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台銘:東芝競標案是一個大騙局

郭台銘:東芝競標案是一個大騙局

來源:內容來自聯合報,謝謝。

鴻海公司昨天舉行股東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天在股東會後受訪表示,鴻海在東芝記憶體標售案未出局,「我有五成以上的把握」;並說競標案走到現在,就是高科技的大騙局。

郭台銘說,外界用技術外流或是資金來源的罪名指責鴻海集團競標東芝記憶體,是莫須有的罪名。他並抨擊日本經產省官員挾怨干預這起標售案,未開標就先設局,讓標售案淪為國際笑話、騙局。

東芝公司因為財務問題擬標售記憶體部門,鴻海籌組「台美日聯盟」參與競標,東芝廿一日董事會決議,由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的「日美韓大聯盟」取得優先競購權,由於標售案的結果攸關鴻海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因此引發各界關注。

面對日本媒體提問東芝標售案,郭台銘炮火全開,痛批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插手自由經濟競標,他公開點名日本經產省商務情報政策局長安藤久佳,「為了私怨,把東芝推向不可知的未來。」他說,就像嫁女兒拋繡球,結果日本政府說你只能拋給他。「如果當初已經內訂結果,東芝為什麼要出來招標?還讓我進入二輪。」

發飆三問日本官方

郭台銘公開對日本官方提出三質疑,點出安藤久佳自鴻海投資夏普就結上樑子、經產省在東芝記憶體競標過程中要求鴻海盟友退出,以及要INCJ優先參與投資,未開標就先設局,淪國際笑話、騙局。

郭台銘提到,這次為了競標東芝,鴻海找來蘋果、戴爾、金士頓、夏普等國際大廠組成「台美日聯盟」,經產省居然打電話去其中一、兩家公司,告訴他們別參加鴻海聯盟,因為不會得標。

郭台銘質疑,這次東芝競標案提出三項要求,不能技術外流、確保就業、讓INCJ參與投資,「前兩項都沒有問題,但為什麼一定要讓INCJ投資?」

針對郭台銘的說法,本報記者詢問經產省官員,但至截稿時間為止,尚未取得回覆。

除了抨擊日本官員,郭台銘也將矛頭指向負責這次併購案的高盛集團,「根本是跑龍套,為什麼要接這樣的案子?」他並揚言未來鴻海的案子不再找高盛。

強調這個案子還沒完

郭台銘說,東芝這個案子還沒完,就像當初鴻海競標夏普,「每次都說我們出局,我們還是有機會」,不論從純粹商業角度、公平競爭角度、自由市場經濟角度來看都是。如果順利,鴻海計畫協助東芝記憶體在美國設廠創造就業。

說到鴻海標售東芝記憶體的優勢,郭台銘指出,東芝和日本會有三大好處,包括分散地震風險、分散工廠放在同一個地方的風險,以及平衡日美貿易逆差的問題。

日本政府阻力大,郭台銘為何不放手?

郭台銘昨天對媒體報導他在東芝半導體競標案中「已經出局」怒不可遏,強調他「有五成以上的把握」,還炮轟日本經產省插手自由競標,「淪為國際笑話、騙局」。但在這麼強大的阻力下,郭台銘為什麼對東芝案不放手?

郭台銘入主夏普之前,也是困難重重,歷經許多波折,最後才如願抱得美人歸。目前夏普在鴻海入主後已能轉盈。至於東芝,與鴻海入主夏普的理由相同,可以驅使主要是蘋果的大客戶採購,從低獲利的零組件,跨入含金量更高的上游零組件面板、記憶體。

鴻海為了加速跨向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海量資料最終都需要大量的儲存設備,將帶動半導體需求增加,更需要東芝的記憶體來儲存。

另外,若能成功拿下東芝,鴻海就能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從下游組裝、中游零組件到上游半導體,「製造的鴻海」將變身為「科技服務的鴻海」,能成就鴻海集團邁向國際大企業的霸業。

郭台銘對鴻海具備條件充滿信心,但鴻海收購夏普已對日本人造成了相當的心理衝擊。半導體產業是戰略產業,東芝股權標售不僅是單純的經濟議題,也是政治問題,安倍經濟學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守住戰略產業、確保就業機會是經產省迫切課題,日本政府勢必要留住東芝標售的主導權。

但郭台銘為什麼仍抱有五成以上的把握?有報導指出,未來的不確定之一,是東芝與美國合資夥伴威騰電子間的爭議日益升高;威騰試圖以這項交易未得該公司同意而封殺此案。

另外,市場也懷疑,優先承購的美日韓聯盟的出價是否最高。與日本政府支持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關係密切的人士指出,該集團的結構尚未鞏固,各項細節都還有得談,各投資人對這筆交易究竟有多認真仍不確定。

而且,INCJ支持的集團是否有足夠的財務實力,以支應未來每年的巨額投資需要。這些都是郭台銘如今仍抱持希望的原因。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315期內容,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的晶元設計思路,不看你就out了
全球性能最好的D類功放領銜,高通五大方案迎接音頻新時代
一顆晶元的失誤,讓聯發科市值蒸發近3000億
中日探索OLED革命技術,三星慌了!
終端應用需求大爆發,AMOLED面板爭霸戰開打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