厘米級精度、高角解析度(等效83線)、小體積,和顯著低於國外競品的售價及交貨周期。

禾賽科技宣傳海報

為了幫助客戶客觀評估Pandar的性能,禾賽已經完成了大量的早期客戶共同測試,包括整車廠和自動駕駛公司如百度、蔚來汽車、智行者、馭勢科技等。

同時,禾賽科技還重金下注正在開發中的新一代激光雷達——Pandar GT。

Pandar GT是為下一代自動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汽車量身定做的新型激光雷達,其核心工作原理區別於Pandar混合固態雷達和市面上絕大多數固態激光雷達,可以在提升測距範圍的同時顯著優化可靠性、體積和成本,目標是為2020-2022年左右量產的高級輔助駕駛汽車提供成本數百美金的完整激光雷達解決方案。

今年5月,禾賽科技獲得了由高達投資領投1.1億元A輪融資。

結語

目前來看,國內自主企業在激光雷達相關產品研發上已先後取得突破,並與國內整車企業開展緊密合作。由於國際上真正規模化應用激光雷達的量產車項目還屬於起步階段,自主企業仍然機會在握。

文章來源:全球物聯網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嵐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思嵐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激光雷達廠商押注車規級量產產品
還有這種操作?國外廠商推出摳耳朵神器
一家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都涉足的廠商,安森美為自動駕駛做出準備
唯一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都涉足的廠商,是如何定義自動駕駛的
廠商押注遊戲外設周邊 未來大有可為
區塊鏈熱潮催生安全需求,國內廠商搶灘登陸哪家強?
為討好中國玩家外國廠商有多拼?推出中國專屬獎勵,老外都妒忌!
高通提前商用5G:國內哪家廠商最能嘗鮮?
在國內公有雲廠商中,黑產最愛攻擊哪家?
國內外柔性OLED面板廠商對比,存在哪些差距?
為什麼還有安卓廠商抄襲蘋果的外觀?
台北電腦展臨近 外設廠商或許會帶來這些
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外設廠商,離開外設行業之後都去哪了
怎麼看內存顆粒是什麼牌子的?內存顆粒廠商有哪些?
如何看待某些廠商對產品功能的過分誇大
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外設廠商離開外設行業之後都去哪了
大家覺得國內廠商中有能力跟三星蘋果抗衡的是哪家呢?
為什麼美國手機廠商只有一家?而中國手機廠商遍地開花
如何安放指紋識別的位置?各家廠商各有考慮
鏡頭也眾籌 德國廠商新品支持各家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